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史记》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它是什么意思有道理吗
-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句话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什么
-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是否可以理解为一个人如果有了德行,就自然而然赢得尊重
- 诗词摄影:“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拍摄思路有哪些
《史记》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它是什么意思有道理吗
1、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李将军列传论》:“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原意是桃树不招引人,但因它有花和果实,人们在它下面走来走去,走成了一条小路。比喻人只要真诚、忠实,就能感动别人。
2、我觉得从古到今一直流传就有道理,桃李是初春盛开的艳丽花朵,人们经过一冬的寒冷和萧条,当春暖花开的季节是有多么的激动和兴奋,人们都来欣赏它,喜欢它,然后到了秋天又结出甜美的果实,谁能拒绝了啊,当他有价值吸引人了,人们自然而然的就向他靠拢了。桃李不言,桃李没有说话,人们就从四面八方汇集而来,如果要拟人化,那么就是做人要有低调、无声、不炫耀、不邀功的良好品行和修养。
3、所以说少说话,不用张扬,人们自然就会记住他,只要做到身教重于言教,为人诚恳、真挚,就会深得人心,自然会感动别人,自然会受到人们的敬仰。桃李成蹊绿渐稠,树下便会被踩出一条小路来。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句话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什么
教导人不如引导人,教导人肯定要批评人,而批评多数人是自然抵制防御的,所以教导人的效果一般不好,引导人则不一样,把所需的果实亮明了,人家就会前行,即使没路也会走出路来,正是说得多不如说得精;宣传自已不如充实自已,自已充实了就会有成果,就会有人慕名前来,就会成蹊奔向江河、汇聚大海。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是否可以理解为一个人如果有了德行,就自然而然赢得尊重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句话可以理解为一个人有了好的品德,就自然赢得他人的尊重。
此语出自司马迁《史记·李将军列传论》:“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意思是说桃树和李树不招引人,但因它成熟时有了果实,人们会到它下面去采果实,走来走去,便走成了一条小路。此语用来比喻为人品德高尚、诚实、正直,用不着自我宣传,就自然受到人们的尊重和敬仰。
飞将军李广就是这样的一个。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应加强个人的自我修养。养成好的品德,从而影响周围的人,形成和谐的社会风气。当人们都以你为榜样时,你自然成为人们学习的楷模,受到人们的景仰。这不是自我标榜的,这是个人魅力所在。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我们都向品德高尚的人学习,美好和谐的人际关系就形成了,社会环境就变好了。
诗词摄影:“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拍摄思路有哪些
感谢友军提问!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不是诗词,而是一句成语。
理解词意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意思是说,桃树和李子树并不会主动招蜂引蝶。但是,人们都会不约而同地来欣赏桃树和李子树所开放的花朵,踩着他们所杰出的果实。长此以往,在桃树和李子树下就会走出一条小路。
古人常用“桃李满天下”来比喻为人师者传道、授业、解惑,培育出的学生像桃李一样遍布天下。“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也是表达了相同的意思——品德高贵的人不用宣传,也会受人敬仰。
拍摄思路
1如果只是按照字面上的意思理解,“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有桃花有李花还有一条被人踩出来的小路……这样的场景很适合用中焦段镜头和广角镜头表现。
广角镜头可以拍摄出桃花和李子花繁荣盛开的蓬勃景象;同时,循香而至的人们也可以点缀其间。
中焦段镜头主要适合拍摄环境人像。既然是有人赏花,那么拍摄赏花的人也是非常热络的拍摄题材。
古诗有云“人面桃花相映红”,说的就是初春盛开的桃花映衬得赏花少女的脸庞更加柔美。
如果是将“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拓展开来拍摄,我们还可以采用长焦镜头,辅以大光圈虚化拍摄背景,突出一朵桃花和一朵李子花的柔美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