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荆轲若成功刺杀秦王政,燕国能避免亡国吗
如果秦王嬴政死了,秦国可能出现内乱,燕国顶多能多坚持几年,最后还是会亡国的。因为这是大势所趋,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
到了秦王嬴政时期,六国几乎是气数已尽,而秦国已经有了可以灭六国的实力。
所以即使是秦王嬴政被杀了,那还有别人继位。
而恰好秦国更有为王报仇的口号和理由发兵灭国。
燕国派荆轲刺秦,可见已经狗急跳墙了,但是改变不了被灭国的命运……
荆轲刺秦王的目的有几个是刺杀秦王还是要挟秦王要回地盘才导致最后的失败
荆轲使秦的目的有几个?
根据《史记.刺客列传》和《战国策.燕策三》记载的信息来看,荆轲出使秦国,目的有二:其一:“劫持秦王”;其二,第一目标不能实现则“刺杀秦王”!
《史记.刺客列传》:诚得劫秦王,使悉反诸侯侵地,若曹沫之与齐桓公,则大善矣;则不可,因而刺杀之。战国策的记载与史记几乎一样,不再引入。
从史记及战国策的记载来看,太子丹请荆轲入秦,是希望荆轲效法春秋时曹沫劫持齐桓公的做法,劫持秦王,逼迫秦王签下条约,答应全部返还侵略的诸侯之地。如果秦王不同意,就杀了秦王,让秦国产生内乱,山东诸侯再寻机合纵以抗秦。
史记和战国策记载,荆轲刺秦王失败,临死前说了一句话: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以欲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战国策记载与史记基本相同,荆轲临死前说的意思就是,刺杀秦王之所以失败,是因为他想劫持秦王,逼秦王写出退还侵略诸侯土地的条约,以此回报太子丹。
曹沫劫持齐桓公的典故《史记刺客列传》里也有记载:
曹沫者,鲁人也,以勇力事鲁庄公。庄公好力。曹沫为鲁将,与齐战,三败北。鲁庄公惧,乃献遂邑之地以和。犹复以为将。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而盟。桓公与庄公既盟於坛上,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桓公左右莫敢动,而问曰:“子将何欲?”曹沫曰:“齐强鲁弱,而大国侵鲁亦甚矣。今鲁城坏即压齐境,君其图之。”桓公乃许尽归鲁之侵地。既已言,曹沫投其匕首,下坛,北面就群臣之位,颜色不变,辞令如故。桓公怒,欲倍其约。管仲曰:“不可。夫贪小利以自快,弃信於诸侯,失天下之援,不如与之。”於是桓公乃遂割鲁侵地,曹沫三战所亡地尽复予鲁。大意就是:曹沫是鲁庄公的大将,领兵与齐国打了三次,三次败北,鲁国不得已割地求和。曹沫乘鲁庄公与齐桓公会盟时不备,跳上台劫持了齐桓公,要求齐桓公归还侵夺的鲁国领土,齐桓公同意。
其实,从当时的情况来看,直接刺秦有可能成功。而劫持秦王必然会失败!原因如下:
其一,秦王不是齐桓公。
齐桓公当时要称霸诸侯,注重信誉。答应曹沫的事不能反悔,如果反悔就会失信于诸侯,对争霸不利。而秦国呢?自从秦孝公之后,就从来不讲信义。秦昭襄王还使诈扣留了楚怀王。就算当时荆轲劫持了秦王,逼秦王签下契约,答应退还侵略诸侯之地。但是太子丹和荆轲有没有想过,一纸条约有什么用?一旦秦王获得自由,条约就是废纸。因为那个时候的秦国,实力已经可以碾压所有山东六国,山东六国连合纵都不敢。
其二,土地不是和氏璧。
当年,蔺相如怀和氏璧使秦,璧在蔺相如手里,可以随时毁掉,这样可以制约秦王。而当时的土地在秦国手里,土地交割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可能短时间交接完毕,就必然给秦以喘息之机。而太子丹或诸侯至多得到几片竹简写就的契约,这个契约无法制约秦国。在秦国恐怖的军事实力面前,任何文字只是游戏而已。
其三,秦舞阳不是蔺相如的随从。
蔺相如当时看出秦国不愿意割15城给赵国,就秘密派随从把和氏璧送回赵国。荆轲本来在等一个重要的客人,这个人可能就是要作为荆轲的随从一起出使秦国的。我在想,荆轲的打算是这样的:与随从一起劫持秦王,逼秦王写下契约,然后荆轲继续劫持住秦王,让随从骑快马把合约快速送出咸阳。没想到秦舞阳不撑腿,一进咸阳宫就瘫了,害得荆轲一个人劫持秦王,结果失败。
其四,荆轲不是蔺相如。
这是说荆轲缺乏蔺相如的机变意识。荆轲谒见秦王,见秦舞阳帮不上忙,应该知道劫持无用,所以荆轲应该采用第二方案,直接刺杀秦王。如果刺秦王成功,虽然不能改变历史进程,给秦国造成内乱,苟延残喘还是可以的……可惜,荆轲没有及时调整策略,功亏一篑,让人扼腕!
风潇潇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刺秦,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失败的结局,悲夫!
“荆轲刺秦王”中,为什么要说成是“刺”
“荆轲刺秦王“中,使用“刺“是弱对强,小对大,以阴险取成功的一种手段。
“刺“所使用的刀具必须小巧而锋力,而“赵人徐夫人匕首“恰好合适,事先就定制好了。匕首多大?不大,所以够得上“刺“的一切使用条件。在荆轲前辈的侠客中,这“刺客“使用匕首的成功率几乎百分之九十以上。曹沫挟持齐桓公就是用匕首近距离成功的。专诸刺吴王僚,聂政刺杀侠累。每每成功。所以。燕国的太子丹确认可行,于是派了荆轲和秦舞阳携图带礼过函谷入咸阳,历阶步入咸阳宫,进见秦王政。可惜,就差那么一点点,失手了。反而为秦王的长剑砍断双腿,行动不得。
那么太子丹为什么要刺杀秦王政呢?一国家之仇,秦王要灭六国,燕国被圈入内,跑不了的。二是个人私怨。秦王政生在邯郸,与同是燕国人质的燕丹要好。秦王政回秦国继王位后,又值燕丹到秦国为人质,秦王政对他很不友善,燕丹一气之下逃回故土,从此寻求侠客报秦。时至邻居的赵国被兼并,唇亡齿寒,让燕丹下决心冒险,于是开始了悲壮的《荆轲刺秦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