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还原最真实的“上甘岭战役”,43天血战背后,惨烈程度超乎想象
- 上甘岭战役的历史影响介绍
- 上甘岭战役惨烈到什么程度
- 上甘岭战役到底惨烈到何种地步为什么志愿军会伤亡1万多人呢
- 上甘岭战役第二阶段
- 上甘岭战役到底惨烈到何种地步为什么志愿军会伤亡1万多人
- 上甘岭战役:43天的人间炼狱,将美国打下神坛,蒋介石心服口服
- 上甘岭战役简介是什么
还原最真实的“上甘岭战役”,43天血战背后,惨烈程度超乎想象
这是一场我们熟悉却又不真正了解的战役,这是一场被世界所有著名军校载入史册的战役,这是一场无数中国军人喊出了“向我开炮”的战役。短短43天内,在这片仅3.7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敌我双方投入兵力数十万人,倾泻炮弹百万余发,上万中国军人用血肉之躯扛住了敌人的钢枪铁炮,筑起了一座无法撼动的军事堡垒!
这场战争结束后,中国涌现了无数个英雄村,美军也对战争进行了无数次复盘,但他们却始终想不通自己到底输在哪里。对于这场战争,蒋介石这样评价:“这个世界上已经没有人是解放军的对手了!”美国一名四星上将也曾说道:“中国军队的火力远不如我们,却在战场上将我们打成了傻子!”
今天,就让我们穿透 历史 的迷雾,去探寻70年前那场浓缩着国魂与军魂的 上甘岭战役 。
1952年下半年,朝鲜战争进入了相持阶段,中美双方多次谈判无果后,美方开始叫嚣着“要以飞机大炮说话”,随后立即开展了针对我军的军事行动。美方高层经研究后发现,位于朝鲜中线的五圣山是一个重要突破口,它毗邻东海岸公路,背面是一望无际的平康平原,这也就意味着一旦五圣山失守,美军将会势如破竹地向前推进200多公里,我军也会面临着无险可守的局面,而上甘岭是五圣山的重要屏障,其战略位置可见一斑。
在如此严峻的情况下,镇守此地的15军军长秦基伟在研究美方往期的战略特点后发现,美军最大的优势在于机械化作战,而上甘岭易守难攻,美军机械化部队很难进行战术穿插,五圣山西侧的两座山峰明显更符合他们的进攻要求。于是秦基伟将主要兵力放在了这两处,在上甘岭仅部署了两个连的兵力,分别驻扎在上甘岭的597.9和537.7高地
但狡猾的美第8军司令员范弗里特在多次侦查后,也看到了上甘岭防御力量的薄弱,所以他决定反其道而行之,试图花两个营的兵力、以伤亡200人为代价,用5天时间拿下上甘岭后直取五圣山,最终达到其向平原地带开进的目的。
1952年10月14日,美军集结了300多门大炮、47辆坦克和50余架战机的火力,向上甘岭地区发动了全面进攻。开战第一天,美军就向面积仅3.7平方公里的两个高地发射炮弹30万发,飞机投弹500余枚,火力密度高达每秒6发炮弹,导致我方花费四个月修建的表面工事全部被毁,植被和山头也被夷为平地,碎石和弹片掺杂在一起,堆积厚度竟有一尺多高。
在如此强大火力的冲击下,志愿军战士只有13门山、野、榴炮和12门迫击炮支援,面对兵力比自己多10倍,火力比自己强20倍的敌人,志愿军只能依托步兵武器和坑道作战与敌人展开殊死搏斗,用血肉之躯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冲锋。
据15军军史记载:14日一整天,我军以伤亡500多人为代价,歼灭敌军1900余人,打出了接近1比4的战绩。在随后的7个日夜里,上甘岭地区在敌我之间反复易手,白天被敌方夺去,晚上就被我志愿军抢了回来。但此战虽然战果可观,代价也很大。
我军各连队的伤亡人数都超过了一半,个别连队只剩下几个人。这样一来,我军就丧失了继续组织较大反击的能力,只能通过第二阶段的坑道斗争拖住敌人,待敌人精疲力竭之际,再开展决定性反击。
10月21日到10月29日我志愿军转入坑道战,这一时期,占据了表面阵地的敌人利用有利地形,对十五军坑道采取了疯狂的围追堵截。他们通过轰炸爆破、石土堵塞、断绝水源、释放毒气等手段,妄图歼灭坑道中的15军。被困在坑道里的战士饿了只能吃压缩饼干、渴了只能喝尿,到最后因为水源稀缺,尿都成了一种奢侈品。
不仅如此,在越打越短的坑道里,地上还堆放着弹药、粪便和烈士遗体,空气中也弥漫着硝烟、毒气和汗臭……不但人员行动困难,连呼吸新鲜空气都是一件奢侈的事情,15军后勤部曾紧急采购了大批苹果给战士们补水,但由于敌方炮火太过猛烈,火线运输员的伤亡率竟高达90%,甚至超过了坑道部队的伤亡率。
最严重的时期,第45师甚至向火线运输员发出悬赏,凡送上一篓苹果者,记二等功。可即便如此,最后送到战士手上的苹果也就只有一个,但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我志愿军依旧没有放弃战斗。
从21日至29日,坑道部队夜间主动出击158次,其中仅9次失利,其余均获成功,累计歼灭敌军2000余人,大量消耗了敌人战斗力,并极大破坏了敌军阵地的稳固。与此同时,我军其他部队为支援坑道部队,先后以2到5个连不等的兵力,对537.7高地组织过七次反击,曾三次夺回了全部阵地。
在597.9高地,我军以两个班到九个排的兵力,组织过五次反击,曾一度占领主峰,这些反击都使坑道部队得到了物资和人员的补充,增强了坑道的力量,为大反击创造了有利条件。
终于,在10月30日这天,我军发起了全面反击,战役进入了恢复巩固阵地的第三阶段。当天中午十二时,十五军动用133门大口径火炮,向597.9高地实施了猛烈的炮火反攻,整个战斗持续了五个小时,到日落时分才以我军的胜利而结束。
但此战之后,四十五师补充后用于反击的十个连也全部打光,美韩联军得知这一消息后,发疯似的向597.9高地实施反扑,但在第12军的援助下,我军一路高歌,将敌军逼到了537.7高地。在接下来的战斗中,我军更是以秋风扫落叶之势,将敌方打得溃不成军
到11月11日,志愿军又恢复了537.7高地北山的表面阵地,取得了大反击的决定性成功。此时的美方已军心溃散,无力再战,节节败退地他们只能不停炮轰,最终在11月25日选择了投降。
至此,我志愿军取得了这场战争的完全胜利,打退敌方进军900余次,以伤亡11529人的代价毙伤俘虏敌军25498人。美军将领克拉克成为了美国 历史 上第一个在投降书上签字的将军,范弗里特也因这场战役被解职,从此彻底消失在了 历史 舞台。
但这场战役带给我们的伤痛也是巨大的,整个上甘岭战役中,我方与敌人同归于尽的烈士就有38位,为阻止敌人进攻而在战场上高喊“向我开炮”的英雄更是不胜枚举。舍身堵枪眼、炸地堡也成了普遍现象,一截树干上被打进了一百多个弹片,一面红旗上也被打出了三百八十一个弹孔,甚至随手抓把土,都能数出二十三粒弹头。这片3.7平方公里的山头,几乎被鲜血浸透了。
整场战役中,天上没有一架我们的飞机,地上也没有一辆我们的坦克,而美军的飞机大炮加起来却有数百万计,数百万发炮弹蹂躏着这片3.7平方公里的小山头,这两个在范弗里特的作战计划里第一天就该攻下来的小山头。
我志愿军用自己的粉身碎骨验证了人类的勇敢精神,并用血淋淋的事实向世界宣布: 凡是有中国人民解放军驻守的地方,别人一寸也休想夺去!
此役之后,我方再没遭遇到美方营以上规模的攻击,朝鲜战局也从此稳定在了三八线附近,上甘岭战役不仅奠定了朝鲜的南疆北界,也在国际上打出了我国的国威军威。在今后的几十年里,无一西方国家敢向中国挑衅。
如今,中美双方再次站在了博弈的交汇处,面对美方的种种挑衅,我中华儿女的态度依然十分明确: 我们不好战,但也不怕战。七十年前,我们的先辈可以在炮火纷飞中杀出一条血路,七十年后的中华儿女照样可以!
上甘岭战役的历史影响介绍
上甘岭战役是朝鲜战争后期僵持阶段的一次主要战役,以争夺朝鲜中部金化郡五圣山南麓村庄上甘岭及其附近地区的控制权为主,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上甘岭战役的 历史 影响,希望能帮到你。
上甘岭战役的影响
上甘岭战役发生在近代,这场战役的发生地是现如今的朝鲜半岛,上甘岭战役影响很大,影响的国家也比较多。
毋庸置疑,上甘岭战役影响了美国、中国、朝鲜和韩国,这场战役的影响可以从 军事 、 文化 、社会、经济等方面了解。在社会方面,上甘岭战役影响最深的莫过于朝鲜和韩国了,这场战役发生在朝鲜半岛,朝鲜和韩国都处在朝鲜半岛,战争的发展直接影响了韩国和朝鲜。这场战役中国和朝鲜胜利了,最后联合国军被迫停止战争。
上甘岭战役结束了两方战争,也直接导致了朝鲜和韩国的分裂。这场战争志愿军和美军都伤亡惨重,这极大的影响了社会稳定。在军事上,这场战役持续的时间很长,火力十分密集,双方伤亡很大,这场战役极大的消耗了参战的是个国家的军事力量。
在文化上,这场战争十分惨烈,军事火力非常密集,这对历史文物造成了极大的破坏,直接导致了许多珍贵文物的消失。在经济上,上甘岭战役影响了所有的参战国,战争会极大的消耗国家的经济力量,为了支撑这场战役,美军和志愿军都调用了很多的军事武器,这些都需要经济作为后盾。这场战役太过惨烈,许多军人在上甘岭丧命,从事经济发展的人将会减少,它对所有参战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很大的消极影响。
上甘岭战役影响了所有的参战国,不管是什么战役,没有谁是真正胜利的,因为任何战役都会有死亡。
上甘岭战役的真相
上甘岭战役作为朝鲜战争中的知名战役,其特殊的 地理 位置以及地理面积,竟然使得中美两国再次僵持长达45天,最终造成了4万多人死亡。很多人都不能理解为何上甘岭战役会产生如此大破坏力,通过相关的史料,可以挖掘出上甘岭战役真相,而这段历史几近埋没在战争史中。
从上甘岭战役真相中,能够看出上甘岭战役之所以能够延续到45天的战斗,主要是因为中美两国的轻敌。美国自诩为世界第一大国, 自然 不把中国和朝鲜放在眼里,在指导上甘岭战役前期曾计划一周攻破上甘岭,死伤两百余人。中国刚取得 抗日战争 以及解放战争的胜利,难免有几分狂妄的作战态度,因而导致战争愈演愈烈。
此外,上甘岭战役中战争双方还出现了很多汉奸,但是两国军队指挥都没有相信这些汉奸的话,因此战争也开始演变成盲目进展的局面。除此之外,中国和美国两国在战争期间,还在不停地加派军队,以保证战争能够继续进行。中国方面在上甘岭战役后期,则是动用12军,这一历史真相鲜有人知。
关于上甘岭战役还有很多的历史真相,依旧不为人所知。根据一份网络文献可知,上甘岭战役中中国中国志愿军七成都不是死于美国军队的枪杀,而是死于美军炮弹的轰炸,而美军究竟动用了多少炮弹至今没有一个确切的说法。
上甘岭战役的中美军力
上甘岭战役是历史最惨烈的一场战役,这场战役伤亡严重,是历史上炮火最密集的一场战役。这场战役最后以中方胜利而结束,难道中方的军力真的要比美国要强吗?
上甘岭战役中美军力对比可以揭示这个问题的答案。上甘岭战役一共持续了四十三天,这四十三天中,以美国军队和韩国军队为主要兵力的联合国军一共投入了4万的兵力,中方投入的兵力大约是4.3万。在军队人数上,双方的差距并不大,中方的军队人数甚至要略多于联合国军。在军事物资上,中方和美方的差距非常的大,除开炮弹子弹等军事物资,中方所有的物资供给加起来有1.6吨。中方在弹药的消耗不少,大约是5500吨。中方在弹药上的消耗不少,但是却远远少于美方,美方的弹药的消耗高达两万多吨,中方的弹药消耗量仅仅是美方的四分之一。
在军备上,美方的实力强于中方。在上甘岭战役中,美国拥有三千多架飞机,还拥有数量不少的坦克和火炮,炮弹供给源源不断。中方看起来远远弱于美方,中国没有坦克,也没有飞机,虽然拥有炮弹,但是炮弹的供给有限。在军队凝聚力上,美方远远弱于中方。
通过上甘岭战役中中美军力对比,可以看出在美方军事实力远远强于中方的情况下,中方凭着自身的毅力和宁死不起赢得了战争的胜利。由此可见,战争战的不仅是军备,还有军心和战略。中方军队运用的战略和极强的凝聚力、牺牲精神是中方赢取胜利的关键。
猜你喜欢:
1. 八一建军节是为了纪念什么起义
2. 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与背景原因介绍
3. 辛亥革命爆发的标志是什么
4. 九一八事变的原因背景及意义分别是什么
5.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有哪些
上甘岭战役惨烈到什么程度
上甘岭战役的战斗激烈程度为:
1、惨烈程度前所罕见,特别是炮兵火力密度,已超过二次大战最高水平。
2、我方阵地山头被削低两米,高地的土石被炸松1—2米,成了一片焦土,许多坑道被打短了五六米,举世闻名的上甘岭战役,持续鏖战43天,敌我反复争夺阵地达59次,我军击退敌人900多次冲锋。
3、战争涌现出众多英雄人物,与敌人同归于尽。十五军在战役中涌现出以特等英雄黄继光为代表的三等功以上各级战斗英雄共12347人,占该军总人数的27.5%,以四十五师一三四团八连为代表的英雄集体200余个。
4、在四十三天中,拉响手榴弹、手雷、爆破筒与敌同归于尽,舍身炸地堡、堵枪眼的烈士留下姓名的就有三十八位之多。
扩展资料
上甘岭战役的意义为:
1、举世闻名的上甘岭战役,打出了国威军威,向世界显示了志愿军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
2、美第七师和韩第二师在战役中遭受了巨大的伤亡,并彻底消除了中朝方面关于能否在美军绝对优势火力下坚守阵地的忧虑,使得战线更加稳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上甘岭战役
上甘岭战役到底惨烈到何种地步为什么志愿军会伤亡1万多人呢
朝鲜战争中,著名的上甘岭战役是世界战争史上最惨烈的一次战役。
此次战役中我方阵地山头被削低两米,高地的土石被炸松1—2米,成了一片焦土,许多坑道被打短了五六米,上甘岭战役持续鏖战43天,敌我反复争夺阵地达59次,我军击退敌人900多次冲锋。虽然此阵地仅有3.7平方公里,但激战双方都志在必得,所以双方不断投入的兵力支援,由局部战斗转变成一场战役。致使我军伤亡一万一千多人;联合国军伤亡近15000,其中美军5000人,韩军10000人。
1952年10月初,中国志愿军在朝鲜战场已掌握了地面作战的主动权。驻韩联合国军司令詹姆斯·奥尔沃德·范弗里特坐卧不安。10月6日他写信给其上司——远东美军司令马克·韦恩·克拉克,要求对志愿军采取进攻行动,以扭转联合国军所处被动局面。
上甘岭高地正好卡住了联合国军的咽喉,使联合国军伤亡很大,所以范弗里特要求首先抢占这个山头阵地。介于美军武器装备的先进,范弗里特乐观地预估联合国军至多付出200人的伤亡代价,最多6天时间,就可以拿下这个高地。最终克拉克批准了范弗里特代号“摊牌行动”的行动计划。
1952年10月14日四时,美军以320门大口径火炮、47辆坦克、50余架飞机对十五军30公里防御正面开始火力准备,其中对五圣山前沿597.9和537.7高地的轰击特别猛烈,使用了300门火炮、27辆坦克和40架飞机,火力密度高达每秒落弹六发。五时,美军经过一小时炮火准备后,开始火力延伸以压制纵深目标。同时,步兵开始冲锋。
经一上午的激战,美军攻击部队七师三十一团的二营、三营损失惨重,将三十一团撤下去休整,换上第三十二团接着再战,一直打到黄昏,也未能攻下597.9高地。这完全超出范弗里特的事先设想,他完全没有意识到中国军队竟然在美军飞机、大炮、坦克等优势武器装备攻击下,竟能坚守住这个弹丸高地。结果高地的争夺打成一场持久战、拉锯战。本来是一场预估6天的战斗,打成43天异常惨烈的大规模战役,这是双方将军们都没有想到的。
整个战役,联合国军共调集兵力6万余人,大炮300余门,坦克170多辆,出动飞机3000多架次,对志愿军两个连约3.7平方公里的阵地上,倾泻炮弹190余万发,炸弹5000余枚。战役激烈程度为前所罕见,特别是炮兵火力密度,已超过二次大战最高水平。
举世闻名的上甘岭一战,打出了中国军队的国威军威,向世界显示了志愿军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美第七师和韩第二师在战役中遭受了巨大的伤亡,并彻底消除了中朝方面关于能否在美军绝对优势火力下坚守阵地的忧虑,使得战线更加稳定。上甘岭战役第二阶段
如果是长津湖战役是中美两国都不愿提及的战役,那么上甘岭战役则是美国的耻辱,中国的国魂之战。上甘岭战役让志愿军向世界展示了不畏强敌的英勇气概,战争一共进行了三个极端,在第一阶段当中,我们志愿军就涌现了许多英雄任务,黄继光用自己的血肉身躯堵住敌人的炮火,孙子明用尽最后的力气和敌人同归于尽,但是战争仍在继续,1952年10月23日,上甘岭战役进行到第二阶段。
我军虽然装备落后,后备补给不足,但是在面对美军的轰炸以及空袭时,志愿军战士展现出的不仅仅视死如归,保家卫国的英雄气概,还有战争中的智慧,上甘岭战役时,我军采取的是坑道战术,坑道战术让美军找不到志愿军的影子,即便是美军进行狂轰滥炸,也是收效甚微,志愿军原本想趁这个机会夺回失去的两个阵地,可让人没想到的是,美军早如果是长津湖战役是中美两国都不愿提及的战役,那么上甘岭战役则是美国的耻辱,中国的国魂之战。早在此地设下埋伏圈,再加上志愿军的损失实在太过惨重,原本一个连的兵力,最后战斗力只能相当于一个排;最后在美军枪林弹雨下,我们的一部分志愿军英雄永远倒在在了朝鲜的冰天雪地里,仅仅一天过后,志愿军只剩下了5个人。
为了补充兵力,志愿军不断派出新的连队,甚至在后来连一个班都要前去出征了,那个时候,连本就不多的后勤人员也都上了战场,可是美军的火力丝毫未减,自23日起,坑道部队平均每天有1个班的伤亡。这是何等代价才换来了后续的胜利!
原本美国方面在前线作战,但是让人没想到的是,美军虽然战斗装备十分先进,但也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短短几天时间伤亡超过了两千人,如此重大的伤亡情况,让当时的司令员也感到了恐慌,于是宣布了一个十分“双标”的决定,原本在前线的美国第七师撤下,换成韩国军队上前,这一做法让当时的韩国人既气愤又无奈,因为在前线作战,无异于随时准备送死。
后来,联合国军方面对我军的坑道作战采取了措施,堵住坑道的洞口,并且损毁通讯设备,志愿军不仅被困在里面无法出去,还没有办法与外界相互联系,洞口堵住也就意味着无法获取补给资源,后勤也无法了解到坑道内的情况,别说食物供给了,志愿军连水都没有,可谓把志愿军逼到了绝境。
终于在28号这一天,我们用22名运输员的生命,才换来了三袋萝卜。大家应该都在小时候学过《一颗苹果》的课文,当时的运输员给135团7连长送来了苹果,连长把苹果给了其他战士。可是其他战士们却同样的把苹果让给别人。最后在苹果没人吃的情况下,连长先咬了一口动员其他战士,但是战士们都小口的吃。结果苹果绕了防空洞的八个人一圈,依然还有大半个没吃完。一个苹果的故事感染了无数中国人,但许多人不知道的是,这一个苹果,是用无数中国志愿军的生命换来的。
当时志愿军历经千辛万苦,筹集到3万斤苹果,但这一路上少不了美军的攻击,许多苹果还没交到志愿军手里,就被敌人炸毁了,我们不能用车辆运输,敌人会炸毁,我们不能大范围运输,目标太大,一旦被敌人发现,只有炸毁的结局,我们只能靠着志愿军单个的力量,一布袋一布袋的运输这些所剩无几,历经战火的苹果,最后分到坑道当中的苹果,每个坑道只有一个。在当时,这些苹果不是水果,而是战士们的救命餐!
10月29日,上甘岭战役的第二阶段结束了,小小的上甘岭,埋葬了无数志愿军的英魂,等待中国志愿军的,是第三阶段的反攻,也是更大的牺牲和困难。志愿军用巨大的牺牲换来了和平的中国,上甘岭战役让当时的世界重新认识了一个刚刚成长起来的新中国,志愿军们的英雄精神,在上甘岭战役中谱写一段宏伟壮烈的英雄诗篇,在朝鲜战场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上甘岭乃至整个朝鲜半岛也成为我军无数志愿军英魂的埋骨之地,他们的精神是战争中最有利的武器,也是留给子孙后代最宝贵的财富!他们是最可爱的人!已经成为中国民族史中永远不能忘记的回忆!
上甘岭战役到底惨烈到何种地步为什么志愿军会伤亡1万多人
1952年的10月,在朝鲜的金华县,一座山头上爆发了一场空前的大战,这场战争也被后世称为是一场“绞肉机”战争,这就是上甘岭战役、在战争结束后没多久,参战双方就签订了停战协议。
毫不夸张地说,这场战争直接影响了朝鲜的命运,这就是课本中经常提到的上甘岭战役。这一战中国志愿军在这场战斗中伤亡了一万余人,仅仅是伤亡人数,就已经让人触目惊心了。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场战役的惨烈程度及其意义。
一、为了一个高地双方投入了大量的兵力
在这场战役打响之前,谁都没有想到战况会如此激烈。在开战前,双方都认为,这又将会是一场小规模的战役,双方围绕争夺高地展开,美方战前把这次战役称为“摊牌行动”。但是随着战事的进行,战事的规模远远超出了双方的预估。
虽然整场战争都是围绕着争夺一个山头展开的,但是双方投入的兵力数量都很庞大。美军投入了大约6万兵力,我军也有4.3万人参战,这样的兵力数量已经能够称得上是大规模战争。在战后的伤亡统计中,美军的伤亡人数为1.5万人,我军伤亡人数是1.15万人。
双方的伤亡人数非常接近,伤亡率达到了25%左右。为了争夺高地,双方反复占领59次,我军击退联合国军900多次,打掉了联合国军110余架飞机,而整场战争美军投入的飞机也不过才200多架。
二、美军为取得胜利不计弹药用量
上甘岭一战,创造了一个新的战争词汇:范弗里特消耗。
在一场战争打响之前,通常都会对弹药,后勤,装备的用量进行统计,然后再做相应的准备。但是在上甘岭一役中,美军完全没有按照常理行事。
为了能够取得胜利,联合国军的总司令范弗里特,向部队传达了命令,只要能够获得胜利,弹药,装备,甚至是后勤保障,统统都没有数量限制,完全不去考虑打赢这场战争的成本和代价有多少。
范弗利特提出新的作战方式,是为了也能够庞大而密集的弹药量,对我军进行火力压制和发动毁灭性的攻击。在美军不计成本的投入之下,他们不间断地对山头发动进攻,战役结束之后,整个山头被削低了两米左右。
同样在战后的数据统计中显示,这一战美军所投入的弹药数量,是平日里所用弹药的五倍。凡是美军轰炸过的区域,都变成了一片焦土。只不过让范弗利特意外的是,如此凶猛的攻击,并没有帮助美军拿下这一场战斗。
不仅如此,在这场战役失败之后,作为指挥的范弗利特,也遭到了国内议员的不满和质疑。从这些方面也不难看出,这一战美军投入的成本到底有多高。如此疯狂的进攻火力,是导致这场战争双方伤亡都尤为惨重的原因之一。
三、上甘岭战役的意义众多
为了争夺一个山头,双方的投入和损失都是巨大的。两个高地对于整个战局似乎有些渺小,那么当时我们为什么要不惜一切代价去坚守高地,打赢这场战争呢?实际上这场胜仗的意义是难以估量的。
首先这场战役,美军抱着极大的野心,为了获得胜利甚至不计成本,美军发动进攻的火力密集度,比二战的任何一次战役都要猛。这种放手一搏的进攻方式被我军抵挡下来,对于美军无疑是重大的打击,直接粉碎了范弗利特和美军的野心。
其次当时的战事已经进行到了后期,双方也都坐在了谈判桌上。此时不论战场上发生什么样的情况,都会立马反映到谈判桌上。如果这时候吃了败仗,必然会减少我方的谈判筹码,在谈判的过程中处于被动的地位。
只有在战场上打了胜仗,灭了美军的嚣张气焰,我们才能获得谈判的主动权。上甘岭背靠五圣山,五圣山又紧临平壤,一旦上甘岭失守,美军的部队就可以逼近平壤,对双方谈判的影响是巨大的。
这一场来之不易的胜利,让美国意识到了想要击败中国志愿军并没有那么容易,也是在这一战之后,美国开始寻求谈判,美军也逐渐从战场上撤了下来,不再是志愿军在战场上的主要对手了。
上甘岭战役在双方装备火力差距较大的情况下,我军凭借着钢铁一般强大的精神和意志力,用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防线,这种精神让世界为之震撼,也被后世所称颂赞扬。
上甘岭战役:43天的人间炼狱,将美国打下神坛,蒋介石心服口服
发生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最为著名的恐怕就是“上甘岭战役”了,这场战争开打之前,谁也没想到一个多月的战斗,死伤人数、激烈程度、炮火密度都赶超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水平了。
其实 “上甘岭战役” 只是抗美援朝战役中的一个局部战役,那么抗美援朝战争又是什么样子呢?
1954年,苏联对日本宣战后,日本因无力抵抗没过几天就投降了。苏联占领了朝鲜,但美国却提出要和苏联共同管理,此后朝鲜被划分成为南北两部分,从政权形式、到南北文化都出现重大分歧,局势也日益紧张。 1948年10月,苏联把朝鲜北部的行政权交还给了朝鲜。
二战期间世界形势发生了改变。苏联再次对朝鲜动了歪心思,他想要再次发起战争,朝鲜“领头” 金日成 想要用武力统一朝鲜。但得到了毛主席的反对。后来朝鲜单方面挑起战火,此时我国处于不知情的被动状态。所以这次没有加入战争。1950年6月,朝鲜南进作战,朝鲜战争爆发。前面说过美国控制了朝鲜的南半部分,所以朝鲜战争美国不可能缺席。7月5日美国也来掺和了这趟浑水,但是朝鲜人民军越战越勇,取得了阶段性胜利。但后来美军越过国境三八线,想要以此达到侵略中国的目的。这时中国接受朝鲜的出兵援助请求,加入了朝鲜战争。一方面是帮朝鲜,另一方面也是帮自己。而上甘岭战役就是抗美援朝中极具代表性的战役之一。
蒋介石这句话的背后,是无数解放军战士的努力。上甘岭之战,解放军在零下十多度的天气里,身穿单衣的坚守,铸就了我们今日的幸福。1952年10月14日,中国人民志愿军与“联合国军”在上甘岭及其附近地区展开战斗,史称“上甘岭之战”。
说到这场战役就不得不提到一首歌——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 。没错就是 《我的祖国》 。这首歌是一首典型的红歌,至今被人传唱。但你们可能不知道,它首次登场亮相,就是作为电影《上甘岭》的插曲出现的。因为 历史 上上甘岭战役的惨烈前所未有,所以这首歌作曲目的只有一个: 抚慰经历上甘岭的人那颗受伤的心 。后来为电影《上甘岭》配乐的时候,作曲家乔羽考虑到这一点思前想后,决定把“长江”唤作“一条大河”,因为每个人都见过河流,河流的意象也更容易引起共鸣。但是 历史 上的“上甘岭”远远没有歌声里唱得那么温情。这里除了流血牺牲再无其他。那么为什么上甘岭这个地方会出现这么惨烈的战局呢?上甘岭被双方哄抢的军事要素是什么呢?不妨跟我一起来看看。
1952年年初,共产党稳扎稳打的军事策略成效显著,基本掌握了地面作战的主动权。此时美国与韩国都很慌,他们知道一旦我们完全掌握主动权,那么他们就没什么好果子吃了。气急败坏的驻韩国司令员范弗里特,在给上级远东美军司令马克写信时,再三强调美军应该尽快进攻。如果等到解放军发起反攻,那1951年10月美军被打的落花流水的事情又会再次重演。
在信里范弗里特再三建议第9军团实行 “摊牌计划” ,他认为这是美军出击的最佳时机。一旦美军突围成功,那么金化以北的防线就暂时安全了。不仅如此,通过“摊牌计划”范弗利特希望拿下附近的几个高点。然后顺藤摸瓜夺取 狙击岭山脉(中方称537.7高地) ,这样就能扭转劣势,顺利把解放军逼出咽喉要塞。一旦把解放军从高地逼出要塞,那解放军就只能退回1250码以外的另一个阵地,对美军的威胁会大大降低。美军想的确实很美好,他们觉得中国的解放军会任人摆布的按照他们的计划走。但是我们有血性、有能力的解放军可是不甘示弱。怎么能轻易地就把自己的战略高地让出去呢?美军想得美!
先给大家科普一下美军想要不费吹灰之力之力拿下的狙击岭山脉,也就是537.7高地。后面我简称为高地。这块高地地势十分特殊,由西北和东北两条山梁构成,英文字母像个V,解放军根据地形把高地划分为12个阵地,东北山梁和西北山梁各有四个阵地,其中珠峰前面突出的9号阵地,是美军此次争夺战要主攻的据点。一旦他们拿下这里,这场战役就能取得阶段性的战役。
就在美军以为“万事具备、只欠东风”的时候。“摊牌计划”的计划书却泄露了。 原来,美军的猪队友“韩二师”的一个参谋,一看这场仗很难打,想要临阵脱逃,于是就带着计划书投靠了志愿军。这个参谋还带回来一个可靠情报,他告诉解放军,本来美军准备了足够空袭五天的炮弹,打算用五天拿下上甘岭。但是事发突然,炮弹出现了问题,现在的炮火只能支持两天。得到情报之后,中国军队严阵以待。
10月14日,战争的号角吹响之后,美国方面拿出准备好的320门大口径的火炮、47辆坦克车、和50余辆飞机准备和中国正面刚。 虽然中国用坑道战的方式做了准备,但是面对如此强烈的火力,一时间还是有些难以应对。躲在坑道里的士兵,有的被战火震掉了牙齿,有的被震得舌头和牙齿打架。见识过炮火的幸存者,回忆起来当时的场景,都用了人间炼狱这样的字眼来形容当时的战斗画面。
战斗一开始,我方就出师不利,准备好的步话机天线被炸掉了。战斗部队与指挥部不能通话了,营部电话副班长牛保冒着生命危险边躲避炮火、边维修短线。但最后还差三米,他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连接两头,接通了电话线,为我们争取了三分钟的通话时间。 历史 上像牛保这样奉献生命到革命事业的还有很多,正是他们为我们筑起了血肉高墙,我们才有今日的安宁。
说回到当时的战场,战争开打之后,美军把火力集中到高地东北山梁的最高点11阵地。由于我方错误估计了对方的兵力,一开始就派出整个班的兵力去战斗。这种战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一上午激战过去,美军只夺取了两个无关紧要的2号阵地和11号阵地。但我们的兵力已经损耗一半一上。夜幕降临,终于结束了这一天的战斗。为夺取失去的阵地。四十五师的师长当机立断,组织135团连夜反击。这样的战斗持续了四天,阵地失而复得、得而复失。有时一天之间阵地几度辗转。失而复得看起来是个很简单的词汇,但在战场上,这个词意味着厮杀、流血。没有人可以在贴身肉搏中保证自己的安全。所以那四个日夜,上甘岭被死亡的阴影笼罩着,即便如此,中方军队也没有一个人选择放弃。随着越堆越高的尸体增长的是将士们不屈不挠的爱国之心。
第一阶段还只是表面阵地的争夺就已经如此惨烈。我军在高地上布置好的九个据点每时每刻都在经历着流血、牺牲。在我们的艰苦奋斗下,据点一次次被我们回收。美军却再也坐不住了。10月20日,美军派出轰炸机对上甘岭进行地毯式轰炸。坦克也全部出动,想要把解放军消灭得干干净净。可是解放军什么妖魔鬼怪没见过,你有大炮,可是大炮敌不过钢铁般的意志。
既然地面战役我们捞不到什么好处,那我们就转而隐蔽自己,暂时躲回提前准备好的坑道。而我们躲回坑道的时候,战况也并不乐观。高地西北山梁的四个阵地还在,可东北山梁上的阵地已经全部失守了。那就这样放弃吗?看着美军在我们头上兴风作浪,为非作歹?难道我们就这样屈服在他们的坦克和大炮之下?当然不是……当我军的参谋长得知我军的伤亡人数已超过 3500人 的时候,立刻改变了战术,我们以坑道斗争和小分队反击的方式,消耗敌军。为主力作战部署赢得了时间。看来无论什么时候做事都不能急于求成,的确高地有天然优势,易守难攻。但也正因为易守难攻所以我们急迫地想要取得胜利。 在反击阶段,我们用了7天一直在重复白天失去战地、晚上夺回来的戏码。7天7次反击,3次完全成功,4次部分成功可都是用战士的鲜血换来的。于是这次,我们稳住阵脚,敌人这么大规模的进攻,既然我们一会儿拿不下来,倒不如跟他们打持久战。
高地这里,我们挖好了三条大坑道、八条小坑道。除此之外还有三十多个简易的防炮洞。虽然美军占领了表面阵地,但是我们手里还是有张底牌。反击部队一到,我们里应外合,一定能把美军打的落花流水。双方也进入战略相持阶段,战场上出现短暂宁静。但是宁静并没有持续多久。我方部队因为战略失误,人员已经损失严重。 五连、八连抗击到最后只剩下了5个人。这次反击仅四十五师的伤亡人数就超过4000。
25日随着反攻失利,战争进入第二阶段,即与韩2师战斗阶段。虽说我方伤亡惨重,但美军也没尝到什么甜头。美第七师也受到重创,2000多人伤亡。兵力损失大半后不得已搬来救兵。找到了韩国军队来当替死鬼。但韩国军队不像美军那样斯文,他们使用十分毒辣的手段来破坏坑道。把毒气弹和硫磺弹塞入坑道口,以此逼迫我军。美军5天都没能把坑道怎么样,韩军两天就把二号坑道炸塌了30米。 但坑道的志愿军以顽强的毅力克服各种困难。比如:断水断粮。没水没粮食的八连在极其艰难的坑道里撑了九天。直到第九天才收到三袋萝卜和一些慰问品。后来慰问品从萝卜换成了苹果,还有几个士兵分吃一个苹果的感人故事。
30号,我们决定在夜里进行大反击。这也标志着我们的战斗进入第三阶段。我们已经有了充裕的备战物资,所以这次步步紧逼高地上的韩军,22时已经拿下了高地上一半的火力。这是志愿军在 历史 上第一次大规模炮战。我们取得了预期效果。
31日,我们重新调整兵力部署,救兵也陆续抵达。这时我军所有兵力奋起直追,拿下了除7号和8号阵地以外的全部阵地。此后又一鼓作气,争夺最后的6号高地。6号高地回收后,这场难打的”上甘岭战役“终于宣告成功。 1952年11月25日,我们顺利将手中高地转交给29师,标志着上甘岭的战斗的结束。
上甘岭战役中的炮火密度达到每秒钟6发,到现在这个时代,我们也很难想象一秒钟6发炮弹在头顶嗖嗖飞过是什么感觉。这还只是个基础。每平方土地上会有76枚炮弹爆炸,高山之上的石头在身边被炸裂,长满青草的国土被烧焦。志愿军伤亡率达到百分之二十,联合国军伤亡率达到百分之四十以上。创 历史 新高。但是战争越惨烈,我们的成就感就越强。这样难打的战役我们都攻克了,所以世界都知道中国不是好惹的。我们借这场战役打出了自己的威风,给予敌人沉重的打击。还有人说美国人真正认识中国人,就是从上甘岭战役开始的。从这里开始,我们用军事实力守卫了东亚地区几十年的和平。
充斥在这场战斗中的,是一次一次的反抗、一次一次的斗争。我们不仅粉碎了敌人的攻击,还守住了国威和军威,更是有人说,这场战役留给我们最重要的是像“黄继光”这样用枪口堵住对方枪子的精神,世世代代激励我们的爱国魂。
上甘岭战役简介是什么
简介如下:
上甘岭战役,美军方面称之为三角山战役(Battle of Triangle Hill),是1952年10月14日至11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与“联合国军”在上甘岭及其附近地区展开的一场著名的战役。
1952年10月14日,“联合国军”先后调集兵力6万余人,大炮300余门,坦克170多辆,出动飞机3000多架次,对志愿军两个连防守地约3.7平方公里的上甘岭阵地发起猛攻,志愿军防守部队进行了顽强抵抗,阵地多次失而复得。
双方随后不断向上甘岭地区增加兵力和重武器,使上甘岭发展为局部战役规模。激战持续至11月25日结束。在持续43天的战斗中,志愿军与“联合国军”反复争夺阵地达59次,志愿军共击退“联合国军”900多次冲锋。最终志愿军守住了阵地,取得了胜利。
扩展资料:
上甘岭战役胜利的历史意义:
从宏观层面说,一是上甘岭战役的胜利成为了世界战争历史中相当经典的防御战争;容二是上甘岭战役的胜利使得当时的中国开始风靡一阵“上甘岭精神”,到现在为止上甘岭精神不管是在国家建设还是在企业文化中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而对于抗美援朝战争来说,一是上甘岭是对志愿军以坑道为骨干防御体系的严重考验,通过这次战役显示了坑道在敌优势火力下进行防御作战的巨大作用,使志愿军取得了依托坑道进行防御的初步经验;二是上甘岭战役的胜利使联军的信心彻底丧失;三是稳固了当时的中国志愿军在正面战场的地位使志愿军取得了战争的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