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律

绝句四句,五律八句,六句是什么?五绝和五律怎么写,有什么区别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2-12-09 09:07:01 浏览63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绝句四句,五律八句,六句是什么

谢谢邀请!参与话题:

没错,绝句四句,五律八句,六句是什么?

其实也属绝句之范畴。说句玩笑话,是诗圣诗仙们喝醉了酒,为了表明诗意,发明的加强句!

玩笑归玩笑,还是说说六句诗吧,其实六句诗也是古诗词的一种载体,其中还包括有:四字句、六字句,八字句等等,只是这几种形式运用的少而已,按理说,这几种形式也都很流畅,例如: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这首诗用的就是六句话,可以清楚地看出,为了表达诗意,才运用了六句这一格律形式。

因此,六句诗归属于格律诗的范畴之一,也是格律诗的一种形式。

朋友,你怎么认为?请评论区

留言!

五绝和五律怎么写,有什么区别

问题:五绝和五律怎么写,有什么区别?

我爱好诗,是个老太婆没什么文化,请问老师们,五绝和五律的诗,写发上有什么区别?


前言

五绝和五律最大的区别:五绝是四句,五律是八句。

另外一个区别,五律是近体诗(格律诗),五绝由近体诗也有古体诗。

一、最早的五绝是古绝句

近体诗就是格律诗,五绝早在南北朝时期就已经出现。但此时格律诗还没有成熟,因此五绝中有很多的古体诗。

最早的五绝,一般认为是《玉台新咏》中的古绝句四首:

其一

藁砧今何在,山上复有山。何当大刀头,破镜飞上天。

其二
日暮秋云阴,江水清且深。何用通音信,莲花玳瑁簪。

其三
菟丝从长风,根茎无断绝。无情尚不离,有情安可别?

其四
南山一桂树,上有双鸳鸯。千年长交颈,欢爱不相忘。

这四首都是不合律的古绝句。

二、唐朝的古绝句

到了唐朝,格律诗虽然已经成熟,但是很多诗人还是喜欢创作古体绝句。

因此我们看到的很多唐朝五绝名作,都是古绝。

例如李白的《静夜思》是押平声韵的古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押仄声韵的古绝有三种:

1、王维《鹿柴》

是押上【shǎng】声韵的古绝: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2、贾岛《寻隐者不遇》

是押去声韵的古绝: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3、柳宗元《江雪》

是押入声韵的古绝: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三、最早的五言律绝句(近体绝句)

齐梁时期的永明体诗人,开始研究四声八病,渐渐出现了格律诗的雏形。因此也出现了一些偶合的律诗。

例如梁武帝萧衍就有一首绝句是近体绝句(律绝句),《子夜四时歌· 秋歌》:

绣带合欢结,锦衣连理文。怀情入夜月,含笑出朝云。

仄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

第一句是不需要救拗的半拗体,第三句是三仄尾,这两种句式,是近体的变格,已经属于近体绝句了。

梁武帝的儿子梁简文帝,有一首《采菱曲》是标准的律绝句,平起平收式,押【覃】韵 :

菱花落复含,桑女罢新蚕。桂棹浮星艇,徘徊莲叶南。

平平仄仄平 平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平仄平 

四、五律与五绝相同处

上面说了五绝有近体和古体的区别,但是五律都是近体诗(即格律诗)。

所以,五绝与五律相同处,也就是近体绝句和五律的相同处。主要有两点:

1、这两种诗体都是用律句。

律句的基本句型分四种: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中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注:有的字平仄均可标记为:中。

这四种句式每一种作为第一句,然后按照一定规则组合成四种绝句。

2、都押平声韵

近体诗一般认为押平声韵。押仄韵的诗,即使合律,一般也被认为是古体诗。

3、律诗的规则

五言律诗有四个规则,平仄、对仗、押韵、粘连。

五绝近体诗,只是不要求对仗,其他三个要求是一样的。

四、最早的五律

梁简文帝萧纲这首《登板桥咏洲中独鹤诗》,可能是最早的五律 :

远雾旦氛氲,单飞才可分。仄仄仄平平 平平平仄平 
【孤惊宿屿浦,羁唳下江濆】。平平仄仄仄 平仄仄平平 
【意惑东西水,心迷四面云】。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谁知独辛苦,江上念离群。平平仄平仄 平仄仄平平

1、平仄

五律的句式组合,几乎一首五绝的重复(除了第一句平收的两种诗体)。

2、对仗

中间四联对仗:【孤惊宿屿浦,羁唳下江濆】【意惑东西水,心迷四面云】。

3、押韵

要求押平声韵,如这首诗的韵脚:分、濆、云、群。

近体诗双数句必须同一个韵部,第一句可以借用邻韵。

4、粘连,

上一联双数句第2字,和下一联单数句第2字,平仄必须一样:飞-惊;唳-惑;迷-知。

结束语

学习诗词创作,可以先从五言古绝句学起,然后练习五言律绝句,再练习五律。

五言诗会做,七言诗也不难。五律和七律熟悉了,再学习填词,就简单多了。

@老街味道

五律、五绝和七律七绝七言是谁规定发明的

问题:五律、五绝和七律七绝七言是谁规定发明的?


前言

五言诗流行最早,比较成熟的七言诗,晚于五言诗。

五律,脱胎于齐梁永明体,在梁朝就出现了标准的五言律诗,但是在初唐时,格律诗才规则晚辈。五绝,也是出现在南北朝时期。

七绝最晚,成熟的近体七绝出现在隋唐。

一、五绝

绝句,有近体绝句(格律诗),有古体绝句。

1、五言古体绝句

绝句这两个字,最早出现在齐梁时期,我们都知道南朝梁、陈诗人徐陵《玉台新咏》中有古绝句四首:

藁砧今何在,山上复有山。何当大刀头,破镜飞上天。《古绝句其一》

另外更早一些,刘宋时期的诗人吴迈远传下来一首五绝:

伤歌入松路。斗酒望青山。谁非一丘土。参差前後间。

在《南史》卷七十二、列传第六十二记载了吴迈远这个人的狂傲:

又有吴迈远者,好为篇章,宋明帝闻而召之。及见曰:「此人连绝之外,无所复有。」迈远好自夸而蚩鄙他人,每作诗,得称意语,辄掷地呼曰:「曹子建何足数哉!」

这个吴迈远被宋明帝认为除了作诗以外,基本是个废物(判断基本正确,这个人替叛军写檄文,坐桂阳之乱诛死)。

这里用了“连、绝”二字来代表诗歌,这可能是有史以来第一个称为“绝”的文章。

2、近体五言绝句

近体绝句最早出现在何时,很难判断。不过在梁武帝萧衍的作品中,已经出现了偶合的近体绝句:

绣带合欢结,锦衣连理文。怀情入夜月,含笑出朝云。

仄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

第一句是半拗体(不需要救拗的律句变格),第二句救孤平(第一字仄声,第三字用平声),第三句三仄尾(唐朝律诗很常见的变格) ,第四句是标准的律句。

押韵是平水韵的【十二文】,从这里可以看出,隋朝的《切韵》与南北朝时期的语音相似,因此这首诗的押韵也符合隋、唐、宋一脉相承而来的宋朝《平水韵》。

二、七绝

春秋末年的《逸周书·周祝解》中,下面这一段隐藏了一首七言绝句:

故曰:文之美而以身剥,自谓智也者,故不足。角之美,杀其牛,荣华之言,后有茅。凡彼济者必不怠。观彼圣人必趣时。石有玉而伤其山,万民之患故在言。时之行也,勤以徙,辟召道者,福为祸。时之从也,勤以行,不知道者以福亡。故曰:费豕必烹,甘泉必竭,直木必伐。

沈祖棻(1909-1977)先生认为,其中有28个字可以说是七言绝句的始祖:

凡彼济者必不怠。观彼圣人必趣时。石有玉而伤其山,万民之患故在言。

到南北朝时期,七绝有了律化的现象,例如庾信的七绝《代人伤往 二首》:

杂树本唯金谷苑,诸花旧满洛阳城。正是古来歌舞处,今日看时无地行。

青田松上一黄鹤,相思树下两鸳鸯。无事交渠更相失,不及从来莫作双。

《北史》 卷76列传第64记载了一段故事,其中也有一首律化的七绝:

子十二人,楷通议大夫,弘金紫光禄大夫,整左光禄大夫。整尤骁勇,善抚御,讨击群盗,所向皆捷。诸贼歌曰:

长白山头百战场,十十五五把长枪。不畏官军千万众,只怕荣公第六郎。

到了唐朝,七言诗才真正与五言诗分庭抗礼。而且七言诗流行较晚,七绝几乎和近体诗的完善同步进行的,因此我们会看到,七言绝句,大部分都是近体诗,五言绝句中,有大量的古绝句。

三、五律

五律,是指五言八句的格律诗。既然是格律诗,必然出现在齐梁之后。

最早的五律很难说是哪一首,我看到比较早的有梁简文帝的一首《登板桥咏洲中独鹤诗》:

远雾旦氛氲,单飞才可分。仄仄仄平平 平平平仄平 

孤惊宿屿浦,羁唳下江濆。平平仄仄仄 平仄仄平平 

意惑东西水,心迷四面云。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谁知独辛苦,江上念离群。平平仄平仄 平仄仄平平

萧纲传下了200多首诗,完全符合格律的五排似乎没有,完全合律的五律似乎也只有这一首。

最早的五言排律,我见到的是阴铿(约511年-约563年) 《新成安乐宫》:

新宫实壮哉。云里望楼台。

迢递翔鹍仰。连翩贺燕来。

重櫩寒雾宿。丹井夏莲开。

砌石披新锦。梁花画早梅。

欲知安乐盛。歌管杂尘埃。

四、七言诗

七言诗句,在诗经中就可以看到。 不过,汉、魏之际五言诗为主导,七言诗发展滞后,在南北朝时期至隋渐有发展。

七言的名篇,魏文帝曹丕的《燕歌行》是里程碑式的作品: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雁南翔。

念君客游思断肠,慊慊思归恋故乡,何为淹留寄他方?

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

南朝的鲍照是七言诗早期代表诗人,其十八首《拟行路难》有不少七言佳句:

奉君金巵之美酒,玳瑁玉匣之雕琴。

七彩芙蓉之羽帐,九华蒲萄之锦衾。

红颜零落岁将暮,寒光宛转时欲沉。

愿君裁悲且减思,听我扺节行路吟。

不见柏梁铜雀上,宁闻古时清吹音。

直到唐代,七言诗才真正发达起来,和五言诗一起成为中国古典诗歌的形式。

结束语

题主的问题是:五律、五绝和七律七绝七言是谁规定发明的?

这个不好说某一个人规定发明。而是每一代诗人的研究与发展渐渐形成。

其中,齐梁永明体对于格律诗的发展至关重要。初唐沈佺期、杜审言等人大力发扬格律诗,也为格律诗后来进入科举考试作出了贡献。

科举是古代选拔人才的重要手段,其中的诗赋考试,主要考律诗和律赋,令格律诗这一文学形式逐步走上了巅峰。

@老街味道


你有没有新创作的五律诗

问题:

你有没有新创作的五律诗?

描述:其实五律诗的创造并不比七律诗显得简单,而且五律诗更能体现出是在陈述过程躯壳,还是怀有灵魂思想体。


前言

无论什么诗体,写好都很不容易。仅仅是套用格律的话并不难,但是写出满意的作品就难了。

老街最近的几首,收录入下:

一、平起仄收《故交》

故交昨有信,邀我入山家。掩径竹犹翠,穿篱菊未花。 新樽尝绿蚁,霜发羡桑麻。黄犬亭边卧,疏烟日影斜。

二、 仄起仄收《送别》:

莫唱阳关曲,声声不可闻。长亭一杯酒,驿路万重云。乌帽出还没,青山聚又分。秋风摇百草,飞叶欲随君。

三、平起仄收 《国庆节登高》:

登临清气爽,高坐海天秋。云舸观浮没,沙鸥羡自由。 沧波绕蓬岛,返景满林丘。俊赏逢佳节,闲吟最解愁。

青岛市区被有不少小山,可以俯瞰大海。图中的小鱼山就是绝佳的之地,门票大约十几元吧,山后有众多的名人故居,山前是水族馆、海水浴场。

四、 平起仄收《 崂山华严寺》:

春溪遥向海,云径入崂深。绕竹攀幽壑,闻香净客心。风铃老僧塔,残照古松林。小坐禅门外,一声清磬音。

华严寺背山临海, 是崂山北线的一处游览胜地,寺庙所处之地,正是东晋高僧法显从印度取经归来的登陆之处。

五、 仄起平收《读张巡闻笛有感》

闻笛一登临,高城杀气阴。慨思投笔志,斩断望乡心。守战烽烟起,牺牲恩遇深,书生惭郭李,千古有遗音。

张巡是唐朝一员文武全才的诗人,在安史之乱中镇守睢阳,城破不屈而亡,其诗《闻笛》被后人 认为应和六经放在一起接受致敬。

六、平起仄收 五言排律《忆太白》

夜郎惊未定,惜此谪仙才。挂席桑榆晚,因风月下来。凭舟思范蠡,把盏忆燕台。苍鬓浮生老,东篱五柳催。将辞白帝去,忽见楚江开。买得山公马,朝朝沽酒回。

结束语

几首五律都是观唐习律的练习之作,用古人诗韵,略有束缚。

发现其中很少有平起平收的五律,原因是用韵的古人原诗,多是四韵极少五韵。下次注意挑几首平起的五韵律诗练习一下。

@老街味道

请问怎样才能写好七律和五律

律诗是很难写的,其平仄、对仗、押韵、格式都非常规范严格。

1.律诗由八句组成,七律每句七个字,五律每句五个字。每两句为一联,共四联。分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其中颔联、颈联必须对仗。

2.押韵:一律要求全篇四韵或五韵。一般逢偶句最后一个字押平韵,一韵到底,中间是不换韵的。还要求按韵书中的字押韵。原则上只能用本韵,不能用邻韵。分首句入韵和首句不入韵两种格式,首句入韵为正格。

3.对仗。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工整,首联和尾联可以对仗,也可以不对仗,首联、尾联都不对仗的称常格。

4.平仄。一般以两个音节为一个音步,平仄交替。按首句头两字的平仄分为平起式和仄起式两种体裁。

5.七律的平仄格式:

①首句入韵、平起平收格式。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②首句入韵、仄起平收格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③首句不入韵、平起仄收格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④首句不入韵、仄起仄收格式。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6.五律的平仄格式。

①首句押韵、平起平收格式。

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仄仄仄平平(韵)

最近看到有一首五律诗,你认为此诗写得怎么样

谢邀。

此问答全题为:最近看到有一首五律诗,你认为此诗写得怎么样?

附诗(无题)

遥汉酬佳客,玲珑月一轮。

兴观尽馀事,平仄说红尘。

细品人生味,闲看要路津。

个中有美景,不必藉良辰。

格律

因为题主标称五律,自然先看平仄格律。

起句“遥汉酬佳客”,平仄为“平仄平平仄”,就是首字不拘的“仄起仄收”格式。我们列出这种格式,对应检验一下。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可以看到,第三句“兴观尽馀事”的平仄为“平平仄平仄”,不过这不是出律,这种平仄格式叫做“鲤鱼翻波”,在格律诗中是一种大量存在的变格。

然后就是第七句“个中有美景”平仄为“仄平仄仄仄”,关键位置虽然没有失替,但是整句诗只有一个平音,念起来感觉并不好,如果“有美景”作为三仄尾不想改变,其实首字最好是不要使用仄音。

注意一点,“遥看要路津”的“看”读第一声,是平。

韵脚二四六八句尾字同押平水韵“十一真”部,没有出韵。

颔联“兴观尽馀事,平仄说红尘”和颈联“细品人生味,闲看要路津”虽然对仗有不工整,但还说得过去,更何况如今律诗放宽了颔联对仗的规则。所以整诗对仗方面也没问题。

总的来说,格律没什么问题。不过可以更好,吟诵起来更通顺。

内容

这首诗用典颇多,如果不了解的话读起来有些费力。

首联:“遥汉酬佳客,玲珑月一轮。”“遥汉”出自文徵明 《夜坐》诗:“遥汉三星度,空庭万籟沉。”大抵是遥远的河汉,在这里就是指“星河”。夜深待友无好酒,星河璀璨一冰轮。大概就这意思,邀请朋友一起夜观星河,同赏明月。

颔联:“兴观尽馀事,平仄说红尘。”颔联承接首联,看星星的时候做什么呢?咱们来写诗吧。“兴观”应该是取自孔子《论语·阳货》:“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就是观察、联想的意思。我们一起赏月,一起畅想,用平仄格律来吟诗作对,清心悦耳。

颈联:“细品人生味,闲看要路津。”这里宕开一笔,写人生思考。虽然转得不明显,但还是算转了。“要路津”出自《古诗十九首·今日良宴会》:“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是重要的路口、渡口的意思,代指官职、高位。这就很明显了,细细品味人生过往,淡看了仕途高薪。

尾联:“个中有美景,不必藉良辰。”尾联承颈联,同时合回首联。淡看了仕途风云就是好,这月色星河,时时都是美景,不用挑日子了。

修改意见

从整首诗的“起承转合”来看,这算得上是一首成熟的律诗。

平仄也没什么问题,深意也有。

但是,在遣词用句方面可以更好,同时让音律更协调。

比如首联的出句和对句,出句用典深,而对句太直白。“玲珑月一轮”句中“玲珑”、“轮”作为同声母字,念起来有些打嘴。颔联的“平仄说红尘”也稍显俗白,和诗人整体静心营造的古味(用典多)有些不搭。改成“平仄写红尘”就稍好些,平仄也和。

再加上“个中有美景”的平仄用字修改,能让这首五律能更好的就是小改这三个地方。

当然了,这只是个人看法。

欢迎大家发表不同意见。

有哪些五律和七律的古诗新作

夜雨江南

江南夜雨晚来风,

画舸灯笼半江红;

旋歌漫飘霓彩现,

新柳轻摇碧水中。





有谁能告诉我什么是七绝七律、五绝五律

本人学诗不多,见识有限。就我的理解、体会来回答这个问题。

七绝是指七言绝句,每句七字,全诗四句共二十八字。

七律是指七言律诗,每句七字,全诗八句共五十六字。

五绝是指五言绝句,每句五字,全诗四句共二十字。

五律是指五言律诗,每句五字,全诗八句共四十字。

七绝、五绝、七律、五律有古绝、古律和律绝、律诗之分。

古绝、古律多见于唐朝之前,唐朝以后则逐渐规范,后人称为近体诗。

古绝、古律不拘泥于平仄,用韵也比较自由,不须对仗。

近体诗则比较严格,在平仄、对仗、用韵等方面都有严格要求。全诗八句,分首联、颌联、颈联、尾联组成,其中颌联、颈联必须对仗工整。一般只押平声韵,而且必须一韵到底,不能邻韵通押。整诗讲究平仄交替、粘连。意境分明,难度极大。





七律,七绝,七言有何区别五律,五绝,五言有何区别

七律即七言律诗的简称。每首八句,每句七字,共五十六字。一般逢偶句押平声韵(第一句可押可不押),一韵到底,当中不换韵。 律诗的四联,各有一个特定的名称,第一联叫首联,第二联叫颔联,第三联叫颈联,第四联叫尾联。按照规定,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首联和尾联可对可不对。 格律较严,二、四、六、八句要押韵,三四句、五六句要对偶。

七绝属于近体诗。每首四句,每句七个字,共二十八个字。从句数、字数来说刚好是七言律诗的一半;就其平仄来说,七言绝句的格式,恰好是七言律诗第一种格式的前半首和后半首。

七言包括七言歌行体、七言律诗、七言绝句。七言歌行体是特殊体例,首创于魏文帝草曹丕的《燕歌行》。是一类可以配乐歌唱的诗歌体裁,一般句数不定,而每句字数是固定的。在诗题中常见有“歌”、“行”的字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