台风这个名字最初是怎么定义的呢
其实,台风就是一种气象学名词了,据说来源有很多,但是我认为应该就是谐音过来的吧,因为在希腊单词中,台风就是Τυφῶν,就是指我们太平洋以及印度洋这边一代的暴风,而且在希腊的单词中,这个词的意思就是就是风神,而且有许多国家对于这种热带暴风的称呼,读音大概都是类似于台风,所以这个词的由来也是经过了许多演变之后的。
但是这个词的具体来源还是众说纷纭,可能来源于希腊语、波斯语、阿拉伯语、印地语汉语、粤语、日语等等。但归根究底我认为只可能来源于希腊语的Τυφῶν。
在中国。“台风“一词当初人们认为是广东话中演变而来的,因为广东话的“大风“跟“台风“普通话发音相似,后来学者经过对古籍记载进一步研究,认为“台风“一词是闽南语演变而来的,现在闽南语称“台风“不是台风,而是“风台“。
但是无论怎样,台风也仅仅只是一种称呼而已,,只是发生地点不同,叫法不同,在北太平洋西部、国际日期变更线以西,包括南中国海和东中国海称作台风;而在大西洋或北太平洋东部的热带气旋则称飓风,也就是说在美国一带称飓风,在菲律宾、中国、日本一带叫台风;如果在南半球,就叫作旋风。随着发生地点、时间和叫法不同。
台风其实就是随着气压的变化和地球自身的运动,流入的空气也旋转起来,形成一个逆时针旋转的空气漩涡,这就是热带气旋。只要气温不下降,这个热带气旋就会越来越强大,最后形成了台风。
为什么人类要给台风取名字
为了区分不同的台风(热带气旋),有必要给它们单独取个名字。最早是根据台风的位置(主要是所处的经纬度)来区分的,这种办法相当麻烦,往往难如人意。直到19世纪初,一些讲西班牙语的加勒比海人根据飓风登陆的圣历时间命名飓风。
19世纪末,澳大利亚预报员克里门·兰格用他讨厌的政客的名字为台风命名。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美国人用女性的名字给台风命名。20世纪70年代末,应美国女权运动组织的要求,扩充了命名表,改用男性和女性的名字交替命名。这种做法不久便在西半球被广泛采用。
以后,在世界气象组织各区域台风委员会协调下,台风的命名走向国际化。在大多数区域,台风命名表(通常是交替使用男性和女性的名字)由该区域的台风委员会制定。
台风命名:
第31届台风委员会通过的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热带气旋命名表,共有140个名字,分别由亚太地区的柬埔寨、中国、朝鲜、中国香港、中国澳门、日本、老挝、马来西亚、密克罗尼西亚联邦、菲律宾、韩国、泰国、美国和越南等14个成员提供(每个成员提供10个名字)。
这140个名字分成10组;每组里的14个名字(每个成员提供1个名字),按每个成员的字母顺序依次排列。命名表按顺序、循环使用。
根据规定,一个热带气旋在其整个生命过程中无论加强或减弱,始终保持名字不变。这些名字大都出自提供国和地区家喻户晓的传奇故事等。中国提供的名字是:“龙王”、“玉兔”、“风神”、“杜鹃”、“海马”、“悟空”、“海燕”、“海神”、“电母”和“海棠”。
台风在危害人类的同时,也在保护人类。台风给人类送来了淡水资源,大大缓解了全球水荒。一次直径不算太大的台风,登陆时可带来30亿吨降水。另外,台风还使世界各地冷热保持相对均衡。赤道地区气候炎热,若不是台风驱散这些热量,热带会更热,寒带会更冷,温带也会从地球上消失。
为什么叫做台风,是台湾的风吗
不是,在古代,人们把台风叫飓风,到了明末清初才开始使用“台风”这一名称,作为寒潮大风或非台风性大风的统称。
台风和飓风都是一种热带气旋,只是发生地点不同,叫法不同而已。在北太平洋西部、国际日期变更线以西,包括南中国海和东中国海称作台风;而在大西洋或北太平洋东部的热带气旋则称飓风,也就是说在美国一带称飓风,在菲律宾、中国、日本一带叫台风;如果在南半球,就叫作旋风。随着发生地点、时间和叫法不同。
台风命名
人们对台风的命名始于20世纪初,据说,首次给台风命名的是20世纪早期的一个澳大利亚预报员,他把热带气旋取名为他不喜欢的政治人物,借此,气象员就可以公开地戏称它。
在西北太平洋,正式以人名为台风命名始于1945年,开始时只用女人名,以后据说因受到女权主义者的反对,从1979年开始,用一个男人名和一个女人名交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