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曹操之子房,王佐之才荀彧,他到底是怎样死的
- 曹操心腹大臣荀彧晚年为何反对曹操称晚王
- 为什么荀彧建议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晚年又反对曹操
- 荀彧为什么建议曹操杀刘备
- 荀彧为什么被称为东汉末年的高富帅
- 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荀彧
- 《三国》荀彧为什么被人称为“王佐之才”
- 荀彧为什么老年背叛曹操
曹操之子房,王佐之才荀彧,他到底是怎样死的
谢谢邀请!
荀彧字文若,是颖川郡频阴县人,他的祖父荀淑,字季和,曾任朗陵县令。在汉顺帝,恒帝期间颇有名气。荀淑有八个儿子,号称八龙。荀彧的父亲荀绲,任济南国相,荀彧的叔父荀爽任司空。彧年少时南阳何颙异之曰,(王佐之才也)。永汉元年举孝廉,拜守宫令。后见绍终不成大器投曹谋臣,很得曹欢心。为曹操平定北方立下汗马功劳。曹操把自己的女儿嫁给荀彧的长子荀恽,可见关系非同一般,地方非常尊贵。
建安十七年,董昭等人认为曹操应该进爵为国公,应得到九锡的赏赐,荀彧认为曹操起兵的本意是匡扶朝庭,安定国家,问题就出在这儿了,曹操很是不爽,借出征疏远荀彧,把他凉在一边,这也是荀彧不成熟的一面,怎么就不明白曹操的心意呢?他也许忘了自己是给曹操打工,而不是主宰曹操命运的使者,自己的身份没弄清楚,可怜一世聪明,在政治上如同弱智,曹操真会把一个已腐杇的汉朝再扶起来,荀彧于当年十二月忧郁病亡,第二年曹操就晋级国公了,也可以这么说,荀彧跟曹操多年可谓忠心耿耿,他还以为在为汉朝办事,道不同不相为谋,对曹操的心事并没有揣摩清楚!书呆子也!
曹操心腹大臣荀彧晚年为何反对曹操称晚王
我是三维策论,历史爱好者,在这里回答你的问题。
事实上曹操要称国公的时候荀彧就已经反对了。当时董昭等人计划劝曹操进位国公,私下里找荀彧商议,但是荀彧却说他觉得曹操起兵是为了匡扶汉室,是忠贞之举,不应该贸然进位为国公。
《三国志·魏书十·荀彧传》记载:十七年,董昭等谓太祖宜进爵国公,以彰殊勋,密以咨彧。彧以为太祖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太祖由是心不能平。会征孙权,表请彧劳军于谯,彧疾留寿春,以忧薨。时年五十。明年,太祖遂为魏公矣。由这段记录可以知道,荀彧死于建安十七年,那时候曹操称公的事情刚刚提上议程。而曹操称王是在建安二十一年,因此荀彧只是反对曹操称公,而没有反对过称王,当然如果他还活着我想他会反对的。
(曹操称王时荀彧已死去多年)
那么荀彧为什么反对曹操进位国公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作为汉室老臣,荀彧对复兴汉室还抱有幻想。
当初董卓乱政之时,荀彧不想助纣为虐,于是辞官回乡,并带着族人去投靠了袁绍,之后认为袁绍难成大事,所以转投了曹操。
当时的曹操是唯一一个迎奉天子的诸侯,并且南征北战、治理地方都颇有建树。而荀彧之所以投靠曹操是因为他觉得曹操是汉室的忠臣,想要辅佐曹操匡扶汉室。因此有人要劝进曹操,荀彧自然不会支持。他可是要恢复汉室的,不能容忍别人的僭越。
(荀彧是汉室忠臣)
第二、荀彧觉得曹操本性未改,有着和自己一样的理想
早期的曹操和荀彧一样都是忠于汉室的。可是随着权利的提升,曹操渐渐有了一些别的想法。董昭等人的劝进未尝没有曹家在背后推波助澜,可是这些荀彧却不知道。
甚至直到这个时候,荀彧还认为曹操是忠于汉室的。面对来提议曹操进位国公的大臣们,荀彧说曹操起兵的本意是安定国家、匡扶汉室,他怀着忠贞的诚心,保持着谦让的品质,作为一个有德行的人,曹操是不应该在这个时候进位公爵的。
曹操虽然对荀彧的说法感到不满,但是也不会在明面上暴露出来,毕竟他还是需要汉室忠臣这一块牌匾的,于是荀彧就成为了曹操进位国公的一道障碍,直到荀彧死后曹操才进位国公。
(荀彧与曹操,剧照)
综上所述:
荀彧反对曹操称公而不是称王。而荀彧之所以反对曹操称公是因为他忠诚于汉室,并且他认为曹操也忠诚于汉室,所以他觉得曹操不进位公爵对自己、对曹操、对社稷都是有好处的。
对于曹操日渐膨胀的野心,可能荀彧到临死之时才幡然醒悟吧。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希望已经解答了题主的疑惑。欢迎留言,更多精彩关注@三维策论(以上图片皆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人删除)为什么荀彧建议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晚年又反对曹操
首先要明确一点,“挟”的意思是“挟持”,这话是不能放在场面上说的。故而曹操阵营中的所有人都从来没有说过“挟天子以令诸侯”这样的话,他们用的是“奉天子以令不臣”,意思就是尊奉天子号令那些有不臣之心的臣子,这就冠冕堂皇,挑不出毛病。倒是《后汉书·袁绍传》中记载了袁绍的谋士沮授劝袁绍“挟天子而令诸侯”,那也只能是暗地里的建议,才会说的比较露骨。而我们现在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那也是《三国演义》中其他阵营的人这么说曹操,都不是曹操和他的属下们自己说的。
解释清楚了这个问题,就可以言归正传来说说荀彧了。荀彧是曹操早期非常倚重的谋臣,出身名门,被称为“吾之子房”,将其比作汉初张良,足见智谋之高。他在曹操阵营内部争论是否要迎奉天子的时候起了关键作用,认为迎奉天子有利于曹操凝聚人心,稳定大局。最后曹操听取其意见,将汉献帝迎至许县,曹操成为汉朝丞相,从此多了一个重要的政治筹码。而汉献帝也与曹操阵营绑在一起,“荣辱与共”了。故而,荀彧支持“奉天子以令不臣”既是为曹操的战略考虑,也是他忠于汉室,希望汉室复兴的表现。
但是,曹操阵营的文臣武将却不是一条心。绝大多数的曹操亲信都是只知曹操,不知汉献帝,唯曹操之命是从。甚至出现了诸如夏侯惇这样耻任汉职,只想要丞相府官职的人。同时还有另一批,虽然人数极少,但他们心向汉室,至少是希望维持汉王朝正统地位的臣子,荀彧就是其中代表。
后来荀彧为什么要反对曹操?因为曹操要称魏公,加九锡。这点为什么这么重要?还要源于西汉建立之初的白马之盟。刘邦在建立汉朝后,逐步除掉了几个异性王,最后与群臣定下“非刘不王,非功不侯”的原则,是汉王朝维持下去的基础。只有刘姓宗亲才能封王,其余臣子即使有功,最多封到侯爵。做到公爵就已经“僭越”,只有西汉末年王莽曾经获封“安汉公”,曹操称魏公,已然是在走王莽走过的路,王莽最后篡位了这是大家都知道的,所以,荀彧为了汉室安危,不希望曹操会逐步走上篡位之路,才会旗帜鲜明的反对。另外,加九锡也是一样,那是九种超过一般臣子规格的仪仗,获得九锡,就是在群臣之上,与皇帝的区别越发减小,“君不君臣不臣”。
荀彧劝曹操“奉天子以令不臣”是因为那时候汉室的利益与曹操集团绑在了一起,既帮助汉室又帮助曹操。而后来反对曹操称魏公,则是因为称魏公是汉室与曹操集团的利益产生了冲突。这时候荀彧选择了挺身而出保护汉室利益。但是,因此也损害了曹操集团的利益,成为了曹操专权路上的绊脚石。所以荀彧对曹操“没用了”。但他的位置太高,公然站在曹操对立面势必不能让曹操容忍,所以荀彧只有一死,既让曹操舒心,也成全了自己的名声。
荀彧为什么建议曹操杀刘备
谢谢邀请! 荀彧是一心向汉的汉臣,一生像匡复汉室江山,使汉朝得以延续。这一点,其实和刘备是基本相同的,可是荀彧却积极劝说曹操杀了刘备。这是因为,那时的曹操也是汉臣,曹操起兵,也是为了努力恢复汉室的,所以荀彧认为只有曹操才能真正的完成大业,曹操代表的正统的汉朝。荀彧不是很认同刘备这个人,中山靖王之后的说法,他认为刘备不是久居人下的人,以后必有不臣之心,所以积极建议曹操杀了刘备。果然,后来刘备成功脱离曹操,成了曹操最大的对抗者之一。 其实不是曹操看不出来,青梅煮酒论英雄是,曹操就说了,天下英雄,唯操与使君尔!曹操心里明白。他是听了郭嘉的话,郭嘉说,现在丞相招贤若渴,刘备这人名声响亮,杀了反而使你招人指责。曹操也感觉那时刘备寄居他那里,没什么作为。不料刘备还是成功的走了,而且也壮大了! 荀彧主张杀刘备,是很有远见的,只是那时曹操听他的,杀了刘备,三国就没有人演义了!
荀彧为什么被称为东汉末年的高富帅
荀彧来自汉末士族大家的代表——颍川荀氏。
提起颍川荀氏,要先从荀彧的祖父荀淑谈起。荀淑的官职不大,仅仅是郎陵县令。自己官职不高不要紧,只要学生官职高,同样拥有政治话语权。
荀淑不但自己品德高尚,学问渊博,所生的八个儿子,也个个优秀。
荀淑外有二李门生,内有八子继尘,这就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家族势力。这样的一个家族,有财富,有地位,有才干,有声望。朝廷认他,百姓尊他,士人敬他,通吃所有社会关系。汉朝没有科举制,施行的是举察制,像颍川荀氏这样的士族大家,是举察官向朝廷输送人才的重点对象。说白了,就是国家人才储备库,一个家族就相当于一个社科院。
荀彧的祖父荀淑是士人领袖,叔叔荀爽是百官楷模。荀家集权贵与名流于一身,通吃文化圈与政治圈。出一代人才是个人优秀,出两代人才是家庭优秀,出三代人才,才能称得上家族优秀。身为荀家第三代的代表人物荀彧,究竟有多优秀呢?我们来看看当时人的评语。
荀彧年轻时,何颙就夸他:“王佐之才。”曹操初见荀彧,便感叹:“吾之子房。”连司马懿,都这样夸荀彧:“逮百数十年间,贤才未有及荀令君者也。”荀彧不但有才,长得也很帅。
魏晋之后,夸赞美男时特别爱用的两个典故,分别是何郎傅粉与荀令留香。何郎是指当时的玄学大师何晏。何晏相貌俊美,皮肤洁白,如同擦了脂粉,天生自带美颜和滤镜。荀令指的就是荀令君荀彧了。荀彧有个熏香的小爱好,留下了坐席三日香的美谈。这两个典故都是比喻美男,但我更喜欢后者。何郎傅粉仅仅是妖娆外貌的展现,而荀令留香,香的是一种内涵,一种境界,一种气质。外貌妖娆,终成枯骨。内涵优雅,香沁古今。
作者:“小方说历史”团队
欢迎关注公众号“小方说历史”
雲绯历史号:故纸堆间
欢迎点赞和评论
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荀彧
因为荀彧和众多普通模式不一样,荀彧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模式意在匡复汉室。
早期的荀彧遇到曹操,认为曹操有能力把危在旦夕的大汉王朝重新组建,但是经过后来的种种原因吧,不管是曹操的野心越来越大。还是曹操的部下一心想让曹操取得天下,反正是曹操变的和早期不一样了。
放到今天大家就很容易理解,如果你和一个人为了同一个目标一起奋斗,一起努力,到即将完成的时候,你会发现你的同伴另有别的目的,而你把你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和你同伴一起奋斗的理想当中,你的内心应该多失落。
人与人不一样,有的人是完全的理想主义,他可以为了理想献出自己的一生。而有的人在行往自己理想的路上内心会变质。
大家怎么看??欢迎留言
《三国》荀彧为什么被人称为“王佐之才”
王佐之才 荀彧为荀绲之子,颇具才名,史载:荀彧“字文若,颍川颍阴人也。祖父淑,字季和,郎陵令。当汉顺、桓之间,知名当世……彧父绲,济南相。叔父爽,司空。彧年少时,南阳何颙异之,曰:‘王佐才也。’永汉元年,举孝廉,拜守宫令。荀彧加盟曹操集团的二十年间,成为曹操的重要谋士,为曹操集团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提出“深根固本以制天下”的战略方针。荀彧加盟曹操集团后,向曹操进言:“昔高祖保关中,光武据河内,皆深根固本以制天下,进足以胜敌,退足以坚守,故虽有困败而终济大业。将军本以兖州首事,平山东之难,百姓无不归心悦服。且河、济,天下之要地也,今虽残坏,犹易以自保,是亦将军之关中、河内也,不可以不先定。”
同时,荀彧还指出徐州牧陶谦虽然死了,但徐州的兵力不易被消灭,且徐州士兵必然严阵以待,强攻将会蒙受损失。他建议曹操先定“河、济”,建立以兖州为中心的根据地,并趁机收取“熟麦”,贮备粮食以供军需。曹操采纳了荀彧的建议,取消了攻打徐州的计划,分兵逐步攻破各个县城,巩固了在兖州的统治。随后又整编军队,招揽士人,大兴屯田,发展经济,从而声名日著,成为一支重要的割据势力。 第二,提出奉汉帝“以从民望”,“以令不臣”的策略。东汉末年,尽管军阀四起,朝廷名存实亡,但是,当时社会仍崇尚正统,谁拥戴汉献帝,谁就能赢得义举的声誉,从而获得士人的广泛支持。由此,荀彧建议曹操奉迎汉献帝,并劝曹操说:将军首唱义兵,徒以山东扰乱,未能远赴关右,然犹分遣将帅,蒙险通使,虽御难于外,乃心无不在王室,是将军匡天下之素志也。建安元年(196 年),曹操采纳荀彧的建议,将汉献帝奉迎至许(今河南许昌)。
曹操掌控了汉献帝,即拥有了一面义举的旗帜,并随时可以举起这面大旗对其他割据势力进行征伐。随后曹操就打着“奉天子以令不臣”的旗号,提高了自己在政治上的号召力。从此,曹操的东讨西伐,南征北战也有了正当的理由。曹操迎奉汉献帝,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袁术的谋士张承、公孙度的谋士凉茂、吕布的谋士袁涣等都认为曹操“功高而德广,可谓无二矣。”各地士人纷纷投归许都,出现了“贤士大夫,四方来集”的盛况。曹操集团吸引了一大批名士如陈群、华歆等人,壮大了其谋士队伍。曹操集团中的贤能之士的数量远远超出其他割据势力,他们为曹操出谋献策,辅佐其南征北战,最终统一北方。 第三,提出“先取吕布”、“连和关中”,逐步统一北方的步骤。曹操将献帝迎至许昌之后,得到了社会的广泛支持。但是,袁绍凭借自身的军事优势,并不把曹操放在眼里。当时东面有吕布的残余势力;南面有宿敌张绣;西边关中有数十支各不相统的地方武装。当袁绍傲慢地挑衅时,曹操颇为不安。为改变这一被动局面,荀彧建议曹操乘袁绍忙于兼并公孙瓒之机,东击吕布、连和关中。曹操依荀彧之计,于建安三年(197 年)攻破张绣、擒拿吕布,解除了后顾之忧,为与袁绍决战创造了条件。
建安五年(200 年),官渡之战时,曹操几次打算放弃,均被荀彧劝止。由于荀彧正确分析战争形势并提出应对之策,最终使曹操大获全胜,为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第四,为曹操集团广荐人才,扩充实力。曹操之所以重用荀彧,除了荀彧本身的才华外,更重要的是通过他可以争取士大夫的广泛支持。荀彧加盟曹操集团后,先后为曹操举荐了大批的名士和文武之才,形成以士大夫为主体的汝颍团体,成为曹操集团的两大支柱之一。荀彧所举之人,大多来自河南、河北、关东、关中等地,其中以颍川居多。这或有乡土观念的影响,但主要原因当是颍川属曹操的势力范围,而且一直是东汉文化的发达地区,人才辈出,当时即有人士称“汝、颍固多奇士”。所谓“奇士”,当指才华出众的名士。荀彧举人多重才识与德行,故其所荐之人大多名实相符,有吏治执事之才能。曹操认为荀彧善于知人,“诸所进达皆称职”。 由于荀彧功勋卓著,于建安八年(203 年)被封为万岁亭侯,曹操还与他结成秦晋之好,将女儿嫁给他的儿子荀恽。建安十二年(207 年)增他封邑千户。曹操对荀彧的功劳与品行给予了充分肯定。东晋初,王导还说:“昔魏武,达政之主也;荀文若,功臣之最也。”这些评说当是符合实际的。
荀彧为什么老年背叛曹操
荀彧为什么老年背叛曹操?曹操为何要杀荀彧?其实是同一个问题,我来一并回答。
荀彧的下场
公元212年,荀彧因病在家修养。曹操派人送来一个盒子,荀彧打开一看,竟是空无一物。荀彧摇了摇头,早已明白主公的意思,于是服药自尽了。
荀彧和曹操的蜜月期
公元191年,荀彧来投曹操,曹操大喜过望,见人便说:吾之子房来了。荀彧年纪轻轻便有“王佐之才”,他的理想就是匡扶汉室,天下太平。此时为了天下太平,必须选择和曹操并肩作战,曹操有勇有谋,有领导魄力,值得辅佐。荀彧为曹操举荐人才,稳定后方,制定出“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战略妙计,最终三足鼎立。荀彧也因此一步步升迁,先后加封为侍中,尚书令,荣耀无数。曹操还将女儿嫁给荀彧的儿子,两人互相联姻,儿女亲家,此时的曹操和荀彧关系亲密无间。
荀彧和曹操的矛盾
曹操集团权势一天天增大,曹操内心的“取汉而代之”的野心也日益膨胀起来。这些心思被曹操集团的下属看出来了,军师祭酒董昭向曹操劝进,提出“五等爵制”,只有先恢复了爵位制后,曹操后面的称王称帝才顺理成章。这一建议被中书令荀彧强烈反对,曹操因此对荀彧十分失望,关系破裂。
荀彧为什么要背叛曹操呢?关键有两点:
第一,信仰不同。早起荀彧和曹操的目的一致,都是平定天下。等到天下三足鼎立了,曹操集团开始了篡汉谋逆了,这和荀彧的匡扶汉室的理想相违背。
第二,阶级利益不同。曹操集团分两大阵营,一个是颍川阵营,以荀彧、荀攸、陈群、钟繇为代表,把控着朝政;另一个就是谯沛阵营曹氏家族为代表,他们掌握着军队,是曹操的嫡系。荀彧跳出来反对谯沛集团提出的“五等爵制”,在曹操看来,这是以荀彧为首的颍川阵营公开反对谯沛的开端,必须制止。
因此,曹操为了集团利益,原则上荀彧必须死,所以才有了曹操空盒杀荀彧的那一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