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虞世南

虞世南的资料?蝉 虞世南 翻译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2-06-29 22:06:46 浏览79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虞世南的资料

虞世南(558年-638年7月11日),字伯施,汉族,越州余姚(今浙江省慈溪市观海卫镇鸣鹤场)人。南北朝至隋唐时期书法家、文学家、诗人、政治家,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陈朝太子中庶子虞荔之子、隋朝内史侍郎虞世基之弟。  

虞世南生性沉静寡欲,执着且向学。历仕陈、隋二代,官拜秘书郎、起居舍人。隋朝灭亡后,被窦建德任命为黄门侍郎。

李世民灭窦建德后,引虞世南为秦王府参军、记室参军、弘文馆学士,与房玄龄等共掌文翰,为“十八学士”之一。贞观年间,历任著作郎、秘书少监、秘书监等职,先后封永兴县子、永兴县公,故世称“虞永兴、虞秘监”。

他虽容貌怯懦、弱不胜衣,但性情刚烈,直言敢谏,深得李世民敬重,被称为“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五绝。贞观十二年(638年),虞世南去世,年八十一。获赠礼部尚书,谥号“文懿”,配葬昭陵。贞观十七年(643年),绘像凌烟阁。

扩展资料:

虞世南的代表作有《出塞》《结客少年场行》《怨歌行》《赋得临池竹应制》《蝉》《奉和咏风应魏王教》等。其中后三首咏物诗分别写竹、蝉和风,紧紧抓住对象特点,刻画得相当传神,例如《蝉》诗写蝉饮清露,栖(梧桐)高处,声因高而远,而非是依靠秋风。

寓意君子应像蝉一样居高而声远,从而不必凭借、受制于它物。其描摹状物、托物言志之功夫可见一斑。清代沈德潜在评论《从军行》二首时就称此诗(即《蝉》)“犹存陈隋体格,而追逐精警,渐开唐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虞世南

蝉 虞世南 翻译

蝉垂下像帽缨一样的触角吸吮着清澈甘甜的露水,连续不断地鸣叫声从稀疏的梧桐树枝间传出。蝉正是因为在高处它的声音才能传得远,并非是凭借秋风的力量。

《蝉》原文

作者:唐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鉴赏:

首句表面上是写蝉的形状与食性,实际上处处含比兴象征。“垂緌”暗示显宦身份,因古人常以“冠缨”指代达官贵人。显宦的身份和地位在一般老百姓心目中,和“清客”是有矛盾甚至是不相容的,但在作者笔下,却把它们统一在“垂緌饮清露”的蝉的形象中了。这“贵(人)”与“清(客)”的统一,正是为三、四句的“清”无须借“贵”做反铺垫,用笔巧妙。

次句描写蝉声之传播。梧桐是高树,用一“疏”字,更见其枝干的清高挺拔,且与末句的“秋风”相呼应。“流响”二字状蝉声的抑扬顿挫和长鸣不已;“出”字则把蝉声远播的意态形象化了,让人感受到蝉鸣的响度与力度。全句虽只写蝉声,但却从中想象到人格化了的蝉那种清华隽朗的高标逸韵。有了这句对蝉声传播的生动描写,后两句的发挥才字字有根。

初唐四大家之一的虞世南,他最后的结局怎样

文人向来在大家的眼里面都是比较懦弱的人,这得感谢于影视剧本上的“功劳”。可实际上并非这回事。有言:“相由心生”,亦有言“不可以貌取人”。这两者之间看似矛盾,但其实有着或深或浅的联系,我们泱泱中华,向来是取一个“中间值”来定夺“真理”。虞世南,这位不太让人知道的唐朝四大家之一,传闻他长得文弱。没什么力气,身体素质不行。可是他内心怀着巨大的“能量”,就连后来的唐太宗都是因为太过思念他而在睡眠中梦见了他,让人不得不对虞世南这位人杰有着大的好奇心。

虞世南有一位兄长,他和他兄长虞世基的深厚情谊被世人称赞。有故事说道,他小时候就很懂事,时常谦让好的东西给他兄长,弘扬兄弟之情,就同手足!和刻苦努力的人一样,虞世南小时候就意志非常坚定,可是他比较沉默寡言。这让我觉得他应该会在一些事情上吃到过亏,毕竟不怎么说话也就相当于与旁人不能“正常的交流”。也难免让人想到他是否有“自闭”的嫌疑?

当时有位著名的文学家叫做“顾野王”,是这两兄弟的老师。虞世南在此人手下求学,因为教得好,他自然心甘情愿在那里呆了十多年。学习到了很多文学知识,终究理论也是要用在实践上,他之后出了师门,在后拜了“智永”为师。此人不简单,因为他可是王羲之的第七世孙。受得了此高人“智永”的指点,他书法的技艺更加高深,再加上他之前的文学功底造就的文章写得也好。他的名声开始大噪,也是在此作分界线而开始了他的仕途。

公元589年,陈朝灭亡,朝代的更迭将虞世南两兄弟送到了隋朝的长安。人自有本事在哪都可以受到别人的重视,这两兄弟就是如此,旁人甚至将他们比作为西晋时候的“陆机”与“陆云”。影响力逐渐扩大,民间大多知道了这两位才人的存在,不久后晋王杨广(后来的隋炀帝)还发诏书来“抓”他们回去当官。滑稽的是,虞世南不想做官,以家母需要照料为由竟然推辞了这个“好机会”。但后来杨广还是抱着不放弃的打算,一心要把这个人才挖到手,并派遣了快马使者前去好生招待。

所谓“能力越大,责任越大”虞世南就是这样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在公元605年的时候,被任命为秘书郎。一般为官之后生活开始渐渐充裕起来,但虞世南却坚持着他一贯节俭的良好品质,有人讲他“伪君子”,也有人讲他是“好丈夫”。妻子在他的间接熏陶下,也秉承了这种良好美德。后来相继的政权震荡,使他又落到了窦建德的手中,因才能居高,被任命为黄门侍郎。两年后,李世民灭了窦建德,虞世南就好像是一把锋利的武器。又升任为秦王府参军,他后来还与房玄龄是同事关系,这足可以看到他才华确实出众,在各种各样的君主眼里都“视若珍宝”。

公元626年,因为虞世南年龄已高,他不能再胜任那些高强度的工作,于是他向皇帝请求辞职,奈何皇帝不肯,但他也执拗也是不肯。最后没得办法,只给他当了一个“秘书少监”,就相当于现在的图书管理员一样,此项工作比较轻松,能让他接受。公元632年之时,虞世南作的《圣德论》其内容高度美誉唐太宗,被唐太宗说道:“你也太过夸奖我了,我怎么可能与上古帝王相比较,你只是看到了开始,并没有看到结束。如果我真的能善始善终,那你的高论将广传后世,如果不能,那怕是成为天下的笑柄了!”因为在后来的虞世南的独特政治见解上,以严谨的风格俘获了唐太宗的欢心。唐太宗还借此感叹道:“要是多一些这样的群臣,我何愁治理不好国家啊!”

后来虞世南以八十一岁高龄与世长辞,使得唐太宗悲痛欲绝。并在后面几年,常常思念,时常感叹:“此乃当代名臣,无复人矣!”甚至过了好几年,太宗还梦见虞世南。虽然虞世南外貌似弱不禁风,但性格刚烈直言进谏,是帮他治理国家的一位好帮手,也正是因为如此才能让唐太宗在几年之后都能梦见他!想来有这样的名臣遇到这样的君主,也是一种莫大的“福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