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德里安名言

古德里安名言(曼施坦因为何坚决的反对希特勒的‘’阵地战‘’式的防御战术)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2-12-12 10:23:27 浏览36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曼施坦因为何坚决的反对希特勒的‘’阵地战‘’式的防御战术

1943年的东线战场,北方和中央集团军群依靠步兵、工兵、炮兵和坚固的防线阻止了苏军一次又一次的进攻,让其头破血流。而曼施坦因指挥的南方集团军群则是依靠装甲部队大胆、灵活的机动防御来挡住了苏军的进攻,即使是步兵、炮兵单位也是时刻处于机动的状态,他们不像北方和中央防线那样存在着固定的主防线,他们的兵力不足以用来做那样的防御。

这就是曼施坦因反对“硬性”的防御战术的根本原因,兵力不足,至少在南方集团军群的地域内行不通,该集团军群的战线长达760公里,而只有32个师,即使是齐装满员的情况下守住如此长的战线也难以做到,更不用说还要留出相当的预备队布置于战线的后方。加上从1942年开始南翼的战斗就处于不断的变换中,双方互有攻防,持续的变换的战线使得曼施坦因无法像其他战线那样构建并经营一条固定的完备的防线,加上希特勒禁止在战线后方提前预构工事,所以至少在南翼德军是无法做到进行“阵地战”式的纯粹防御的。

曼施坦因主张使用他在南翼获得成功的“机动作战”方式,在战略防御的框架内,德军仍旧以机动作战为主要方式,在局部地区发起强大的反击,打歼灭战为主。经验表明,在机动作战时,苏军的伤亡和德军几乎是不成比例的,远远高于德军,甚至可以达到几十比一的差距,而且还可以解决德军步兵不足的问题。

关于纯粹防御不可取最好的例证就是1944年发生在中央集团军群的灾难,该集团军群完全是遵照希特勒的硬性防御意图而布置的,即使在侧翼被突破的情况下不准撤退,结果20多个师被歼灭,损失了50万人,整个集团军群垮掉了。根本原因就是因为兵力不足,苏军可以轻易的达成突破并纵深发展,德军大量的被合围歼灭,使得后方重建防线的可能也丧失,苏军一直打到了德国境内才停止。之前中央集团军群的防御一直打的都挺好,但是为了加强南翼的防御,原隶属中央集团军群的大量的部队调往了南翼,直接造成了该集团军群防御的薄弱。这里就证明了德军兵力不足以实施全线防御的作战,只能顾此失彼,所以对于东线德军来说,机动作战是更好的选择!

如何评价古德里安

苍茫大地从纯军事角度回答这个问题。古德里安是德国名将,著名的“闪击战”理论创始人,德国装甲兵之父,与曼施坦因、隆美尔一起并称纳粹德国的三大名将。

他1914年毕业于军事学院,一战在骑兵部队任职,战后服役于国防军。三十年代他潜心研究坦克作战理论,认为坦克是在战略上具有决定作用的武器,提出了集中使用坦克作战的思想,这是领先世界的,苏联仅有经历西班牙内战的朱可夫在苏德战争前有此高见,但没有形成系统理论,作为总参谋长也没能说服统帅斯大林,苏联的坦克装甲部队是以营为单位配属到集团军或师的,无法发挥坦克集群的威力,这也是苏德战争前期,苏军被德军吊打、围歼的原因之一。

古德里安的闪击战核心是:以具有强大突击和机动能力的快速机械化的进攻部队,集结大量作战飞机和机械化程度较高的重炮,以向装甲兵提供迅速密集的火力支援,形成一种无坚不摧的突击力量,并产生令人胆战心惊的震撼,使敌人在惊愕中丧失斗志,使敌崩溃而非全歼敌军,由后续部队完成清剿溃散敌军一进攻愈迅猛,伤亡愈小。

希特勒上台,古德里安充当急先锋。1939年9月德军进攻波兰时,他率领19装甲军为德北方集团军群开路,在空军配合下实施高速度大纵深的推进,仅用35天吞并波兰,他被誉为闪击英雄,获二级铁十字勋章,1940年5月,希特勒闪击西欧,他的坦克部队狂飙突进,使德军不到两个月就征服了荷、比、卢、法等国,他狂妄地叫嚣:我没有时间俘虏你们,放下武器从路上滚开,免得挡路!

1940年7月,古德里安晋升为一级陆军上将,1941年5月,他升任第二装甲集团军司令,希特勒实施对苏联的“巴巴罗萨”计划时,他和霍斯的第3集团军成了决定性的突击力量,五个月内,进行了明斯克战役、斯摩棱斯克战役、基辅会战、维亚兹马会战等对苏围歼屠杀战,兵锋直指莫斯科城下,被誉为“飞毛腿海因茨”。但1942年冬,苏联的严冬终结了古德里安的美梦:严寒冻结了坦克、汽车燃料,凝滞了润滑油, 身穿夏衣的德军每团冻伤均超500人。

古德里安是个理智冷静的指挥官,早在12月4日就第一个下令撤退,并于20号晋见希特勒,力主将部队撤往冬季防线,休整再战而惹恼希特勒,被撤职编入预备役,赋闲一年。如果希特勒察纳他的忠言,至少在苏联不会败得这么快!

1943年2月,希特勒惨败斯大林格勒后,古德里安任坦克兵总监,他组织研制出德国著名的虎型、豹型坦克,大量装备部队,但在库尔斯克苏德坦克大战中德军惨败,他的闪击战术彻底破产。1944年7月,他出任德军总参谋长,1945年3月,因力主停战被再次解职。5月10日,他在慕尼黑家中成了美军俘虏,被关押三年后,于1948年被释放,1954年5月14日死于果斯拉尔。

这位坦克专家虽没有跻身德国26位元帅行列,但他为法西斯德国称霸一时所起作用及所负盛名绝不亚于各元帅,至今肖像挂在德国装甲兵军营中。




在集团军及以上规模的装甲部队指挥、战术能力方面,巴顿和古德里安、曼斯坦因谁更厉害

比较下军衔就清楚了,古德里安的最终军衔是德国陆军一级上将(大将),巴顿是美国陆军四星上将(与一级上将类似),而曼施坦因是德国陆军元帅,重要的事情说二遍,陆军元帅!那是可以独挡一面、担负战略方向上作战指挥的军事家,这也就是传说中的“将帅之别”。

(古德里安)

就职务而言,古德里安指挥的最大战役兵团时中央集团军群下辖的第2装甲集群,后来升格为坦克集团军;巴顿指挥过美军第7、第3和第15集团军,诺曼底登陆前那个“第一集团军群”总司令的职务是假的;而曼施坦因被解职的1944年,已经出任德国“南方集团军群总司令”,比古巴两人高一个段位。

就年龄来看,1939年二战爆发时巴顿将军44岁,曼施坦因42岁,古德里安41岁,都属于年富力强的时间段。但是曼施坦因在战场上整整厮杀了五年,直到1944年去职。而古德里安只打了三年,被重新起用后再没上过战场,巴顿将军1942年底才到达北非真刀真枪参战,战争参与时间大约二年半,因此战场经验也是曼施坦因最是丰富。

(曼施坦因)

就资历来看,在二战爆发初期的波兰战役和法国战役期间,曼施坦因先后担任“南方集团军群”和“A集团军群”中将参谋长,表现出较高水平的战略眼光和冒险精神,主张用装甲部队突破阿登森林就是他的想法,所以称为《曼施坦因计划》。此时古德里安担任第19装甲军的中将军长,从指挥序列上来说,得算是曼施坦因的下级。

而号称“血胆老将”的巴顿,二战爆发时刚刚晋升美军第一个装甲旅的准将旅长,1942年受命组建第1装甲军。这个时候,曼施坦因和古德里安已经在苏联战场上进行大规模装甲作战了。古德里安1941年底被解职后再没有掌握兵权,后面担任的什么装甲兵总监和“代总参谋长”都没有实际指挥作战之责,小胡子一个人包办了。

(巴顿将军)

古德里安被誉为“德国装甲兵之父”,主要是因为他在早期便开始鼓吹坦克的集中使用和机械化“闪击战”,但这都属于战术思想和理念范畴,不代表实际的作战指挥能力。当然,古德里安在波兰、在法国和在苏德战争的前期也曾经势如破竹,可问题是,当时的四个装甲集群中,另外三个将军克莱斯特、霍普纳和霍特的部队,哪个不是一路顺风?那是德军的整体优势期。

巴顿的情况也差不许多,他也是美军在二战中最早接受坦克快速突破作战理念的人物,并且亲自组建了美军最早的装甲部队,擅长机动作战和远距奔袭。其实德国人的评价已经给出定位,龙德施泰特元帅的参谋长指出:“我们对巴顿将军的评价极高,认为他是盟军中最敢作敢为的装甲兵将军,他和我们的装甲兵将军古德里安很相似,讲究兵贵神速”。

(小胡子和古德里安)

所以说,古德里安和巴顿基本在一个段位上,善用坦克集群,主张装甲突击,但是装甲兵团的应用需要充足的后勤补给和强大的空中支持,有关这两项,美国人从来都不缺乏,所以巴顿没有后顾之忧(当补给优先保障蒙哥马利时,巴顿也得趴窝)。同样,德军一旦在莫斯科城下陷于困境,古德里安也没什么好办法,“古巴偏猛,战术上未必如何高明”。

但是曼施坦因就不同了,“巴巴罗萨计划”开始时他已经转任第56装甲军军长,在北方集团军群的编成内快速前进,创造过四天深入200多公里的战绩,坦克战术的运用并不弱于古德里安。而后在克里木、在列宁格勒,他都能够以少胜多重创苏军,这是古德里安和巴顿都不具备的能力。

(古德里安和霍特)

尤其是曼施坦因与1943年接手南方集团军群总司令职务以后,在德军完全处于战场劣势的情况下,曼施坦因仍然能够维持东方战线。在第三次哈尔科夫战役中继续打败了苏军,期间对两个装甲集团军的使用非常到位,至少将纳粹德国的覆亡拖延了一年以上,所以说,在大兵团作战和装甲集团军的使用能力上,曼施坦因要高于“古巴组合”。

若非小胡子紧紧抓住军权不放,曼施坦因最应该出任东线德军总司令,果真如此的话,二战胜利的时间恐怕还要推迟一些时间。同一时间,古德里安已经沦为小胡子的传令兵,巴顿甚至没能指挥上一个“集团军群”,意外身亡时的职务仍然是第15集团军司令,因此,战略眼光和战术能力,三人二区间, 泾渭分明。

(四星上将巴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