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暮汉宫传蜡烛 情感 怎么

日暮汉宫传蜡烛(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表达了诗人怎么样的情感)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2-11-29 11:28:13 浏览136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表达了诗人怎么样的情感

寒食 / 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这句诗出自韩翃的《寒食》

冬至之后105天是寒食。

传说寒食是为了纪念春秋的介子推。晋文公重耳当年流亡在外时,介子推一直跟在身边,有一次重耳饥饿难忍,找不到吃的,介子推就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了一大块肉给他吃,重耳铭记于心,后来重耳回国即位,成为新一代霸主,晋文公重耳给手下封赏,加官进爵,可是却忽略了介子推。晋文公派人去寻找介子推,准备给他高官厚禄,可是介子推避而不出。后来,介子推干脆带着母亲到绵山藏起来,晋文公派人去山里找他,为了逼迫介子推出来,就放火烧山,最后到山里看见介子推抱树而死,和他母亲都被烧死了。晋文公为了纪念介子推,下令这一天不能开灶生火,只能吃冷食,这就是寒食的由来。

韩翃这首诗,简单的描绘了长安城白天和夜晚的两个场景,非常传神,两幅长安城寒食图。白天的长安城,一派春日气象,飞花处处,东风烟柳;日暮时分,宫里开始传递火烛,轻烟袅袅,飘散在紧挨着皇宫的王侯贵族之家。

春城无处不飞花。长安春色,仅此一句足矣!作者用高度凝练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寒食图,简直不能增减一字,却写尽寒食这天长安城白天的景色,和日暮后的皇宫里传烛的场景。一白天,一黑夜;一宫内,一宫外,尽得写意之妙。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这两句写寒食禁火,宫内传烛,暗含讽刺意味,有点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意思。

《寒食》中哪些词语体现出皇帝对五侯的恩宠

《寒食》

唐代诗人•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后两句体现出皇帝对五侯的恩宠。“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唐代制度,清明那一天皇帝会宣圣旨,取些榆柳之火以赐给近臣,以表示恩宠。因为寒食时天下一律禁止用火,唯独宫中可以燃烛。皇帝特许重臣”五侯“也可破例燃烛,并直接自宫中将燃烛向外传送。

能得到皇帝赐烛这份殊荣的自然不多,难怪由汉宫到五侯之家,沿途飘散的“轻烟”会引起诗人的特别注意。


诗词摄影,如何还原“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画面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出自于唐代诗人韩翃的《寒食 / 寒食日即事》。全文如下: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诗文释义

暮春时,很多花儿已经开败了。长安城里,飘飞的柳絮和掉落的花瓣随处可见。寒食节,皇家御花园里的柳枝被东风吹得歪歪斜斜。

夜幕低垂,皇宫里的人们忙乎着给每一间屋子点上蜡烛。炊烟袅袅,飘散在皇亲贵胄的家里。

拍摄思路

1、日暮汉宫传蜡烛

  • 拍摄时间——

日暮传蜡烛,拍摄时间是在傍晚;古代没有电灯,太阳落山之后就是漆黑一片,晚间照明只能用油灯或者是蜡烛。不过,而今我们有电了,就算是晚上,也可以拍摄到霓虹闪耀的不夜城。

  • 拍摄地点——

诗词中虽然写的地点是日暮中的汉宫,但是我们拍摄时却不一定非要挑选皇家宫殿作为摄影环境。古代经济不发达,穷人家连油灯都点不起,更不要说是点蜡烛了。所以,“汉宫烛火”其实是指在夜色中建筑集群里的灯光。这样的拍摄环境在古代难寻,在如今却非常容易。咱们只要找一处相对比较繁华的地段,拍摄暮色中的万家灯火就可以了。

  • 摄影主体——

日暮传蜡烛,摄影主体是暮色中逐渐被点亮的明灯。古代生产力水平低下,老百姓没钱,大部分家庭是舍不得在夜晚点亮长明灯的。但是而今不一样啊,街道两旁有路灯,商店门前有广告灯箱,家家户户都用上了电灯,夏天还有夜市开放……拍摄灯火阑珊的繁华夜景并非难事。只要挑一个相对比较通透的天气,拿着三脚架,用长曝光拍摄就可以了。

2、轻烟散入五侯家

  • 拍摄时间——

炊烟袅袅散,炊烟肯定是在做饭的时候才会有。谁家厨房不是做饭的时候才冒烟呢?再结合上一句的“日暮”咱们日常三顿饭,早饭和中餐肯定不会在日暮的时候吃,所以拍摄时间就是“晚餐制做时”。

  • 拍摄地点——

轻烟散入五侯家,“五侯”指的是王亲贵胄,也可以理解为是有钱有势的人家。以前有皇帝,有亲贵,老百姓们都住平房,“五侯”的府邸就显得相当气派;现在皇帝早没了,而且城里人都住上高层了,就算是有炊烟,也被抽油烟机给吸走了……所以,要是想拍摄出“炊烟袅袅散”的效果,还得是去到农村,找一处看上去比较阔气的院子作为“五侯家”的首选。

  • 摄影主体——

轻烟散入五侯家,正在做饭的房子是摄影主体。在农村拍摄田园风光的炊烟袅袅自不必说,取景也相对比较容易;如果是想在城市里拍摄炊烟袅袅的效果,估计得找一处相对比较大一些的饭庄,类似于农家院的那种。毕竟只有带着小院的平房才适合拍摄炊烟升起,要是住户的楼房里冒烟……那就不是炊烟了,那就该救火了。

怎样理解:“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这首诗

首先简单一提“寒食节”。更早古时叫禁火节,是冬至后l05天,到春秋时演变成清明节前二日,禁火三天只吃冷食,故称寒食。演义的起因于春秋晋国人介子推与重耳(晋文公)的历史故事。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是中唐诗人韩翃《寒食》诗中佳句。夜暮来临,汉宫太大了,宫里一派正忙于分送、传递、点燃蜡烛的画面,袅袅炊烟飘散到了王侯贵戚的庭院里。本是“寒食节”,百姓家是不能生火点灯的,皇宫里却灯火通明、饮烟四起,这袅袅炊烟只散入皇亲权贵家中,这炊烟离百姓之家太远了,这也点明皇亲权贵也有点蜡生火的特权。诗人通”寒食节“这节点委婉讽刺了当时政治腐败现象,应了“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俗语。

此诗除了文笔传神外,更大的特点是古往今来诗词少有的思想艺术表达水平:统治者看了不伤大雅,国君认可自己高高在上的皇权,权贵们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面俱在;寻常百姓等人看了心知肚明,也为叹出自己的心声而感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