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考记叙文答题技巧

中考记叙文答题技巧(中考语文阅读理解都考什么类型)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2-11-26 12:58:08 浏览36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都考什么类型

?欢迎来到“老穆说语文”问答领地,老穆将用最大的热忱和最好的回答来回馈您!?


老穆解析

谈到中考语文,不得不谈到阅读理解,它不仅所占分值较大,而且较难。是拉开学生之间差距的考试选项。

阅读理解主要考查学生“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能力,能力层级从B级到F级。

阅读理解,严格意义上来说,可以分为古代文阅读和现代文阅读两大部分。

?〖1〗古代文阅读包括文言文和诗歌(古诗词)鉴赏;

?〖2〗现代文阅读包括说明文、议论文和记叙文。

那么,中考阅读理解都会考查什么类型的试题呢(也可理解为考查点,简称考点)?

穆老师为大家分析如下,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接着往下看!


老穆支招

?????古代文阅读?????

☃️一、文言文考点(图文版)

重点考查:实词含义、虚词意义和句子翻译

☃️二、诗歌(古诗词)鉴赏考点(图文版)

重点考查:炼字、赏句、表达技巧和情感态度

?????现代文阅读?????

☃️一、说明文考点(图文版)

重点考查:说明方法及作用、说明文语言、说明思路

☃️二、议论文考点(图文版)

重点考查:论点、(补充)论据、论证方法及作用、论证思路

☃️三、记叙文考点(图文版)

重点考查:标题含义及作用、段落作用、材料关系、环境描写、人物形象、句子赏析、写作手法、主题提炼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学会了吗?加油哦!


?如果您觉得不错,记得关注“老穆说语文”,并点个赞哦!?

以2019年山东省德州市中考语文《一些春天》为例,说说记叙文阅读理解难在哪里

记叙文阅读理解问题类型有限,答题方法及技巧,书上、网上铺天盖地,但同学们依然感到记叙文阅读理解难,那么记叙文阅读理解难在哪里?下面以2019年德州市中考语文试卷中《一些春天》为例,说说记叙文阅读理解难在哪里。

18.本文写了哪几件与“春天”有关的事?(3分)

概括事情内容的题目,相对是比较容易的。只须学生理清思路,分别概括就可。比如《一些春天》这篇文章,开头便提到“春天”,以“我”去李医生家治疗脊椎,“要经过农大门口一条笔直的路”,引出弟弟患病去世的伤心事。接着依然是在春天,外婆患病去世。美丽的春天,尽是令人痛苦的记忆,这让我一度不敢好好欣赏繁华。李医生的夫人,一位寻常妇人,以她规律的作息,对身体的重视、善待,对生活的热爱,影响了我。我慢慢能够正视生活中的那些痛苦,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了。

三件事的主人公,一个是“弟弟”,一个是“外婆”,一个是“我”。然后以“某某+做了什么事(怎么样了)”的格式,概括出来就可以了。

这个题目,学生一般都能够拿下来。但也有一些同学,不了解概括事情内容的要求,概括的时候,用偏正短语来表达,比如“外婆的病”,这就不符合要求了。也有同学,读文章读得不仔细,第二件事,写成了“婆婆和外婆生病去世”,与文章内容不相符。失了大多数人都能得到的分数,你还能胜出吗?

19.本文多次写春天的花,分析下面两段文字在文中的作用。(6分)

(1)刚好是三月,风暖起来,花开成片,如同有人在泼洒颜料一般,醉人的酒红,少女明艳的桃红,婴儿般纯净的粉白,这边染一块,那边染一块。

(2)海棠爆满枝头,微风吹过,片片花瓣蹁跹而下。重瓣晚樱云蒸霞蔚。

这个题目考查的是记叙文阅读理解中“景物描写的作用”这个问题,而很多学生上来一审题,就跑偏了,认为是让赏析句子。我敢说,他们一看是两个句子,要求都没好好读一读,就把目光集中在句子特点上了。不用说,这些同学,这6分,葬送了大部分。

审题审对的,平常你若问他,景物描写都有哪些作用啊,他会说得头头是道。但此时,那些思路有一些已经沉寂在头脑中了,只凭一点直觉作答。这样的回答,要点通常不全面,也就不能拿到全部分数了。

记叙文中景物描写的作用

1.点明时间、地点、人物、背景。

2.渲染……的气氛。

3.烘托人物……的心情,衬托人物……的品质。

4.为下文……情节做铺垫,推动情节发展。

5.预示人物……的命运,暗示故事……的结局。

6.突出、深化文章……的主题。

这些作用,要依据景物描写在文中的位置、景物描写的特点、上下文的内容来判定,绝不能跟套公式似的,无论什么情况,都写上这么一堆套话。

第一个句子,在文章开头段落,景物极其明丽,又很快由美丽的景致过渡到写弟弟患病,所以,它的作用就是: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渲染春天的美丽,烘托人物明朗轻松的心情;推动情节发展,引出“我”关于人和事的种种回忆。

第二个句子在文章中间,花开繁华,但花瓣盘旋落下,总给人以凄伤的感觉,加上上文提及外婆刚刚出院不久,有一种暗示。除此以外,这繁花似锦,也与外婆的和善、衣着整洁等美好的品质相互辉映。所以它的作用是:美丽的花烘托了人物精神的美好。但美好的人和花一样容易凋零,为下文老人的去世作了铺垫和反衬。

20.第④段画线的句子反映了“我”怎样的心理状态?(3分)

这个题目是失分的重灾区。为什么呢?因为学生们年龄都还太小,没有这样的人生经验,没有这样的体会。有的说“她不珍惜与弟弟在一起的时间”,有的说“她不知道疼弟弟”,也有一部分贴近了成年人的情感体验,但表达还欠准确。

去看弟弟,不谈病,不表达关切,说些与此无关的内容,没事找事钉珠片。这其实是一处回避,回避痛苦,回避敏感,回避焦虑。

所以这个题目的参考答案是:这些动作是为了掩饰内心的焦虑和无奈,也表现了“我”的期望与担心等复杂的心情。

21.文章第⑾—⒀段记叙语言有何特点?

这个题学生又有些蒙,不知该如何做答。语言特点,语言什么特点呢?又难死猴儿哥儿了!平常分析课文语言特点的一些话,什么语言通俗易懂啊,什么文白交杂啊,什么长句短句相间,节奏明快啊,统统忘到脑门儿后去了。更不要说结合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了。归根结底,见得少,练得少。

⑾—⒀这几段文字,交代医生的过去、现在,写医生夫人的闲聊,写医生夫妇作息的规律及对身体的善待,内容很家常,娓娓道来,质朴感人,有着浓郁的生活气息。

这个题目的参考答案是:语言平实朴素,却富有张力,言简义丰。

22.你怎样理解“那些花,我渐渐敢好好欣赏它们了”这句话的含义?读完本文,你对人生有了什么新的认识?(4分)

这个题目,考查的是对文章中心的理解,以及读文章后的启示。这个题目,学生们答得还不错,大多能把握住“正视痛苦和不幸,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这个宗旨。

这个问题的参考答案是:花曾经触发了“我”的伤痛,经过一些人和事,“我”对生命有了新的认识,变得积极乐观了。生活中的痛苦和悲伤无法避免,要微笑面对生活。

总结:阅读理解《一些春天》,共19分,学生们能够拿到大半,情况已是不错了。归结起来,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有:阅读太匆忙;审题不仔细;答题规范不明了;学过的东西太死;生活阅历尚浅;思路不开阔,回答也触及了一些要点,但总也难以全面。

对策:除却多阅读,继续练习、点拨、反思,总结,再练习、再点拨、再反思、再总结,加上丰富同学们的社会实践,也没有什么捷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