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卖报歌》的作者是谁
- 卖报歌的演唱情绪是什么演唱速度要什么力度要什么
- 卖报歌的创作背景是什么
- 卖报歌的歌词
- 卖报歌原唱
- 《卖报歌》作者是谁
- 卖报歌的诞生
- 《卖报歌》中“七个铜板就买两份报”是后来改的
- 我需要卖报歌简谱,要完整的
- 求卖报歌双手钢琴谱
《卖报歌》的作者是谁
《卖报歌》的作者是聂耳。
《卖报歌》是音乐家聂耳创作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一首脍炙人口的儿童歌曲。乐曲曲调简单,朗朗上口,曲调明快、流畅,以朴实生动的语言,辛辣诙谐的笔调,深刻地描述了旧社会报童的苦难生活及对光明的渴望。
《卖报歌》赏析
《卖报歌》这一乐句的写作上水到渠成,完美地写出了非常连贯动听而又有高潮的旋律乐句,并且用在了歌词“今天的新闻真正好”的词句上,和前两乐句型式完全不一样,旋律的创作是舒畅,完整,连贯的写作形式。
因此,《卖报歌》第三乐句的创作与前连贯乐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构成了全曲中最精彩的旋律。由于第三句的出色完成,第四句则采用了作曲技巧里的“模仿重复”手段,曲作者把第三句歌词中“真正”二字的旋律(5323)用到了第四乐句的开始部分,并进行了重复两小节的模仿。
用在了歌词“七个铜板”和“就买”的歌词上,再加上歌词“两份报”的语言似的创作旋律演唱式的结束句的写作,使整个歌曲完美动听。
卖报歌的演唱情绪是什么演唱速度要什么力度要什么
《卖报歌》旋律色彩是明朗的,但所表现的情绪又与一般欢快,活泼的歌曲不尽相同,欢乐中夹杂着伤感和悲伤。演唱速度稍快。力度适中,一个F即可。这首歌短小精悍的儿童歌曲以跳跃的节奏,活泼的音调,生动地刻画出一个天真活泼的报童形象。音乐的情绪乐观向上,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卖报歌》乐曲采用了民族调式中的“525”的四度上下行的典型音乐形式,在第一句歌词“啦啦啦”的旋律上,重复强调了民族调式中的“徽”音的反复使用,后又采用“35653235”的音符构成了整个乐句的音乐形式,将歌词“我是卖报的小行家”表现的淋漓尽致。
曲作者把第三句歌词中“真正”二字的旋律(5323)用到了第四乐句的开始部分,并进行了重复两小节的模仿,用在了歌词“七个铜板”和“就买”的歌词上,再加上歌词“两份报”的语言似的创作旋律演唱式的结束句的写作,使整个歌曲完美动听。
扩展资料
《卖报歌》
填 词:安娥
谱 曲:聂耳
啦啦啦!啦啦啦!我是卖报的小行家,不等天明去等派报,一面走,一面叫,今天的新闻真正好,七个铜板就买两份报。
啦啦啦!啦啦啦!我是卖报的小行家,大风大雨里满街跑,走不好,滑一跤,满身的泥水惹人笑,饥饿寒冷只有我知道。
啦啦啦!啦啦啦!我是卖报的小行家,耐饥耐寒地满街跑,吃不饱,睡不好,痛苦的生活向谁告,总有一天光明会来到。
卖报歌的创作背景是什么
卖报歌的创作背景是1933年聂耳在上海联华影片公司工作时,结识了一位名叫“小毛头”的卖报女孩,”“卖报童”的原型便是她。
话说当时聂耳在十里洋场的上海滩工作,有个在街头卖报纸的小女孩。这个孩子姓杨,只有十岁,大家不知道她的名字,只叫她“小毛头”。因为沿街叫卖报纸,所以饿肚子是常有的事情。某次小毛头在车站卖报纸时,饿的两眼昏花。恰好这时候电车到站,很多人下车。饿趴下的小毛头倒在人群中,头上也起了血泡。
因为倒地,小毛头怀里的报纸散落一地,她急的大哭。因为报纸脏了就意味着她得继续饿肚子。就在这时,刚好路过的聂耳帮她捡起报纸,还为她整理了整理衣服。
后续故事
小毛头非常感动,聂耳也非常同情这个孩子的遭遇。10岁正是爹娘疼爱,在教室里好好学习的年纪,但她却被迫在十里洋场谋生。大上海光鲜亮丽的外表下,生活着多少这样的穷苦孩子呢?聂耳深有感触,也立志以她的故事为蓝本创作一首歌曲。
后来,聂耳和友人周伯勋在街上,听到了一个清脆响亮的女声,这是个卖报女孩的叫卖声。小毛头的悲惨遭遇和这个清脆的女声,触发了聂耳的创作灵感。他拜托已经在上海文坛有了自己名气的安娥写词,自己谱曲,创作完成了著名的《卖报歌》。后来在小女孩的建议下,这首歌又加上了“七个铜板就买两份报”的歌词。
卖报歌的歌词
啦啦啦!啦啦啦!
我是卖报的小行家,
不等天明去等派报,
一面走,一面叫,
今天的新闻真正好,
七个铜板就买两份报.
啦啦啦!啦啦啦!
我是卖报的小行家,
大风大雨里满街跑,
走不好,滑一跤,
满身的泥水惹人笑,
饥饿寒冷只有我知道.
啦啦啦!啦啦啦!
我是卖报的小行家,
耐饥耐寒地满街跑,
吃不饱,睡不好,
痛苦的生活向谁告,
总有一天光明会来到
.
卖报歌原唱
卖报歌原唱杨碧君。
《卖报歌》是音乐家聂耳创作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一首脍炙人口的儿童歌曲。乐曲曲调简单,朗朗上口,曲调明快、流畅,以朴实生动的语言,辛辣诙谐的笔调,深刻地描述了旧社会报童的苦难生活及对光明的渴望。
卖报歌歌曲鉴赏
乐曲采用了民族调式中的“525”的四度上下行的典型音乐形式,在第一句歌词“啦啦啦”的旋律上,重复强调了民族调式中的“徽”音的反复使用,后又采用“35653235”的音符构成了整个乐句的音乐形式,将歌词“我是卖报的小行家”表现得淋漓尽致。
第二句的创作独具匠心,并没有采用常用的“重复乐句”的手段,而是直接进入了发展乐句的创作,把第一句的音符“35”反过来变成“53”来再进行发展变化,因此的第二句歌词“不等明天去等派报”用上了“53532132”的变化发展旋律。
紧接着的创作更有新意,在歌词的“一面走”上用上了“322”的音符,”一面叫“用上了“612”的音符,好像是在呼应歌曲开始的“啦啦啦,啦啦啦”的旋律,又好像是歌曲发展的变化形式。如果是创作中的呼应,曲作者巧妙地将第一乐句的开始与第二乐句的结尾进行斜角对称的呼应,即第一乐句的开始部分和对应第二乐句的结尾部分,这在歌曲创作中独树一帜,令人耳目一新。
歌曲创作中的第三乐句是最难写作的旋律,一般创作中都要在第三乐句用上最高潮的变化发展旋律。《卖报歌》这一乐句的写作上水到渠成,完美地写出了非常连贯动听而又有高潮的旋律乐句,并且用在了歌词“今天的新闻真正好”的词句上,和前两乐句型式完全不一样,旋律的创作是舒畅,完整,连贯的写作形式。
因此,《卖报歌》第三乐句的创作与前连贯乐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构成了全曲中最精彩的旋律。由于第三句的出色完成,第四句则采用了作曲技巧里的“模仿重复”手段,曲作者把第三句歌词中“真正”二字的旋律(5323)用到了第四乐句的开始部分。
并进行了重复两小节的模仿,用在了歌词“七个铜板”和“就买”的歌词上,再加上歌词“两份报”的语言似的创作旋律演唱式的结束句的写作,使整个歌曲完美动听。
《卖报歌》作者是谁
《卖报歌》是音乐家聂耳创作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一首脍炙人口的儿童歌曲。乐曲曲调简单,朗朗上口,曲调明快、流畅,以朴实生动的语言,辛辣诙谐的笔调,深刻地描述了旧社会报童的苦难生活及对光明的渴望。
聂耳(1912年2月14日~1935年7月17日),云南玉溪人,生于昆明,原名聂守信,字子义(亦作紫艺),中国音乐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作曲者,曾用笔名有黑天使、噪森、浣玉、王达平等。
名字由来:
聂守信年轻的时候,对音乐特别敏感。大家都说,只要能从耳朵进去的,都能从他嘴里唱出来。久而久之,大家都叫他“耳朵”。
一次联欢会上,聂守信不但能表演舞蹈,模仿各种人说话,而且还能让两只耳朵一前一后地动,这是一般人很难做到的,大伙儿都被逗得大笑起来。总经理给聂守信送礼物,并称他为“聂耳博士”。聂守信笑着对大家说:“你们硬要把一只耳朵送我,也好,四只耳朵(“聂”的繁体字“聂”)连成一串,不像一个炮弹吗?”从此,聂守信改名为聂耳。
卖报歌的诞生
《卖报歌》诞生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是音乐家聂耳创作的一首脍炙人口的儿童歌曲。乐曲曲调简单,朗朗上口,曲调明快、流畅,以朴实生动的语言,辛辣诙谐的笔调,深刻地描述了旧社会报童的苦难生活及对光明的渴望。
歌词:
啦啦啦,啦啦啦
我是卖报的小行家,不等天明去等派报
一面走,一面叫
今天的新闻真正好,七个铜板就买两份报。
啦啦啦,啦啦啦
我是卖报的小行家,大风大雨里满街跑
走不好,滑一跤
满身的泥水惹人笑,饥饿寒冷只有我知道。
扩展资料
《卖报歌》创作背景:1933年聂耳在上海联华影片公司工作时,结识了一位名叫“小毛头”的卖报女孩,”“卖报童”的原型便是她。这名小女孩姓杨,十岁,还没有一个正式的学名,人们都叫他“小毛头” 。
有一天“小毛头”饿得头昏眼花,摇摇晃晃的时候,一辆电车靠站,一批人从电车上涌下来,“小毛头”被撞倒在地,头上起了血泡,手上的报纸散乱一地,“小毛头”坐在地上大哭起来。这时一个陌生的叔叔帮她拾起了报纸,还扶她起来,把弄脏的报纸都买走了——这人就是聂耳。
《卖报歌》中“七个铜板就买两份报”是后来改的
过了几天,安娥把词写好了,聂耳找到了那位小姑娘,把歌词念给她听,然后问她有没有不合适的地方,小姑娘想了一下说:“都挺好,但如果能把铜板儿能买几份报的话也写在里边,我就可以边唱边卖了。”聂耳回去立即和安娥商量,在歌词中添上了“七个铜板能买两份报”的句子。后来那位小姑娘真的一边唱一边卖,她的歌声使她的生意也好了起来。
以上摘自互动百科。意思就是说,原本没有这句歌词,是添上去的。所以,只要去掉这句歌词就是原来的形态了。由于《卖报歌》是分节歌,我推测,因为加上这句歌词,使得后两段也必须添加字数相当的歌词,也就是”饥饿寒冷只有我知道。“和”总有一天光明会来到。“
我需要卖报歌简谱,要完整的
4·2拍
55
5│
55
5│
35
653│23
5│53
532│13
2│
33
2│61
2│6
65│36
5│53
23│5
—│53
23│
53
23
│61
23
│1
—
‖
每小节两拍,自己加一下时值和两个低音拉的点。
回答者:
游神2005
-
江湖少侠
六级
求卖报歌双手钢琴谱
卖报歌双手钢琴谱:
相关介绍:
《卖报歌》是音乐家聂耳创作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一首脍炙人口的儿童歌曲。乐曲曲调简单,朗朗上口,曲调明快、流畅,以朴实生动的语言,辛辣诙谐的笔调,深刻地描述了旧社会报童的苦难生活及对光明的渴望。
扩展资料
相关背景:
乐曲采用了民族调式中的“525”的四度上下行的典型音乐形式,在第一句歌词“啦啦啦”的旋律上,重复强调了民族调式中的“徽”音的反复使用,后又采用“35653235”的音符构成了整个乐句的音乐形式。
《卖报歌》第三乐句的创作与前连贯乐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构成了全曲中最精彩的旋律。由于第三句的出色完成,第四句则采用了作曲技巧里的“模仿重复”手段。
曲作者把第三句歌词中“真正”二字的旋律(5323)用到了第四乐句的开始部分,并进行了重复两小节的模仿,用在了歌词“七个铜板”和“就买”的歌词上。再加上歌词“两份报”的语言似的创作旋律演唱式的结束句的写作,使整个歌曲完美动听。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卖报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