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香菱学诗”中的林黛玉,起承转合诗的脱化意境打造,很到位吗
- 你对香菱学诗怎么看她学诗经历了哪几层境界
- 《红楼梦》香菱学诗到底是对还是错
- 红楼梦中香菱学诗究竟体现了怎样的一种文学升华
- 从《红楼梦》香菱学诗,如何学习怎样写作
“香菱学诗”中的林黛玉,起承转合诗的脱化意境打造,很到位吗
我一直觉得写诗,一定要有才气,我一直坚信“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所以真正的好诗,应该是一气呵成,不加酝酿的。如果反复斟酌删改,虽然精益求精,却多多少少有些穿凿附会,失去了原来的心意。
香菱学诗,可以理解为作者曹雪芹对写诗的一些看法,究竟是宗唐还是宗宋。或许在清朝曹雪芹生活的时代,不少诗人比较推崇宋诗,但是曹雪芹却推崇唐诗,所以他认为写诗,还是需要向唐人学习的,故而在红楼梦里,林黛玉教香菱学诗,先让香菱学习王摩诘、李青莲、杜子美三人的诗。然后再学习谢、阮、庚、鲍等诸人诗作,这些诗人都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如果说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创者,那么谢灵运就是山水诗的鼻祖。所以林黛玉给香菱开的诗单,都是唐朝以前的诗人,至于宋朝的诗,林黛玉是看不上眼的,还批评陆游的诗浅近,这也应该是曹雪芹对宋诗的态度。我们在读宋诗,可以很深切的感受到,唐诗言情,宋诗说理。如香菱喜爱的“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像这样的诗句在唐朝跟打油诗差不多,比如张打油的《咏雪》:江上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宋代大诗人都是这样的格局,连大文豪苏轼也是如此,比如他写的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虽然让人觉得有道理,或者说有人生哲理,但是这样的诗很乏味很枯燥。林黛玉不让香菱读宋诗,就是害怕她入了这样浅近的格局,再也跳不出来了。
对于学作诗,林黛玉堪称名师,文本上写“黛玉道:“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平声对仄声,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先说一点,林黛玉认为学作诗,不是什么难事。我们作为读者千万不能认为很容易,那样就被黛玉骗了。黛玉之所以认为作诗很简单,那是因为她已经会了,老话说难了不会,会了不难。其实作诗没那么简单,古人学作诗,从小就开始学习《声律启蒙》《笠翁对韵》,古人的四声平上去入,和我们今天的四声已经发生了很多变化。作诗中的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平声对仄声,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这是作七言律诗的规律。对于黛玉所说的“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红学家俞平伯等人都认为黛玉说错了,或者说是曹雪芹的笔误,应该是“虚的对虚的,实的对实的”,那么现在的虚词实词语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清朝康雍乾时期,和我们现在的理解是否一样。曹雪芹作为一个大文豪,作诗对他来说就是家常便饭,生命里不可或缺。作诗的法门,岂能说错,故而绝非作者笔误,而是本来如此。
林黛玉作诗的宗旨里,有一句破釜沉舟的话“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然后很多初学诗的朋友,明明搞不懂格律,或者说不熟悉格律,被格律所束缚,便开始拿黛玉这一句话,来美化自己的诗有“奇句”,所以不在拘泥平仄虚实。林黛玉虽然提出写诗的最高境界,可以不拘泥格律,但是香菱写的诗也好,黛玉等人写的律诗也好,都完完全全的按照格律的要求写的。
我们今天的诗词爱好者,学习写诗,就要踏踏实实,多读一些古人的诗,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来也会偷”。但是有一点,不要另辟蹊径,写诗本来是需要极高的才情,如果才情低,又偏偏喜欢写律诗,至少在格律上应该合格。
你对香菱学诗怎么看她学诗经历了哪几层境界
空中漫步已作答,也只是说香菱已走进诗人的初始介段,也因香菱的身份关系,曹公当然不能把她写的有多高,哪样就突显不出林黛玉的诗学成就。可见曹公的人物把控上有多精准。
从薛潘的哪几句粗俗的让人喷饭的歪句,把一个纨绔子弟的形像刻画的淋漓尽至上就说明一切了。
不管怎么说诗要有诗境,这才是重要的。
《红楼梦》香菱学诗到底是对还是错
在宝钗这样传统思想的人看来,女子无才便是德,贾母也说认得几个字好了,李纨一类藏才守拙,才是正理。香菱一个地位卑微的的侍妾,学诗不过异想天开,自寻烦恼罢了。
换成现代人,一个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要读诗学诗,除了余秀华那样的天赋,多少人也就闲以娱情罢了。北京皮村那样一群写作者,一个范雨素稍微亮点,其余的不过做梦。
世界看似温和其实冰冷,“无用之用“,对穷人来说过于偖侈。读诗写诗被其嫌弃说到底,除却基本的“生活焦虑”,还有来自社会的“认同焦虑”,“诗人”的名头,值几个钱呢?“杀鱼弟”们早早辍学,因为在他们的父母看来,不如学门手艺,挣钱养家实惠。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人无癖不成活,抽烟打牌喝酒算不良嗜好,学诗算高雅了,成与不成又有何妨。
写一生诗,咏半世情,自己开心就好。毕竟诗词大会的冠军雷海为,坐进了办公室,余秀华也进了作协,命运因之改变。只是时代不同,才华托不起泥泞中的香菱,挣扎也是徒劳罢了。
香菱无欲无求,唯有诗好,听闻薛蟠要娶夏金桂,还为之开心,觉得好心提醒的宝玉不善,一生辛酸苦难,没有击垮她,皆因心中留有一方净土,未染俗尘,救赎了苦难中的灵魂。
人总要有所追求才好,钗黛湘不说,尤三姐司棋谁不渴望爱情?元春盼团圆,凤姐一门心思弄钱,尤二姐望扶正,探春拼命出人头地,摆脱庶出的阴影,惜春擅画,欲求清净,独有啥都不求的迎春,落了个“二木头“名声…人生如此枯萎萧瑟,又有何意趣?
香菱学诗无用,学管家有用的地方么?学针织女红,她也不会因之感到快乐,跟着黛玉学诗便是对了。
一个身不由己的女子,努力领悟到了诗意境之美,吟出被老师称赞的好诗,此中滋味有多少人能有人品过?
一?一世界,元元金沙江边的小?儿,期待你的关注点评。红楼梦中香菱学诗究竟体现了怎样的一种文学升华
香菱学诗,一个识字不多的女人,从接触诗,到对诗产生兴趣,到爱诗,到学诗,到写诗,说明了诗是现实的易感的,美好的,既高雅又不是高不可攀,她高于生活,又来源于生活,追求诗就是追求美好的生活。追求诗能够使人品味提升,因此,诗起到引领人活的更美好更充实的作用,文学升华到哲学的作用!
从《红楼梦》香菱学诗,如何学习怎样写作
谢谢邀请!
黛玉给香菱讲诗,一上来就告诉她,不过是起承转合而已!用宋代范德机的《诗法》来说,作诗要有四法:“起要平直,承要舂容,转要变化,合要渊永。”
写文章也同样:起”是起因,文章的开头;“承”是事件的过程;“转”是事件结果的转折;“合”是对该事件的议论,是结尾。
起即先抛出自己的观点,即所谓的立意。黛玉说,若意趣真了,连词句都不用修饰,便是好的。可见文章立意的重要性。承则含有承接的意思,你有了立意,得有相应的叙事手法去承接它,让事件变得饱满,可看。转也即是我们平时所说的高潮部分,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做到文喜看山不喜平,便有了看头。最后是合,则是收尾总结,让文章整体得到升华。
真正做到这些,便是“三昧”已得。而香菱在学诗这件事上,一方面是来自于她对此的喜爱,有着执着的追求,另一方面她愿意花工夫去刻苦努力。最终获得大家的认可,连探春都说诗社要发个请柬给她,邀她入社。
我是苏小妮,喜欢我的回答请点击关注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