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个黄鹂鸣翠柳 全诗

两个黄鹂鸣翠柳(“两个黄鹂鸣翠柳”全诗写的什么景色)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2-11-26 11:34:16 浏览63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两个黄鹂鸣翠柳”全诗写的什么景色

在回答问题之前,先纠正一下,“两个黄鹂鸣翠柳”出自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它不是诗(律诗),而是绝句,绝句与诗(律诗)是有所区别的。最主要的区别在于二者的概念、起源、特征不同。绝句又称截句、断句、短句、绝诗,由四句组成,分为律绝和古绝,其中律绝有严格的格律要求,它起源于汉魏六朝的乐府短章。文献记载,六朝时期文人宴集,有联章作诗的风气,每人作四句五言,合成一首整诗。如果将各人所作的割断开来,单独成篇,就叫“一绝”。而律诗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属于近体诗范畴,因格律要求非常严格而得名。律诗起源于南朝,定型于初唐,盛行于唐宋,成熟于中晚唐时期。律诗在字句、押韵、平仄、对仗各方面都有严格规定,其常见的类型有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

杜甫(唐)《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全文为: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绝句的意思是说,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枝间唱歌,一行白鹭飞翔于蔚蓝的天空。我坐在窗前,可以望见西岭(从四川及周边的山川河流分布上分析,这里指的横断山脉岷山山岭,而不是成都周边的“西岭雪山”,更不是指东北方向的秦岭)上堆积着常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泊着来自万里之外东吴的船只。

杜甫在绝句中,到底想表达什么?“两个黄鹂鸣翠柳”,春天无论小鸟是在柳枝上唱歌、对话、调情,大诗圣杜甫和我们都是听不懂的,因为它们说的是“鸟语”,我们“不知所云”!“一行白鹭上青天”这个画面(意象)描述的也是大自然界中鸟的一种行为,它们依照季节的时序飞行而已,只是作者把自己此时此刻的心情(境)赋予它们,寄物(鸟、蓝天)而已。其实,离自己想要真正呈现的主题思想“离题甚远”。“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两句才是作者真正想要言志的重点,意象继续延伸:西岭、千秋雪、万里船。在句中,作者真实想要表达的意思已经若隐若现,隐喻的意思为:苦读寒窗数载,千秋功名已就,欲乘船扬帆远行,鹏程万里大干一番。

因此说,整首绝句描写的根本不是什么自然景色!如果要牵强附会的去说写什么景色,权且可以肤浅的理解为,描写春末夏初的景色吧,真所谓的“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大概说的就是这层意思。事实上,诗圣杜甫整首绝句以“赋”的手法成文,如诗如画,行云流水,不露痕迹的寄物言志,“寄”美丽的鸟、翠柳、青天、西岭、千秋雪、万里船这些外在的“物”的具体意象,来表达自己内在的此时此刻心情(境)与远大的志向与抱负,这才是整首绝句的主题思想。

解读诗圣著名于世扬名立万的名句需要一定的胆量,深恐曲解了绝句的真实本意,而贻笑大方。下面我怀着一颗对诗圣的敬畏之心,诚惶诚恐的继续解读如下:

一、如诗如画(物)

意境的空间跨度——在空间上,身处成都草堂的作者,首先描写了草堂前春天的吉祥之鸟黄鹂、翠柳。鸟依附于树,树附着于大地,它们是地面景观景致;其次描写了吉祥的白鹭,展翅飞翔于蔚蓝色的天空,鸟与无垠的天空都是具化在虚无缥缈的空间之中,立体而唯美。两句的意境空间跨度从地面到空间,放飞思想。在这如诗如画的意境中,可以体会到作者此时此刻春风得意,心旷神怡的心态(境)。另外,还隐藏有“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在地面柳枝上叽叽喳喳的黄鹂小鸟们,你们哪里知道我鸿鹄(白鹭)大鸟一飞冲天,直飞霄汉,壮志凌云的远大雄心壮志呀?)的涵义。

意境的地域跨度——在地域上,身处四川成都草堂的作者,在春天,他是不可能从草堂的窗户一下看到西岭常年不化的积雪的,也不大可能(或权且可能)看到草堂门口停泊着不远万里从东吴而来的船。西岭、千秋雪、万里船,这些意象都是虚拟化的想象之物,寄以它们来言志而已。

二、寄物言志

绝句写作的背景是:公元755年,爆发“安史之乱”,杜甫一度避往梓州。第二年,叛乱得以平定,杜甫回到成都草堂。当时,他的心情非常好,面对草堂呈现的春意盎然与勃勃生机,他在心情愉悦中,写下这一著名的绝句。

寄上面所陈述的物,来言志:用绝句表达自己此时此刻春风得意的心情(境),欲扬帆万里,仗剑天涯,纵横天下,干一番事业的远大志向。

三、结语

整首绝句描写的不是景色,而是作者以“赋”的手法寄物言志,来表达自己的远大的志向与抱负。

———————————————

(图/网络)

两个黄鹂鸣翠柳,黄鹂为何是两个而不是两只杜甫有何用意

题主好,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

恰好我的老师曾经教过我这个问题!

恕樱略抒己见?

“只“是简化字,本来应当作隻。

隻和雙(简化字作双)在古代是反义词,分别表示奇数和偶数。因此,隻在古代只是表示单,独的意义,例如成语“形单影隻”还保留古代的用法的。那么雙则表示成对的意思。

甲骨文隻。一只手、一只隹。隻音从雉,本义为鸟在手中。《說文》:“隻。鳥一枚也。从又持隹。持一隹曰隻,二隹曰雙。”

从造字看,隻是手持一鸟,雙是手持二鸟,造字意图十分清楚。而用为量词,是宋元以后,才在口语中出现的。

那么我们来看一下诗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

如果换成两隻黄鹂会如何呢?翻译一下为两“独,单”的黄鹂!句子是不通的!所以此句用“个”是非常恰当的哦!

那么好多人都在猜测是不是平仄的问题?

其实不然,“只”与“个”在诗词中皆为仄韵!正确的答案就是在宋元以前,尤其是唐朝时期,杜甫那个年代,“隻”字并不作为量词使用哒!您明白了吗?

杜甫的经典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好在哪里

两个黄丽鸣翠柳鸣是歌唱的意思。

《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是唐代诗人杜甫的组诗《绝句》中的第三首。是杜甫在听闻唐朝平定“安史之乱”后,心情愉快所作。前两句诗人对美景进行了细微的刻画。后两句诗人因见吴船而想念故乡。公元762年,唐朝鼎盛时期,成都尹严武入朝,当时由于“安史之乱”,杜甫一度避往梓州。第二年,叛乱得以平定,严武还镇成都。杜甫也回到成都草堂。当时,他的心情很好,面对这一派生机勃勃,情不自禁,写下这一首即景小诗。

绝句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白话译文

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婉转地歌唱,

一队整齐的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

我坐在窗前,可以望见西岭上堆积着终年不化的积雪,

门前停泊着自万里外的东吴远行而来的船只。

杜甫(712—770),字子美,出生于巩县(今属河南),被今人誉为“诗圣”。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早年南游吴越,北游齐赵,因科场失利,未能考中进士。后入长安,过了十年困顿的生活,终于当上看管兵器的小官。安史之乱爆发,为叛军所俘,脱险后赴灵武见唐肃宗,被任命为左拾遗,又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后来弃官西行,客居秦州,又到四川定居成都草堂。严武任成都府尹时,授杜甫检校工部员外郎的官职。一年后严武去世,杜甫移居夔州。后来出三峡,漂泊在湖北、湖南一带,最终死于舟中。杜甫历经盛衰离乱,饱受艰难困苦,写出了许多反映现实、忧国忧民的诗篇,诗作被称为“诗史”;他集诗歌艺术之大成,是继往开来的伟大现实主义诗人。



两个黄鹂鸣翠柳,是不是描写春天的诗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答案:这是一幅早春图

诗中蕴含这丰富的思想感情。细柳新绿,黄莺唱和,这是春天的声音,白鹭从南方飞回,正是带着春意的来客。趁着春江水满,江东的船舶不远万里而至,说明:一年之计在于春。







两个黄鹂鸣翠柳,作者为什么不用两只黄鹂

“个”与“只"都是量词,但表示的意义不同。除去各地方言的说法不同另当别论。就书面而言是有特定性的或习惯性。比如:一匹马,一头牛、一头猪;一只鸟,一个人等,是有区别的。本文的两个黄鹂鸣翠柳,如果不是作者所用方言不同的话,是有特別意义的。他是可以用“个”字来形容或比喻是两个人象黄鹂鸟一样在柳上或柳下唱歌,结合“一行白鹭上青天",个人觉得诗人是有意用“个”字来形容,两个人在柳下(或柳上)唱歌而惊飞了不远处栖息的白鹭鸟。上下句分开用“黄鹂"与“白鹭"就是暗示前面的“黄鹂”是指两个人在唱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