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乡罗提督战功

东乡罗提督战功(清朝的广州将军、两广总督、广东巡抚和广东提督四个官职谁最大)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2-12-05 20:03:37 浏览86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清朝的广州将军、两广总督、广东巡抚和广东提督四个官职谁最大

广州将军最大,两广总督次之,然后是广东巡抚,最后是广东提督。

几个职位的品级,广州将军在乾隆以前是正一品,乾隆以后是从一品,总督本是正二品,但一般有加衔为兵部尚书或都察院右都御史,升为从一品,巡抚也本是从二品,会加衔兵部侍郎或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升为正二品,而广东提督为从一品。

广州将军府址就是今天的广东迎宾馆,图为广东迎宾馆碧海楼,前面的两个玻璃罩着的石鼓是仅存将军府的物件。

几个职位的管理范围,广州将军是驻防在广东八旗兵的最高统帅,两广总督是广东广西军务、政务的最高长官,广东巡抚是广东军务政务的长官,广东提督是广东绿营兵的最高统帅。

图为晚清爱国重臣刘长佑,曾任广东巡抚。

因为清朝采取“以满治汉,以文督武”的管理措施,广州将军是满人的八旗兵,其实是范围最高军事长官,负责省内的镇抚、军事、外交等事宜,太平时期工作偏重于军务方面,一旦用兵或打起仗来,将军在省内可统筹全盘事务,提督、总督、巡抚都要归其下。

今天的广东省民政厅是以前两广总督府址上建立起来的。

另外,如果四位官员一起坐堂,也是将军坐中间,总督居左,巡抚居右,如果是数人联名上奏,由将军领衔,总督次之,巡抚第三,提督最后,所以广州将军最大。

两广总督本就是广东巡抚的直属上级,所以总督在前,巡抚在后。

图为广东水师提督李准,他收复东沙,命名西沙,维护中国南海主权。

最后就是广东提督,虽然是从一品,也是绿营兵最高武官,但排在三者之后,是因为广州将军、总督、巡抚都可以节制广东提督,特别是巡抚才二品也行,这叫大小相制,又因为“以文督武”的政策,总督和巡抚对本省的绿营兵不但有征调权、监督权,还有调派罢黜权,广东还有个广东水师提督,也是一样的情况。

《雍正王朝》中:心腹年羹尧担任了四川提督,封疆大吏,到底拥有多少特权

首先,我们看一下年羹尧的崛起经历。年羹尧是雍亲王胤禛的亲信,依靠雍亲王的庇护,年羹尧的起点就比较高。康熙46年,黄河、淮河爆发了决口,淹没了大量的耕地和村庄。但当时国库没有能力拿出银子赈灾,在这样的情况下,雍亲王胤禛主动请缨,前往江南地区筹款。当时,年羹尧在杭州将军手下做参将。参将属于三品武官,但实权并不大。由于在这一事件中的出色表现,康熙皇帝非常赞赏年羹尧的能力,把年羹尧留在了京城任职。从地方官转变为京官,哪怕是平级调动也算升官。更何况升官,此时的年羹尧开始崛起。在这一阶段,年羹尧又帮助雍亲王追缴国库欠款,地位更加重要。

几年之后,年羹尧各方面的阅历已经十分成熟。雍亲王胤禛推荐年羹尧担任四川提督,此时,老八胤祀为了拉拢年羹尧,也举荐年羹尧担任这个职位。在双方势力的共同作用下,年羹尧成功的担任了四川提督。我们讲一下四川提督属于什么官职,清朝的军队分为八旗军和绿营军。八旗军就是满人和蒙古人组成的军队,由各地的镇守将军负责管理,例如杭州将军、广州将军、西安将军等等。至于绿营军,则是汉人组成的军队。每个省都驻扎了1万到几万不等的绿营军,每个省就会设立一名提督,负责管理全省的绿营军。

清朝总计设立了15名提督,年羹尧担任的四川提督就是其中之一。提督属于从一品的高官,绝对的封疆大吏,负责管理全省的绿营军。请注意,四川提督仅仅负责管理军队,却没有全力插手地方事务。例如年羹尧,如果插手四川省的地方事务,四川布政使会很不高兴,四川总督也会有意见。提督算一个省的军事最高长官,民政则由布政使和按察使负责。四川的情况比较特殊,由于四川总督仅仅管理四川一个省,因此,四川总督基本上是总督兼任巡抚,全省的军政民财等事务都要管。 在电视剧中,雍亲王胤禛命令年羹尧率领军队前往安徽省抓人。

当时,副将岳钟琪感觉不合适,毕竟四川的驻军长途奔袭到安徽省,不符合规矩。但年羹尧无条件执行了雍亲王的命令,带着500官兵化妆前进。最终突袭了安徽省南部的江夏镇,顺手灭了驻扎在江夏镇附近的安徽驻军淮安营。虽然年羹尧拥有刑部的公文,但这件事确实属于违规操作。安徽提督、安徽按察使、安徽巡抚、两江总督肯定都有意见,后来康熙皇帝处理这件事,年羹尧没有什么责任,但签发公文的老十三胤祥被第二次囚禁,而且一口气囚禁了10年。直到康熙皇帝临终之前,才被雍亲王放了出来。

西北准噶尔部再次挑战清朝以后,西北地区的形势非常紧张。此时,老八胤祀、老十四胤禵都举荐年羹尧担任陕甘总督。从四川提督调任陕甘总督,本身没有什么问题。其实,此时的年羹尧首鼠两端,曾经瞒着雍亲王秘密进京,和老八胤祀暗中联络。对于敲打年羹尧,雍亲王胤禛故意压着年羹尧就任陕甘总督的公文,迟迟没有下发。当然,雍亲王也有自己的后手,年羹尧担任陕甘总督的时候,王府家奴出身的李卫,已经担任了陕西布政使。李卫一直监视年羹尧,年羹尧的一举一动,李卫都会向雍亲王汇报。

本人不是历史学家,不过是根据电视剧《雍正王朝》和一些清代历史资料的情节做出猜想,故事为主,欢迎网友吐槽! 请关注头条号:日尧居k古史!坚持原创。

甲午海战中丁汝昌的指挥错了吗,为何北洋舰队会失败

从题目看,这里所说的甲午海战应该是指1894年9月17日发生的黄海大东沟海战。

有关第一个问题,丁汝昌的指挥有没有错。

答案其实是无论对错,都与丁汝昌没有太大的直接关系,因为他根本不是海战的具体指挥者。

百多年来中国人提到大东沟海战时容易步入一个误区,即习惯性地将丁汝昌视作是这场海战中北洋海军的指挥者。丁汝昌,职务为北洋海军提督,理论上是北洋海军的最高统帅,但是丁汝昌在北洋海军中所主管的事务主要是全局性的管理,以及督办诸如后勤、人事、纪律等,北洋海军的专业技术事务,以及军事训练等工作,日常是由丁汝昌之下的两名翼长来负责,即左翼总兵林泰曾和右翼总兵刘步蟾。可以这么认为,丁汝昌是一名行政官员,林泰曾、刘步蟾是军事技术官员。

黄海大东沟海战时,丁汝昌坐镇刘步蟾管带的“定远”舰,其实际的作用相当于督军、督阵,而真正的作战指挥者,实际上就是旗舰“定远”的舰长、北洋海军右翼总兵刘步蟾。这一点,在黄海大东沟海战后北洋海军的战斗报告中也有所体现。打个比方,丁汝昌当时的作用和地位类似于日本联合舰队中在督战的军令部长桦山资纪。

另外,从黄海大东沟海战的具体战事细节来看,丁汝昌也并未在战斗中有指挥行为。

首先,黄海大东沟海战开始后不久,丁汝昌即在“定远”舰的飞桥上受伤,脸部烧伤,腿部受创不能站立。原本属下要将他救入甲板下的舱室内,但是丁汝昌加以拒绝,坚决留在甲板上,此后丁汝昌一直坐在一个甲板室的通道边,不断用言语来鼓励每个经过的官兵,并没有具体指挥舰队作战的举动。

其次,19世纪的海战和现代海战存在一项重大的区别,那就是因为舰与舰的联络手段受限(仅能采取旗语等方式,而旗语又不可能迅速表达语义过于复杂的命令),所以实际上海战中指挥官所能起到的指挥作用十分有限,更多时候依靠的是各舰的自我发挥。

同时,各国海军也会根据自身的战术、装备特点,在平时就制定下达战术条令、战术守则,一旦遇到战事,舰队会依照这些条令和守则来作战,舰队指挥官所要发挥的仅仅是引导性的工作。北洋海军还是日本联合舰队在战前都有自己的战术守则,北洋海军的就是著名的三条准则(船头对敌、两舰编成小队、各舰随旗舰运动),联合舰队的守则则是纵队战术(无论何时均采用纵队,火炮射击必须尽量采取齐射等),海战中双方事实上主要是依照这些准备进行的战斗。

所以黄海海战中,除了丁汝昌并没有实际承担舰队指挥工作外。无论是中方的刘步蟾,或是日方的伊东祐亨,所进行的指挥工作实际也非常有限。因为遇到敌人时该如何作战,是早在战争来临之前就已经有明确预案的。

有关第二个问题,北洋海军为何会在海战中失败?

这个问题可以从战术与技术两个层面寻找到答案。

在战术层面

北洋海军在黄海海战选用的是横队、乱战战术。这一战术当时被世界海军誉为是进攻至上的战术,要点就是己方的军舰横向排列冲向敌方,冲乱敌方阵形,与敌进行近距离的撞角、鱼雷等近战,于乱中求胜,其特点是可以避免己方炮火火力不猛的缺陷,规避与敌进行炮火对决。然而这一战术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前提要求,就是己方必须在尽量短的时间内冲到敌方面前,竭力避免被敌方的火力所阻滞。然而北洋海军各舰的动力系统,尤其是锅炉大多濒于报废,航速迟缓。在战斗中,没有能够在短时间接近日本舰队,反而陷入被日本联合舰队合围炮击的境地。

打一个形象的比方,更容易说明这一问题。

北洋舰队因为自身炮火威力不足,所选取的是一种近似乎拼刺刀的战术,在面对敌方密集的火力阵地时,只有尽量在最短的时间内冲到敌人的阵地前发起白刃战,才能发挥这种战术的效力。如果冲锋速度过慢,一旦被敌方的火力压制,就只有被动挨打的份。

在技术层面

技术层面上,与海战胜负关系最大的方面就是军舰的火力,具体则体现在火炮的数量、发射速度、炮弹的破坏效力等方面。而在这些方面,北洋海军参战军舰全面落后于日本,参战中方军舰所装备的100毫米口径以上火炮的总数,只相当于日本联合舰队的一半左右,而日本联合舰队装备了大量射速可以超过10发/分钟的速射炮,北洋海军各舰则多是旧式架退炮。炮弹的破坏效力方面,北洋海军的黑火药开花弹和穿甲弹,乃至填砂穿甲弹的威力,远远比不上日本联合舰队所使用的烈性炸药穿甲弹。这也是为什么北洋海军在这场海战中,连一艘日本军舰都打不沉的要害所在。

之前听说司礼监掌印太监不能提督东厂,那么东厂提督和掌印太监谁地位高呢

按照常理来说,一般是由司礼监首席秉笔太监兼任东厂提督的,掌印太监不能提督东厂。

大明朝赫赫有名的大太监魏忠贤也是司礼监首席秉笔太监兼任东厂提督,并不是司礼监掌印太监,掌印太监是王体乾。

但是也有例外,大明朝另外一个大太监冯保就又是司礼监掌印太监兼提督东厂。

说到底,这都是一个平衡的问题。

至于说谁的地位高,看是要看哪一个手腕高了,比如说魏忠贤,还不是照样一手遮天。

大明王朝中东厂提督冯保面对司礼监掌印太监吕芳不是毫无还手之力。

所以说,一个看手腕,主要还是看皇帝更宠谁。

从一品的九门提督,和平级干部的湖南提督,到底谁的权力更大

首先,我们聊聊各个省份的提督。提督属于从一品的武官,负责全省的绿营军管理工作。沿海省份有两位提督,因为除了陆军的提督以外,还会有一位水师提督。提督虽然属于从一品高官,但只能管理全省的几万绿营军,不能插手地方事务。由于文贵武贱的传统,清朝的文官负责节制武官。 总督属于正二品或者从一品的文官,负责管理两三个省的军务、河务、粮食运输等工作。看上去,提督和总督属于平级,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提督需要由总督节制。

巡抚属于正二品或者从二品的文官,品级低于提督。但是,巡抚属于全省的一把手,能够管理全省各个方面的工作。按照规定,提督需要接受巡抚的节制。在每个省的官员排名中,提督只能排在第五名的位置。 因为每个省都有巡抚、学政、布政使和按察使,这些都属于高官。如果省里有镇守将军,那提督连前五都进不了。在太平天国运动期间,曾国藩以侍郎的身份,节制南方各省的军务。当时,各省的提督对曾国藩毕恭毕敬。骆秉章担任四川总督以后,曾经负责围剿石达开的部队。当时,骆秉章坐在帐篷里,提督、总兵等将领只能站在周围,连个座位都没有。

提督遇到总督、巡抚,肯定会首先行礼,说一声:参见部堂大人或者参见中丞大人。所以说,提督的品级高,但是实际权力并不是太大。我们看看九门提督的情况,其实九门提督的官方称呼是步军统领。由于管理京城9个城门的工作,因此被称为九门提督。仅仅是统领这个称呼,就很耐人寻味,这个官职属于清朝贵族们的标配。 步军统领自然是管理军队的,九门提督负责京城内外的防卫工作,岗位非常重要。九门提督也是从一品官职,从品级上和总督、巡抚相当。

但是,由于九门提督的岗位太重要,基本上都是清朝贵族们才能担任,而且必须是皇帝信得过的心腹。九门提督能够管理八旗步军营和巡捕五营,总计3万多武装力量,属于清朝的精锐部队。 从管辖军队的水平、岗位的重要性、官员自身的实力来看,九门提督比其他省份的提督高得多。此外,清朝历史上,经常出现兼任九门提督的情况。例如在雍正皇帝在位时期,领侍卫内大臣隆科多,兼任九门提督。

在乾隆皇帝在位时期,权臣和珅兼任了九门提督岗位。由于军机大臣直接兼任九门提督,其他省份的提督根本不能比。例如和珅,兼任军机大臣、领侍卫内大臣、九门提督等各种官职。各地的总督和巡抚,见到和珅都要称呼一声和中堂,甚至称呼为和相。至于各省的提督,差距更大。言而总之,在清朝历史上,虽然大家都是提督,但提督也有三六九等。九门提督比其他省份的提督重要得多,地位自然也非常高。

此外,在清朝统治的末期,还出现了一位地位特殊的提督,那就是北洋水师提督。 由于北洋水师属于清朝的王牌,各省的巡抚和总督都无权调动北洋水师,北洋水师直接听命于兵部。所以说,北洋水师提督如果遇到山东巡抚,根本不会自矮三分。其实,在历史上,北洋水师衙门和山东巡抚衙门的关系很差,这也是事实。但是在清朝灭亡之后,提督明显超越了各省的巡抚,原来的提督们成为了一个个割据一方的大军阀。

本人不是历史学家,不过是根据电视剧和一些清代历史资料的情节做出猜想,故事为主,欢迎网友吐槽! 请关注头条号:日尧居k古史!坚持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