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电影淮海战役怎样呀
淮海战役,在宏观战略决策的大政方针上是由毛主席和中央军委主导,在战役的主要方向、主要作战方向的前线具体决策上是粟裕指挥和由第三野战军实施。战役的一个配合方向,是第二野战军在第三野战军的协助下消灭了黄维兵团。
而电影《淮海战役》却主次颠倒,粟裕的决策和指挥只是被浮光掠影地、简略地表现,而作为不是主要方向的、战役次要的、配合的方向,却是成为了电影的主要部分。
淮海战役的主要指挥者粟裕没有被公正地表现出来,电影违反了实事求是的原则,以后来的历史结果来决定以前的历史状况,甚为荒唐,对历史极不负责任,误导了我们的后代的认知。《淮海战役》是三大战役中拍得最令人诟病的。人民心中的形象没有在电影中得到表现。
大决战中如果蒋介石第一战选择淮海战役将会出现什么结果
这个问题本质上是问共产党为什么能够战胜国民党,是偶然的吗?
第一,老蒋和毛主席的军事战略水平完全不在一个档次上,可以说毛指挥战争的水平对蒋完全是降维打击。
毛主席很清楚,中共与国民党之间的战争并不仅仅是军事斗争,而老蒋完全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完全以谁的兵多、谁的武器装备好作为判断战争胜负的唯一标准。所以,无论老蒋怎么做,国民党军队的最后失败是必然的。
第二,老蒋手下的将军与毛主席手下的战将们比,也不在一个档次上。一个个曾经孤军奋战、多次出生入死的战将,无论是战斗意志、还是指挥战斗的水平哪是国民党那些将军比得了的。
刘邓大军孤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换个国民党将军试试,别说打仗,没到目的地当兵还在不在都是问题。
结论:决定战争最终胜负的不是战争策略和战术问题,更不是战争从哪个地方开打的问题。
如何评价大决战《淮海战役》黄维兵团行军的长镜头
长镜头《黄维兵团行进》场面恢宏震撼!没有之一。
拍摄这个长镜头,动用群众演员和真实装备之多,在中国电影史上空前绝后、载入史册。请爱好者珍藏。
1988年,中国拍摄了庆祝建国40周年献礼片《开国大典》,放映后反响热烈,获得巨大成功。
接下来,中国紧锣密鼓拍摄庆祝建党70周年献礼片《大决战》。
拍摄电影《大决战》是“举国工程”,拍摄地点涉及14个省市自治区,动用了原沈阳、北京、济南、南京、兰州五大军区所属三军及武警部队13万余名军人,345万群众演员。
《黄维兵团行进》航拍长镜头,出自《大决战2:淮海战役》,有一万余名正规军人携带实战装备参与。为配合拍摄这2分钟的的长镜头,京广铁路停运了3个小时。
拍摄这个长镜头,动用的资源既特殊又巨大,世界上绝没有那个国家有能力山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