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南阳韩翃,因一首诗而名扬千古,飞黄腾达,他的《寒食》到底有什么魅力
有些古诗如美酒,独特的艺术魅力使它散发出不一样的醇香,韩翃的《寒食》就是其中之一。请先看全诗: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乍看这首七言绝句很简单,你的眼前会浮现一幅春日画卷:暮春的皇城落花成阵,御苑的杨柳在寒食的春风中飘摇,黄昏时分汉宫里传送蜡烛,袅袅青烟飘散在五侯的宅第里。然而,细品之下这首诗有三个独具魅力的地方。
一、在唐德宗和士人的眼里,这首诗描绘了盛世承平的景象。因此,这首诗受到德宗赏识,从此韩翃飞黄腾达。
白昼的皇都,处处花飘飘,皇宫御宛柳斜斜,游人们无限陶醉。“飞”和“斜”字灵动无比,令人心弛神往。
日暮时分,皇宫里走马传送蜡烛,五侯家里烟气祥瑞,皇室的气派自内而外地发散。“传”和“散”字栩栩如生,情景如在眼前。
然而,果真如此吗?
二、有人认为这是一首讽谕诗,语言浅显易懂,艺术效果却是入木三分,所以韩翃凭借此诗名扬千古。
介子推携老母归隐深山,晋文公为了让恩人出仕,火烧绵山,母子二人抱树而亡。晋文公后悔不迭,将寒食作为介之推的纪念日,这一天禁烟火,吃冷食。
到了唐代过寒食,百姓遵循旧俗,但皇帝可以下旨取榆柳之火赏赐近臣,享受特权,出现了“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局面。
于是,作者巧妙地引用典故,暗讽了唐中宗以来被皇帝宠幸、飞扬拔扈的宦官权贵们。“汉宫”暗指“唐宫”,与白居易写的“汉皇重色思倾国”有异曲同工之妙。“五侯”本指东汉同日封侯的五个宦官,这里暗指唐王朝被宠幸干政的那些宦官权臣。蘅塘退士在本诗后有个批注:唐代宦官之盛,不减于桓炅。诗比讽深远。
那么,这首诗还会别有深意吗?
三、寒食节游玩,作者逸兴大发,陶醉在皇城春景中不能自拔,达到物我一体的境界。
唐宋时,寒食是人们游玩的好日子,韩翃也不例外,虽然寄人篱下不得意,但眼前的春色还是令他迷醉。
当时的情境,有点像《庄子.齐物论》里描写的庄周梦蝶,梦里庄周变蝴蝶,梦外蝴蝶变回庄周。韩翃就想:那些落花就是自己,春风中的御柳也是自己。可惜,日暮时分皇宫走马传烛的喧嚣把他的梦惊醒,又做回了落魄的诗人。
窖藏美酒香不同,这就是韩翃《寒食》的魅力所在,历经数代而不衰,被人们广为传诵。
韩雄的《寒食》古诗你最喜欢哪一句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这句诗描绘出了暮春时节的无限美好:
仿佛自己置身于长安城,一阵东风吹来,漫天的花瓣欢快的飞舞着,柳絮仿佛是花瓣的粉丝,纷纷簇拥而来,一起在空中舞蹈;
随后便共同在地面上铺就了一条艳丽柔软的毯子,让人走在上面感到舒适怡情;
看那皇城里的柳树,在风中摆动着枝条,仿佛在挥手欢迎我们进入其中。
这就是春天的美好,能将一个地方打造的如此吸引人,置身其中真是如入仙境,美轮美奂,让人流连忘返。
这句诗带给人的,就是这样的美景,每每品读,便在脑海中营造如此氛围,闭目想象,流连其中,不舍得睁开双眼。
这句诗也是自身的一个美好愿望,希望在闲暇之日,能有幸见到真正如此的美景,可谓人生幸事。
寒食这首诗与什么有关
这首寒食是倝翃写的。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作者是在感慨人世的不公平。
此诗出名,在于首句,当時可谓是家喻户晓,据说同时有两个倝翃,皇帝要授官,有司不知该授哪一个,皇帝说授给"春城无处不飞花"的倝翃,可见此诗在当時的知名度。
寒食节为古代节日,为纪念春秋時晋國被火烧死的功臣介子推,俗禁举火
介子推不言禄,不称功求禄赏,当時母亲说:你何不去求赏,不求而死,又能怨谁,介子推回答说"明知是错的而又效仿他们,罪就更大了,所以母亲同儿子一起藏在深山里,晋文公寻找他们,没有找到,就用火烧,以为能把他攻出來,结果烧死了,所以就把绵上作为介子推的封地,用这來记录我的过错,所以下令三天不许烟火,这就寒食节的來历。
有哪些描写寒食的古诗
一千年过去了,寒食几乎被大家遗忘了。寒食节是清明的前一天或前两天。在古时,寒食节是重要的节日。关于寒食节的由来,有很多,最著名的就是关于春秋时期介子推的故事了。寒食节的习俗有很多,不能起火,家家禁止生火,都吃冷食。祭祀扫墓,踏春郊游都是寒食节的传统活动,古代人究竟是如何过寒食节的呢?我们就通过古诗词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提到寒食节,就不得不提到这首诗。韩翃的《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韩翃著名诗作不多,但是只此一首就可名垂千古。特别是第一句,“春城无处不飞花”是传颂的经典。这首诗描写了寒食节长安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和皇宫园林中的风光。也将寒食节的习俗写入了这首诗中,后两句写夜晚的景色,生动的画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寒食节当天禁止生火,但是皇帝却可以破例,虽然有一些讽刺意味,但是却清晰的展示了当时的皇室气派。所以此诗收到了千百年来人们的喜爱。
寒食节这一天最重要的习俗就是要禁止生火,要吃冷食。这也是为了纪念介子推被烧死而留下的传统。作为和宋之问齐名的初唐诗人“沈宋”之一的沈佺期,通过一首诗记录了这一习俗《寒食》“普天皆灭焰,匝地尽藏烟。不知何处火,来就客心然。”虽然因为依附武则天的男宠张易之兄弟,而备受责骂,但是他的诗词才华是不容忽视的。这首诗就通过描写寒食节当天的习俗,表达了自己漂泊在外的心情。寒食这天,家家都禁火藏烟。自己飘泊在外,不知道哪里的火,可以温暖自己这颗游子的心。
唐代时,寒食清明扫墓十分盛行。白居易在《寒食野望吟》中写道“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因为寒食节和清明节是连在一起的,所以扫墓思念亲人就是一个重要的活动。扫墓是为了缅怀先人,这样的时节令人沮丧和难过,怀念亲人的悲伤之感让人不禁痛哭流泪,满天飞扬的纸钱,浓重的悲伤氛围,梨花、杨树都是触景生情的地方。只可惜天人相隔,哭声不闻,只能在匆匆归去
因为寒食节正值春天,虽然因为习俗有了一些悲凉,但是并不妨碍喜欢交友的人,趁着天气晴朗,趁着大好时光,踏春游乐,也可以缓解悲凉的心情。古代人的春游,活动十分丰富。王维在《寒食城东即事》诗中写道:“清溪一道穿桃李,演漾绿蒲涵白芷。溪上人家凡几家,落花半落东流水。蹴踘屡过飞鸟上,秋千竞出垂杨里。少年分日作遨游,不用清明兼上巳。”这首诗描述了盛唐时人们春游的盛况:赏花、荡秋千、蹴踘,一幅欣欣向荣的景致,非常热闹。这样的寒食节多了一份喜悦,少了一些凄凉。
随着时间的流逝,寒食渐渐被清明节代替,现在过寒食节的越来越少了,但是传统不应忘记,不能将传统节日变成远古的回忆,曾经的记忆,文化需要传承,而古诗文就是传承文化的连接,通过古诗文我们可以穿梭时空,了解千百年前的习俗。
《寒食》前两句写了春日长安城的什么
唐代诗人韩翃《寒食》前两句写了长安城暮春的迷人景象。
《寒食》是晚唐诗人韩翃的一首七言绝句。原诗为: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人间佳节惟寒食”,寒食是我国古代一个传统佳节,一般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清明的前两天。古人非常重视寒食节,是日家家禁火 只吃现成食物,顾名寒食。节当暮春,气候宜人,风物悦目,适合 出游。
首句“春城无处不飞花”
春风又度长安城,长安古城变春城。“春城”二字,造语新颖,富有美感,处处飞花,春光灿烂,万紫千红,草长莺飞,东风袅袅,柳絮翩翩。暮春长安春正浓,游人如织逐飞红。
二句“寒食东风御柳斜”
东风拂柳,春柳依依,碧玉妆成,万条丝绦,家家有花,户户插柳,春风十里,不如有你。此句与首句一样,没有直接写古长安游春盛况,只截取无限春光中风中御柳这个特写镜头,展示古长安的热闹繁华、春意盎然。
后两句则是一般景象中的特殊景象,百姓禁火 ,官家却走马传烛,特权意味深长。含蓄地表达了晚唐政治腐败,讽刺意味高人一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