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译文

什么叫韵译和译文有什么区别?郑人买履 全文翻译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2-06-28 07:18:03 浏览68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什么叫韵译和译文有什么区别

韵译就是在保持古文原意的情况下,完整地译出原文并传递出原文的味道和意境,让人读起来有诗意。

译文则是根据古文的字面意思,用散文化的语言来翻译古诗词,完整地传达出作者所表示的意思。

两者的区别是:

“韵译”是一种完整的古文今译,要求能准确地传递出作品的意义,同时还要尽可能地传递出原文的味道——原文的韵律、节奏和基本特色。

“译文”由于是根据古文的原意来翻译的,在语言上往往比较粗糙,原文的音韵、节奏、语言中的深层意义和意味耗损比较大。可以这么说,一翻译原文的味道就没了。

扩展资料:

1、以唐朝李白的《静夜思》为例,进一步说明韵译和译文的区别:

《静夜思》(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直译

明亮的月光洒在床前的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

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韵译

皎洁月光洒满床,恰似朦胧一片霜。

仰首只见月一轮,低头教人倍思乡。

2、《静夜思》这首诗的写作时间是公元726年(唐玄宗开元之治十四年)旧历九月十五日左右。李白时年26岁,写作地点在当时扬州旅舍。其《秋夕旅怀》诗当为《静夜思》的续篇,亦同时同地所作。 李白在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诗人抬望天空一轮皓月,思乡之情油然而生,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中外皆知的名诗《静夜思》。

注释

⑴静夜思:静静的夜里,产生的思绪 。

⑵床: 即“窗”的通假字。本诗中的‘床’字,是争论和异议的焦点。我们可以做一下基本推理。本诗的写作背景是在一个明月夜,很可能是月圆前后,作者由看到月光,再看到明月,又引起思乡之情。

⑶疑:好像。

⑷举头:抬头。

资料来源: 摘录自《中国古诗词鉴赏大辞典》(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网上没有)

郑人买履 全文翻译

郑人买履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译文:郑国有个人想去买双鞋,他先比量了一下自己的脚,然后把量好的尺码于在座位上。他匆忙去到集市上,忘了带那尺码。他已经拿到鞋子,却说:「我忘记带尺码来了。」又转回家去取。等到他赶回来,集市已散,他终于没有买到鞋。有人问他说:「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试一试鞋子的大小呢?」他回答说:「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注释郑--春秋时代一个小国的名称,在现今河南省的新郑县。且置--且,将要。置,购买。履--音吕,革履,就是鞋子。度--音夺,忖度,这里作动词用,即计算、测量的意思。后面的度字,音杜,作名词用,就是尺子。之--文言代名词,这里指量好的尺码。坐--同座,就是座位,这里指椅子、凳子一类的家具。至之市--至,到。之,往,去。市,集市。操--操持,带上、拿着的意思。罢--罢了,完结的意思,这里指集市已经解散。无--虚无,没有,这里是不能、不可的意思。中心思想《郑人置履》讲了郑国有个打算买鞋的人,先在家里量好了脚的尺码,到了集市上却忘记拿尺码,等他跑回家拿了尺码再返回时,集市已经散了。有人问他为什么不用脚去试试,他却回答,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这个故事讽刺了那些不从实际出发,信守教条办事呆板的人。评点这个郑国人犯了教条主义的错误。他只相信量脚得到的尺码,而不相信自己的脚,不仅闹出了大笑话,连鞋子也买不到。而现实生活中,买鞋子只相信脚码而不相信脚的事,也许是不会有的吧?但类似这样的人,倒确是有的。有的人,说话、办事、想问题,只从本本出发,不从实际出发;本本上写得有的,他就相信,本本上没有写但实际上存在着的,他就不相信。在这种人看来,只有本本上写的才是真理,没写上的就不是真理。这样,思想当然就要僵化,行动就要碰壁。

智子疑邻文言文翻译

智子疑邻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译文宋国有一个富人,因天下大雨,他的墙坍塌下来。他儿子说:“如果不赶紧修筑它,一定有盗贼进来。”邻居的老人也这么说。可富人不听他们的话。这天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财物。这家人认为儿子是聪明的,却怀疑偷盗的是邻居的老人。注释:智:聪明,这里的意思是“以为……聪明”、“认为……是聪明的”宋:指宋国。雨:yù,下雨。名词用作动词。坏:毁坏。筑:修补。亦云:也这样说。云:说;亦:也暮:晚上。果:果然。亡:丢失。疑:怀疑之:zhī,的父:fǔ,对老年男子的尊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