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年级上册数学课本人教版

七年级上册数学课本人教版(典中点七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人教版,华师版的区别)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2-12-16 08:12:48 浏览162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典中点七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人教版,华师版的区别

你好,你是想问典中点七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人教版、华师版的区别是什么吗?典中点七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人教版、华师版的区别是这三种都是对应匹配各自版本课本的。数学课本有北师大版、人教版、华师版三种,典中点七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是与七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课本配套的,典中点七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是与七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课本配套的,典中点七年级上册数学华师版是与七年级上册数学华师版课本配套的,所以,典中点七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人教版、华师版的区别是这三种都是对应匹配各自版本课本的。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目录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课本目录

  第一章  有理数

  1.1  正数和负数

  1.2  有理数

  1.3  有理数的加减法

  实验与探究  填幻方

  阅读与思考  中国人最先使用负数

  1.4  有理数的乘除法

  观察与猜想  翻牌游戏中的数学道理

  1.5  有理数的乘方

  数学活动

  小结

  复习题1

  第二章  整式的加减

  2.1  整式

  阅读与思考  数字1与字母X的对话

  2.2  整式的加减

  信息技术应用  电子表格与数据计算

  数学活动

  小结

  复习题2

  第三章  一元一次方程

  3.1  从算式到方程

  阅读与思考  “方程”史话

  3.2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

  实验与探究  无限循环小数化分数

  3.3  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去括号与去分母

  3.4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

  数学活动

  小结

  复习题3

  第四章  几何图形初步

  4.1  几何图形

  阅读与思考  几何学的起源

  4.2  直线、射线、线段

  阅读与思考  长度的测量

  4.3  角

  4.4  课题学习  设计制作长方体形状的包装纸盒

  数学活动

  小结

  复习题4

  七年级数学有理数复习题

  1 、正数与负数

  在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前面加上负号“—”的数叫负数。

  与负数具有相反意义,即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叫做正数(根据需要,有时在正数前面也加上“+”)。

  2 、有理数

  (1) 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 ,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 。

  整数和分数统称 。0既不是 数,也不是 数。

  (2) 通常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这条直线叫数轴。

  数轴三要素:原点、 、单位长度。

  在直线上任取一个点表示数0,这个点叫做 。

  (3) 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例:2的相反数是 ;-2的相反数是 ;0的相反数是

  (4) 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记作|a|。

  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3 、有理数的加减法

  (1)有理数加法法则:

  ①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 ,并把绝对值 相加。

  ②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 符号,并用 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和为0。

  ③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2) 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

  4、 有理数的乘除法

  (1) 有理数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2) 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例:- 的倒数是 ;绝对值是 ;相反数是 。

  (3) 有理数除法法则1: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有理数除法法则2:两数相除,同号得 ,异号得 ,并把 相除。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

  (4) 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幂(power)。在a的n次方中,a叫做底数(base number),n叫做指数(exponent)。

七年级数学人教版数学上册课本答案

  做七年级数学课本习题犹如一面战鼓,它能激励我们加快前进的脚步。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编的七年级数学人教版数学上册课本答案,感谢欣赏。

  七年级数学人教版数学上册课本答案(一)

  第59页练习

  1.解:(1) 6a² cm²;(2) 80 %a元;(3)ut km;(4)m².

  2.解:(1)(t+5)℃;(2)3(x-y) km或(3x-3y)km; (3) (50-5x)元.(4)(πR²a-πr²a) cm3.

  3.

  4.解:(1)年数每增加一年,树高增加5 cm;(2) (100+5n) cm.

  5.解:第2排有(a+1)个座位;第3排有(a+2)个座位;第n排的座位数为(a+n-1);20+19-1=38(个).

  6.解:V=(1/2a²-πr²)h( cm³).当a=6cm,r=0.5cm,h=0.2 cm时,V≈(1/2×6²-3×0.5²)×0.2=3. 45(cm³).

  7.解:(1)2n;(2)2n+1(或2n-1).

  8.解:3个球队比褰,总的比赛场数是(3(3-1))/2=3;4个球队比赛,总的比赛场数是(4(4-1))/2=6;

  5个球队比赛。总的比赛场数是(5(5-1))/2=10;

  n个球队比赛,总的比赛场数是(n(n-1))/2.

  9.解:密码L dp d jluo,破译它的“钥匙”x-3.

  密码的意思是“I am a girl’.

  (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七年级数学人教版数学上册课本答案(二)

  第67页练习

  1.解:(1)12(x-0.5)=12x-6.

  (2) -5 (1-1/5x)=-5+x=x-5.

  (3)-5a+(3a-2)-(3a-7)=-5a+3a-2-3a+7=-5a+5.

  (4)1/3 (9y-3)+2(y+1)=3y-1+2y+2-5y+1.

  2.解:飞机顺风飞行4h的行程为4(a+20) km;飞机逆风飞行3h的行程为3(a-20)km;两个行程相差4(a+20) -3(a-20)=4a+80-3a+60=(a+140)(km).

  七年级数学人教版数学上册课本答案(三)

  第69页练习

  1.解:(1) 3xy-4xy-(-2xy)=3xy-4xy+2xy= xy.

  (2)-1/3ab-1/4a²+1/3a²-(-2/3ab)=(-1/3+2/3)ab+(-1/4+ 1/3)a²=1/3ab+1/12a².

  2. (1)6x²-7x+2. (2)7a²-3ab.

  3.解:5(3a²b-ab²)- (ab²+3a²b)=15a²b-5ab²-ab²-3a²b=12a²b-6ab².

七年级上册人教版数学书

82面练习第1题:设沿跑道跑x周,得400x=3000. 2.设甲种铅笔买了x枝,则乙种铅笔买了(20-x)枝.由题意得0.3x+0.6(20-x)=9 3.设上底是x cm,由题意得(x+2+x)/2*5=40 84面第1题(1)a+5=8(2)b/3=9(3)2x+10=18(4)x/3-y=6(5)3a+5=4a(6)b/2-7=a+b 2.自己找以前的书 8.解: 设x月后这辆汽车将行使20800km,则12000+800x=20800.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课本目录

  教材是人教版 七年级数学 上册课程的载体,那么目录是什么呢?我整理了关于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课本的目录,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目录
  第一章 有理数

  1.1 正数和负数

  1.2 有理数

  1.3 有理数的加减法

  实验与探究 填幻方

  阅读与思考 中国人最先使用负数

  1.4 有理数的乘除法

  观察与猜想 翻牌游戏中的数学道理

  1.5 有理数的乘方

  数学活动

  小结

  复习题1

  第二章 整式的加减

  2.1 整式

  阅读与思考 数字1与字母X的对话

  2.2 整式的加减

  信息技术应用 电子表格与数据计算

  数学活动

  小结

  复习题2

  第三章 一元一次方程

  3.1 从算式到方程

  阅读与思考 “方程”史话

  3.2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

  实验与探究 无限循环小数化分数

  3.3 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去括号与去分母

  3.4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

  数学活动

  小结

  复习题3

  第四章 几何图形初步

  4.1 几何图形

  阅读与思考 几何学的起源

  4.2 直线、射线、线段

  阅读与思考 长度的测量

  4.3 角

  4.4 课题学习 设计制作长方体形状的包装纸盒

  数学活动

  小结

  复习题4

  部分中英文词汇索引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知识点
  1.1 正数与负数

  在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前面加上负号“—”的数叫负数(negative number)。

  与负数具有相反意义,即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叫做正数(positive number)(根据需要,有时在正数前面也加上“+”)。

  1.2 有理数

  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integer),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分数(fraction)。

  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rational number)。

  通常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这条直线叫数轴(number axis)。

  数轴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

  在直线上任取一个点表示数0,这个点叫做原点(origin)。

  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opposite number)。(例:2的相反数是-2;0的相反数是0)

  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absolute value),记作|a|。

  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1.3 有理数的加减法

  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

  1.4 有理数的乘除法

  有理数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有理数除法法则: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 mì

  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幂(power)。在a的n次方中,a叫做底数(base number),n叫做指数(exponent)。

  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0的任何次幂都是0。

  把一个大于10的数表示成a×10的n次方的形式,使用的就是科学计数法。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习中的困难莫过于一节一节的台阶,虽然台阶很陡,但只要一步一个脚印的踏,攀登一层一层的台阶,才能实现学习的理想。 下面我给大家带来人教版 七年级数学 上册知识点 总结 ,希望大家喜欢!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一)正负数

1.正数:大于0的数。

2.负数:小于0的数。

3.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4.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正数大于负数。

(二)有理数

1.有理数:由整数和分数组成的数。包括:正整数、0、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可以写成两个整之比的形式。(无理数是不能写成两个整数之比的形式,它写成小数形式,小数点后的数字是无限不循环的。如:π)

2.整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

3.分数:正分数、负分数。

(三)数轴

1.数轴: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这条直线叫做数轴。(画一条直线,在直线上任取一点表示数0,这个零点叫做原点,规定直线上从原点向右或向上为正方向;选取适当的长度为单位长度,以便在数轴上取点。)

2.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

3.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0的相反数还是0。

4.绝对值: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四)有理数的加减法

1.先定符号,再算绝对值。

2.加法运算法则:同号相加,到相同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异号相加,取绝对值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一个数同0相加减,仍得这个数。

3.加法交换律:a+b=b+a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4.加法结合律:(a+b)+c=a+(b+c)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5.a?b=a+(?b)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

(五)有理数乘法(先定积的符号,再定积的大小)

1.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2.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3.乘法交换律:ab=ba

4.乘法结合律:(ab)c=a(bc)

5.乘法分配律:a(b+c)=ab+ac

(六)有理数除法

1.先将除法化成乘法,然后定符号,最后求结果。

2.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3.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七)乘方1.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写作an。(乘方的结果叫幂,a叫底数,n叫指数)2.负数的奇数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0的任何正整数次幂都是0。3.同底数幂相乘,底不变,指数相加。

4.同底数幂相除,底不变,指数相减。

(八)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法则

1.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

2.同级运算,从左到右进行。

3.如有括号,先做括号内的运算,按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依次进行。

(九)科学记数法、近似数、有效数字。

第二章整式(一)整式

1.整式:单项式和多项式的统称叫整式。

2.单项式:数与字母的乘积组成的式子叫单项式。单独的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

3.系数;一个单项式中,数字因数叫做这个单项式的系数。

4。次数: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

5.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

6.项:组成多项式的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

7.常数项: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

8.多项式的次数:多项式中,次数的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9.同类项:多项式中,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

10.合并同类项: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叫做合并同类项。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知识学习技巧

一、要不断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渴望

有许多同学在小学都曾有过这样的感受,每当你认识了一个数学规律,解决了一个较难的应用问题,成功的喜悦是无法用别的东西来替代的,它激励你的学习热情和好奇心,越学越爱学。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是要不断地培养的,况且同学们刚刚迈进“数学王国”的大花园里,许多奥妙无穷的数学问题还等着你们去学习、观赏、研究。

二、要养成认真读书,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过去有些同学认为:学习数学主要是靠上课听老师讲明白,而把我们手中的数学课本仅仅当成做作业的“习题集”。这就有两个认识问题必须要解决。

一是同学们要认识到,我们的教科书记载了由数学工作者整理的、大家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以及如何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等。因此,要想真正获得知识,认真读书、培养自学能力是一条根本途径。我们希望同学们在中学老师的指导、帮助下,从过去不读书、不会读书转变为爱读书、学会读书,进而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二是同学们还要认识到,许多数学问题不是单靠老师讲明白的,主要是靠同学们自己想明白的。孔子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极力精辟地阐述了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即要学而恩、又要思而学。大家学习数学的过程主要是自己不断深入思考的过程。我们希望大家今后在上数学课时。无论老师讲新课,还是复习、讲评作业练习,都要使自己的注意力高度集中,边听边积极思考问题,捕捉有用的信息,随时抓住萌发出的灵感。对于没弄明白的问题,一定要及时、主动去解决它,直到弄懂为止。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复习 方法

复习目标(包括重点难点)

针对全班的学习程度,初步把复习目标定为尽力提高全班学生学习成绩,提高优良率和平均分,提高学生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复习重点难点:

第五章重点:复习两条直线的相交和平行的位置关系,以及相交平行的综合应用。难点:垂直、平行的性质和判定的综合应用。第六章重点:在平面直角坐标糸中,由已知点的坐标确定这一点的位置,由已知点的位置确定这一点的坐标和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应用。难点:建立坐标平面内点与有序实数对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和由坐标变化探求图形之间的变化。

第七章重点:平面直角坐标系,重点是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有关概念,会画平面直角坐标系,能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根据坐标找出点,由点找出坐标;加深对数形结合思想的体会。难点是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实际应用。

第八章重点:二元一次方程组及相关概念,消元思想和代入法、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利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难点:以方程组为工具分析问题、解决含有多个未知数的问题。

第九章重点: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及应用。难点: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和应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实际问题。

第十章重点: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

难点:样本的抽取,频数分布直方图的画法。

复习策略( 措施 )

预设1.“先分后总”的复习策略,先按章复习,后汇总复习;

2.“边学边练”的策略,在复习知识的同时,紧紧抓住练这个环节;

3.“环节检测”的策略,每复习一个环节,就检测一次,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3.“仿真模拟”的复习策略,在总复习中,进行几次仿真测试,来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促进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

4.及时“总结归纳”的策略,对于一个知识环节或相联系的知识点,要及时进行归纳与总结,让学生系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相关 文章 :

★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 初一人教版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

★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复习提纲

★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复习提纲

★ 七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

★ 人教版初一数学上册知识点

★ 初一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 人教版初一数学知识点整理

★ 七年级人教版上册数学复习提纲

★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初中数学人教版各章是什么

七年级上册(61)
第1章 有理数(19)
第2章 整式的加减(8)
第3章 一元一次方程(18)
第4章 图形认识初步(16)
七年级下册(62)
第5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14)
第6章 平面直角坐标系(7)
第7章 三角形(8)
第8章 二元一次方程组(12)
第9章 不等式与不等式组(12)
第10章 数据库的收集整理与描述(9)

八年级上册(62)
第11章 全等三角形(11)
第12章 轴对称(13)
第13章 实数(8)
第14章 一次函数(17)
第15章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13)
八年级下册(61)
第16章 分式(14)
第17章 反比例函数(8)
第18章 勾股定理(8)
第19章 四边形 (16)
第20章 数据的分析(15)

九年级上册(62)
第21章 二次根式(9)
第22章 一元二次方程(13)
第23章 旋转(8)
第24章 圆(17)
第25章 概率初步(15)
九年级下册(48)
第26章 二次函数(12)
第27章 相似(13)
第28章 锐角三角函数(12)
第29章 投影与视图(11)
(二)体例结构
各章基本结构如下:
各节结构根据内容需要而确定,基本上包括以下部分:
            

本套教科书有彩色版、双色版和黑白版等多种版本,配有教师教学用书以及其他教学参考资料(包括电子音像制品).
本套教科书的实验工作得到实验区广大师生的大力支持,经过培训、回访和专项调查,教科书的编写者收集了许多有益的反馈意见,其中有些意见已被采纳,各册教科书的局部修订已经陆续进行.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本套教科书将在现有基础上不断提高质量,教科书的编写者愿为教材建设作出新贡献.

2007-06-22 原创作品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7~9年级)

各章目录及课时参考(修订版)(新)

七年级上(61)

第1章 有理数(19)
1.1 正数和负数(2)
阅读与思考 用正负数表示加工允许误差
1.2 有理数(4)
1.3 有理数的加减法(4)
实验与探究 填幻方
阅读与思考 中国人最先使用负数
1.4 有理数的乘除法(4)
观察与猜想 翻牌游戏中的数学道理
1.5 有理数的乘方(3)
数学活动
小结(2)

第2章 整式的加减(8)
2.1 整式(2)
阅读与思考 数字1与字母X的对话
2.2 整式的加减(5)
信息技术应用 电子表格与数据计算
数学活动
小结(1)

第3章 一元一次方程(18)
3.1 从算式到方程(4)
阅读与思考 方程史话
3.2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移项与合并(4)
实验与探究 无线循环小数化分数
3.3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去括号与去分母(4)
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4)
数学活动
小结(2)

第4章 图形认识初步(16)
4.1 多姿多彩的图形(4)
阅读与思考 几何学的起源
4.2 直线、射线、线段(3)
阅读与思考 长度的测量
4.3 角(5)
4.4 课题学习:制作长方体形状的包装盒(2)
数学活动
小结(2)

七年级下(62)

第5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14)
5.1 相交线(4)
观察与猜想 看图时的错觉
5.2 平行线及其判定(3)
5.3 平行线的性质(3)
信息技术应用探索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5.4 平移(2)
数学活动
小结(2)

第6章 平面直角坐标系(7)
6.1 平面直角坐标系(3)
阅读与思考 用经纬度表示地理位置
6.2 坐标方法的简单应用(3)
数学活动
小结(1)

第7章 三角形(9)
7.1 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2)
信息技术应用画图找规律
7.2 与三角形有关的角(3)
阅读与思考 为什么要证明
7.3 多边形及其内角和(2)
实验与探究 多边形的三角剖分
7.4 课题学习 镶嵌(1)
数学活动
小结(1)

第8章 二元一次方程组(12)
8.1 二元一次方程组(1)
8.2 消元——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4)
8.3 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3)
阅读与思考 一次方程组的古今表示及解法
8.4 三元一次方程组(2)
数学活动
小结(2)

第9章 不等式与不等式组(11)
9.1 不等式(4)
阅读与思考 用求差法比较大小
9.2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不等式(3)
实验与探究 水位升高还是降低
9.3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2)
阅读与思考 用不等关系分析体育比赛
数学活动
小结(2)

第10章 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9)
10.1 统计调查(3)
实验与探究 瓶子中有多少粒豆子
10.2 用直方图描述数据(2)
信息技术应用 利用计算机画统计图
10.3 课题学习:从数据谈节水(2)
数学活动
小结(2)

八年级(上)(62)
第11章 全等三角形(11)
11.1 全等三角形(1)
11.2 三角形全等的条件(6)
阅读与思考 全等与全等三角形
11.3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2)
数学活动
小结(2)

第12章 轴对称(13)
12.1 轴对称(3)
12.2 轴对称变换(3)
信息技术应用 探索轴对称的性质
12.3 等腰三角形(5)
实验与探究 三角形中边与角之间的不等关系
数学活动
小结(2)

第13章 实数(8)
13.1 平方根(3)
13.2 立方根(2)
13.3 实数(2)
阅读与思考 为什么说 不是有理数
数学活动
小结(1)

第14章 一次函数(17)
14.1 变量与函数(5)
信息技术应用 用计算机画函数图象
14.2 一次函数(5)
阅读与思考 科学家如何测算地球的年龄
14.3 用函数观点看方程(组)与不等式(3)
14.4 课题学习选择方案(2)
数学活动
小结(2)

第15章 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13)
15.1整式的乘法(4)
15.2 乘法公式(2)
阅读与思考 杨辉三角
15.3 整式的除法(2)
15.3 因式分解(3)
观察与猜想 型式子的分解
数学活动
小结(2)

八年级下(61)

第16章 分式(14)
16.1 分式(3)
16.2 分式的运算(6)
阅读与思考 容器中的水能倒完吗?
16.3 分式方程(3)
数学活动
小结(2)

第17章 反比例函数(8)
17.1 反比例函数(3)
信息技术应用 探索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17.2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4)
阅读与思考 生活中的反比例关系
数学活动
小结(1)

第18章 勾股定理(8)
18.1 勾股定理(4)
阅读与思考 勾股定理的证明
18.2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3)
阅读与思考 再谈面积证法
数学活动
小结(1)

第19章 四边形(16)
19.1 平行四边形(6)
阅读与思考 平行四边形法则
19.2 特殊的平行四边形(6)
实验与探究 巧拼正方形
19.3 梯形(2)
观察与猜想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特殊四边形
数学活动
小结(2)

第20章 数据的分析(15)
20.1 数据的代表(6)
20.2 数据的波动(5)
信息技术应用 用计算机求几种统计量
阅读与思考 数据波动的几种度量
20.3 课题学习 体质健康测试中的数据分析(2)
数学活动
小结(2)

九年级上(62)

第21章 二次根式(9)
21.1 二次根式(2)
21.2 二次根式的乘除(2)
21.3 二次根式的加减(3)
阅读与思考 海伦——秦九韶公式
数学活动
小结(2)

第22章 一元二次方程(13)
22.1 一元二次方程(2)
22.2 降次——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6)
阅读与思考 黄金分割数
22.3 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3)
数学活动
小结(2)

第23章 旋转(8)
23.1 图形的旋转(2)
23.2 中心对称(3)
信息技术应用 探索旋转的性质
23.3 课题学习 图案设计(2)
数学活动
小结(1)

第24章 圆(17)
24.1 圆(5)
24.2 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6)
24.3 正多边形(2)
阅读与思考 圆周率π
24.4 弧长及扇形的面积(2)
实验与探究 设计跑道
数学活动
小结(2)

第25章概率初步(15)
25.1 随机事件(2)
阅读与思考 概率论的起源
25.2 简单事件的概率(6)
阅读与思考 概率与中奖
25.3 频率与概率(3)
25.4 课题学习 键盘上字母的排列顺序(2)
数学活动
小结(2)

九年级下(48)
第26章 二次函数(12)
26.1 二次函数(6)
实验与探究 推测植物生长量与温度的关系
26.2 用函数观点看一元二次方程(1)
信息技术应用 探索二次函数的性质
26.3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3)
数学活动
小结(2)

第27章 相似(13)
27.1 图形的相似(2)
27.2 相似三角形(6)
阅读与思考 奇妙的分形图形
27.3 位似(3)
信息技术应用 探索位似的性质
数学活动
小结(2)

第28章 锐角三角函数(12)
28.1 锐角三角函数(6)
28.2 解直角三角形(4)
阅读与思考 一张古老的三角函数表
数学活动
小结(2)

第29章 投影与视图(11)
29.1 投影(2)
29.2 三视图(5)
阅读与思考 视图的产生与应用
29.3 课题学习制作立体模型(2)
数学活动
小结(2)

总课时数 61×5+3+48 = 356
代数课时数 163
几何课时数 154
统计概率课时数 39

七年级上册人教版数学书99页,第六题和第十题

您好!
第六题:解:设乙车的速度为xkm/h,则甲车的速度为(2x+20)km/h.
1/2x+1/2(2x+20)=298.
x=192
2x+20=2乘192+20=404

第十题:
分析:第一次相距36km时,两人是相对而行,还未曾相遇过;第二次相距36km时,两人是相背而行,已经相遇过了。
解法一:解:从10时到12时王力,陈平两人共行驶36+36=72(km),用时2h,所以从8时到10时王力,陈平用时2h也行驶72km,设A,B两地间的路程为xkm,则x-72=36,得x=108.
解法二:解:设两地间的路程为xkm,上午10时,两人走的路程为(x-36)km。速度和为x-36/2 km/h,中午12时,两人走的路程为(x+36)km,速度和为x+36/4 km/h,根据速度和相等列方程,得x-36/2=x+36/4,得x=108。
好啦!希望能帮到你!o(∩_∩)o..

初一上册数学课本目录人教版

  初一上册数学大家熟悉过课本了吗?都有些什么内容要学呢?下面我为大家推荐一些初一上册数学课本目录人教版,希望大家有用哦。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课本目录

  第一章 有理数

  1.1 正数和负数

  阅读与思考 用正负数表示加工允许误差

  1.3 有理数的加减法

  实验与探究 填幻方

  阅读与思考 中国人最先使用负数

  1.4 有理数的乘除法

  观察与思考 翻牌游戏中的数学道理

  1.5 有理数的乘方

  数学活动

  小结

  复习题1

  第二章 整式的加减

  2.1 整式

  阅读与思考 数字1与字母X的对话

  2.2 整式的加减

  信息技术应用 电子表格与数据计算

  数学活动

  小结

  复习题2

  第三章 一元一次方程

  3.1 从算式到方程

  阅读与思考 “方程”史话

  3.2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

  实验与探究 无限循环小数化分数

  3.3 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去括号与去分母

  3.4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

  数学活动

  小结

  复习题3

  第四章 图形认识初步

  4.1 多姿多彩的图形

  阅读与思考 几何学的起源

  4.2 直线、射线、线段

  阅读与思考 长度的测量

  4.3 角

  4.4 课题学习 设计制作长方体形状的包装纸盒

  数学活动

  小结

  复习题4

  部分中英文词汇索引

  初一数学 学习 方法 指导

  一、多看

  主要是指认真阅读数学课本。许多同学没有养成这个习惯,把课本当成练习册;也有一部分同学不知怎么阅读,这是大家学不好数学的主要原因之一。一般地,阅读可以分以下三个层次:

  1. 课前预习 阅读。预习课文时,要准备一张纸、一支笔,将课本中的关键词语、产生的疑问和需要思考的问题随手记下,对定义、公理、公式、法则等,可以在纸上进行简单的复述。重点知识可在课本上批、划、圈、点。这样做,不但有助于理解课文,还能帮助我们在课堂上集中精力听讲,有重点地听讲。

  2.课堂阅读。预习时,我们只对所要学的教材内容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不一定都已深透理解和消化吸收,因此有必要对预习时所做的标记和批注,结合老师的讲授,进一步阅读课文,从而掌握重点、关键,解决预习中的疑难问题。

  3.课后复习阅读。课后复习是课堂学习的延伸,既可解决在预习和课堂中仍然没有解决的问题,又能使知识系统化,加深和巩固对课堂学习内容的理解和记忆。一节课后,必须先阅读课本,然后再做作业;一个单元后,应全面阅读课本,对本单元的内容前后联系起来,进行综合概括,写出知识小结,进行查缺补漏。

  二、多想

  主要是指养成思考的习惯,学会思考的方法。独立思考是学习数学必须具备的能力,

  听课方面:

  在听课方面要处理好“看”、“听”、“思”、“记”的关系。

  “看”就是上课要注意观察,观察教师的板书的过程、内容、理解老师所讲的内容。

  “听”直接用感官接受知识,在听的过程中明确:(1)听每节课的学习目的和学习要求;(2)听新知识的引入及知识的形成过程;(3)理解教师对新课的重点、难点的剖析(尤其是预习中的疑问);(4)听例题解法的思路和数学思想方法的体现;

  “思”是指思考问题。没有思考,就发挥不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古人说的好“学而不思则罔.”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上对于老师的讲解,学生不仅仅只是会做,而且要经常思考;在思考方法指导时,应使学生明确:(1)多思、勤思,随听随思;(2)深思,即追根溯源地思考,要善于大胆提出问题,如:本节课教师为什么要这样讲?这道题为什么要这样做?等等;(3)善思,由听和观察去联想、猜想、归纳;如:23*27=62138*32=1216 46*44=202473*77=5821上述这些数的计算有什么规律?应如何计算?怎样表征规律?又如何验证呢?(4)树立辩证意识,学会 反思 。如:73*33=2409又有怎样的规律?可以说“听”是“思”的基础,“思”是“听”的深层次掌握,是学习方法的核心和本质的内容,会思考才会学习。

  “记”是指记课堂笔记。初一学生一般不会合理记笔记,通常是教师黑板上写什么学生就抄什么,往往是用“记”代替“听”和“思”。有的笔记虽然记得很全,但收效甚微。因此在作笔记时应:(1)记笔记服从听讲,要结合教材来记,要掌握记录时机;(2)记要点、记疑问、记易错点 、记解题思路和方法、记老师所补充的内容;(3)记小结、记课后思考题。使学生明确“记”是为“听”和“思”服务的。记笔记有助于将知识简化、深化、系统化.同学们在学习时,要边听(课)边想,边看(书)边想,边做(题)边想,通过自己积极思考,深刻理解数学知识,归纳 总结 数学规律,灵活解决数学问题,这样才能把老师讲的、课本上写的变成自己的知识。

  三、多做

  做到边做边思考边总结,通过练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做作业的益处很多,但盲目地、稀里糊涂地做作业,走捷径、抄作业,这些好处便荡然无存。那么,怎样做作业才更科学呢?

  (1)先复习后做作业

  许多同学做作业时,通常是拿起题就做,一旦遇到困难了,才又回过头来翻书、查笔记,这是一·种不良的习惯。做作业的第一步应是先复习有关的知识。复习时可以采取“过电影”的方式,在头脑中搜索一下课堂上老师所讲解的知识,努力将所学知识回忆起来。若实在回忆不起来,再翻开课本或笔记阅读对照,通过这种方式将所学知识温习一遍,做到心中有数后再去做作业。

  (2)仔细审题

  审题即分析理解题意,查明题中已知条件与未知条件,要求了解问题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从而在头脑中形成并保持清晰的课题印象。许多同学在做作业时常常忽视审题,对审题采取漫不经心的态度。在题意尚未理解,条件与问题间的关系尚未分析清楚之前就试图解题,胡乱猜想、盲目尝试。有的同学虽然能够审题,但不够仔细,对课题观察分析得不全面、不深入,而遗漏了隐蔽的却是重要的条件。还有的同学审题时所保持的课题印象不够清晰,结果在解题过程中变得更加模糊,甚至遗忘了,以至于不知如何继续下去。因此,我们必须学会仔细审题。审题时,首先要通读全题,把整个题目的含义连贯起来。如果读一遍未形成清晰的印象,可以再多读几遍。其次要注意题目中的特定语言,挖掘蕴含条件。例如,题目中说“增加了”与“增加到”是完全不同的意思,要仔细辨别,以免因理解错误而做错题。

  (3)独立做题

  在审题的基础上,要自己动手动脑去独立完成作业。遇到难题时,不要急于问老师,问同学,要自己多想想,争取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攻克难关。绝不要自欺欺人,抄别人的作业。如果经长时间细致、努力的思考仍不能解决问题,应请教老师或同学,在得到指点后,应认真思考症结所在,转化为自己的知识。

  (4)检验修改

  做完题后,应该从头到尾仔细浏览一遍,检查一下解题的步骤、思路是否正确,个别地方是否有错误。发现问题,及时加以修改。检查修改后才算完成了作业。

  四、课后复习巩固的方法

  (1) 适当多做题,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要想学好数学,做一定量的题目是必需的,刚开始要从基础题入手,以课本上的习题为准,反复练习打好基础,再找一些课外的习题,以帮助开拓思路,提高自己的分析、解决能力,掌握一般的解题规律,熟悉掌握各种题型的解题思路。对于一些易错题,可备有错题集,写出自己错误的解题思路和正确的解题过程,两者一起比较找出自己的错误所在,以便及时更正。在平时要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让自己的精力高度集中,思维敏捷,能够进入最佳状态,在考试中能运用自如。实践证明:越到关键时候,你所表现的解题习惯与平时练习无异。如果平时解题时随便、粗心、大意等,往往在大考中会充分暴露,故在平时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2) 细心地挖掘概念和公式

  很多同学对概念和公式不够重视,这类问题反映在三个方面:一是,对概念的理解只是停留在文字表面,对概念的特殊情况重视不够。例如,在单项式的概念(数字和字母积的代数式是单项式)中,很多同学忽略了“单个字母或数字也是单项式”。二是,对概念和公式一味的死记硬背,缺乏与实际题目的联系。这样就不能很好的将学到的知识点与解题联系起来。三是,一部分同学不重视对数学公式的记忆。记忆是理解的基础。如果你不能将公式烂熟于心,又怎能够在题目中熟练应用呢?

  给你的建议是:更细心一点(由观察特例入手),更深入一点(了解它在题目中的常见考点),更熟练一点(无论它以什么面目出现,我们都能够应用自如)。

  (3) 总结相似的类型题目

  当你会总结题目,对所做的题目会分类,知道自己能够解决哪些题型,掌握了哪些常见的解题方法,还有哪些类型题不会做时,你才真正的掌握了这门学科的窍门,才能真正的做到“任它千变万化,我自岿然不动”。这个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在进入初二、初三以后,同学们会发现,有一部分同学天天做题,可成绩不升反降。其原因就是,他们天天都在做重复的工作,很多相似的题目反复做,需要解决的问题却不能专心攻克。久而久之,不会的题目还是不会,会做的题目也因为缺乏对数学的整体把握,弄的一团糟。

  给你的建议是:“总结归纳”是将题目越做越少的最好办法。

  (4)收集自己的典型错误和不会的题目

  同学们最难面对的,就是自己的错误和困难。但这恰恰又是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同学们做题目,有两个重要的目的:一是,将所学的知识点和技巧,在实际的题目中演练。另外一个就是,找出自己的不足,然后弥补它。这个不足,也包括两个方面,容易犯的错误和完全不会的内容。但现实情况是,同学们只追求做题的数量,草草的应付作业了事,而不追求解决出现的问题,更谈不上收集错误。我们之所以建议大家收集自己的典型错误和不会的题目,是因为,一旦你做了这件事,你就会发现,过去你认为自己有很多的小毛病,现在发现原来就是这一个反复在出现;过去你认为自己有很多问题都不懂,现在发现原来就这几个关键点没有解决。

  给你的建议是:做题就像挖金矿,每一道错题都是一块金矿,只有挖掘、冶炼,才会有收获。

  总之,学习方法是灵活多样、因人而异的,能不断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是你学习能力不断提高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