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中小学教师绩效工资,怎样发放才能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
从原始社会,到氏族社会,以及今天的公民社会,收入分配制度,一直都是人类组织社会生产活动中最核心的内容。中小学校的绩效工资分配制度也是如此。若制度科学合理,能有效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促进社会和谐。若设计有漏洞,给人钻了空子,就有可能适得其反。
绩效工资制度的具体分配方案不同,得到的结果也不一样,可能是:
1、多劳多得;
2、干多干少一个样;
3、多劳少得,少劳多得。
很不幸,我们期待的是1,得到的却往往是3。事与愿违。
所以绝大多数一线教师,对现行绩效工资制度深恶痛绝,呼吁取消。认为还不如平均分配,干多干少一个样。虽然达不到奖勤罚懒、奖优罚劣的效果,但至少没有加剧分配的不公平。
绩效工资的概念,源自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实践中,确实能有效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可为什么一项好好的制度,移植于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却适得其反呢?
首先,混淆了绩效管理的对象。企业中,实行绩效管理的对象是生产一线员工。管理人员实行目标责任制,两者不在同一评价体系内。
但在学校中,却把行政管理、后勤服务等其它非教学工作全部折算成课时工作量,与一线教学工作放在同一体系内评价。
因为行政后勤工作无法准确量化,一般取平均值。且行政后勤多为兼职,职务与教学工作量叠加后,总量往往远超一般教学人员,出现了“一线不如后勤、后勤不如行政”的现象:行政人员在平均线以上,后勤人员拿平均数,教师在平均线以下。
这就产生了一个不好的价值导向,教师们纷纷削尖脑袋朝行政后勤岗位挤。结果是,行政后勤岗位严重膨胀;一线教师沦为学校底层,干得最多,得到最少。
其次,绩效工资的计算基数是教师个人工资,且其中有百分之七十发放给了个人。这就让大家觉得,另外拿出去参与绩效分配的百分之三十,其实也是我自己的,为什么要用我自己的钱奖励我自己、甚至奖励别人呢?
再次,百分之三十的浮动绩效工资,平均每月不过三五百元钱,无论设计何种分配方案,都是螺蛳壳里做道场,弄不出什么动静来。
怎样发放绩效工资才能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呢?
第一,将百分之三十浮动绩效工资归还教师本人,既可部分地弥补教师工资与公务员工资差距,又可消除教师的不平衡心理。
第二,增设总量与当地公务员五项奖(党建、综治、目标、档案、文明)加车补相当的增量绩效工资。按教学、行政、后勤划分为三大块,实行总量管理,分开考核。这笔钱一般每年有人均三万以上,地级市和省会更多。假设以80%、10%、10%的比例安排,将能极大地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形成人人争着多带课、带好课的可喜局面。
第三,将职称工资与岗位挂钩,与教学效果挂钩。不在教学岗位者,岗位津贴只能按最低档计算。
全额事业单位享受绩效工资吗
绩效工资是国家给予事业单位人员在工作上认真履行岗位职责的一种激励性补助工资,是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给予其生活上的补助和工作成绩的奖励。可以肯定地说,全额拔款的事业单位都享受绩效工资。
一、绩效工资的起源。2009年,行政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国家在规范事业单位津补贴的同时实施绩效工资,进一步调动了广大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提高事业单位公益服务性水平。从此,事业单位的工资分为基本工资和津贴补贴,基本工资分为基础工资和薪级工资,津补贴包含绩效工资、边远地区津贴和独生子女费。退休人员不享受绩效工资。
二、绩效工资的分类。绩效工资分为基础性绩效和奖励性绩效,绩效工资照事业单位人员的级别或职称享受的工资待遇计算,并经当地人资社保部门进行批准,纳入财政预算管理。基础性绩效工资占绩效工资总额的67%,奖励性绩效工资占绩效工资总额的33%。
二、绩效工资的发放。基础性绩效工资随同单位的工资按月发放,在工资册中进行体现,一般来说,9级管理岗位的人员大概在550元左右,级别越高绩效工资越多。奖励性绩效工资每年年终考核后,根据个人履职情况、工作贡献等进行发放,真正起到激励作用的就是奖励性绩效工资。我所在的地区绩效工资的发放情况,有的工作人员因不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导致工作滞后被通报、或因违反工作纪律的人员,当年奖励性绩效工资一分也不能享受。
总之,只要是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都是享受绩效工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