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同是江南,端午节为什么一个纪念屈原,一个纪念伍子胥
- 端午节到底是纪念屈原还是伍子胥
- 听说有专家研究结果,历史上屈原是个虚构的人物,那我们还要不要纪念屈原
- 历史上的皇帝都不曾有节日纪念,为什么人们会单独设立一个端午节纪念屈原
- 端午节是纪念屈原的,为什么《史记》有屈原列传,他有什么贡献
- 端午节是纪念屈原还是节日快乐语言
- 端午节的由来,真的是为了纪念屈原么节日都是喜庆的,古人真的会造一个悲伤的节日吗
- 端午节不是纪念伍子胥的吗,是什么原因变成现在纪念屈原的,求解
- 端午节是纪念屈原的,为什么韩国人却要把中国的端午节拿去申遗
- 如何用时光,流年,穿越写一首怀念屈原的诗
同是江南,端午节为什么一个纪念屈原,一个纪念伍子胥
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很多,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纪念曹娥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等等。在诸多传说中,以纪念屈原和伍子胥的说法流传最为广泛,最为中国民间所认可。
一.纪念屈原
此说法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吴均《续齐谐记》和北周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战国时代,楚秦争夺霸权,诗人屈原很受楚王器重,然而屈原的主张遭到上官大夫靳尚为首的守旧派的反对,不断在楚怀王的面前诋毁屈原,楚怀王渐渐疏远了屈原,有着远大抱负的屈原倍感痛心,他怀着难以抑制的忧郁悲愤,写出了《离骚》、《天向》等不朽诗篇。
公无前229年,秦国攻占了楚国八座城池,接着又派使臣请楚怀王去秦国议和。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阴谋,冒死进宫陈述利害,楚怀王不但不听,反而将屈原逐出郢都。楚怀王如期赴会,一到秦国就被囚禁起来,楚怀王悔恨交加,忧郁成疾,三年后客死于秦国。
楚顷衰王即位不久,秦王又派兵攻打楚国,顷衰王仓惶撤离京城,秦兵攻占郢城。屈原在流放途中,接连听到楚怀王客死和郢城攻破的噩耗后,万念俱灰,仰天长叹一声,投入了滚滚激流的汩罗江。江上的渔夫和岸上的百姓,听说屈原大夫投江自尽,都纷纷来到江上,奋力打捞屈原的尸体,纷纷拿来了粽子、鸡蛋投入江中,有此郎中还把雄黄酒倒入汪中,以便药昏蛟龙水兽,使屈原大夫尸体免遭伤害。
从此,每年五月初——屈原投江殉难日,楚国人民都到江上划龙舟,投粽子,以此来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端午节的风俗就这样流传下来。
二.纪念伍子胥
端午节纪念伍子胥(公元前770—前476年)的说法,在南方江浙一带流传很广。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
吴王阖闾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伍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伍子胥,夫差信之,赐伍子胥宝剑,伍子胥因此自杀而死。
伍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都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结语
据学者闻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列举的百余条古籍记载及专家考古考证,端午的起源,是中国古代南方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来,屈原和伍子胥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已广泛深入人心,故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因此,纪念屈原和伍子胥之说,影响最广最深,占据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
端午节到底是纪念屈原还是伍子胥
肯定是纪念屈原的,屈原向楚王提出了改革强国建议,触犯了封建贵族的利益,受违攻排挤出朝庭,流放外地,屈原满怀悲愤在五月初五日投汨罗江而殉难。当地百姓闻之为保全屈的尸体不被水怪和鱼吃掉,就向江中投放大量糯米粽子给水怪和鱼吃。人们为了纪念屈原,每年五月初五都包糯米粽子,南方多地还以赛龙舟来增加节日气氛。
听说有专家研究结果,历史上屈原是个虚构的人物,那我们还要不要纪念屈原
专家?砖家!汉奸!我发现现在汉奸比日伪时期还要多。他们否定历史,否定爱国主义精神,否定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我不知他们的出发点是什么,但,很可耻。象屈原岳飞等爱国英雄早已深入民心,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脊梁。我们应该纪念这些优秀的历史人物,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没有爱国主义精神,中华民族何以立足天地?这些所谓的专家,却要去刻意抹黑,他们的言论会影响毒害青少年,大家应该象过街老鼠一样对待。
历史上的皇帝都不曾有节日纪念,为什么人们会单独设立一个端午节纪念屈原
1,皇帝太多了,不知该纪念哪一个才好。屈原只有一个!2 ,屈原是浪漫主义创始人之一,又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无论是他在文学界的影响,还是爱国的情操,或是忧国忧民的思想都是首屈一指的!3,秦亡之后,刘邦建立大汉,刘邦是楚国人,当然楚国的老乡当政的也就多,楚国人民对屈原的情感相当深厚,而楚国的文人,有一大部分是屈原的弟子,或弟子的弟子。他们纪念屈原,有了良好的纪念屈原的开始,我们便世代相传纪念屈原。4,粽子很好吃,赛龙舟也很好玩。
端午节是纪念屈原的,为什么《史记》有屈原列传,他有什么贡献
端午节快到,传统习俗有吃棕子,骞龙舟等项目,据说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主义屈原的。西汉司马迁写部纪传体史书《史记》。书中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三千多年的历史事件,全书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章节分十表,八书,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等內容。列传是记述古代重要历史人物言行事迹的内容。屈原是楚国的三闾大夫,地位够做传。屈原怀才不遇投汨罗江自杀,是个悲情人物。司马迁与之惺惺相惜,所以为屈原做传寄托自己的哀思。
屈原(公元前340年一公元前278年)是楚国贵族出身,羋姓,屈氏,楚武王儿子屈瑕的后代。屈原博闻强志,志向高远,轻时受到楚怀王重用,做过左徒,三闾大夫等官职,参与楚国大政方针,主张美政,举贤任能,变法图强,楚国一度出现中兴局面,外交上主张联合齐国抗秦。后来秦国相国张仪游说楚怀王同齐国断交,同秦国联盟,并答应把商於地区五百里土地还给楚国,张仪诈楚使楚国在外交上陷入不幸地步。
屈原的政治主张同楚怀王产生予盾,加上楚国贵族诽谤,屈原政治上失意遭到流放
。楚怀王死在秦国后,屈原再度遭到流放。周郝王37年(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占楚都郢城,火烧楚国王陵所在地夷陵(四百多年后,陆逊同样放把火。),楚国道都迁到寿春,屈原看到楚国复兴无望投汩罗江自杀。
屈原流放十几年写了许多多诗歌,《离骚》,《天问》,巜九歌》,《九章》等是代表作。屈原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地位非常高,被誉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爱国主义诗人,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独创“离骚“体,被称为中华诗祖。《离骚》和《诗经》并称“风骚。”。屈原的作品表达了对祖国和人民命的忧虑:“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的作品翻译成多国文字,在国际文坛上有一席之地,被联合国文化机构誉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屈原不谨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的。
端午节是纪念屈原还是节日快乐语言
变味的端午节
对“端午节是纪念屈原还是节日快乐语言”的问题,端午节刚过两天,借用过节的现实情况来作答很有说服力。
端午节这天我们采来了艾蒿、菖蒲挂在门上,喝了雄黄酒(只一小口,不敢多喝雄黄含毒),并给小孩子抹了眉心:吃了买来的粽子,在电视上看了过端午节的报道,欣赏了龙舟竞赛,大江面北的过节风俗大同小异。
端午节的来历据查有几个说法:一是为纪念屈原,二是纪念伍子胥,三是纪念曹娥。但我们更愿意接受纪念屈原这一说法,因为屈原是伟大的爱国文人。因受冤屈投汩罗河。而为之出现的艾蒿雄黄酒避邪气护身,粽子撤江喂鱼虾,乘舟打捞遗体的传说,觉得非常合情合理、故事美丽动人。
既然端午节是以纪念屈原含冤自尽为主题,氛围无疑应该是悲凄、肃穆、沉痛的。但现实却让纪念日变了味道。
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件事上见证一下:
一是艾蒿雄黄酒。若问端午节为什么家家都要挂端阳艾,喝雄黄酒?大多数人都会说是为了避邪而不会说与屈原有关。
二是吃粽子。粽子如今成了味道各异美食。恐怕没有人认为不应该吃,而是应当投江喂鱼纪念屈原。为之我曾写了两首顺口溜。
一
农家莫问过端阳,收种田禾事正忙。
留守村中皆妇老,雄黄美酒少人尝。
二,新韵
端午这天人赶早,割来香草挂门条。
莫言乡下风俗怪,不重离骚重艾蒿。
三是划龙舟。龙舟成了时下荣誉争夺的工具,赛事热火朝天。成千上万观众看的心花怒放,喜笑言开。无论是组织者的初衷,一乛民众的潜意识里,有多少人会记得划龙舟是为悼念屈原,里面又有多少哀思的成份呢?
现实证明,如今端午节实质上己经演化成了节日快乐的语言。
在节日当天,我也写下了如下的感慨:
端午节
端阳今过犹从简,门插香蒿品粽鲜。
天问九歌谁咏祭?文人笔下续长笺。
端午节的由来,真的是为了纪念屈原么节日都是喜庆的,古人真的会造一个悲伤的节日吗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重午节等,是我国极为重要的传统节日,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端午节都与屈原紧密相连,那么端午节真的是因纪念屈原而产生的吗?其实并不是,端午节的起源较早,至于纪念屈原、介子推、伍子胥、曹娥等说法,极有可能是后人构建出来的。
屈原与端午节
端午节源于纪念屈原这种说法,是根据南朝梁人吴均的神话志怪小说《续齐谐记》和宗檩的《荆楚岁时记》而来的,而两人距离屈原去世已经过去了700多年,虽然在唐朝欧阳询转抄的《风俗通》中,东汉灵帝时端午民俗中便已经有了屈原的影子,但那距离屈原去世也有400多年了。
根据记载,公元前278年秦国攻破楚国都城,屈原心如刀割之下,于五月五日写下绝笔《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而亡。传说,后人为了寄托哀思,人们经常荡舟于江河之上,此后逐渐发展为了龙舟竞赛。百姓们又怕河里的鱼吃掉屈原的身体,于是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后来演变成了吃粽子的习惯。
不过,近代研究表明,早在屈原之前,诸如龙舟竞渡等有关端午的习俗便已经出现。闻一多先生的《端午考》中,便说早在屈原投江的千余年前,划龙舟之习俗就已存在于吴越水乡一带。就连屈原本人的《楚辞·涉江》中也有“乘舲船余上沅兮,齐吴榜以击汰。船容与而不进兮,淹回水而凝滞。朝发枉渚兮,夕宿辰阳”的词句,而这首词中屈原所乘坐的舲船实质上也就是当时一种竞度所用的船。
胡适更是说“《史记》本来不很可靠,而屈原、贾生列传尤其不可靠”。他甚至怀疑是否真有屈原这样一个人,原因是在司马迁的《屈原列传》出现之前,史书上并没有关于屈原的记载,在司马迁前至战国屈原所在时期百多年这段时间里对屈原的记载是空白的。
此外,在端午节源于人物纪念方面,除了源于纪念屈原这种说法之外,还有纪念伍子胥、孝女曹娥、介子推、廉吏陈临、越王勾践等等说法。
而种种迹象均表明,这种人物纪念说极有可能是后人在原本就有的端午节的基础上,构建出来的说法,只是相应的根据传说增加的一些纪念活动而已。
端午节的由来
现代考证表明,端午节极有可能源自于天象崇拜,而天象崇拜和祖先信仰则是人类最早、最原始的两种信仰之一。事实上,很多传统节日均来自于早期的祭祀活动,而端午节极有可能同样源于此。
闻一多先生在《端午考》与《端午的历史教育》中考证认为,古代吴越地区的百姓是崇拜龙的,并认为自己是“龙子”,因而会在五月初五这天举行图腾祭祀。同时,端午节最主要的两项活动吃粽子和划龙舟,均与龙有关。当天,人们会在急鼓之中以刻画成龙形的独木舟,在水面上作竞渡以祭龙神,这便是此后的龙舟比赛,而粽子则是被用来投入江中祭祀龙神的。
此后,随着吴越文化逐渐和中原文化的交流融合,这种祭祀习俗开始逐渐流传到长江上游和北方地区,随着时间的推移,开始逐渐被确立为节日。
而由于各地文化习俗和传说故事的不同,导致端午节在和各地风俗结合之后,除了吃粽子和划龙舟两项最为原始的活动之外,又衍生出了具有各地特色的纪念活动,例如恶日禁忌说衍生出的“避五毒”、“躲端午”,纪念介子推说衍生出的不吃熟食等。
端午节不是纪念伍子胥的吗,是什么原因变成现在纪念屈原的,求解
“伍子胥起源说”还是“屈原起源说”,关于端午节的争议一直都没有停息过。
这个争议的答案,我以为端午节,究竟是纪念伍子胥、屈原、曹娥等,寻找真实的历史来求解或还原,已不重要。
千年来流传在端午节中浓缩的历史故事,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伟大爱国诗人屈原,也是江浙地区为纪念春秋时期吴国大夫伍子胥。同时,也是中国后世相传的许多地方文化民俗历史。
端午无论是为纪念屈原还是伍子胥,它有助于我们更好了解端午节的来龙去脉,加深对历史的认识。
现在,没有必要太去计较,端午节到底起源于哪里。
浓缩在端午节中的文化,其实更值得我们来纪念,在中国历史长河中,民俗的“文化共享”价值,历史进程中,文化融合价值的体现。最重要的是,如何让后人继承和发扬下去。
端午节是纪念屈原的,为什么韩国人却要把中国的端午节拿去申遗
事实上,韩国申请的是“江陵端午祭”,指的是江陵地区在端午节举行的祭祀、歌舞、游戏等无形文化遗产。简单说端午节是节日,端午祭是活动,是两种不同的形态,不是申请端午节。打个同样是两种不同形态的比方,如果中国把一处佛教寺院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于是印度人说这是窃取印度的文化。这说得通吗?
中国湖北早就牵头申报了端午节为世界遗产,并早就成功了。
如何用时光,流年,穿越写一首怀念屈原的诗
怀屈原
离骚泪眼看
端午本无端
粽子千秋在
汨罗一水寒
为什么生不如死?
为什么死后如生?
吃粽子时,
不要忘了江畔行吟的诗人
祝亲朋好友端午快乐!
岁在己亥端午
小万诗斋
永昊
吳震启
诗书日课原创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