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卧薪尝胆,越王勾践是如何对待失败的)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2-12-04 03:09:10 浏览145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卧薪尝胆,越王勾践是如何对待失败的

卧薪尝胆讲述的是越王勾践被吳王夫差击败后忍辱负重,最后东山再起,最终击败吳王夫差的故事。

面对失败,勾践甘愿到吳国做夫差的奴仆,喂马扫地,端茶送水,作为曾经的王者,忍受了常人难以忍受的屈辱,经受了常人难以忍受的痛苦,终于取得了夫差的信任,加之得力干将文仲、范蟸的周旋,得以回国。

回国后一面对夫差示弱,年年朝贡并送上美女西施,一面暗中在深山操练兵马。为了不忘亡国之恨,每天卧薪于柴房之中,口尝樑上吊下来的苦胆,励精图治,持之以恒,几年下来,国库充盈,兵强马壮,时机到来,挥师北上,战胜夫差,灭掉吳国。

蒲松龄曾写铜条铭: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吳。

越王勾践当初何以沦落到卧薪尝胆的下场

越王勾践低估了吴国的军事实力对自己的军队盲目自信;没有听取范蠡的劝告;吴王夫差鄙视勾践对他的俯首称臣很是满意,越王勾践是一个能屈能伸的大丈夫。

勾践盲目自大
公元前494年,越王勾践听闻吴王夫差厉兵秣马准备进攻越国,为了率先占据军事上的优势越王决定主动出击,此时范蠡极力劝阻勾践不要盲目出兵但勾践根本听不进去此时的越王就是个不懂军事的昏庸大王。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越王如此冲动一拍脑门就出击了,俗话说得好‘师出有名’,既不了解对方的军事情报又师出无名,不败都没有道理。吴王夫差捡到了一个大便宜,本来正愁没有理由进攻越国呢,正好送上门来了岂能放过呢?带领军队精锐击败了越王勾践,在会稽团团包围住越王,此时的越王欲哭无泪后悔不已。越王极端绝望之际,认为是天意要灭亡越国,学识渊博的文范列举商汤,周文王,晋文公,齐桓公的事例鼓舞了越王的信心,范蠡,劝勾践与吴国议和到吴国为臣,越王便派大夫文种求和。

吴王夫差愿意接受勾践的称臣
大夫文种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称越王勾践愿意携带妻儿到吴国服侍吴王,吴王夫差被花言巧语蒙蔽了,相国伍子胥却看透了这种把戏极力劝阻。越王勾践此时绝望之际要杀死妻儿拼死一搏了,大夫文种认为吴国太宰伯嚭贪财好色,若是能诱惑他就能离间吴国君臣成功实施计划。勾践立马来了精神便促成此事,这下连吴国内部都出现了内奸,吴王夫差就动摇了听信了太宰的建议看似吴国胜利了实则埋下了祸根。相国伍子胥愤恨不已,却也无可奈何了。

能屈能伸的越王勾践
越王勾践终于意识到自己盲目自作主张给国家带来的危害,便挂一只苦胆每次吃饭都必须尝一尝警示自己不要忘记当初犯的错误,与农民同甘共苦,奖励生育耕织励精图治富国强兵。为麻痹吴国,施以美人计贿赂吴王夫差赞誉美名,赠送木料令吴国大肆修建宫殿消耗人力物力财力,同时收购吴国的粮食使之粮库空虚,散步谣言吴王对伍子胥生疑逼死了他。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公元前482年,吴王率领本国精锐去往背上黄池会盟,只留下太子和老弱病残国都几乎成了一座空城,越王勾践抓住时机迅速出击打败吴国杀死太子。前478年,越国再度率领大军攻打吴国,吴国再次失败从此一蹶不振,最后为越国所灭。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故事告诉我们,过程不重要最后的胜利才是最重要的,谁会在意你的屈辱史呢?能屈能伸才是真正的王者。

越王勾践当年卧薪尝胆之地在绍兴吗有什么故事吗

真正的卧薪地在西施故里-诸暨越山寺,那里地方隐蔽,风景如画,易守难攻,狭谷进入后有湖泊、寺院,还有大片开垦地,可以屯兵,现在越山寺已经开发旅游(百度可查),大家如果有兴趣,可以去看看。

勾践究竟为何要卧薪尝胆

假的。勾践即没“尝过胆”,也没“卧过薪”。勾践作为一个君主,若是真有“卧薪尝胆”这种“另类”行为,史书必然会有记载。但是在与勾践年代较近的几部史料:《左传》、《国语》、《越绝书》中都没提到“卧薪尝胆”一事。这就值得人怀疑其真实性了。

到了汉朝,《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和《吴越春秋》才首次出现勾践“尝胆”事件。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记载:“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也。”

《吴越春秋》: “愁心苦志,悬胆于户,出入尝之不绝于口。”

通过这两部史料,勾践“尝胆”一事才得以被人传颂。

唐宋时期,杜甫曾写过诗句“枕戈忆勾践”,北宋学者王洙在注释这一句诗时说:越王勾践“出则尝胆,卧则枕戈”。南宋主战派大臣李纲曾言勾践“枕戈尝胆以励其志”,又说他“枕戈尝胆,卒以报吴” 。这里的“戈”指的是古代的一 种兵器,而不是所谓的“薪” 。

可见,从春秋到唐宋,都没有出现勾践“卧薪尝胆”这一说法。

据学者考证,“卧薪尝胆”一词最早出现在北宋苏轼的《拟孙权答曹操书》,但是与勾践没有半点关系。在这篇文章中,苏轼假想孙权自继位后“卧薪尝胆”,这是现知的最早将“卧薪”与“尝胆”放在一起使用的例子。但是,不论《三国志》,还是小说《三国演义》,都未提到过孙权“卧薪尝胆”一事。由此基本可以断定,孙权“卧薪尝胆”只是苏轼杜撰的,与孙权无关,与勾践也无关。

到了南宋,除了真德秀在《戊辰四月上殿奏札》、黄震在《黄氏日抄》与《古今纪中提到的“勾践卧薪尝胆”记载,竟然还出现了吴王夫差“坐薪尝胆”的文字记载!

从这段信息可以看出,在南宋,“卧薪尝胆”已经是一个人们比较熟悉的成语。但是到底是夫差“卧薪尝胆”,还是勾践“卧薪尝胆”,没有定论。

明朝末年,梁辰鱼以《吴越春秋》为蓝本创作了剧本《浣纱记》,其中出现了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冯梦龙的《东周列国志》中也出现了相关故事。

到了清朝,经过吴乘权、蒲松龄等文人所著文学作品的传播,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流传得更加广泛。所以,到了今天,大家基本上都认为这是个真实的历史故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