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伦戈

拿破仑战争?名马“哥本哈根”是如何在滑铁卢一战成名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2-12-08 14:36:34 浏览52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拿破仑战争

动摇欧洲封建制度的拿破仑战争
在世界近代史上,从1799年到1815年,拿破仑?波拿巴 (即拿破仑一世) 在法国执政,使欧洲处在一个新的时代,史学家称之为拿破仑时代。这一期间,拿破仑领导的法国同英、奥、普、俄为主的国家组成的反法联盟,进行了一系列战争,历史上称之为拿破仑战争。
拿破仑战争是新兴的资产阶级的法国,为巩固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和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凭借大革命所造成的先进的政治、军事制度和它所组建的富有革命性及战斗力的军队,同腐朽、落后的反法联盟军队进行了反复激烈的武装斗争。战争规模之大,使用兵力兵器之多,其结局所造成的影响,都在近代战争史上首开先河。拿破仑后来虽然当了皇帝(拿破仑于1804年称帝后为法兰西第一帝国),但他作为新兴的上升时期的资产阶级代表,在前后20年断断续续的战争中,始终处在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地位。他统率法军打败了第二、第三、第四、第五次反法联盟,促使大革命以后的法国达到了它的全盛时期。后来,由于连年征战给人民带来了沉重负担,导致国内矛盾激化;同时,也由于主动出国作战,使后期的战争带有扩张侵略性质,招致了欧洲各国人民的反对,以致在入侵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战争中,在进攻俄国的战争中,特别是在对抗欧洲第六次和第七次反法联盟的战争中,拿破仑相继失败,最后使得他的法兰西第一帝国覆灭,封建王朝复辟。
作为一个历史过程,拿破仑战争是从一连串的胜利而走向最后失败的。1793年 1月,奥、普、英、荷兰、撒丁、西班牙和那不勒斯等国结成第一次反法联盟,出兵进攻革命后建立的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执政的雅各宾革命政府,领导法国军民进行了顽强抵抗。1796年~1797年,拿破仑?波拿巴将军率军进攻意大利,取得了蒙特诺特、洛迪、里沃利等作战的一系列胜利,迫使奥地利于1707年10月签订《坎波福米奥和约》,从而促使第一次反法联盟彻底瓦解。
1798年12月,英国联合俄、奥、葡萄牙、土耳其和那不勒斯等国,结成第二次反法联盟。在联军进攻下,法军在北意大利、荷兰与多瑙河上游等地区相继失败。次年10月,远征埃及的波拿巴将军返回法国,于11月 9日发动政变,成立以他为第一执政的执政府。从此,拿破仑?波拿巴掌握了主宰法国的军政大权,并凭借这份权力导演了一系列有声有色的战争活剧。1800年 5月,拿破仑率军攻入意大利,于 6月取得马伦戈会战的胜利。12 月,法军又在霍恩林登击败奥军。于是,法奥两国于 1801年 2月签订《吕内维尔和约》,第二次反法联盟随之解体。
1805年 4~ 8月,英、俄、奥、瑞典、丹麦和西西里王国等结成第三次反法联盟,商定由奥俄出兵50万,在大陆进攻法国。已经称帝的拿破仑一世,亲率法军迎击奥俄联军,于10月20日和12月 2日先后取得乌尔姆会战和奥斯特利茨会战的特大胜利,迫使奥地利与他签订《普雷斯堡和约》,俄军撤出奥境,从而使第三次反法联盟崩溃。可是,在当年10月21日的特拉法尔加角海战中,法国和西班牙联合舰队,却被英国舰队彻底摧垮,拿破仑从此丧失了海上竞争能力。
1806年 9月,英、俄、普、瑞典和萨克森等国结成第四次反法联盟。普萨联军首先发动进攻。拿破仑率军反击,于10月14日进行耶拿和奥尔施泰特会战联军惨败,法军乘胜席卷普鲁士。俄国于11月对法宣战。1807年2 月和 6月,法俄两军进行埃劳会战,和弗里德兰会战,俄军失败。随后,法国同俄、普分别签订《蒂尔西特和约》,第四次反法联盟宣告破灭。
1807年11月,拿破仑派兵入侵葡萄牙,次年3~4月,法军进而抢占西.班牙战略要地,从此开始了延续 6年多的伊比利亚半岛战争。几十万法军被困在半岛人民和英国远征军的游击战火之中,直到法兰西帝国覆灭为止。
1809年 1月,英国和奥地利结成第五次反法联盟。经过军事改革的奥地利,想趁法国已陷入半岛战争之机打败法军。拿破仑虽然开始两线作战,并在 5月21~22日的阿斯璃恩一埃斯灵会战中,遭到了自他统兵作战以来的第一次失败,但到 7月 5日~ 6日进行瓦格拉姆会战时,他又再次将奥军击败,并通过《申布伦和约》的签订,使第五次反法联盟自行解体。
1812年 6月,拿破仑率大军六十余万人入侵俄国。他虽在战争初期迫使俄军后撤,并取得斯摩棱斯克会战的胜利,但在 9月 7日进行的博罗季诺会战中,遭受惨重伤亡的俄军竟自动撤离了战场,而付出了很大代价的法军,却没有取得决定性胜利。随后进占莫斯科的法军,很快被迫撤出,在退军路上节节失利,到当年12月几乎全军覆灭。拿破仑的侵俄战争,以丧失五十多万官兵和全部辎重的惨败告终。
1813年 2月,俄普结盟。3 月,普鲁士对法宣战。随后,俄、普、英、西、葡和瑞典等国结成第六次反法联盟(奥地利也于 8月加入)。拿破仑在抗击这次联盟的战争中,虽曾取得吕岑和包岑会战的胜利,但却在10月的莱比锡会战中又惨遭失败,以致联军在1814年 1月先后进入法国本土。拿破仑转战法国内地,连获小胜,但联军多路进逼,终于在 3月底攻陷巴黎。4 月 1日,法国成立临时政府,法兰西帝国被推翻。拿破仑被迫于 6日宣布退位,被放逐到厄尔巴岛。5 月 3日,路易十八世回到巴黎,波旁王朝在联军刺刀的保护下得以复辟。
1815年 3月 1日,拿破仑从厄尔巴岛秘密逃回法国本土,于20日进入巴黎,重新掌握政权(史称“百日”王朝)。此时,出席维也纳会议的俄、英、普、奥、瑞典等国代表,当即奉命结成第七次反法联盟,并决定出兵70万分 5路进攻法国。 6月,拿破仑率法军主动出击,虽在16日的利尼会战中小胜普军,但在18日的滑铁卢会战中,却被英军 (随后即有普军赶来配合) 彻底击败。拿破仑逃回巴黎,于22日再次退位,并被放逐到圣赫勒拿岛。
拿破仑战争贯穿着拿破仑在法国执政的全部历史,曾是他用来维护法国大革命成果和专制政权的重要手段。这些战争对于向欧洲各国扩展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促进旧的封建制度的解体,产生了重大作用。正是这些战争唤起了欧洲的民族觉醒,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加速了欧洲的历史进程。
拿破仑虽然在战争中最后失败了,但他仍然被人们誉为“战争之神”,尊为“欧洲第一名将”和“伟大的军事家”。拿破仑指导战争的战略战术原则,他的建军思想和灵巧战法,他多次以积极进攻取得的以少胜多的战法,一直是欧洲各国君主和将领们学习的榜样,是他们被迫进行军事改革的动力。资产阶级军事科学的形成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同总结拿破仑战争的经验和探讨拿破仑的统帅艺术分不开的。

名马“哥本哈根”是如何在滑铁卢一战成名

滑铁卢中一战成名的哥本哈根战马,这个是和马伦戈齐名的战马,于1808年出现是介于阿拉伯纯种和杂交马之间的一类,得名于英国对战丹麦-挪威的哥本哈根战役。这种马个头小但很魁梧,四只脚有两只为白色,两只为褐色。

最初它在1811~1812年作为比赛的马匹,后来转卖给查尔斯·韦恩阁下被带到西班牙半岛,在这里经由

一名上校送给威灵顿公爵。公爵骑着这匹哥本哈根打了不少战役,特别是在滑铁卢战役中威灵顿在战马哥本哈根上骑了17个小时以上,战役胜利后给马解缰绳时差点被马踢中头部,威灵顿连忙拍马的臀部。后来哥本哈根跟随威灵顿公爵参加了各种战后游行仪式,并在威灵顿的斯特拉特菲尔德封地休养到28岁死去获得了军队官兵葬礼仪式。多年后有人建议威灵顿挖出哥本哈根的马骨和马伦戈一起陈列到博物馆被拒绝。

世界十大冷兵器排名,真实存在的名刀,你见过哪一把

十、山下陆军大将的军刀(英语:Tomoyuki Yamashita’s Sword)

山下陆军大将的军刀

山下陆军大将,本名山下奉文(やました ともゆき)在就任廿五军司令官之前,为日本陆军中皇道派的中坚人物之一,最终军阶为陆军大将。在太平洋战争期间负责指挥日本军第25军进攻英属马来亚(史称马来亚战役),只花2个多月的时间就占领整个马来半岛,并直取英国在东南亚的政治经济中心新加坡,还因此出色战绩被暱称为“马来之虎”,此间俘虏120,000名大英帝国包含英格兰、苏格兰、澳大利亚、马来亚与印度士兵,并进行肃清大屠杀,大量处决华人游击队及反日份子。山下奉文最后于菲律宾投降,被以马尼拉军事法庭判处绞刑,当时所交出的配刀被收藏于西点军校博物馆。

九、圣马丁弧形军刀(英语:Curved Saber of San Martin)

圣马丁弧形军刀

荷西·德·圣马丁(西班牙语:José de San Martín)是阿根廷将军及南美西班牙殖民地独立战争的领袖之一,为秘鲁的解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而他的弧形军刀则成为了最高的荣誉,在整个南美洲独立战争期间伴随圣马丁征战,如今圣马丁弧形军刀被保存在了南美洲的国家历史博物馆中(National Historical Museum in Buenos Aires)。In his will San Martín referred to the sword as“The saber that has accompanied me throughout the War of Independence of South America.”

八、 童子切(平假名:どうじぎり)

童子切

童子切是所谓的天下五剑(五把著名的日本刀的合称)之一(天下五剑:童子切、鬼丸、大典太、数珠丸、三日月宗近),传说是由伯耆国的刀匠,安纲打造。源赖光用此刀斩杀大江山中,名叫酒吞童子しゅてんどうじ的鬼神而得名。常与其制作者的名字连在一起,被称做童子切安纲,属太刀。刃长79.9cm,弯曲度(反り)2.7cm,此刀在室町的将军家流传,丰臣秀吉、德川家康和家忠相继使用过,现收藏于东京国立博物馆。

七、越王勾践剑

越王勾践剑

(剑身长不足1米;长55.7厘米,宽4.6厘米,柄长8.4厘米)

越王勾践剑是中国春秋时代后期的越国君主的配剑,该剑于1965年出土,属春秋时代末年青铜文物。出土时其剑锋利无比,花纹清晰可见,剑身刻有鸟虫书铭文“戉王鸠浅”和“自乍用鐱”,经学者唐兰考证意即“越王勾践,自作用剑”,为中国国宝,现收藏于湖北省博物馆。

六、三日月宗近(みかづきむねちか)

三日月宗近

三日月宗近,是平安时代刀匠三条宗近制作的太刀,据称是最早的刀身为独特弯曲造型的日本刀之一,刃长80cm,弯曲度2.7cm,刀铭为“三条”,由丰臣秀吉正室北政所持有,后作为遗物送给德川秀忠,往后成为德川将军家的收藏品,现收藏于东京国立博物馆。

五、拿破仑之剑 (英语:Napoleon’s Sword;Napoleon Bonaparte’s Gold-Encrusted Saber)

拿破仑之剑

拿破仑是世界军事史上最优秀的军事家之一,在法国大革命末期和法国大革命战争中达到权力巅峰,在1804至1815年间在位,称“法国人的皇帝”。而这把拿破仑之剑,跟随拿破仑征战,1800年6月,还未称帝的拿破仑向奥地利军队进行突袭,把他们赶出了意大利,即著名的马伦戈战役,以此奠定了法国的最终胜利。当时,拿破仑使用的便是这把利剑,此剑后来一直受到波拿巴家族保存,并在1978年被列为法国国宝,根据规定,如果外国人拍得此剑,买家必须在法国拥有固定居所,并保证每年将此刀留在法国5到6个月。

四、提普苏丹刀 (英语:Tipu Sultan ’s Sword;印度语: sword   )

提普苏丹刀

迈索尔提普苏丹是印度南部邦国迈索尔君主,在印度历史上,他被视为反抗英国殖民侵略的民族英雄,于1799年斯赫里朗格阿帕特塔纳保卫战Shrirangapattana中阵亡。迈索尔提普苏丹,又被称为迈索尔老虎。这个标记也出现在由剑宝石制成的刀柄上,此刀于2015年,在伦敦拍卖行拍出21亿卢比的价钱。

三、天丛云剑(又名草薙剑)(日语: くさなぎのつるぎ、くさなぎのけん)

天丛云剑

天丛别名都牟刈大刀(日语: つむがりのたち)、八重垣剑(日语: やえがきのつるぎ)、沓薙剑(日语: くつなぎのけん)等。日本传说三神器之一,传说中从八歧大蛇体内出现的神剑,属于日本皇室,此剑代表着天皇所拥有的武力。《日本书纪》中,天丛云剑被认为导致令天武天皇生病,于是在688年,被移出天皇寝宫,现存于名古屋热田神宫。

二、沙贾汗的个人匕首(英语:Shah Jahan’s Personal Dagger auction)

沙贾汗的个人匕首

沙贾汗(乌尔都语: ;印地语: ;英语:Shah Jahan;波斯语: ;1592年1月5日-1666年1月22日),又译沙加韩、沙贾汉、沙迦罕沙贾汗,是统治印度次大陆的蒙兀儿帝国的皇帝,他于1628年到1658年在位。“沙贾汗”在波斯语中的意思是“世界的统治者”。在沙贾汗的统治下,蒙兀儿帝国不断扩张军队并发展商业及艺术,为帝国带来黄金时代及稳定繁荣。

而这把匕首是第二个,世人已知的沙贾汗的个人匕首,匕首拥有精美的金色铭文和装饰,它包含皇帝的名字,他的头衔,以及匕首制造的地点和日期,刀片上还有一个象征统治者崇高地位的图腾。

一、17世纪印度塔瓦弯刀(英语:The 17th Century Indian Talwar Blade)

17世纪印度塔瓦弯刀

这款17世纪的印度塔瓦弯刀,是蒙兀儿帝国的皇帝沙贾汗所配用的塔瓦弯刀,刀整体保存完好,刀身刻有金色铭文,带有“S”形护手的刀柄装饰有罂粟花、荷花图案,2007年在苏富比拍卖行以高达717,800美元的价格售出。

拿破仑战争的时代背景有哪些

  拿破仑的 军事 才能历来广受褒扬和推崇,诚如列宁所说“拿破仑战争 决定 了十九世纪前半期军事学术发展的基本趋势”拿破仑不仅打得一手好战役,而且用自身发起的这一系列战争深刻地改变了欧洲各国军事力量。以下是我为你精心整理的拿破仑战争的时代背景有哪些,希望你喜欢。
  拿破仑战争的时代背景
  拿破仑战争是拿破仑称帝统治法国期间各场战争的合称,它促使欧洲的军事制度呈现新的发展。滑铁卢战役后,各国签订巴黎条约,拿破仑战争宣告结束。

  法国大革命让欧洲各王室感受威胁,法王路易十六被拘禁后遭处决,更是火上加油。在1792年奥地利、萨丁尼亚、那不勒斯王国、普鲁士、西班牙和大不列颠(英国)结成了第一次反法同盟,试图毁灭法兰西共和国。法国共和政府运用各样 办法 ,如全国征兵、军事改革、总体战等,战胜了各国。1797年拿破仑在意大利击败奥军,强迫奥地利接受及签下坎波福尔米奥条约,从此只剩下 英国跟法国作战。

  第二次反法同盟是由奥地利、英国、那不勒斯、奥斯曼帝国、教皇国、葡萄牙和俄罗斯在1798年结成。饱受督政府的分裂和腐败,缺乏资金,又没有了在1790年代推导大量改革,却因政变避难国外的前军政部长拉扎尔·卡诺(Lazare Carnot)的领导,拿破仑也远在埃及作战,使法国面对那些由英国资助的敌国,屡战屡败。

  1799年8月23日拿破仑秘密地从埃及回到法国。他随即在11月9日的雾月政变中,推翻督政府,夺取了政权。拿破仑急忙重整法国陆军,建立一支预备军来支援法军在莱茵地区和意大利的战事。1800年拿破仑在意大利的马伦戈击败奥军。稍后,法军更在霍恩林登大胜奥军,奥地利签下吕内维尔(Lunéville)和约(1801年2月9日)后,退出同盟。第二次反法同盟因法国的再次胜利而结束。但是英国对鼓动欧洲各强国抵抗法国,还有很大的影响力,因为它为了结盟 成功 ,用大量金钱和物资补助同盟国。拿破仑理解如果不能打败英国,就得跟英国签订和约,否则他是无法取得和平。

  虽然英法两国在1802年3月25日签署了亚眠和约,但和平不可能长久。因为双方政府都不满意条约内容,所以它们没有全面履行和约。法国介入瑞士内部纷争,又占领数个意大利沿海城镇,英国继续占据马耳他。拿破仑更籍这次短暂的和平,派兵海地,镇压当地的独立革命。

  1803年5月13日英国向法国宣战。5月18日拿破仑在举行全民公投后废除法兰西共和国,改建帝制。1804年12月2日拿破仑在巴黎圣母院自封皇帝。
  拿破仑战争带来的军事影响
  拿破仑战争带来了深远的军事影响。在拿破仑时代以前,欧洲国家均雇佣相对较小型的军队,当中包括职业军人和雇佣兵在内。然而至18世纪中期,军事创革者都开始认识到整个国家投入战争的潜力。

  因此其中一个在18世纪末人口最多的欧洲国家,法国(2,700万人口,相对于英国的1,200万及俄国的3,500至4,000万人),在“全民动员“(levée en masse)之中取得极大益处,迅速组建大军迎击试图镇压法国大革命的欧洲联军。由于法国大革命及拿破仑在位见证了18世纪战争带来的教训的首次尝试,评论者时常都会错误地以为这些教训是于大革命中出现,而不是发现这些教训是在大革命中实行。

  不过亦不应该把此时期的所有军事革新都归功于拿破仑,拉扎尔·卡诺(Lazare Carnot)亦在1793至1794年间重组法军亦有很大功劳。这段时期,之前法军的失败都逆转了,共和军不断在前线胜利。

  另外,各国军队规模的改变,都明显地指出了军事上的大改变。在大革命战争前的欧洲,如1756至1763年的七年战争,只有少数军队拥有超过20万人的数目。相反,在1790年代的最顶峰期时,法国军队人数是多达150万人。总计280万法国人在陆上作战,15万人在海上作战,当时出现了300万法国战士。

  在1792至1815年间,英国有747,670的人武装起来,而且皇家海军亦有达25万人员。在1812年9月,俄罗斯帝国拥有90万4千人的陆军,而在1792至1815年间有达210万于俄军服役,在1792至1799年间已有40万人服役。1792至1815年间约有20万俄国人在海军中作战。奥地利军队则最高峰时有达57万6千人,但只有很少量的海军人员。除了英国外,奥地利亦是法国的恒常敌人,可以合理估计它曾有超过100万奥地利人作战。普鲁士则在任何时期都从未有超过32万人作战。西班牙军队最高峰时亦有30万人,这个数字不包括日后半岛战争中的西班牙游击人员。另外美国亦有28万人左右的军队,马拉地帝国、意大利王国、那不勒斯王国和华沙公国均有超过10万人武装起来。即使欧洲小国也组建起以往战争中欧洲强国军队的规模。但是,要注意上述的士兵数目是来自军事纪录,实际上可能没有如此多的人数,原因是逃兵、政府人员诈骗以取得根本不存在的士兵的薪俸、战死,甚至在一些国家中出现了虚报数字,以达到募兵人数目标。尽管如此,当时欧洲的军队始终都有扩张了。

  工业革命的首阶段亦需要感谢于大规模的军事力量,使它变得更容易大规模生产武器,并随之能够武装起大型军队。英国成为当时单一最大的军备生产国,向反法同盟诸国提供大部分的武器。法国则生产了第二最多的军备,用以武装起它自己的庞大军队,以及莱茵邦联和其他盟国。

在马伦戈战役中拿破仑为什么要隐藏自己的精锐预备队

在拿破仑装痴作呆的行动之中,一支真正的预备军团却正在法国东南部的边境附近,神速而秘密地完成集结。这支预备军团由拉纳将军亲自指挥,它不仅不是老弱病残,而且装备之强、兵员之精,远远地超过了摆在一线的法军。其兵力高达6个精锐团,拥有40门火炮,制服、装备和一切军需品的供应十分齐备。
当战幕拉开,奥军集中力量对付法摆在一线的军团时,拿破仑却指挥这支预备军团,克服重重困难,翻越了欧洲天险阿尔卑斯山的隘道,突然出现在奥军的后方,将奥军打得一败涂地,彻底夺取了著名的马伦戈会战的胜利。这次战役,拿破仑大军消灭奥军1万多人,法军的胜利大大巩固了拿破仑的统治地位,加速了第二次反法联盟的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