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勇敢的心》电影所诠释的精神是自由吗你怎么看
- 在电影《肖申克的救赎》和《勇敢的心》中,你认为最震撼或感动的镜头是什么
- 电影《勇敢的心》是怎样炼成的
- 电影《勇敢的心》中是如何讲述华莱士的一生的
- 《勇敢的心》这部电影中的历史是真的么
- 如何评价电影《勇敢的心》
- 《勇敢的心》这部电影讲的是什么
《勇敢的心》电影所诠释的精神是自由吗你怎么看
我所理解的是向往自由之心永远不死。
梅尔吉布森的这部电影曾深深震撼了我,它史诗般地描述了13世纪苏格兰领袖William Wallce带领苏格兰人民为自由而战的故事,具有深刻的民族主义和政治内涵的古装巨制。
人,需要信仰和精神力量,坚定不移地坚持自己的信仰令人钦佩。华莱士临刑前响彻天际的那一句“Freedom——”让人热泪盈眶,为他悲惨的遭遇而唏嘘,更为他的血性,为他坚毅如铁的精神而惊叹。
在电影《肖申克的救赎》和《勇敢的心》中,你认为最震撼或感动的镜头是什么
应该是肖申克从烂泥坑里爬出来的时候。当他从下水管道爬出来的时候,我非常担心他会不会被抓住,那一刻我仿佛可以感受到他的辛苦,我能想象到他会在这个下水管道中遇到的饭食,屎尿以及让我们感到厌恶的东西,我想,我其实是忍受不了的,因为我无法相信自己竟然可以把全身浸泡在屎尿中,而且像游泳一样让人感到厌恶。这是人世间最大的痛苦,但是肖申克做到了,我要哭出来了,因为我在想象他这一刻有着多大的成功与希望啊!
人世间最美好的事情其实就是别人都认为做不到的事情,你不但做了而且成功了。我真的敬佩他。
电影《勇敢的心》是怎样炼成的
勇敢的心--告诉我们活着的意义!
一. 勇敢的心,影片以其出色的镜头展现和深刻的历史内涵席卷影坛,斩获第68届奥斯卡金最佳影片、最佳导演在内的五项大奖,可谓实至名归。现代人能看到很多现实生活的影子。环境、命运转接后,看到的是现代人的缩影。只是他们的民族精神让我们为之动容,我们忘记了国家,却只记得自己
二. 这部片子看了不下3遍,英勇无畏的华莱士、满腔热血追随者、美丽坚强的妻子和王妃、奸雄式国王等主要角色形象都十分鲜明,冷兵器战争场面血腥而震撼。告诉了我们,现在和平的生活多么来之不易。我们的社会需要英雄,需要信仰,需要目标,否则在高压的环境下节节败退,只能跟生活妥协,不断的抱怨老天对自己多么的不公。所以,我们要成为自己的英雄,努力的朝着既定目标前进,向过去曾经牺牲的英雄们致敬!
电影《勇敢的心》中是如何讲述华莱士的一生的
《勇敢的心》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一部电影,影片的人物原型就是英国历史上富有传奇色彩的英雄人物:威廉·华莱士。《勇敢的心》的剧本改编自兰道尔·华莱士1995年出版的小说,而小说就是以《华莱士之歌》为蓝本进行创作再加工的。在创作剧本的时候,编剧兰德尔手里掌握的关于威廉·华莱士的史料很少,于是兰德尔根据15世纪末爱尔兰游唱诗人亨利所吟诵的史诗创作剧情
在威廉·华莱士还是孩子的时候,他的父亲,苏格兰的英雄马索·华莱士在与英军的斗争中牺牲了。幼小的他在父亲的好友的指导下学习文化和武术。光阴似箭,英王爱德华为巩固在苏格兰的统治,颁布法令允许英国贵族在苏格兰享有结婚少女的初夜权,以便让贵族效忠皇室。王子妃伊莎贝拉是个决断的才女,她知道这道法令会让英国贵族有意于苏格兰,但更会激起苏格兰人民的反抗。年轻的华莱士学成回到故乡,向美丽的少女梅伦求婚,愿意做一个安分守已的人。然而梅伦却被英军无理抢去,并遭杀害,华莱士终于爆发了。在广大村民高呼“英雄之后”的呼喊声中,他们揭竿而起,杀英兵宣布起义。
苏格兰贵族罗伯想成为苏格兰领主,在其父布斯的教唆下,假意与华莱士联盟。华莱士杀败了前来进攻的英军,苏格兰贵族议会封他为爵士,任命他为苏格兰护国公。华莱士却发现这些苏格兰贵族考虑的只是自己的利益,丝毫不为人民和国家前途担心。爱德华为了缓和局势,派伊莎贝拉前去和谈。但由于英王根本不考虑人民的自由和平等,只想以收买华莱士为条件,和谈失败了。伊莎贝拉回去后才发觉和谈根本就是幌子,英王汇合了爱尔兰军和法军共同包围华莱士的苏格兰军队,她赶紧送信给华莱士。大军压境之下,贵族们慌作一团,华莱士领兵出战,混战一场,短兵相接中,他意外发现了罗伯竟与英王勾结,不禁倍受打击。伊莎贝拉为华莱士的豪情倾倒,来到驻地向他倾吐了自己的真情,两人陶醉在爱情的幸福之中。英王再次提出和谈。华莱士明知是圈套,但为了和平着想,他依旧答应前去。在爱丁堡布斯设计了阴谋抓住华莱士,并把他送交英王。罗伯对父亲的诡计感到怒不可遏,华莱士终于被判死刑。伊莎贝拉求情不成,在英王临死前,她告诉英王她怀的不是王子的血脉,而这个孩子不久将成为新的英王。
华莱士刑前高呼“自由”震憾所有人。几星期后,在受封时,罗伯高呼前为华莱士报仇的口号,英勇地继承华莱士的遗志对抗英军
拍摄期间,《勇敢的心》剧组的摄影队远度重洋进行实地拍摄。为了拍摄战争场面,剧组启用了三千人以及二百匹马。影片中打斗场面中的临时演员,大多数是从类似英国地方自卫队的爱尔兰相关机构借用,其中有些来自于相同的地区,有些来自于不同地区。片中华莱士孩提时居住的村庄的拍摄场景选址在维斯峡谷,这个峡谷所在地是欧洲降雨量最丰富的地区。摄制组在维斯峡谷蹲点6周取景,只有3天放晴,婚礼场景拍摄结束后,导演决定顺应自然气候,不管晴雨的问题了。
以往的战争片留给观众的印象大多是血腥、暴力的打斗场面。或许一个好的摄像师、一个好的打斗指导加上优秀的场面布景足以烘托出影片的视觉效果,从而将影片作为一部优秀的战争片推向全国乃至世界,但《勇敢的心》之所以能够成为经典佳作,决不仅仅如此。它有机的将战争因素与爱情因素相结合,两者的合并始终牵引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同样牵引着荧幕前每一个观赏者的心。 之所以有“战争”,是因为有“爱”。世界上没有一个战争是由于纯粹的愤怒所激化而来的。影片中的战争也是如此。只不过,片中的“爱”是多元化,更富有灵魂的。高尚无比的爱情和浴血奋战的民族情是本片的感情线。华莱士作为一个小小的苏格兰人最终能够领导解放革命走向胜利,这一切是因为他不惜任何代价的爱着自己的妻子、爱着自己的祖国、爱着自己的民族,甚至不惜用自己充实着热血的生命来祭奠苏格兰人的土地与苏格兰人的自由。 威廉华莱士,不是一个天生的好战者。当幼小的他看到自己的父亲为了民族的自由而失去生命的一霎那,他仍然没有下决心立志或复仇。对于他来讲,反而更需要一个和平的处境、与平凡的生活。当成年的华莱士回归到自己的土地时,他曾说:“我回家是要种田成家,只求能平安的生活。”观众看到这句话时,很难将当前的华莱士与影片结尾那个躺在死刑台却仍然高呼自由的他相提并论。但实际上原因很简单,当时英国政府为了平反,赋予了贵族头领初夜权。所有的贵族头领可以凭借自己的权力夺取平民中初婚女子的初夜。当恶魔的魔爪降临在他的妻子身上时,他义无反顾的抗争,夺取了小小的胜利,但却永远的失去了深爱的人。也正是因为他失去了妻子梅伦,所以下定决心要走上反抗的道路。同时,他父亲遗留给他的》勇气与寻求自由的渴望也被一触即发。仇恨背后是一片片爱,父亲与妻子总在梦里与他相见,告知他要苏醒过来,为勇气而战,为自由而战。爱的仇恨也就由此萌生了。
影片中多次运用了“幻境”的表现手法,将浓郁的情与残暴的战争作对比,同时也牵连着主人公内心深处的情感线索。第一个幻境是在父亲死后的夜里,摄像机由远及近,最后拉至父亲死后的脸庞,给与了一个特写。父亲将脸缓缓向右转过来,对小华莱士说:“你的心是自由的,要有勇气去追寻。”这一句话带着父亲对儿子的爱和对殖民者的愤怒直接的传递到观众的耳朵里。顿时,“勇敢的心”有了依据,主人公的人物也就更为丰富了。第二个幻境是在妻子死后的一天,当华莱士已经初步踏上革命的征途时。妻子出现在他的梦境,告知他要醒过来,随时保持清醒,看清身边的每一个人。当他看到妻子的眼眸时,是那样的不解与疑惑。他低下头,眼神里流露出对妻子的歉意所带来的悲痛。但他却记得了妻子的嘱托,才有了后来战争的屡次胜利。第三个幻境,是在华莱士躺在死刑台上时,当斧头举在半空即将砍向他的脖子时,他意外的看到在人群中的梅伦。梅伦的表情格外的镇定,恬静的脸庞依旧带着微微的笑。直到那一刹那,她都没有放弃对丈夫的鼓励和肯定。一个眼神留给观众更多的遐想空间。而此时的华莱士正在通向死亡的路上,意外的是从他的眼神里却看不到一丝畏惧,而是思索。深情的双眸无法逃离幻境中妻子的眼神,正如他无法逃离那重重的一斧,平静中的爱没有一丝吝惜的呈现在观赏者的眼前。霎时间,影片的高潮吞噬了观众的思绪。 三个幻境不只是导演的手段,而是思想的抒发。战争会停止,人会死去,只有爱是永恒的。
另外,在人物的刻画上,也充分体现出作者对故事中“情感”的着重。作者要的主人公不是一个武夫,而是一个智者。换句话讲,一味的武夫无法成就如此之大的使命。在影片的开头,小华莱士在父亲死后的一个镜头里,他握着父亲的宝剑,双眼死死的盯着它。然而叔叔却夺过宝剑告诉他:“要先学会用脑子,再学用剑。”这让他想起父亲生前也曾这样对他说过。这一句话虽很简短,但对于人物的塑造来讲是必不可少的,它突出了人物的感性,从侧面减少了一个凶悍战士的莽撞,同时也是故事情节不可缺少的铺垫。其次,作者笔下的华莱士也不是一个有极大野心的人。换句话说,他对革命的领导并不持有当王的目的。这也就又成为影片的亮点之一。影片中,贵族罗伯希望华莱士的军队加入贵族,但华莱士反驳道:“人不会追随头衔,而是追随勇气,贵族平民都尊重你。若你带领他们朝自由,他们会追随你,我也会……”讲出这句话是要有一定勇气的,同时也要负责任。倘若有一天他们革命胜利了,华莱士会放弃最高荣誉而兑现当时的诺言。可见,他领导的战争是骨子里的仇恨,情感上的对峙。因为仇恨里融有父亲、妻子、民族的血和爱……
战争的胜利离不开伊莎贝对华莱士的爱,伊莎贝与英王独子的婚姻只是政治利益的交换,并无真实的爱情。当伊莎贝见到华莱士的第一眼时,就深深的爱上了他。她被他的真实和勇敢所打动,虽然他们道理上是敌人。于是她多次透漏情报给华莱士,使其避免多次灾难。这一人物表面上看起来可有可无,实际却不然。她的存在极大的讽刺了英国王室,助长了华莱士军的势气。而且表达了世间没有任何界限能圈住爱情的脚步,即使他们理应是敌人……
勇敢的心是一颗怎样的心?影片中一直都在述说。寡不敌众的情况下,用土制刀具横扫英军需要一颗勇敢的心;孤身一人独闯城堡暗杀一百多叛徒需要一颗勇敢的心;独自进入敌营与贵族谈判需要一颗勇敢的心;面对斧头高喊自由需要一颗勇敢的心……华莱士,终其一生都是一个斗士,一个为了爱情而斗的斗士,一个为了自由而斗的斗士,一个为了国家和命运而斗的斗士。他是一个让人尊敬的英雄。 他的成长,对他而言,真正的成长是在失去了父亲以后。之前他只不过是一个单纯的小孩而已。当他看到那个小屋里被人吊死的同胞,他震吓。但他父亲哥哥死后,他却变得勇敢,敢于面对死亡了,面对他父亲和哥哥的遗体,他变得如此平静。再后来,他叔叔把他带走,说是人要先学会用他的脑袋才能真正的战斗,把他带去接受教育,这个是他的故事的开端,也是他生命意义上的长大了。 他的爱情,这部片他的爱情分成了两部分。一个就是和小时候的梅伦,一个美丽的苏格兰姑娘,一个在他父亲的葬礼后送了一枝花安慰他的人。华莱士求学有成后回来向他求婚。因为当时贵族享有初夜权的原因,他们在森林里偷偷的结婚了,这里可以体现出他的一种反抗的精神,一种本能的叛逆。但他们的爱情没有维系多久,因为梅伦的美丽太耀眼了,贵族杀了梅伦,这是苏格兰和英格兰的战斗的导火线,因为这引发了华莱士的爆发,揭竿而起,各地响应。第二段是与皇后的感情。皇后丈夫本来就是个同性恋,包办的婚姻让她感觉不到爱情的存在,根本没有感情可言。缺乏了爱情的滋润,让为爱情而起的华莱士走进了她的心灵,她自然为华莱士的豪情倾倒了
《勇敢的心》这部电影中的历史是真的么
里面有一些历史大背景是真实的,人物也是真实的,但很多情节是虚构的。所谓大背景,就苏格兰乡绅华莱士领导反英起义是真实的;最后,华莱士因被部下出卖而被逮捕,并被交到英王爱德华一世手上,以叛国罪之名处以死刑。
除了华莱士,里面的主要人物也都是真实的。比如里面的“长脚”爱德华一世,里面的王太子(后来的爱德华二世),王妃伊莎贝拉也都是真实存在的人物。但是王妃与华莱士的爱情是虚构的,历史上并不存在。
先来看电影的场景:“说开恩吧,说吧”,刽子手正在对苏格兰英雄华莱士实施剖刑,他不顾疼痛使劲喊出了震撼人心的口号“Freedom”,与华莱士有过一夜情的英格兰王妃伊莎贝拉深深爱慕着这位英雄,此时她在宫廷里心如刀绞。之前王妃为华莱士求情未果,对躺在床上气息奄奄的爱德华一世耳语:“在你死前我要告诉你,你将绝嗣,我肚子怀的不是你们家族的孩子”。 华莱士英勇就义后,受他的精神感召,苏格兰人民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在大贵族罗伯特•布鲁斯(后为苏格兰国王罗伯特一世)率领下继续艰苦奋战。
真实的历史是,1305年华莱士就义时伊莎贝拉只有10岁,还在法兰西当公主,3年后跟爱德华王子结婚才来到英格兰。真实的伊莎贝拉绝不似电影中刻画的那么清纯善良,但她确是金雀花王朝史上一位传奇王后,从她肚子里生出了西欧两场著名战争——英法百年战争和玫瑰战争,皆由她的子孙们担纲主角,不过肯定与华莱士无关。
伊莎贝拉,法兰西卡佩王朝绰号“美男子”国王菲利普四世的女儿,她堪称“国王堆里的女人”,父亲、三个兄弟和一个侄儿是法兰西国王,母亲是纳瓦拉王国女王胡安娜一世(注:纳瓦拉王国中世纪时位于西班牙东南部和法兰西西南部,今属西班牙);她的老公公、丈夫和儿子也是英格兰三位同名的金雀花君主:爱德华一世、二世、三世。
爱德华一世病逝,爱德华二世继位,伊莎贝拉与他的情夫,议员罗杰•莫蒂默男爵筹划了推翻丈夫的阴谋,更不幸的是王子与母亲共谋。1327年1月伊莎贝拉15岁的儿子登基,是为爱德华三世,爱德华二世8个月后在伯克利城堡遭莫蒂默杀害。无法证实的传闻说,王后痛恨爱德华二世的同性恋取向,令人用烧红的铁条插入他的肛门致其惨死。伊莎贝拉姿色出众,性格却泼辣凶狠,坊间有“法兰西母狼”的绰号。
如何评价电影《勇敢的心》
它是好莱坞体系下所能拍出的最好的英雄片和史诗片之一。
它有着现在看起来仍不落伍且冲满质感的冷兵器战争场景,那场草场上苏格兰与英格兰军队的对决,基本上成为后来很多大片的模仿和致敬的对象,无论是《魔戒》还是当红美剧《权力的游戏》,以及华语大片《投名状》,我们都能看出那场戏的影子。
而重要的是,它对华莱士这个英雄的塑造, 这是一种非常格式化却又异常有效的塑造方式。要想让这个英雄成立,就必须塑造他常人的一面。所以影片前面用大量的篇幅讲述他和他结发妻子的爱情,那种一往无前的爱情,那种近乎凝视般的镜头,让妻子在他心目中变得无比重要,而当她无故殒命时,他的愤怒和报复才如此猛烈。
而他的铁血又和他的单纯形成一种惊心动魄的呼应。当他在战马上拉下同盟者的面罩,知道对方居然是自己最信任的人时,那种孩童般的心碎的眼神,让人悸动。
而他的勇敢,也因他的恐惧而变得荡气回肠。当他被判五马分尸时,他害怕颤栗,却不吃王妃给他的麻醉药,硬生生地面对肉体的疼痛,以及对于死亡的无限恐惧。 这个影片精妙地将一个常人的弱点与英雄行为连接在一起,从而让这个英雄变得可信可感,让他最后那一声“自由”悲壮而又有质地。
《勇敢的心》这部电影讲的是什么
第一自由主义的觉醒。
1、当时英王为了拉拢贵族以及改变苏格兰人的血统,允许贵族先行霸占新婚少女的初夜。当时苏格兰人只是处在一种亡国状态,人们敢怒不敢言,将悲愤在心中慢慢酝酿。华莱士见到了青梅竹马的小伙伴梅伦,两人私下结婚,但是后来还是被发现,梅伦被英军掠去,且遭到杀害。华莱士率众揭竿起义,将驻地英军全部清理干净。这也是华莱士自由主义思想的第一次觉醒。梅伦的死可以说是一次催化剂,使这个本就带有强烈民族主义的英雄之一子开始觉醒,并逐渐认识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没有国家的自由,哪有个人的自由,没有个人的自由,活着和死又有什么区别。
2、中国自古以来是提倡家国一体的集体主义观念,电影在看到这里的时候,我不由得开始思考,西方人思想中强烈对自由的向往,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3、“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诚然自由无价,对于自由的向往是我们本性中的一种追求。现代社会,物质资源丰富,但是人精神上却略显的贫瘠,看起来好像人成了物的主人,人奴役了万事万物,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人也束缚了自己。《人类简史》里有一句话讲的是,人类社会起初是采摘文明,部落的人到处走走摘摘,是自由的,可是驯化了小麦之后,就只能在固定了区域耕耘,其实,是小麦驯化了人,使人成为了它的奴隶。
所以物质社会,人更多的应该是遵循自己的心,不过多的关注别人,不过度的关注外在,安顿好自己的心,才是真正的自由。
第二不为小利而放弃自由。
1、后来华莱士的人马逐渐壮大,并与苏格兰贵族罗伯结成联盟,在大大小小的战役里,华莱士逐渐积累起自己的声誉,他被当成神一样,被传的神乎其神。就在这个时候,英王也不得不重视这个强大的敌人,于是开出条件,明码标价:给予贵族世袭爵位、黄金土地等,企图通过利诱、权诱使其投降。而华莱士对此根本不屑一顾,他说:没有自由的活着不如死去。作为一个平民起步的革命家,土地爵位这些本该是他梦寐已求的。我们在研究历史时,讲过一种阶层固化,阶层固有的狭隘思想会限制一个人的发展方向。中国近代太平天国运动,洪秀全等领导阶层,本身出身于农民阶层,起义的时候打着:“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于是农民阶层一呼百应,揭竿而起。但是在革命取得进展以后,领导阶层便开始腐化,封官进爵,由此可见,他们只是想推翻一个腐败国家,再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腐败国家。这也是后期活动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2、可是华莱士,直到最后被别人出卖,直到被处死,却依然不依不挠,坚定的喊出:FREEDOM!这是最令我感动的一点。也是本片的最大的一个亮点。不自由,毋宁死。也许在电影里,只是别人的人生,别人的3、故事,其实每一天,我们也在同样的节奏中追求自己的自由。财务自由、时间自由,说到底,自由是人本性之中的东西,在普普通通的生活中,我们也只有行动上更努力一点,心理上更成熟一点,才会发现,想要的自由其实每天都在,只不过都很短暂。
就像电影最后的主题,自由从来都是有的,只有勇敢的心,才能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