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董卿的《朗读者》为什么会受到如此高的评价
热闹是一时的,但是缺少回味。
回味需要时间,需要采访者跟观众一起沉浸其中。
这是谈话类节目的价值所在,也是董卿的核心竞争力。
之前,大家对董卿的印象是“央视一姐”、春晚主持人、刘谦的CP……
真正改变印象的,都是没有那么热闹的节目。
比如《中国诗词大会》,主持人自己就是流动的诗词库,这比熟读台本、逗笑观众更考验积累。
做《朗读者》,董卿是顶着压力上的,因为没有先例可以参考。
节目请嘉宾朗读之前,会有一小段访谈,每个嘉宾的总时长大概15分钟,除去朗读环节,访谈部分只有不到10分钟。
用不到10分钟的时间,去提炼人物,可以说是极限挑战了。
舞台不像春晚那么庞大,庞大到需要主持人提高音量、做足表情。
这种两人对坐、近在咫尺的距离,是最适合倾谈的距离。
节目选择的嘉宾,有惠英红这样的戏骨,满满都是故事。
董卿更多的时候,起到的是穿针引线的作用。不喧宾夺主,而是引导惠英红自己说出家变、要饭、吃苦的经历。
王千源在她面前,也分享过自己二十多年前的“准演员”生涯。
马伊琍说了年少时候父母的信任对自己的影响。
故事本身就够精彩了,不需要添油加醋。
但这并不是说,主持人就可有可无了。不插话的时候,董卿也是状态在线的。
这边,孟非还在自我陶醉“当我老了 满头白发”呢。
董卿一记神补刀:你有(头发)吗?
笑到见牙不见眼,这还是传统认知里的央视女主播吗?
但跟着嘉宾一起哭、跟着观众一起笑,才是生动的主持啊。
好看的谈话类节目,都不是机械式的一问一答,而是看两个人如何建立联系、发生化学反应。
如何评价《朗读者》这部电影
点击上方关注晨露,生活不寂寞。
董卿主持的《朗读者》和朱军主持的《信中国》算是目前影视节目里面,
比较正能量,也比较体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好节目了。
《朗读者》到今天已经举办第二部了,最新的这期6月16日播出,主题就是一个路字,
晨露看了之后,感触颇深。
特别是董卿开篇说的那两句话,让我们不得不反思,
“前面是看得见的世界,后面是回得去的家乡”
如今的我们总是抱怨,生活逼的我们无路可走,
其实我们还有很多路,网路,电路,水路,大路,小路等等,编织着我们的生活,
给了我们实现梦想的机会,我们并不是无路可走,也不是无路可退,
主要是思想让我们不敢打破常规,我们一直循着规矩,
默许长久以来形成的生活规律,我们无法踏出改变的第一步,
自然感觉无路可走,
前进我们可以走向世界,实现自己炫丽多彩的梦想,
后退我们可以回到家乡,饱尝改革给我们的便利,
尝试新时代,新创新给我们的一些机遇,改变自己,更改变家乡;
走好选择的路,别只走好走的路
其实说到改变,董卿算是比较有格局的一个女人,
曾经连续上央视春晚主持13年,被人们称为春晚“钉子户”,
就在我们大家都认为这是大好前程的时间,董卿选择了归零,
15年她辞去央视主持工作,去国外做访问学者,
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因为她说“感觉一切都在按部就班”,
没有沉淀,所以她辞去工作出国重新开始,
涅槃重生,她做到了质的改变,
这次的《朗读者》给了我们一个全新的观影体验。
晨露认为
目前的中国需要文化类精神食粮,让阅读给我们带来享受,
娱乐八卦影视只能给我们短暂的带来一些谈资,不能改变我们的精神,
更不能改变我们的生活,只为让我们越来越消极,
举个例子:“某明星结婚了,某明星出演了什么电视剧,什么搞笑咖”等等,
这类的节目,晨露请大家好好思虑一下,她能改变我们什么呢?
诚然这类节目只能给我们短暂的娱乐,饭后的谈资,这也是他们一直在发挥的作用;
而《朗读者》这类节目就不一样了,有人说,董卿主持的开场白结尾语,
给了中小学生作文增加新素材,晨露觉得她给了我们一个思虑的契机,
更是指引着我们。
古人常说“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朗读者》让我开始培养读书的习惯,读好书,发大心力,改变自己,无论气质还是思想给自己一个提升。
你觉得《朗读者》怎么样呢?支持的朋友点个赞吧。
董卿与密春雷是否已离婚
不管怎样,董卿是个优雅知性的主持人,她给大众的传递的向来也是正能量。各有各的家事,各有各的生活,对于名人,咱们真没必要整天盯着人家的私生活叭叭,现在的网络世界,毁一个人可真是太容易了!咱就别没事找事,胡乱猜测并八卦,凭空想象了,浪费自己个的时间和脑细胞,还是过好自己的日子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