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语堂散文 特点

林语堂“闲散体”的散文特点是什么?鲁迅、郭沫若、巴金、林语堂这四个人的散文哪篇令你印象深刻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2-12-09 01:25:47 浏览66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林语堂“闲散体”的散文特点是什么

(林语堂台北纪念馆塑像)

林语堂”闲散体“的散文,其实应该叫做“闲适体”。

他的散文有两大特点,一是闲适,二是幽默。

林语堂的散文幽默、闲适,在平淡中见深长,充满了闲适之趣,读起来非常舒服。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也是独树一帜的,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林语堂散文的主要精神内涵,就是“逍遥自适,不委屈而累己”。强调个体精神的消遥自适,是历代闲适文人的共同特点,他们推崇个体之精神自由,强调人格尊严,不愿意与世俗同流合污。在三十年代国内政治动荡,时局混乱的时代,林语堂选择了“超政治,近人生”的文学主张,提出了“幽默、性灵、闲适”的创作理念,并且在自己的创作中加以实践。所在他的散文中形成了明显的“放逸”、“清高”、“遁世”,“欣赏自然”的浪漫风格。其内容也多是以“自我为中心”。

(林语堂手迹)

林语堂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先把英文“homou”译成“幽默”一词的。林语堂说:“幽默本是人生之一部分,所以一国的文化,到了相当程度,必有幽默的文学出现。”他提倡幽默,并在自己的散文创作中加以实践,与当时的周作人南北呼应,形成了一个“闲适幽默”散文流派。

林语堂的散文提倡精神自由和强调个性,崇尚人和自然环境的和谐,有着浪漫和超然的情怀,同时闲适、幽默的风格给人以轻松舒适的阅读体验,这是他散文很好的一个特点,但同时,他的散文 与文学主张也有不值得提倡的地方。比如,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全国上下强调文学与文人的社会职责时,林玉堂却说:”人生的目的就是为了自己生活,这是多么明显的事实。”这种只强调个性和自由,唯重个人体验,而完全摒弃社会职责,是不可取的。

(林语堂台北故居)

鲁迅、郭沫若、巴金、林语堂这四个人的散文哪篇令你印象深刻

首先,我要说这四位作家中,就散文而言,我不认为郭沫若先生的散文有多么出色。其次,如果选一位作家的散文,我会选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理由是鲁迅先生实际上是一个孤独的人,他的内心总是处在痛苦和沉重之中,因为他把唤醒国民的责任扛在了自己肩上,他活得其实很辛苦,只有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散文里,才能体会到他曾有的快乐!

林语堂十大金句

大家好,很高兴与大家分享林语堂先生的十大金句这个问题,结合当下,并将金句作简要的解释,大家一起交流。

第一金句是“腰有十文钱必振衣作响“。当下大家都知道,炫富之风盛行,这就是这句金句的最好解释。

第二金句是“每与人言必谈及贵戚“。在我们身边,很多人一交谈总是炫耀其某某在哪里做大官,怎么有钱等等。

第三金句“遇美人必急索登床“。讽刺当下的有些人对待美人的追求只有性,不是纯粹美的欣赏。

第四金句“见到问路之人必作傲睨之态“。别人问路,那一副瞧不起人的态度实在让人看不惯,指路归指路,为何有傲睨之态?

第五金句“与朋友相聚便喋喋高吟其酸腐诗文“。朋友聚会交谈,生怕别人不知道,总是炫耀自己的酸腐诗文,有损文人温文尔雅之风。

第六金句是“头已花白却喜唱艳曲“。这句金句之意是指有些唱的歌曲和自己年龄不相符,与自己身份不相符,有哗众取宠之意,为老不尊之嫌。

第七金句是“施人一小惠便广布于众“。给人一点点优惠便到处宣传,生怕别人不知道,这是一种线炫“假爱心“的表现。

第八金句是“与人交谈便借刁言以逞才“。这是典型的“满瓶不响半瓶响叮当“ ,故意显山露水之人。

第九金句是“借人之债时其脸如丐,被人索偿时则其态如王“。这是典型的老赖,借钱的时候你是他爹,要钱的时候他是你爹。

第十金句是“见人常多蜜语而背地却常揭人短处“。这是典型的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背后里说别人坏话。

欢迎关注,欢迎交流,来信必复。

如何评价林语堂先生所说的“十大俗气”

民国时期的作家,林语堂以其学贯中西的底气、亦庄亦谐的文气、纵横捭阖的才气而屹立于当时作家群体之中,与众不同而又著作等身,尤其是其与众不同的观点,让人耳目一新,久久不能忘怀。

我喜欢他写的《苏东坡传》,他在书中对苏东坡的文章人格佩服得五体投地,他以对苏东坡狂热的喜欢和崇拜而写苏东坡,写得那么高山仰止,充满真挚感情却又写得入木三分,尤其是在序言中,对这位千年之前的文坛泰斗顶礼膜拜,让人感染颇深:“像苏东坡这样的人物,是人间不可无一难能有二的……苏东坡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他一直卷在政治漩涡之中,但是他却光风霁月,高高超越于苟苟营营的政治勾当之上。他不忮不求,随时随地吟诗作赋,批评臧否,纯然表达心之所感,至于会招致何等后果,与自己有何利害,则一概置之度外了。”

林语堂写苏东坡,就写得这么荡气回肠,写得这么爱屋及乌,殊为难得。这是有书可看、有据可查的,不过,所谓林语堂所说的“社会十大俗气”,我倒确实没能找到出处(倘有哪位朋友不吝告之出处,在下不胜感激),只在网上看到,转录如下:

一、腰有十文钱必振衣作响;

二、每与人言必谈及贵戚;

三、遇美人必急索登床;

四、见到问路之人必作傲睨之态;

五、与朋友相聚便喋喋高吟其酸腐诗文;

六、头已花白却喜唱艳曲;

七、施人一小惠便广布于众;

八、与人交谈便借刁言以逞才;

九、借人之债时其脸如丐,被人索偿时则其态如王;

十、见人常多蜜语而背地却常揭人短处。

倘若这真是林语堂先生所撰写,那他不特是幽默大师,更是那个时代针砭时弊的杂文高手,对世相有着惊人的洞察。那个时代如此,眼下又何尝不是如此?腰有十文钱必振衣作响:如今炫富的还少?每与人言必谈及贵戚:攀龙附凤以显摆的更是多如牛毛;遇美人必急索登床:古今一样,如刘某东在美国对美女留学生图谋不轨便是;见到问路之人必作傲睨之态:势利之态,如今依然;与朋友相聚便喋喋高吟其酸腐诗文:状态一样,只是如今的诗更臭;头已花白却喜唱艳曲:八十二的还娶二十八的呢;

施人一小惠便广布于众:路人甲;与人交谈便借刁言以逞才:语不惊人死不休,语不侵人死不休;借人之债时其脸如丐,被人索偿时则其态如王:借钱时喊爹,还钱时骂娘,欠债不还,偏偏有理;见人常多蜜语而背地却常揭人短处: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本领,古今一样强。

其实这种揭露世相的箴言名诗名句,古今很多,如清人钱德苍的《不知足诗》:“终日奔波只为饥,方才一饱便思衣。衣食两般皆具足,又想娇容美貌妻。娶得美妻生下子,恨无田地少根基。买到田园多广阔,出入无船少马骑。槽头扣了骡和马,叹无官职被人欺。县丞主簿还嫌小,又要朝中挂紫衣。做了皇帝求仙术,更想登天跨鹤飞。若要世人心里足,除是南柯一梦西。”就是如此。

宁静、和谐、知足、谦和、仁慈、善良、幽默、快乐、美丽等越来越少,焦虑、贪婪、狭隘、残忍、冲突、功利等越来越多,成了这种世相产生的根源,林语堂以哲学家的态度,杂文家的笔触,写下的这些文字,给人以心灵的震撼和灵魂的洗涤,无论这“社会十大俗气”是不是出自他的手笔,至少,他有这种手笔,这是毫无疑问的。

朱自清和林语堂谁的文学造诣更高,二者的文学语言有什么区别

对于朱自清和林语堂谁高谁低,其实是难分伯仲。这主要是因为:

一是朱自清,是中国近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他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曾任北京大学文学系主任。

朱自清散文的主要特点是短小精悍,构思精巧,其语言更是情真意切,凄婉动人。例如他的散文《背影》,《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以及《荷塘月色》等都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人评价,在中国现代散文发展史上,朱自清是“五四“以来散文成就最高的作家。但更另人敬佩的是朱自清的文人骨气。

朱自清在解放前夕,由于严重的胃病折磨,身体瘦弱,饥寒交迫,但他宁肯餓死都不领美国的救济粮。毛泽东主席曾评价,“我们应当多写闻一多颂,朱自清颂,他们表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

二是林语堂,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翻译家,语言学家。他毕业于德国莱比锡大学,曾获得过哈佛大学文学硕士,莱比锡大学文学博士,等学位。他是学贯中,西的国学家,其作品有被称为“当代红楼梦“的《京华烟云》,《人生的盛宴》,《东坡诗文选》,《浮生六纪》等。

林语堂的散文一般短小精悍,涉及面极广,他认为好的散文应该是自然清新,节奏感强,好比朋友们围着火炉谈天,既严肃又幽默,深入浅出,感情色彩浓厚。他的所有散文作品的特点是博大,真切,幽默,闲适。后人评价说,“开卷不读林语堂,享尽人生也枉然“。称他是国学大师,文学巨匠。

林语堂一生的主要成就,曾担任国际笔会副会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美术及文学主任,1940年,1950年曾两度被提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后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