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房四宝著名产地各是那些地方
宣纸(泾县)、宣笔(泾县/旌德)、徽墨(绩溪/旌德)、宣砚(旌德)。
宣城自古是江南名郡,是宣纸、宣笔、徽墨、宣砚的原产地,2004年被中国文房四宝协会授予“中国文房四宝之乡”称号。
笔的历史:
明末清初,善琏湖笔逐渐外传,善琏人在各地开设了一批著名的笔店,如北京的古月轩、贺连清,上海的周虎臣、杨振华、李鼎和,苏州的贝松泉、陆益堂等。
明清时期是中国制笔业发展的鼎盛期,供皇室的御用笔和官府用笔,制作精致华丽自不待言,就连民间使用的毛笔,也十分注重装饰和美观。当时用作笔管的质材有竹,玉、雕漆、象牙、瓷,珐琅等,在笔管的装饰上,也尽一切修饰之能事,达到了前所未有的丰富。
始于五代的徽墨原产地是哪里
徽墨产于徽州地区的屯溪、歙县、绩溪等地,始制于唐代,至今已有lO00多年的历史。它以黄山松烧而为烟,用以制墨,成为誉满天下的徽墨。 徽墨的创始人为南唐制墨名人奚超及其子奚廷。据《徽州府志》记载,奚超因避战乱,摆子由河北易州南逃歙州(歙县),重操制墨旧业,不久制出“丰肌腻理,光泽加漆”的佳墨,被南唐后主李煜视为珍宝,便封其为“墨务官”,并赐给国姓,从此“李墨”名场天下,当时有“千金易得,李墨难求”之说。到北宋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徽宗下旨改“歙州”为“徽州”,李墨又改为“徽墨”,一直沿袭至今,并以“千秋光”而驰名中外。宋代以后,黄山脚下的歙县、祁门黟县、绩溪、休宁等县制墨业大发展,徽墨之多著称于世。徽墨经过世代相传,后来发展为油烟墨和漆烟墨,墨质更为精美。其造型艺术也极为考究。墨模用很坚硬的石楠木雕刻,一些图案出自名家。宋代画家米友仁,明代画家吴左千、近代画家黄宾虹、张大千等人,都为徽墨绘制过墨模。明代以后,制墨业出现了歙、休两大派系,在竞争中不断发展,研制日精。有的在墨中加入一些药物,可以医治喉痛,因而载入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清初,制墨业相继出现曹素功、汪节庵、胡开文、汪近圣四大名家。清末,胡开文一家子弟众多,独树一帜,在上海、广州、武汉等十几个城市设立分店,成为徽墨产销的总枢纽。 徽墨以松为基本原料,掺入20多种其他原料,经过点烟、和料、压磨、晾干、挫边、描金、装盒等工序精制而成。成品具有色泽黑润、坚而有光、入纸不晕、舔笔不胶、经久不褪、馨香浓郁及防腐防蛀等特点,宜书宜画,素有“香彻肌骨,渣不留砚”之美称。徽墨的色泽可分为“焦、重、浓、谈、清”五个层次,墨色历千年而不褪,油墨黑润赛漆,淡墨丰韵如神;用于书画变化无穷,妙趣横生。它的两面还镌绘各种图案,美观典雅,是书画艺术的珍品。徽墨规格分高、中、低三档,高档徽墨有超顶漆烟、桐油烟、特级松烟等、还有多种仿古套墨和集锦套墨等工艺墨。尤其是超顶漆烟是由桐油烟、麝香、冰片、宝箔等名贵药材配制而成,墨色能分出浓谈层次,“落纸加漆,万载存真”。同时它还可治疗腮腺炎、吐血不止及皮肤痒痛等症,很有疗效。 现今当地已恢复了茶墨、青墨、朱砂墨、五彩墨和古色古香的手卷墨生产,墨面绘《鉴真大师东渡图》、《嫦娥奔月图》及仿古的陶渊明的《归去来辞》、明代的《燕山图》、《御园图》等。1915年,徽墨世家胡氏制作的“地球墨”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获金质奖章。
徽墨的介绍
徽墨,即徽州墨(以江南徽州的绩溪、休宁、歙县三地为徽墨制造中心)。徽墨是中国汉族制墨技艺中的珍品,也是闻名中外的“文房四宝”之一。因产于古徽州府而得名。徽州制墨的肇始时间当不迟于唐,它是书画家至爱至赖的信物。古人曾云:“有佳墨者,犹如名将之有良马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