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冻死苍蝇未足奇 诗句

毛主席冬云解释全诗句句解释?中秋节祝福诗句古诗词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2-06-28 05:17:34 浏览166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毛主席冬云解释全诗句句解释

《七律·冬云》是毛泽.东1962年冬天所写。这首词化用中.国古典文化中梅花清高,孤洁的形象,一变为革.命浪漫主.义的无限壮美的情怀。诗抒情的气势雷霆万钧,出入于无人之境。 此诗成功地运用了比喻、象征、对比的艺术手法。数种手法交替使用,相得益彰,有力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意志。

1962年冬,中.国经历了3年特大灾荒。国外正鼓噪着一片反.华叫嚣。表面上看似乎处在困难时期,正式隆冬的样子。软弱的人经受不住这种严峻的考验是不足为奇的。真正的革.命者则更加意气风发,斗志昂扬。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毛泽.东在1962年的生日写此诗。 

《七律·冬云》

雪压冬云白絮飞,万花纷谢一时稀。

高天滚滚寒流急,大地微微暖气吹。

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

梅花欢喜漫天雪,冻死苍蝇未足奇。

译文

大雪低压着冬云而雪花纷飞,万紫千红一时间都调谢了。

长空翻滚起湍急的寒流,大地吹送出微微的暖意。

唯有孤独英雄在驱杀虎豹,大豪杰也绝不会惧怕那熊罴。

漫天大雪令梅花欢欣鼓舞,冻死苍蝇当不足为奇。

赏析

毛主.席写这首诗时正好是他的69岁生日,国际国内形势依然严峻,严寒的冬天在恣.意横行(其实正值隆冬,属写实,但实景中蕴含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以景寓情,作者再次抒发“无限风光在险峰”般的豪情),一面是国际上各种反.动派在咆哮反.华。在诗中作者形象地展现了这种“黑云压城城欲摧”的紧迫状况。 

头两句肃杀茫茫之冬景昭然若揭,大雪横飞,乌云滚滚,万紫千红都已凋零。虽是客观描写,却带有强烈的象征意味——反.动派暂时不可一世。 

接着三、四句,使严峻局面微露春光。冬天湍急的寒流终会过去,冬天并非“穷阴杀节,急景雕年”。俗话说:“冬至一阳生”。也就是说最寒冷的时刻,也正是阳气初萌的时刻。犹如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所说:“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毛主.席同样告诉了我们:“大地微微暖气吹”。正如毛泽.东所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丝暖气也会最后吹走隆冬,迎来朗朗春天。 

第五、六句毛泽.东又展早年英迈豪气。毛主.席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独驱一切“虎豹豺狼。这二句的“虎豹”、“熊罴”都指反.动派邪.恶势力,同时在诗意上又与冬景相谐调。 

最后二行,毛泽.东以“梅花”,这最寒冷的季节独傲霜雪的中.国国花,象征诗人及大中.华不屈不挠的斗志和高洁精神。面对漫天大雪,梅花欢喜得很,根本就不怕严寒。毛主.席在此化用中.国古典文化中梅花清高,孤洁的形象,一变为革.命浪漫主.义的无限壮美的情怀。诗人在此似乎在高唱:来吧,狂风大雪尽管来吧,一切反.华的恶势力尽管来吧。“冻死苍蝇未足奇”抒发了对经受不住考验者的蔑视。 

毛泽.东在这首诗中用了“虎豹”、“熊罴”两个意象指敌人,仅用“梅花”一个形象指革.命者,也算是一个特色。另外整首诗抒情的气势雷霆万钧,出入于无人之境,又一次体现了诗作大气壮阔的特征。 

此诗成功地运用了比喻、象征、对比的艺术手法。数种手法交替使用,相得益彰,有力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意志。诗人以“白絮”喻满天大雪,以低沉的“冬云”、纷飞的大雪、凋零的“万花”象征险恶的国际环境,以“英雄”“豪杰”象征大无畏的诗人所代.表的中.国人.民,以“虎豹”“熊罴”象征强大的国际反.华势力,以“梅花”象征历经磨难更坚强不屈的中.华民.族,以“苍蝇”象征屈从于强.权的国.家和政党。同时,将险恶的环境与抒情主人公的坚强意志对比,将软弱渺小的“苍蝇”与傲雪挺.立的“梅花”对比,一反一正,一丑一美,以反写正,以丑突出美,有效地加强了表达效果。

中秋节祝福诗句古诗词

中秋节祝福诗句汇总如下

1、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2、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3、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4、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5、青天明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6、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

7、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8、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9、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10、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11、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12、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13、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14、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15、烟拢寒水月拢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16、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17、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8、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19、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20、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21、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22、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23、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24、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25、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26、峨嵋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27、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28、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29、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30、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

31、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3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33、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

34、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35、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36、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37、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38、一弹流水一弹月,半入江风半入云。

39、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40、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41、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4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43、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

咏菊最著名的诗句

古代诗词中的“菊花”,因其在百花纷纷枯萎的深秋季节傲霜怒放,历来被视为孤标亮节、高雅傲霜的象征,深受古代文人的喜爱,多有诗文加以赞美。以下十首咏菊的佳作,更是其中的代表……一、《饮酒·其五》(魏晋·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首诗写于诗人归田后的第十二年,正值东晋灭亡前夕,诗人感慨甚多,借饮酒来抒情写志。诗的意境可分为两层,前四句为一层,写诗人摆脱世俗烦恼后的感受。后六句为一层,写南山的美好晚景和诗人从中获得的无限乐趣;表现了诗人热爱田园生活的真情和高洁人格。二、《菊花》(唐·元稹)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诗人没有正面写菊花,却通过爱菊,侧面烘托它的优秀品格,意趣盎然,用笔巧妙,别具一格。诗人以自述的方式道出爱菊之由——时至深秋,百花尽谢,唯有菊花能凌风霜而不凋,为世界平添了盎然的生机,暗含了对菊花历尽寒冷最后凋零的坚强品格的赞美之情。三、《题菊花》(唐末·黄巢)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自魏晋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出,菊花就和孤标傲世的高士、隐者结下了不解之缘,但黄巢笔下的菊花,却完全脱出了同类作品的窠臼,表现出全新的思想境界和艺术风格。黄巢是唐末农民起义的领袖,在这首咏菊诗中,“菊花”是当时社会上千千万万处于底层的人民的化身。作者既赞赏他们迎风霜而开放的顽强生命力,又深深为他们所处的环境、所遭的命运而愤激不平,立志要彻底加以改变。他要做“青帝”(司春之神),要让菊花和桃花一起在春天开放。四、《不第后赋菊》(唐末·黄巢)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唐末诗人林宽有两句诗:“莫言马上得天下,自古英雄皆解诗”。古往今来,确有不少能“解诗”的英雄,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就是其中最突出的一个。他流传下来的三首诗中,有两首是以菊花为题材的,这首诗的境界比我们刚介绍的《题菊花》更雄伟、豪迈。他在起义之前,曾到京城长安参加科举考试,但没有被录取。科场的失利以及整个社会的黑暗和吏治的腐败,使他对李唐王朝越发不满。考试不第后,他豪情倍增,写下了这首《不第后赋菊》。五、《鹧鸪天·寒日萧萧上琐窗》(南宋·李清照)寒日萧萧上锁窗,梧桐应恨夜来霜。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秋已尽,日犹长。仲宣怀远更凄凉。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寒日萧萧上锁窗,梧桐应恨夜来霜。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秋已尽,日犹长。仲宣怀远更凄凉。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这首词大概作于李清照南渡后不久,写秋景,寄乡愁之作。作为一位明慧睿智而又经历了生活磨炼的女词人,晚年的她终于以豁达的心胸撇开凄凉感伤的情绪的折磨,唱出了“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趁着东篱黄菊盛开,何不把酒临风,欣赏这傲寒奇葩?六、《庭前菊》(唐·韦庄)为忆长安烂熳开,我今移尔满庭栽。红兰莫笑青青色,曾向龙山泛酒来。为忆长安烂熳开,我今移尔满庭栽。红兰莫笑青青色,曾向龙山泛酒来。这首诗所吟咏的并不是绽放的花朵,而是还在生长之中的菊花,借此表达思乡之情(唐代长安城中,菊花栽种得非常普遍)。诗人以拟人口吻说,为了追忆长安遍处开放的胜景,我把你们(指菊花)移植过来,载满了庭院;后两句也以拟人口吻转而对旁边的兰花说,不要笑话菊花现在青青的颜色,她们将会在秋天的登高欢会中开放。可以看出,这首诗实际有两重主题,一是思乡,一是羡慕菊花的高洁不俗。(龙山:据《晋书·孟嘉列传》载,九月九日重阳节,桓温曾大聚佐僚于龙山;后人遂以“龙山会”代称重阳登高聚会)七、《咏菊》(唐·白居易)一夜新霜著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一夜新霜著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初降的霜轻轻的附着在瓦上,芭蕉和残荷无法耐住严寒,或折断,或歪斜,只有那东边篱笆附近的菊花,在寒冷中傲然而立,金粟般的花蕊初开让清晨更多了一丝清香。这首诗描写了在寒霜中傲然而立的菊花,诗人是借咏菊之耐寒傲冷,自况言志的。八、《九月十日即事》(唐·李白)昨日登高罢,今朝更举觞。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昨日登高罢,今朝更举觞。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这首诗写于诗人在当涂(今安徽当涂)九月十日龙山登高之时,其实在前一日的九九重阳节诗人已经登过一次龙山了,并作了首《九日龙山饮》;这是诗人第二次登上宴赏(在唐宋时期,九月十日被称为“小重阳”)。所以诗人才感叹菊花连续两天遭到采摘,联想到自己两入长安,都遭到政治上的重创,遭馋出京流放。九、《蝶恋花·黄菊开时伤聚散》(北宋·晏几道)黄菊开时伤聚散。曾记花前,共说深深愿。重见金英人未见,相思一夜天涯远。罗带同心闲结遍。带易成双,人恨成双晚。欲写彩笺书别怨,泪痕早已先书满。黄菊开时伤聚散。曾记花前,共说深深愿。重见金英人未见,相思一夜天涯远。罗带同心闲结遍。带易成双,人恨成双晚。欲写彩笺书别怨,泪痕早已先书满。晏几道为晏殊第七子,与其父晏殊合称“二晏”;这是一首感秋怀人的离别相思之词,黄菊开时,是双方离别之时,也是相约重逢之时,故而黄菊成为了他们离合聚散的标志。可是,等待了一年,菊花(也称金英)又开了,人却没回来,于是,“相思一夜天涯远”。这一句,非常真实,非常细致,也非常深刻。十、《咏菊》(明·丘浚)浅红淡白间深黄,簇簇新妆阵阵香。无限枝头好颜色,可怜开不为重阳。浅红淡白间深黄,簇簇新妆阵阵香。无限枝头好颜色,可怜开不为重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