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日本50年目标30个诺贝尔奖,18年过去了日本拿了18个,中国专家们有什么感想
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之所以没有人得诺贝尔奖,其原因主要是认为诺奖是资产阶级的,我们不能要。如果不是这样的话,凭着我们的“聪明才智”和“爱国主义精神”,也许我们会得到至少100个诺贝尔奖吧
怎么看待张维为的言论
怎样着待张维为教授的言论?
问题比较大,觉得从三个维度,可以作个基本判断:
一是,张教授的言论是建立在他用大半身时间精力,跑遍了世界一百多个国家地区基础上,而发表的个人言论;都说读万卷书巳很了不起,但张教授不仅作为学者,读了万卷书,且还行了万里路;那么,可以比较一下,一个是读了万卷书发表了言论,一个是读万卷书又行万里路,通过实地观察,交流,比较,发表了言论,哪一个更客观可信?不言而喻;可以说,张教授是当下中国走出书斋,走出象牙塔,通过自己双腿走出来的知名学者。
二是,张教授的言论更多是建立在前5~1O年国内不少人,特别是不少年青人对自已祖国很不自信基础上的。近年,国人认识张教授多在网络媒体上,而张教授在国内的学术言论与地位,是大约十年前撰写的《中国震撼》,《中国超越》等三部曲专著,他以一个学者目光,通过中西方比较,得出了:中国人要自信,中国人为什么要自信,中国人为什么可以自信等结论。张教授有句名言:一出国,就爱国;近年中国人不少出境旅游,有此相同感受,也有不少年青人就不信,就去出国,结果不少人没出国外机场,就晃忽了,左看右瞧觉得西方并非想像的那样……。当然张教授讲得自信,是建在客观理性基础上的,不是盲目自信。
三是,张教授的言论,是在深入研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又广泛地接触社会底层民众,了解底层民意基础上的言论。张教授早年在中国当过邓小平随身翻译,讲他是“小平理论通“不为过,他中年期大部分时期在西方国家学习,讲学,又比较了解西方制度及理论,回国后又有大量时间接触社会底层,了解了中国民众在想什么,期望什么,等等。作为一位学者,有这样的人生经历实属难得。可以说,张教授是一位经历丰富,知识渊博,学术严谨,又很接地气的中国当代学者。
在什么时刻,你感受到了祖国的强大
谢邀。很多人因为《战狼2》,才恍然大悟般的感受到:原来,我们的国家已经成长为这样强大了!我可能要比你们要稍微早那么点时间。那一年,14岁,正好是大家翘首以盼的计算机课,计算机老师正要教我们如何使用QQ,我们都很兴奋,互相有说有笑,打开电脑,有等不及的同学已经先一步点开小企鹅,一切都很好。然后,就是天翻地覆,就像梦境崩塌一般令人在现实与梦幻间眩晕,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只知道好好的教学楼怎么就塌了呢,怎么到处都在晃呢?地震发生之时,进出的道路就被垮塌的山覆盖了,谁也出不去。第二天就开始下雨,一直下雨,大家都不愿说话,谁也不知道自己还有没有未来。那是我第一次看见真实的直升飞机,轰鸣声大的吓人,周围的人都很激动,听说外面有军队一直试图进来,只是苦于道路被掩埋的太多,进度较慢,慢不要紧,至少,我们还没有被人遗忘。受伤的同学上了直升飞机,巨大的发动机声响起,我看着他们越来越远,像飞远了的风筝。老师接到消息,说是有冲锋舟从水上开了进来,我们不能一直呆在这个地方,于是大家做好准备,打算第二天一早就出发坐冲锋舟出去,我找来一些纸,写下自己的名字和父母的名字以及家庭住址,我害怕万一路上遇见了意外,这样可以让人知道我的身份。也许此生我都不会忘记那样的场景,因为道路被掩埋,大家都在斜坡上艰难的移动,下面就是浑浊滚滚的河水,我们走在上方,下面就是穿着白色衣服、黄色衣服和绿色衣服的人,他们的方向刚好和我们相反……
生活在日益强大的祖国,有怎样的切身感受
生活的日益强大的祖国,有怎样的切身感受?
回答 : 不好说,学问小了。但是,很多年前有一位路人在一起说话,当说到愤怒的时候,他告诉我: “你太无知了,愤怒啊,何止是愤怒,是百性失望,5000年文明的精髓就是衣.食.住.行; 人一生无非是三个节点,那就是生.老.病死, 这是人生最廉价的三个唯一,人活一辈子的最高意志就是安康,快乐,吉祥!可是现在很多人生不起,很多人在水深火热当中活不起,很多人死都死不起,百姓买不起房,看不起病,很多普通的人面笑心不笑,笑起来比哭都难受。”听了以后我很茫然,几十年来这句话偶尔有时在我脑海里出现。无知的我居然用了几十年才领悟。一年前的一个时间,怕我寂寞孩子让我学上头条,头条真是个好东西呀!好东西!它真神气啊!我在手上写字,一眨眼到了几千公里以外我的朋友那里了,哈哈,真是神气了。过去在社会中经常听年轻人说“无语”两个字,上了头条以后,在无意中愚钝的我不小心竟然也学会了说“无语”两个字。再看看我周边的现实吧。无语了!我只能用我几十年领悟过来路人的话,和头条上学来的做一下回答。
对几十年来社会上的一些现象,实事求是的用几十年学来的六个字来回答吧 : 无语,愤怒,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