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谚谚语

农村俗话:头九下,九九下,关于下雪农谚你知道多少?老祖宗留下来的腊月农谚,哪些是教你从天气预测年景的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2-12-12 16:56:30 浏览213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农村俗话:头九下,九九下,关于下雪农谚你知道多少

最近气温越来越多,最低气温达到零下13度,连续几天阴天,还刮着大风,昨天,在我们老家农村下了今年冬天的第一场雪,满山雪白,银装素裹,煞是好看。

现在是小雪节气,还不是最冷的时候,等到12月22号冬至节气以后,就开始交九了,到时候天寒地冻,会更加的寒冷,像我这么怕冷的人,只能在家烤火取暖了。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冬至过后第二天开始头九,而一年最冷的季节要属于三九四九了,等到立春以后,天气就会渐渐暖和了。

“头九下,九九下”这句俗语是说如果在一九的几天里会下雪,那么到了九九的时候,也就是农历三月份左右,春雨也会比较多。

相对应还有一句俗语“头九不落雪,九九如六月”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在头九如果不下雪,天气以晴朗温暖为主,那么到了九九,出九的时候,三月份也会十分温暖,像六月的天气一样。

头九雨雪多了,到了三九四九雨雪相对就会偏少,等到九九的时候,雨水又会多了起来。头九不下雪,到了三九四九雨雪就会偏多,等到初春的时候,又会变得晴朗干旱,这是一种很正常的天气变化,也是可以简单预测的,老天不可能总是下雨,也不可能总是晴天,晴天和雨天会交替出现。

这些俗语,都是劳动人民在常年累月的生活中,针对天气的一种预测方法,大体上还是蛮有可信度的,因为天气变化从长远来看,有着一定的规律可循,冬冷夏热,四季变换,如果某一时期的天气变化不正常,比如到了冬天该冷的时候不冷,在往后一段时期气温就会徒降,如果整个冬天比较干旱,那么到了春季相对来说雨水就会偏多一些。

老祖宗留下来的腊月农谚,哪些是教你从天气预测年景的

老祖宗留下来的5句腊月农谚,教你从天气预测年景,年年好收成!老人说“有雪无雪,就看丑日前”,腊月下雪好吗?

腊月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下令订制历法的时候将新旧交替的农历十二月称为腊月。腊月,有些地方叫“腊冬”、“残冬”,还有的地方管腊月叫“穷冬”、“冰月”、“清祀”等等。代表旧的一年即将过去,新的一年即将到来。老祖宗有记录天气变化的习俗,经过长时间的记录,发现了一些规律,根据当天的天气情况来预判之后的天气情况,并总结了一些农业谚语来指导农事工作。那么,进入腊月有哪些农谚呢?我们来了解一下!

一、老话说“腊月初一晴,天干到清明”

我们发现一个规律,老祖宗是通过当天的天气情况来预判30天或30倍数的天气情况。我们从这句话也是能够看出来的,是根据腊月初一这天的天气情况来预测30倍数的天气(清明)情况。今天东北地区没有下雪,天气比较晴朗,河北天气晴转多云,郑州和成都都有轻度雾霾,没有雨雪天气。老话说,“麦盖三层被,连年枕着馒头睡”,多下点雪不仅能够防冻还是冻死一部分病菌和虫卵,并且,雪多氮就多,有利于春季小麦、大蒜等越冬作物起身。这句老话的意思是说,如果腊月初一当天是个晴天,那么等到了明年到清明节前都是比较干旱的。

这和前期农业农村部发布的《今冬明春应对拉尼娜科学抗灾稳产保供预案》的通知是吻合的。通知中明确表明,“预计冬季将形成一次弱到中等强度的拉尼娜事件,受其影响,极端天气事件多发频发,今冬明春阶段性极端强降温、局部地区冬春连旱等极端天气事件发生几率大。”,老祖宗有些老话,拿到现在还是能够起到指导作用的。

二、老话说“腊月初一晴,来年耕牛歇”

这句话和第一句意思差不多,意思是说,如果腊月初一这天如果是个大晴天,没有降水,明年春季的天气情况可能不好,老牛都没活干,说明农作物受到了灾害。这和另一句老话,“腊月初一晴,来年收成空”,是一个意思,都是说春季会出现干旱的情况,年景不好。

三、老话说“腊月初一雪,来年吃白馍”

“该冷就冷,来年好年景”;“瑞雪兆丰年”,都是说冬天下雪是有利于农作物安全越冬和春季生长。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腊月初一这天要是下雪了,明年开春就比较暖和不会发生倒春寒的情况,小麦长势就比较好,农民就能吃上白面馒头了。这和上面那句“麦盖三层被,连年枕着馒头睡。”意思是一样的,都是说下雪对小麦生长是有利的。

四、老话说“腊月初一下雨,一百天内无好天”

这句话不是对北方来说,因为这时候北方已经不会下雨了。意思就是腊月初一这天如果下雨,那么之后100天内都没有好天气,降水比较多。

这些农谚都是老辈人通过长时间的记录和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过多年的修正和验证,结合气候变化总结出来用于指导农事工作。当然,这些农谚也是有地域性,加上气候条件和以前也不一样了,并不准确了。我们只能作为了解去看待,还是要随时留意天气预报,在恶劣天气来临之前做好防灾减灾措施,确保损失降到最低。

五、老话说“有雪无雪,就看丑日前”

老话说腊月下雪对明年开庄稼好,那么腊月什么时候下雪呢?如果看天气预报很容易知道,但是,老祖宗是没有天气预报的,那么他们是怎么判断有没有雪的呢?我们来看一下!

我们知道古代是通过干支历来表示季节、物候、气候变化的,还总结出确立“十二月建”的特定节令的二十四节气,并在西汉汉武帝时期的《太初历》中来指导农事工作,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

农历十一月份是“子月”,农历十二月份是“丑月”,今年“二九”的头一天是“子月子日子时”,出现了三个“子”。按古人的方法推断是“子月”的最后一道墙壁。到了“丑月”初期的时候就会逐渐减弱,一直到腊月初十的“丑年丑月”之前都是比较混乱的。

说的通俗一点就是,腊月初十就是“丑月”的第一道墙壁。据说,是专门用来收金的,金气到此为止了。换句话说,在腊月初十之前,容易出现降雨或者降雪的天气。这都是老辈人的推断,具体咋算的咱也没有必要弄得那么清楚,总之,意思是说,在腊月初十之前,会出现降水的地方。

我们翻看日历就能看到,今年腊八那天是“癸亥日”。按老黄历上的说法是一个甲子的穷尽之日,意思是说,把“子月子日子时”的漏出来的力量收集起来,而从子月漏出来的力量就是“子水”的力量。也就是说腊月初八的“癸亥日”和前一天的“壬日”是很容易出现降水的情况。

等过了腊月初十之后,“丑土”的力量占为上风,天气将以干冷为主,下雪的几率就会很小,也就是说今年的冬季雨雪比较少,干燥刮风的天气增多。

据天气预报显示,到了在本月的7号左右,国内大范围地区再次被暖流环绕。所以,受这次冷空气的影响,部分地区可能偏冷,但是大部分地区依然改变偏暖的迹象,这种偏暖的现象可能会持续到1月中旬左右。但是,这波冷空气很难导致大范围强降温,东北,华北等地,将会有较弱的冷空气影响,温度要比前一段时间低一些,家人们要多增添一些衣物,注意保暖。

全文完,都看到这了就点个赞吧!感谢阅读。

农村农谚说:浇不死的韭菜旱不死的葱;这句谚语符合作物生长事实吗

”浇不死的韭菜旱不死的葱”这句谚语,是农民种植的经验总结,符合客观实际。

韭菜生长旺盛,再生力极强,只要雨水充沛,割了后不用几天,又长了起来。人们常说的割了一茬又一茬,指的就是韭菜。大葱根系发达,生命力也很顽强,如遇大旱,可以生长缓慢,但不会旱死。人们常说,梁上大葱,根枯叶烂心不死,可见葱不怕旱。

每一种农作物都有它生长的规律,违背规律种植,得不偿失,只有遵循作物生长的规律去精耕细作,才能获得丰收。



“小满不起蒜,留在地里烂”,俗语农谚饱含智慧,什么意思

老祖宗留下的关于小满的5句农谚,每一句都饱含智慧,值得看一下!

小满节气马上就要到了,河南等地的大蒜也到了收获的时间。对于大蒜什么时候收获产量最高,很多种植户都有自己的判断标准。在过去农村有“小满不起蒜,留在地里烂”的说法,是什么意思呢?

小满节气是二十四节气当中反应降水的节气,有“小满小满,江河渐满”的说法,意思是说,到了这个节气下雨的天气开始增多了。而这个时候也是大蒜成熟的时期,如果不及时采挖,又赶上下雨,大蒜就容易腐烂变黑。所以,古人留下的“小满不起蒜,留在地里烂”的说法还是很有道理的。

那么大蒜什么时候收获产量高呢?

种植过大蒜的农户都知道,大蒜是不能收获太早的,会影响产量,并且,蒜皮褶皱不发亮,看着不好看,影响我们上市。所以,在收获大蒜之前,可以到地里拔开蒜皮看一下,当蒜瓣发红、发紫、皮硬的时候刨出来,产量最高。

我们还可以通过观察叶片来判断收获时间,一般当大蒜还有3-5片青叶时就可以把大蒜刨出来。另外,当还有5片青叶时,我们还要把大蒜拔出来看一下,看到有老皮了,就可以收获了。如果,没有老皮,可以再等个3天左右收获。当然,如果天气允许,我们就等到还有3片青叶时收获最好。

总之,按老辈人的经验,无论啥时候收,最晚都不要过了小满。

二十四节气是古人智慧的结晶,通过细微的观察和简短的文字总结出每个节气的物候特征,用来指导人们播种和收获。在这个过程中,人们通过劳作和生活经验也总结出来一些俗语农谚流传下来。关于小满的农谚有哪些呢?分享几个给大家,作为参考和交流!

一、小满有雨豌豆收,小满无雨豌豆丢

这里的“豌豆”可不是单指豌豆,指的是豆类和瓜类作物。例如、黄豆、红豆、绿豆以及一些适合小满节气种植的瓜类作物。并且,是新种的作物。

意思是说,如果小满时节前后下雨利于新种豆类和瓜类作物播种和出苗,预示着当年产量较高。如果,小满时节前后没有下雨,预示着作物生长受到影响,不能获得丰收。

二、大麦不过小满,小麦不过芒种

这句农谚说的是大麦和小麦最晚的收获时间,一般大麦生长周期大约半年左右,也就是5月底到6月初是成熟时间,相比小麦要早一些。

所以,“大麦不过小满,小麦不过芒种”的意思是说,大麦收获最晚不能超过小满时节,小麦收获时间最晚不能超过芒种。

老话说“九成熟,十成收,十成熟,一成丢”,大麦和小麦完熟期后,营养并不是固定不变了,籽粒的养分会倒流入秸秆,造成粒重下降,另外,遇到阴雨连绵的天气,还会造成籽粒生芽变,使品质品变差,产量降低。所以,古人说的“大麦不过小满,小麦不过芒种”,还是非常有道理的。

三、小满晴天抢收,雨天抢栽

这句农谚比较容易理解,小满节气一到,降雨天气就增多了。所以,晴天的时候要赶紧抢收夏熟的作物,例如、小麦和大蒜等。雨天的时候要赶快把播种和插秧完缺苗或边角的地方补一下苗,雨天有利于缓苗和生长。

四、小满刮大风,麦子一场空

小满节气交节时间在每年的5月21日左右,也是部分地区小麦的灌浆期,是籽粒发育的关键期。如果,这个时候发生“干热风”,会造成植株提前枯死,从而导致千粒重下降,产量降低。

田间出现干热风或者干旱的情况,可以通过浇水或者喷施磷酸二氢钾来预防干热风的影响。建议,每亩喷施磷酸二氢钾200克+水15-20公斤即可。当然,想兼防一下病虫害,还可以搭配40%戊唑·咪鲜胺悬浮剂(20-30毫升)和15%氯氟·吡虫啉悬浮剂(15-20毫升)。总之,干热风对小麦产量的影响还是很大的,老话“西瓜怕热雨,麦子怕热风”,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五、小满防虫患,农药备齐全

小满节气天气由温暖变为燥热,田间高温高湿,是一些作物病虫害高发时期,要随时留意田间状况。例如,茄子枯、黄萎病,辣椒疫病以及莴笋、小白菜、瓢儿白、木耳菜等叶类蔬菜霜霉病等。还要防治虫、蚧壳虫、粉虱、木虱、叶蝉、玉米螟、黏虫、叶蛾、蓟马、蜗牛、鼻涕虫等害虫等。要把农药提前准备好,及时防治,有备无患。

另外,小满时节也是部分瓜类、豆类、玉米出苗的时间,要注意防治地下害虫啃食幼苗,做好预防总不会错。

古人留下来的农谚和俗语,虽然有的已经不合时宜了,但能够流传这么久还是有一定道理的。您认为呢?

全文完,麻烦您帮忙转发一下,帮助更多的农民朋友,谢谢您了!

农谚道: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应时,这句话现在还适用吗

问:农谚道: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这句话现在还适用吗?

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这是四十年前我当生产队长时,每年秋天要念上多少次的谚语。

那时,每过处暑节气,公社或县里都要召开秋收种麦动员誓师大会,给我们下达了种麦指标,我们这些队长们还要下保证表决心,克服困难,抢收抢种,一定要打好秋收种麦这一仗。

回来后就安排秋收腾地,掰棒子运肥,公社拖拉机站的拖拉机也分到各队,铪他们的任务就是歇人不歇马,浅耕快跑。

这么号召动员,这么忙活为的就是保证种上白露尾和秋分的麦子,尽量不种寒露麦,坚决不要霜降麦。

因为,我们河北平原的小麦就是适合在秋分播种,白露的麦子生长过旺,冬前容易拔节,寒露的麦子稍晚,分蘖不够,只有秋分种的麦子,冬前分蘖好又不拔节。寒露麦子就略迟,还有一谚语是,“霜降的麦子不倒针儿,寒露的麦子小盘墩儿″,就是说的寒露以后的麦子就太迟了。

最近这些年气候变了,变暖了,变的冬天麦子都不死,春天用不着返青,秋分的麦子到立冬后就拔节,拔节的麦子过不去冬,到春天又分不出蘖了,造成麦田稀稀拉拉,最后就是减产。

气侯变暖,秋天往后错了一个节气,冬天还不上大冻。再看“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的这本老皇历是不行了。按现在的这个气候变化,这个谚语就应该改为“秋分早,立冬迟,寒露霜降也当时″了。

等到温室效应过去,回到从前的气候时,我们再“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吧。

农谚节气谚语有哪些

小寒:一候梅花,二候山茶,三候水仙;

大寒:一候瑞香,二候兰花,三候山矾;

立春:一候迎春,二候樱桃,三候望春;

雨水:一候菜花,二候杏花,三候李花;

惊蛰:一候桃花,二候棣棠,三候蔷薇;

春分:一候海棠,二候梨花,三候木兰;

清明:一候桐花,二候麦花,三候柳花;

谷雨:一候牡丹,二候酴糜,三候栋花。

1. 秋分早、霜降迟、寒露种麦正当时

2. 知了叫、割早稻、知了飞、堆草堆

3. 山黄石头黑、套犛种早麦

4. 小满前后、安瓜点豆

5. 四月芒种雨,五月无干土,六月火烧埔

6. 冬节在月头,卜寒在年兜;冬节月中央,无雪亦无霜;冬节在月尾,卜寒正二月

7. 雷打秋,冬半收

8. 二八乱穿衣」,「春天后母面

9. 正月冻死龟,二月寒死牛,三月寒死播田人,四月寒死新妇,清明谷雨寒死虎母

10. 寒露麦,霜降豆

11. 立夏小满,雨水相赶

12. 立夏雨水潺潺,米要割到无处置

13. 六月初一,一雷压九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