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黄埔军校到底有多牛
- 如何评价保定军官学校、黄埔军校、云南陆军讲武堂
- 黄埔军校在中国的历史进程中究竟起到了怎样不可磨灭的作用
- 广州的黄埔军校怎么样
- 在历史上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和黄埔军校比起来怎么样
- 你对黄埔军校的印象怎么样
- 单纯从军事角度来说,黄埔军校等是不是落后世界主要军校了
- 黄埔军校明明在珠江附近,为什么叫黄埔军校
- 如何评价黄埔军校在近代历史中的作用
黄埔军校到底有多牛
黄埔军校是现代军人的摇篮,从中走出的将才如林。可以夸张地说,中国是黄埔军人之间的较量。
近代中国,袁世凯在天津"小站练兵",开了现代军人之先河。袁氏将领成为了中国最强大的北洋军阀,组成了北洋政府,统治了民国十多年。
中国两大军校南昆明讲武堂,北保定讲武堂。孙中出在苏共秘密帮助下,实行"联俄联共丶扶持工农"的新政,并建立了黄埔军校。
黄埔军校以蒋介石为校长,许多教官来自留学日本士官学校的保定讲武堂教官。同时共产党人周恩来为政治部主任,叶剑英丶聂荣臻丶恽代英丶郭沫若等为教官,陈赓丶徐向前丶林彪丶左权丶谭政丶肖克等无数将帅都是从黄埔军校走出来的。
国民党教官有何应钦丶顾祝同等,学生有薛岳丶胡宗南丶戴苙丶陈诚丶黄维丶杜(玉)明丶孙立人丶张灵甫包括邓丽君之父丶秦汉之父等皆出自黄埔将官。
当时年青人为考入黄埔甘愿抛弃一切。胡宗南系一乡村小学老师,抛弃了稳定工作和恋人,投奔黄埔,因个子矮小而不予考试,情急之下慷慨陈词:为救国而来,岂有拒人之理。恰巧个子矮小的廖仲恺路过,破格录取。日后竟成为黄埔最早当上了军长丶集团军司令,成为了西南王。
跟随东家陈赓赴考的三个长工,竟投入蒋校长怀抱与东家背道而弛,成为了国军将领,上演了红军时代斗地主的闹剧。解放战争中,有一个被俘了,东家去看他,竟惭愧地抱头痛哭了。
黄埔军校也诞生了现代第一批女军人。她们展现了中国巾帼英雄的美丽风彩。在东北抗联的"八女投江"和红军征西的红色娘子军的指挥员大都来自黄埔女学员。
刘伯承元帅和徐向前元帅的夫人都来自黄埔女学员,他们都相爱了一辈子。
在十四年的国共大战中黄埔军人同室操戈,在八年抗战中,黄埔军人携手共赴国难,上演了一幕幕可歌可泣的黄埔之曲。黄埔军校,现代战争的摇篮,中国命运的终结者,以周恩来为首的革命军人,笑到了最后!
如何评价保定军官学校、黄埔军校、云南陆军讲武堂
空军军事大学@小超会用心唱歌
海军工程学院……
黄埔军校在中国的历史进程中究竟起到了怎样不可磨灭的作用
1924 年孙中山先生高瞻远瞩,视“教育为神圣事业,人才为立国大本”,在广州亲手创办了一文一武两所学堂——国立广东大学(今天的中山大学)和黄埔军校。中国现代历史上第一所培养革命干部的新型军事政治学校,其影响之深远,作用之巨大,名声之显赫,都是始料所不及的。在黄埔军校成立之初,孙中山先生曾激情澎湃的讲到:我们今天要开这个学校,是有什么希望呢?就是要从今天起,把革命的事业重新来创造。要从这个学校内的学生做根本,成立革命军。诸位同学,就是将来革命的骨干,有了这种好骨干,成立革命军,我们的革命事业,便可以成功,如果没有好革命军,中国的革命,还是永远要失败。所以今天在这地开这个军官学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 时至今日,记起军校大门彩楼两旁原挂有一副对联:“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怕死,勿入斯门”,横额为“革命者来”。我们无不深深感受到那个时代的精神力量。正是在这样一种力量的鼓舞下,黄埔军校的全体师生共同努力,奔赴救国前线。也是这座学校,改写了中国近半个世纪的历史。黄埔军校是中国近代军事教育史上第一所革命的军事学校,它标志着中国军事教育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毛泽东曾高度评价黄埔军校,说共产党是从参加黄埔军校开始懂得军事的重要性,并称赞说:“昔日之黄埔,今日之抗大,是先后辉映,彼此竞美的。”黄埔军校的作用可见一斑。
黄埔军校,一所改变中国命运,影响中国半个世纪、中国的半壁江山的地位。
广州的黄埔军校怎么样
不同意上面的答案。黄埔是革命的黄埔!是抗日的黄埔!不管前六期,还是迁台前的后几十期。本质上是革命的,是抗日的!如果简单以合办的前六期来定义黄埔军校,未免太狭隘!站立于国家、民族的高度:黄埔军校师为国家的独立,为民族的存亡所作出的牺牲是无可否认的。
据不完全统计,抗日战争中,黄埔师生牺牲了二十七万左右,几乎等同于一个南京大屠杀!试问:谁可以否认他们!
在历史上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和黄埔军校比起来怎么样
从历史地位上来说,保定军校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所正规陆军军校,历史地位很超然;黄埔军校则是中国近代最著名的一所军事学校。所以,保定军校的历史地位应该高于黄埔。
从时间上来说,保定军校创办于1902年,停办于1923年;黄埔军校创办于1924年,到1930年国民党在广州的军校。可以说,二者在时间上起到一定的承接关系,很多黄埔的教官包括蒋介石、白崇禧、陈诚等都毕业于保定军校。
从办学宗旨上来说,保定军校提倡:“军人以保家卫国,服从命令为天职“,“军人不问政治为高尚 “。所以,大部分的保定军校生后来都成为职业军人;黄埔军校办学宗旨是为中国革命提供源源不断人军事人才,孙中山在开学典礼上曾致词:“我们开办这个学校,要用里面的学生做根本,成立革命军,诸位就是将来革命军的骨干。创立了革命军,我们的革命才能成功。“
从服务对象来看,保定军校主要服务于民国政府,服务的对象主要是北洋军阀,因此到1923年北洋军阀式微的时候,就停止办学了;而黄埔军校则服务于国民政府,服务的对象是国民党,侠义的黄埔军校是指广州期间的军校,广义来说,所有国民党的中央军校都可以称之为黄埔军校。
从培养的学员上来说,保定军校培养的大部分人后来都成为军阀,或者为军阀服务的将领;包括傅作义从保定军校毕业后就回到阎锡山的晋系军阀,但是到抗战初期,基本是保定军校生的天下;黄埔军校培养的学员大多都是抗战时期的中下层军官,直到解放战争时期,才成为国民党的中流砥柱。
从训练程度上来说,保定军校更正规更系统,教学时间更长一些,尤其形成了自己的军事学术系统,其学员质量一般都很高;黄埔军校则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基本都是短时间教学,训练时间是一再压缩,黄埔学员到后期能够挥斥方舟的比如,杜聿明、邱清泉、廖耀湘等人,都是又到外国去喝一遍洋墨水的人。
当然,没有谁比谁更优秀的问题,只是二者所处时间,所起历史作用都不相同,因此没有谁优谁劣的问题。
你对黄埔军校的印象怎么样
可以说,黄埔军校为中国的抗战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作为中国近代最为著名的军校之一,他们的所作所为值得我们后人尊敬。那么黄埔军校的学员在抗战中到底付出了怎样的牺牲?让我们一起讨论一番吧。
众所周知,黄埔军校的前6期学员知名度还是很高的。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都出任了国民党军队的要职,这些人中的一部分就牺牲在了抗日的战场上,例子如下;
黄梅兴 中将军衔 黄埔一期 1937年牺牲在淞沪会战的战场上;
蔡炳炎 中将军衔 黄埔一期 1937年牺牲在南京保卫战中;
刘国用 少将军衔 黄埔四期 1937年牺牲在南京保卫战中;
雷忠 少将军衔 黄埔六期 1938年牺牲在皖南;
王禹九 少将军衔 黄埔高教班 1938年牺牲在江西高安;
赖传湘 中将军衔 黄埔四期 1941年在长沙会战中牺牲;
燕鼎九 少将军衔 黄埔四期 1941年豫南战役中被牺牲;
戴安澜 少将军衔 黄埔三期 1942年印缅抗战中牺牲。
黄埔军校后期的学员多为基层部队指挥官,当时的作战环境十分辛苦,所以他们的牺牲很大。举个例子,黄埔16期毕业的某队100余人,被分配到各地任排长,一年后在做统计这些人中仅剩下不足20人。还有人统计,1936年10月,黄埔军校十期毕业生被分派到各部,经淞沪会战和南京保卫战后,剩余的仅为原来的一半。黄埔军校第十一期昆明分校117位学员,经过三次长沙会战之后,牺牲了60余人。
抗战期间,中国军队共伤亡380万人,这其中下级军官伤亡数过万。我中华儿女用自己的生命捍卫了民族的尊严。
我是作者汝沫2903,一个喜欢历史的文艺小青年,感谢大家点赞与关注,让我们一起聊一聊历史上那些有意思的事吧。
单纯从军事角度来说,黄埔军校等是不是落后世界主要军校了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萨沙第10052条回答。
讨论历史问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就是必须联系当时的大环境。
比如你说一战时,为什么美国不研究原子弹去炸德国?
那时候还没有人知道原子弹是什么!
比如你说,为什么抗战中那么多人做伪军、汉奸,明明日本8年后就投降了?
因为当时日本占领大半个中国,谁也不知道它最终会投降的那么惨。
道理也是一样,黄埔军校其实是一个救急的产物。
是孙中山在没有自己军队的情况下,革命长达20年却每次都碰壁的产物。
由于没有自己的军校,孙中山只能依靠当时五花八门的军事力量,尤其是军阀的支持。
但军阀有奶就是娘,有利益无宗旨,根本就靠不住。
最终就连亲手扶持起来的陈炯明,也为夺取广东地盘炮击孙中山的总理府,也就宣告了孙中山之前政策的失败。
到了这种地步,不搞自己的军校已经不行。
结果就在一无钱,二无枪,三无人的情况下,咬牙搞出来黄埔军校。
当时环境差到什么地步?
除了黄埔小岛以外,连广州市都是敌对军阀控制。
军校开始基本是吃手控权,几千学员只有几十条枪。
经费上朝不保夕,学员每天只能吃青菜萝卜,还随时可能断顿。
人才更是奇缺,找不到合适的教官,后来苏联提供了500人的教官团,这才缓解了一些。
后来孙中山用尽全力,才在东北搞到一批武器:500把步枪、4挺机关枪。
即便如此,这点枪支也是太少了。
盘踞这里的军阀范石生曾经对孙中山说:你们搞得什么鸟军校,我派一个营去,就能缴了你们几千人的枪。
就是这种一穷二白的环境下,搞出了黄埔军校。
黄埔军校不是陆军大学,是面对初级军官的学校,类似于日本的陆军士官学校。
简而言之,黄埔军校主要培养中低级军官,当时也只能如此。
但黄埔军校其实成立于战时,刚刚成立就被迫去打仗了,学制自然缩短。
而二战期间,1938年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的学习期限缩短为1年8个月,1941年又再缩短为1年。
黄埔军校也是如此。
黄埔军校前四期时,环境非常恶劣,敌人不断发动进攻。
最惨的是黄埔军校第一期的645人,1924年5月下旬入学,11月毕业,只有半年。
第二期大体是一年,1924年8月入学,1925年9月毕业。
第三期则是一年半,1924年10月开学,1926年1月毕业。
有意思的,第四期又变短了。1926年3月8日第四期开学,分步兵科、炮兵科、工兵科、经理科、政治科,共5个科 ,10月4日毕业,计2645人,前后才7个月。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1926年7月,蒋介石就职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在广州誓师北伐。
北伐战争开始,军队急需要人,第四期才训练7个月就参战了。
不过后面也就不同,因为国内局势缓和了,不需要全国性打仗。
1931年3月6日黄埔军校第九期学生入学,1934年5月毕业,前后差不多3年,同世界其他国家军校差不多了。
所以黄埔军校前几期,学习时间确实较短,只能教授一些最基本的军事知识,类似于速成军校。因为当时随时就要打仗,教官很重视实践教学,没有教那种单纯书本上的花架子。很多教学是在演习甚至战场上完成的,完全是学以致用。
另外教学都是非常实际的,都是用于实战的硬知识,比如步坦协同这些根本就不会教,因为当时中国基本没有坦克。
其实作为黄埔军校定位的中低级军官培养学校,差不多一年的教学也就差不多了。
因为低级军官需要掌握的军事知识,其实是有限的。日本军队是最为死板严格的,而战时1941年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缩减到1年学制,也说明了这个道理。
军事这种东西,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军校一般只是教授你最基本的军事知识,其余都靠军官自己在战场上学习。
解放军名将林彪,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在平型关痛揍日寇。他就是黄埔四期生,只上了7个月黄埔军校。
彭德怀戎马一生,威震朝鲜,多次击溃美军。彭德怀只上过短期军校,湖南陆军軍官讲武堂第三期,前后也只有几个月。
粟裕大将就更夸张了。这个战功不亚于林彪和彭德怀的名将,根本就没上过军校。他本来只是北伐军中的一个班长,随后完全是在战争中学习战争。
当时有种说法,军校考100分的做教官。意思是,在军校学习很好的,基本都是书呆子,只适合留校当老师,不适合去打仗
军校考90分的做参谋。意思是,这些人虽然理论知识很好,却拘泥于书本,不适合只会打仗,只能做做军事技术工作。
军校考七八十分的做将军。意思是,真正的名将未必在军校成绩优秀,但成绩也是还不错的。其实将军很多是靠天赋的,不是后天努力可以胜任的。
将军要好谋善断,有极强的战略头脑,要能够分析敌将的思维,尤其重要的事能够有抗压能力。这玩意很多是天生的性格,后天学不会的。
另外,黄埔军校其实是初期军校,培养中低级军官。国军军官如果想要升职到高级军官,还要进入陆军大学学习。
陆军大学主要招收军队中低级军官,也有部分想要深造的高级军官,学制为3年。
在这3年内,这些军官会学习更为丰富的知识,以便胜任校级将级高级军官的工作。
最后送一首《黄埔军校校歌》
怒潮澎湃,党旗飞舞,
这是革命的黄埔。
主义须贯彻,纪律莫放松,
预备作奋斗的先锋。
打条血路,引导被压迫民众,
携着手,向前行,
路不远,莫要惊,亲爱精诚,继续永守。
发扬吾校精神!发扬吾校精神!
黄埔军校明明在珠江附近,为什么叫黄埔军校
黄埔军校和黄浦江有什么关系?说起来还真是有关系呢!
在广东福建台湾乃至港澳地区,有很多地名用“埔”,读音同“布”。类似于河南和湖北常有名字叫“陂”的地名,在山西陕西又有不少叫“原”的地名。这里面不仅和当地方言有关系,还与当地的地形有关。
在广东一带,有很多河流冲积形成的泥滩地形。这些泥滩土壤肥沃,很快被开发成村庄,于是就有了各种各样叫做“埔”的地名。在广州的珠江口,形成了一个冲积小岛,这个小岛,一开始就被叫做了“黄埔岛”,用广东当地方言来说,这就是“黄布岛”。
关于黄埔岛名字的起源,有两种不同说法。一种是说这里有大量的黄姓居民迁入,所以叫黄埔岛。另一种说法则是,传说有人看到过凤凰曾降落在这个岛上,所以叫“凤埔”或“凰埔”,广州十三行迎来很多西方商人,因为读音问题,开始被叫做“黄埔”。
到了1924年,孙中山先生联合苏联一起搞革命。苏联支持下,黄埔岛上建立起一座全新的军校——陆军士官学校。因为地处黄埔岛,所以常有人把他叫做“黄埔军校”。黄埔军校的主要生源是湖南和广东两省,校长确实浙江人蒋介石。蒋介石看到黄埔两个字,也没细看,自然而然把他和上海的黄浦江联系起来,直接叫他“黄普岛”和“黄普军校”。
所以,“埔”这个字,其实只有在“黄埔”和“柬埔寨”两个词中间才会被读作“普”,其他所有的用法都是读作“布”。
有趣的是,好像只要加上“甫”这个偏旁,读起来就很复杂。陕西出身的黄埔系国军网红张灵甫,在很多粉丝那里直接被改名为“张灵普”,说起来真是太搞笑了。反倒是我这个天天黑张灵甫的人,在教他们如何读偶像的名字。
黄埔,可以说是见证整个近代历史的地方。
早在闭关锁国的清朝中前期,黄埔就长期作为西方商人的驻足之地,影响力巨大。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在黄埔附近水域,英军全歼了广州方面的清朝水军,点到为止,就是为了获得600万的广州城赎城费(根本不是教科书里面说的被林则徐打跑了)。后来这600万的赎城费,再加上1500元的清廷赔款,总计赔款是2100万元。
英国军队出兵数万,万里远征,耗费军费无数,终于逼迫清廷签订了南京条约。美国佬就聪明多了,来到中国,就找两广总督谈一件事“我要见皇帝”。清朝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员,就怕让道光帝看一眼外国人,二话不说就签订了《望厦条约》。不久后,法国人如法炮制,签订了黄埔条约,签订地点,就在黄埔岛。
1924年在黄埔岛建立起的黄埔军校,影响了之后20多年的中国军事历史。只要是黄埔毕业的,不管是在国军和解放军哪个阵营,都会受到重视。尤其是在国民革命军,黄埔系被视作是蒋系军阀的核心和骨干。以至于后来八路军创办抗日军政大学,短期内培养起大量三八式干部,有人戏称,广州黄埔岛的黄埔军校是国军骨干。如今红军创立的抗大,就是新生的红埔军校,红埔军校必然战神黄埔军校。
黄埔人也没想到,居然因为一个外地人不识字读错了,居然直接让村子改名了,哎!
如何评价黄埔军校在近代历史中的作用
黄埔军校在近代中国军事教育史上是一个神一般的存在,黄埔军校虽然学制只有六个月,属于军事速成性质的军官培训机关,但是黄埔军校所培养出来的军官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后来的中国的历史的进程。
自晚清以来,虽然中国出现了很多军校,中央举办过,地方也举办过,但是所培养出来的军官都带有一定程度的旧式军官的性质。黄埔军校则不然,黄埔军校的培养机制与体系和其他军校完全不同,黄埔军校除了注重学员的军事素养的学习和养成之外,还特别重视学员的政治理论和素养的学习,这一点也是效仿苏俄的结果。黄埔军校的政治教育为后来的中国的军校教育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参考和借鉴。因为有政治教育和爱国教育,所以黄埔军校培养出来的军官不是只会拿钱打仗,不是为了小众的政治集团的利益而拼命的武夫,而是胸怀天下苍生的新式军官。
黄埔军校还为国共第一次合作提供了很好的平台。黄埔军校实际上是国共第一次合作的产物,黄埔军校的相当一部分的资金和军火来源都是苏俄的,共产党人在黄埔军校中有非常出色的表现,后来连蒋介石也不得不承认,发展黄埔军校是离不开共产党人的,所以中共的组织在黄埔军校前期得到了一个比较的发展和进步。黄埔军校为我军培养出了33位著名将军,其中包括元帅5人,大将3人,上将8人。
所以,黄埔军校对近现代中国历史的发展的推动作用是完全不能忽视的,也是探讨近代中国历史的时候所不能忽视的一个军事教育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