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学生时代让你难忘的那位老师他(她)做了什么令你难忘的事
我遇到所有的老师都让我终身难忘,那时的老师真正为人师表,那种奉献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尊重。那时的老师不问你家长是干什么的也不在课外有偿补课,那时的老师不畏官员子女也不阿夷奉承,那时的老师过年过节也不收受礼品(也没人送)。他们也曾休罚过我们但我们早忘记了,留下的只有师生之间浓浓的感情!
你与老师之间最难忘的一件事是什么
回想起孩提时的老师是十分敬重他(她)们的,我对凡是教过我的老师,都诚挚的感谢他(她)们,是老师教了我知识文化,使我在人生路上能够自立自强,面对社会。人生历练的风雨兼程,苍海桑田,世事沉浮对于老师的教诲都铭记于心,终身难忘!
特别是教我小学语文的胡本芬老师,对我的写作是起到了至关的作用,是她让我爱上了语文,是她让我在写作的道路上才会一路飘香,特别是年轻时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经常投稿各大报社,电台,《人民日报》,《军垦报》,巜塔里木报》,《四川人民广播电台》,玛滩广播电视台,巜重庆晚报》,《涪陵日报》。在农一师七团的时候,每当广播里传出我写的散文或诗的配乐朗诵的时候,心里甜甜的感觉穿透全身!报社稿费不多,刊登后剪下的“豆腐块“却保留了几十年,笔耕不辍的收获,是胡老师教诲的结果,每一张豆腐块都有她的辛勤付出!每每看到自己写的东西变成铅字,见于报端时,便想起胡老师小学对我的强化训练,每天一篇作文,写人的,记事的,写四季景色的,说明文,散文,议论文,诗词,新闻等!我清楚的记得,小学五年级最后一学期,原本我们平时学习都认真,她还要求全班五十多个学生,凡是小学学过的成语解释全部能背诵,古文诗词及课文要求背诵的,特别是李白,杜甫,白居易,鲁迅,郭沫若,毛泽东等名人名篇必须熟记于心!特别难忘的是临近升初中考试的前一个月的一天,20多岁的老师甩着辫子来到教室,白里透红的脸上一对小酒窝显得更加亲切动人,穿着新衣服,比以往出落得更加年轻美丽!可她眼睛红红的,似刚流过眼泪!“同学们……“刚讲了三个字她哽咽了,流泪了!“老师希望你们好好读书,学好各科文化知识,都考上初中,读高中读大学,走出大山,走出去开创自己的未来,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为改变自己人生幸福的生活而努力“!教室里渐渐传来几个女同学的抽泣声!“老师今天要离开你们了……“老师说话的声音在抖,眼泪直流!“好好复习,好好考试,我最大的希望是我们班的同学全部考上初中“!说完她在讲台上流着泪给我们全体同学鞠了一躬,说了一声“同学们再见……“,便朝门外走去,此时,全班同学们都哭着,喊着老师别走,追随老师出了教室,老师一路哭着,没有回头,同学们一路追着……最后是校长挡住了流泪的同学们,校长说,你们胡老师去深造英语,培训回来后下学期就教初中一年级的英语。几十年了,当时那种师生分别的场面在脑海里仍然清晰!耐人寻味难忘!最后升学考试我们全班语文在全公社十多个班名列前茅,全班全部考上初中,而且语文全班最低80分,最高98分!!!诚然,这与胡老师平常辛勤的付出是分不开的!
老师,你辛苦了!为了培养我们这些当年的山里娃走出大山你累了!你的学生会永远牢记你的教诲!!!!
说说你们最敬佩的老师或最难忘的老师
河南大学“口碑教授”常萍曾经教我古代文学
一.常先生有多火?
常萍,1960年出生,1983年从山东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即在河南大学文学院任教,2002年转入新闻学院执教,2015年10月退休。32年来,先生一直为本科生讲授古代文学方面的课程。
在河南大学,她被学生们称为“常先生”,也有在校的90后直呼“常奶奶”。
其实,她的河大女神形象绵亘了30多年。常先生的第一届学生、河南大学教授郭奇说:“常老师是我一生敬爱的老师,她的高风亮节我只能高山仰止。”
拥挤在她课堂上的听众,除了年轻的学子,还常有不是学生模样的人,笔者曾见过一个40多岁的妇女,每周五下午都要请假从50多公里外赶来听她的课,坚持3年有余。
教古代文学的常萍,讲课堂堂爆满,没有人逃她的课,甚至外系的学生也挤破头来听;因为课讲得好,央视金牌栏目《百家讲坛》曾两次向她发出邀请,但她都拒绝了。
而让人想不到的是,广受学生欢迎的常萍,至今仍是讲师身份,原因是她不愿写“为职称而职称”的论文。
其实郭奇老师也是方哥的老师,教我文学理论。
二.讲台“乱飞”,有激情,满嘴古诗词
1997年秋季开始常萍老师教我古代文学课,内容是唐宋文学段。
教我先秦文学的老师是华锋老师,教我魏晋文学的是马玉倩老师,教我元明清文学的张进德老师,教我近代文学的是我们中文系的书记,水平也相当高。
常萍老师给你印象最深的是,看不出她的年龄,也从来没有人问她的年龄,更没有人关心她的职称。当时觉得常老师是一个美丽的年轻老师,可能比我大不了多少,从现在来看,应该大11岁左右。
常萍老师给我的感觉是个子不大,有劲头,按现在的说法是上课有激情。一般大学老师,好像是学者,都不是身体多么好,说话没有底气,上课打不起精神,甚至有点病病歪歪的。常萍老师可是满讲台飞,说话冲。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她课熟,能够脱稿,满堂背诵古诗词。这点让我大感意外,这得下多大功夫啊。
在《百家讲坛》上课的王立群老师,原来在历史系上课,后来才在我们中文系上课。但我没有在河南大学校园里见过,那个时候名气还不十分大。
三.三无老师(从不出书、不写论文、不申报职称)
从不出书、不写论文、不申报职称的河南大学“口碑教授”常萍,在32年的教学生涯中,职称一直都只是讲师。而她退休3个月后,却因为一场特殊的聘任仪式引发社会关注。
“我只希望回归到本然,在无论断的状态里自由自在地活着”“不喜欢自己无法掌控的局面,不喜欢做自己不想做的事”……常萍婉拒所有媒体的采访,希望一直能过诗意生活。2月27日上午,在她返聘后的第一节课(返聘后,她在周末教授校内选修课--《诗词鉴赏》),记者不忍心打扰她的正常生活,于是“化身”学生去聆听她的课,近距离感受平常教学生活中真实的她。
四.学生抢课听
“想来听常老师的课,至少要提前半小时去,不然占不到座。”听闻记者要去听常萍老师的课,河南大学有过蹭课经验的大二学生陈思睿叮嘱道。
校内选修课,还是周六的上午前两节,会有那么多人早起前来蹭课?记者有点儿不以为然,但还是在7:20前来到教室。没想到教室已来了不少人,很多座位已经被占,可容纳五六十人的教室,空余座位已所剩无几。学生陆陆续续前来,7:40不到,教室已经爆满,不少后来的同学不得不站在教室后边等待,火爆程度让记者惊叹不已。
五.上“回炉”课
“因为听了好多常萍老师的‘传说’,所以来‘膜拜’一下。”“常老师的课精彩且有诗意,跌宕起伏,回味悠远。我毕业三年了,还想来听听。”……记者与旁边同学攀谈,有慕名前来的,有听了还想再听的,无不传递出对常萍老师的推崇和仰慕。
7:40,常萍老师来到了教室。她身材微胖、头发略显稀疏,穿着深色外套、灰色宽大条绒裤。很难想象如此简朴的她怎么会有那么大的魅力!看到教室里挤满了学生,她十分意外。为了满足前来听课的学生,她立即协调学校有关部门,将课调整到一间可容纳120人的大教室。
上课伊始,没有寒暄,亦没有个人介绍,她直接在黑板上写下:“人生不只有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诗是与宇宙对话的一种方式”作为开课的序言。字体苍劲潇洒,透着随性和不羁。
六.点燃学生激情
“诗具有音乐性和抒情性”“人生不只是做别人眼中的自己,更是要做心中的自己”……课堂上,常萍旁征博引、谈古论今,把对人生的感受、想法贯穿到自己的教学中,不只是教授知识,更是在传递人生感悟,让听课者的精神不由得跟随她一起遨游在诗词的世界。记者发现,常萍上课精力充沛,用自己忘我的投入点燃了每一个学生的激情。她的投入还表现在声音上--声高时磅礴如飞瀑直下,雷霆万钧,惊涛拍岸;声弱时细柔如溪流潺潺,云淡风轻,浅吟低唱。
“常老师的嗓音很特别,像是开了混响,整个教室里回荡着她的‘立体声’。我和同学都觉得她跟歌星韩红有点像。”2014级新闻与传播学院学生高顺欢这样形容。
当2个小时的课程结束时,常萍把手中的粉笔头掷下、环顾四周颔首微笑时,大家也终于从她那纵横捭阖的诗海中遨游回来,恍惚之后突然就爆发了经久不息的掌声。或许,这样的场景,在过去30多年来屡屡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