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胡宗宪
后世评价:
胡宗宪主持的抗倭斗争,是他人生中最大的亮点。他所表现出的胆略和智谋的确可圈可点,称得上是一位能臣,也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但是他交结权贵、趋炎附势、挥霍无度,也使他的人品备受争议。
世宗的为人行事一向不能以常理来推断,他给了这个问题一个简单干脆的答案,就是:能重用,但对曾经做错的事也要付出代价,尤其是触犯皇权的行为,更要严惩。世宗对胡宗宪屡次保全,让他尽展其才。胡宗宪大功告成之日,也就是他的厄运降临之时。
胡宗宪的死,虽然是政治斗争的结果,但是这也是他自己亲手埋下的祸根。困扰明王朝多年的倭患终于在胡宗宪的手中得到控制,这对胡宗宪的才干来说是最大的肯定,但他的为人的确不够光明磊落。首先,胡宗宪与赵文华及严氏父子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其次,胡宗宪侵吞军饷、生活奢侈,好色,这是不争的事实。胡宗宪通过在浙江加派“提编”等额外税赋和请求留存浙江盐银等手段,聚敛了数额巨大的钱财,有“总督银山”之称。其中,有一些花费是用在招抚倭寇上。
以胡宗宪微薄的俸银根本无法维持如此奢靡的生活,他的所作所为自然会引起朝中大臣们的非议。胡宗宪成为众矢之的,也就不足为怪了。
不过,明代官员贪污的非常多,虽说胡宗宪贪污的钱财有些用于抗倭斗争,有些用于与上级搞好关系,这也是应该考虑的。不过胡宗宪贪污数额确实过于巨大,加上严嵩一倒,无人保他,他厄运也确实该降临了。
轶事典故
1、东南御倭战争
胡宗宪在主持东南御倭战争期间,推荐戚继光任参将,俞大猷为胡宗宪部将。并允许戚继光招募新军,使戚家军成为浙江御倭的主力。
胡宗宪听取幕僚徐渭(徐文长)的建议与策略,又以剿抚兼行及反间计,对汪直采用招抚策略,对徐海、陈东、叶麻等海盗首领采用剿灭的策略,利用徐海之妻王翠翘使其上岸投降,而后胡宗宪为了斩草除根,用反间计促使陈东杀死徐海,最后自己再将陈东处决。
胡宗宪之后为了招抚汪直,让他去杭州旅游,但是却被死脑筋的御史王本固杀掉,胡宗宪面对倭寇的愤怒侵袭,只得采取战争手段。
他使俞大猷、戚继光克岑港,又提拔戚继光,使他得以大展宏图,创造多次大捷。但他为减轻浙江压力,曾经有意放走倭寇,纵其寇掠福建,并嫁祸于俞大猷等,使他们蒙冤下狱。
2、金云翘传
相传,王翠翘被俘后曾向胡宗宪请求埋葬徐海,胡宗宪不许;请求去做尼姑,还是不许,而是要将她许配给一个小兵。
王翠翘对胡宗宪说道:“你诛杀归顺的人,你把天道放在什么地方了?”她面对大海痛哭,喊道:“明山,我辜负了你呀!”遂写诗一首,投水而死。她的诗写道:建旗海上独称尊,为妾投诚拜戟门。十里英魂如不昧,与君烟月伴黄昏。
如何评价大明王朝1566胡宗宪
历史上的胡宗宪的结局是比较惨的,这和《大明王朝1566》辞官归隐是截然不同的。在严嵩被罢官,严世蕃被逮捕以后,陆凤仪弹劾胡宗宪“贪污军饷、依附严党”等十大罪名。胡宗宪被解除一切职务,然后被押送进京。不过嘉靖考虑到胡宗宪抗倭的功劳,就放过了他。后来,御史抄罗龙文家的时候,又发现胡宗宪的小辫子,胡宗宪再一次下狱。辩解无效之后,胡宗宪只能在监狱中自杀,并留下了绝命诗,“宝剑埋冤狱,忠魂绕白云”。
一直等到了万历皇帝继位的时候,胡宗宪才被平反昭雪,恢复名誉。历史上胡宗宪的结局其实印证了《大明王朝1566》中的台词“朝野都知道,我是严阁老提携的人。千秋万代以后,史书上我胡宗宪还会是严阁老的人。”
历史上的胡宗宪是一个非常有才能的人,也是一个为国家立过大功劳的。比如胡宗宪是个超级学霸,27岁的时候中的进士,那一年全国一共有320人中了进士。他在益都做知县的时候,为了让那些豪强地主纳粮,采取“严信赏罚,以宽济严”的措施,征收税粮超额完成,甚至他还为下一任的官员备好了余粮。
现在提起明朝抗倭,很多人都记得戚继光、俞大猷。但是很少人知道戚继光和俞大猷是胡宗宪的手下的将领,当时在胡宗宪手下的将领,还有谭纶、唐顺之、张四维、刘显等人。整个抗倭的方针也是全部由胡宗宪制定的。东南沿海百年来的倭患,可以说正是靠着胡宗宪才能够成功平定。
不过古代立场往往决定观点,严嵩是奸臣,所以他手底下怎么能有一个为国家做过大贡献的人呢?更何况胡宗宪这个人还巴结过严嵩的干儿子赵文华,甚至为了讨嘉靖皇帝欢心,把俘虏押送到北京城。当时的胡宗宪,甚至还特意养了向田汝成、徐文长这样的饱学之士,专门替他写青词,以及为皇帝报祥瑞。
不过胡宗宪那个时候也有自己难处。无论他仗打得多好,立下了多大的功劳,如果不巴结严嵩等人,不讨好皇帝,他随时都有可能被撤掉。《大明王朝1566》中把胡宗宪的这段历史给略掉了,只突出了他的功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