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日澳网比赛结果

今日澳网比赛结果(为什么叫澳网公开赛)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2-12-06 10:04:30 浏览37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为什么叫澳网公开赛

因为全称叫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
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是网球四大满贯赛事之一,也是四大满贯赛事中每年最先登场的,通常于每年1月的最后两个星期在澳大利亚墨尔本举行。澳大利亚公开赛自1905年创办以来,至今已经走过了一百多年的历史。不过与另外三项四大满贯赛事相比,澳网还是最年轻的。赛事目前由澳大利亚网球(Tennis Australia)主办。
赛事历史
1904年,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网球机构官员决定成立澳大拉西亚草地网球协会(the Australasian Lawn Tennis Association)负责筹办每年一届的澳大拉西亚锦标赛(Australasian championships)并共同组队参加戴维斯杯的比赛。1905年11月,首届澳大拉西亚锦标赛在墨尔本圣克尔达路(St Kilda Road)艾伯特公园(Albert Park)内的仓库老板板球场(Warehouseman’s Cricket Ground)的举行。当时总共有17名男选手参赛,最后罗德尼·希斯(Rodney Heath)夺得了男单冠军。
澳大拉西亚锦标赛最初一直是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两国的主要城市之间轮流举行,直到1922年新西兰退出澳大拉西亚草地网球协会成立自己的网球协会。同年,赛事还增设了女子组和混双的比赛,玛格丽特·莫尔斯沃思(Margaret Molesworth)成为澳网历史上首位女单冠军。1927年,赛事更名为澳大利亚锦标赛(Australian Championships)。在1968年网球职业化后,澳网被列为四大公开赛之一,并于1969年正式更名为澳大利亚公开赛(Australian Open)。
自从1905年举办首届比赛以来,澳网曾先后在墨尔本、悉尼、阿德莱德、布里斯班、珀斯和新西兰等6个地方举办过。后来由于各界对比赛地点不确定的非议日渐高涨,1972年,赛事组织者决定将比赛固定在一个能够吸引最多的赞助商和观众的城市举办。结果澳网再次回到并永久落户于其诞生之地墨尔本。接下来的16年里,澳网一直是在墨尔本库扬草地网球俱乐部(the Kooyong Lawn Tennis Club)的场地上举办的。
1977年,澳网由通常的1月改到12月举办,使得在那一年举办了两届比赛。但由于紧邻圣诞节,赛事时间的改变并没有起到预先设想的效果,所以到了1986年,原定于年底比赛推迟到第二年1月举办。后来这一赛期一直沿用至今。
随着赛事规模的不断扩大,库扬的场地已经不能满足比赛的要求。1988年,政府斥巨资在墨尔本中央商务区南边的墨尔本板球场旁新建的费林德斯公园(Flinders Park)网球中心正式启用,并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观众人数大幅攀升,有超过26万名观众亲临现场观看比赛,而前一年在库扬网球中心这一数据仅有14万人。也正是在启用新场地后,澳网才由草地改为现在的硬地球场。1996年,比赛场地再次扩大,并更名为墨尔本公园。2000年,为了纪念澳大利亚网球英雄,历史上唯一一位两度实现真正的大满贯的罗德·拉沃(Rod Laver),中央球场被命名为罗德·拉沃竞技场。而在2003年,中央球场旁的1号球场又以澳洲历史上最伟大的女子网球选手玛格丽特·史密斯·考特(Margaret Smith Court)的名字命名为玛格丽特·考特竞技场。澳网中央球场独特之处在于它有一个可移动的顶棚,可以根据需要在下雨或是高温等恶劣天气情况下使用。澳网和温网是四大满贯中能够在室内进行比赛的赛事。
在澳网一百多年的历史中,澳大利亚选手获得了1980年代之前的历届比赛的大部分冠军。特别是在1960年代澳大利亚网球的黄金时期,罗德·拉沃、罗伊·爱默生(Roy Emerson)和玛格丽特·史密斯·考特(Margaret Smith Court)三人几乎包揽了所有的冠军头衔。但是自从1988年澳网进驻墨尔本公园以来,至今还没有澳大利亚本土选手获得过澳网男女单打的冠军。
在2005年,澳网度过了其百年生日。不过这只是历史上第93届比赛,其中因为两次世界大战停办了8年,零位1977年举办了2届,而1986年又停办了1年。百年澳网的比赛总奖金达到创纪录的1910万澳元,其中男女单打冠军奖金为120万澳元。
赛地介绍
赛场在澳大利亚的第二大城市墨尔本市网球中心。墨尔本公园的设施--中心球场:可收回 屋顶,15021个座位;1号球场:6000个座位;2号球场:3000个座位;3号球场:2000个座位;4号球场:1100个座位;露天练习球场:19块;室内练习球场:4块。澳大利亚的墨尔本市,由于时值当地盛夏,气候酷热而使比赛场地温度高达60摄氏度,球员体力消耗大,发挥不出水平,影响比赛的圆满结束,这些问题如不能妥善解决,其公开赛的地位很难保住。由于是硬地网球场,所以打法全面的选手可以占到一定的优势。它不仅有利于底线抽击,也适合发球上网,既适于打上旋球下旋球,也适合吊高球和放短球。
历届冠军
澳大利亚公开赛的总奖金于2010年历史性地超过2410万澳元(约合1.5亿元人民币)。其中男女单冠军的奖金为210万澳元,金额位居四大满贯之首。这是它在四大公开赛中占有一席之地的原因之一。
年 份 男单冠军 女单冠军 男双冠军 女双冠军 混双冠军
2010 费德勒 小威廉姆斯 布莱恩兄弟 威廉姆斯姐妹 布莱克/佩斯
2009 纳达尔 小威廉姆斯 布莱恩兄弟 威廉姆斯姐妹 布帕蒂/米尔扎
2008 德约科维奇 莎拉波娃 厄尔里奇/拉姆 邦达连科姐妹 孙甜甜/泽蒙季奇
2007 费德勒 小威廉姆斯 布莱恩兄弟 布莱克/胡贝尔 米尔尼/阿萨兰卡
2006 费德勒 毛瑞斯莫 布莱恩兄弟 郑洁/晏紫 辛吉斯/布帕蒂
2005 萨芬 小威廉姆斯 乌利耶特/布莱克 库兹涅佐娃/莫里克 德拉佩/斯托瑟
2004 费德勒 贾斯汀·海宁 罗德拉/桑托罗 帕斯奎尔/苏亚雷兹 兹蒙吉克/波维娜
2003 阿加西 小威廉姆斯 罗德拉/桑托罗 威廉姆斯姐妹 纳芙拉蒂洛娃/佩斯
2002 约翰森 卡普里亚蒂 诺尔斯/内斯特 库尔尼科娃/辛吉斯 乌耶特/汉图切娃
2001 阿加西 卡普里亚蒂 比约克曼/伍德布里奇 威廉姆斯姐妹 费雷拉/莫拉里乌
2000 阿加西 达文波特
1999 卡费尼科科夫 辛吉斯
1998 科达 辛吉斯
1997 桑普拉斯 辛吉斯
1996 贝克尔 塞莱斯
1995 阿加西 皮尔斯
1994 桑普拉斯 格拉夫
1993 考瑞尔 塞莱斯
1992 考瑞尔 塞莱斯
1991 贝克尔 塞莱斯
1990 兰德尔 格拉夫
1989 兰德尔 格拉夫
1988 沃兰德 格拉夫
1987 艾德博格 曼迪尔科娃
1985 艾德博格 纳芙娜蒂诺娃
1984 沃兰德 沃兰德
1983 沃兰德 纳芙娜蒂诺娃
1982 克瑞克 沃兰德
1981 克瑞克 纳芙娜蒂诺娃
1980 体奇尔 曼迪尔科娃
1979 范莱斯 乔丹
1978 范莱斯 内尔
1977 特尼 瑞德
1976 艾摩德森 高朗格
1975 纽科博 高朗格
1974 考纳斯 高朗格
1973 纽科博 玛格里特-史密斯-考特
1972 罗斯维尔 维德
1971 罗斯维尔 玛格里特-史密斯-考特
1970 阿瑟 玛格里特-史密斯-考特
1969 罗德-拉沃尔 玛格里特-史密斯-考特
1968 布莱 比利-简-金
1967 艾默森 莉奇
1966 艾默森 玛格里特-史密斯
1965 艾默森 玛格里特-史密斯-考特
1964 艾默森 玛格里特-史密斯-考特
1963 艾默森 玛格里特-史密斯-考特
1962 罗德-拉沃尔 玛格里特-史密斯-考特
1961 艾摩森 玛格里特-史密斯-考特
1960 雷弗 玛格里特-史密斯-考特
1959 欧姆德 卡特尔
1958 科博 莫特孟尔
1957 科博 弗里
1956 郝德 卡特尔
1955 罗斯维尔 本罗斯
1954 罗斯 朗格
1953 罗斯维尔 考诺尔
1952 米可乔治 朗格

为什么澳网会如此出名

赛事简介:
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是网球四大满贯赛事之一,也是四大满贯赛事中每年最先登场的,通常于每年1月的最后两个星期在澳大利亚墨尔本举行。澳大利亚公开赛自1905年创办以来,至今已经走过了一百多年的历史。不过与另外三项四大满贯赛事相比,澳网还是最年轻的。赛事目前由澳大利亚网球(Tennis Australia)主办。
历史:
1904年,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网球机构官员决定成立澳大拉西亚草地网球协会(the Australasian Lawn Tennis Association)负责筹办每年一届的澳大拉西亚锦标赛(Australasian championships)并共同组队参加戴维斯杯的比赛。1905年11月,首届澳大拉西亚锦标赛在墨尔本圣克尔达路(St Kilda Road)艾伯特公园(Albert Park)内的仓库老板板球场(Warehouseman’s Cricket Ground)的举行。当时总共有17名男选手参赛,最后罗德尼·希斯(Rodney Heath)夺得了男单冠军。
澳大拉西亚锦标赛最初一直是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两国的主要城市之间轮流举行,直到1922年新西兰退出澳大拉西亚草地网球协会成立自己的网球协会。同年,赛事还增设了女子组和混双的比赛,玛格丽特·莫尔斯沃思(Margaret Molesworth)成为澳网历史上首位女单冠军。1927年,赛事更名为澳大利亚锦标赛(Australian Championships)。在1968年网球职业化后,澳网被列为四大公开赛之一,并于1969年正式更名为澳大利亚公开赛(Australian Open)。
自从1905年举办首届比赛以来,澳网曾先后在墨尔本、悉尼、阿德莱德、布里斯班、珀斯和新西兰等6个地方举办过。后来由于各界对比赛地点不确定的非议日渐高涨,1972年,赛事组织者决定将比赛固定在一个能够吸引最多的赞助商和观众的城市举办。结果澳网再次回到并永久落户于其诞生之地墨尔本。接下来的16年里,澳网一直是在墨尔本库扬草地网球俱乐部(the Kooyong Lawn Tennis Club)的场地上举办的。
1977年,澳网由通常的1月改到12月举办,使得在那一年举办了两届比赛。但由于紧邻圣诞节,赛事时间的改变并没有起到预先设想的效果,所以到了1986年,原定于年底比赛推迟到第二年1月举办。后来这一赛期一直沿用至今。
随着赛事规模的不断扩大,库扬的场地已经不能满足比赛的要求。1988年,政府斥巨资在墨尔本中央商务区南边的墨尔本板球场旁新建的费林德斯公园(Flinders Park)网球中心正式启用,并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观众人数大幅攀升,有超过26万名观众亲临现场观看比赛,而前一年在库扬网球中心这一数据仅有14万人。也正是在启用新场地后,澳网才由草地改为现在的硬地球场。1996年,比赛场地再次扩大,并更名为墨尔本公园。2000年,为了纪念澳大利亚网球英雄,历史上唯一一位两度实现真正的大满贯的罗德·拉沃(Rod Laver),中央球场被命名为罗德·拉沃竞技场。而在2003年,中央球场旁的1号球场又以澳洲历史上最伟大的女子网球选手玛格丽特·史密斯·考特(Margaret Smith Court)的名字命名为玛格丽特·考特竞技场。澳网中央球场独特之处在于它有一个可移动的顶棚,可以根据需要在下雨或是高温等恶劣天气情况下使用。这也使得澳网成为四大满贯中唯一能够在室内进行比赛的赛事。
在澳网一百多年的历史中,澳大利亚选手获得了1980年代之前的历届比赛的大部分冠军。特别是在1960年代澳大利亚网球的黄金时期,罗德·拉沃、罗伊·爱默生(Roy Emerson)和玛格丽特·史密斯·考特(Margaret Smith Court)三人几乎包揽了所有的冠军头衔。但是自从1988年澳网进驻墨尔本公园以来,至今还没有澳大利亚本土选手获得过澳网男女单打的冠军。
在2005年,澳网度过了其百年生日。不过这只是历史上第93届比赛,其中因为两次世界大战停办了8年,零位1977年举办了2届,而1986年又停办了1年。百年澳网的比赛总奖金达到创纪录的1910万澳元,其中男女单打冠军奖金为120万澳元。
赛地介绍:
赛场在澳大利亚的第二大城市墨尔本市网球中心。墨尔本公园的设施--中心球场:可收回 屋顶,15021个座位;1号球场:6000个座位;2号球场:3000个座位;3号球场:2000个座位;4号球场:1100个座位;露天练习球场:19块;室内练习球场:4块。澳大利亚的墨尔本市,由于时值当地盛夏,气候酷热而使比赛场地温度高达60摄氏度,球员体力消耗大,发挥不出水平,影响比赛的圆满结束,这些问题如不能妥善解决,其公开赛的地位很难保住。由于是硬地网球场,所以打法全面的选手可以占到一定的优势。它不仅有利于底线抽击,也适合发球上网,既适于打上旋球下旋球,也适合吊高球和放短球。
历届获奖名单:
澳大利亚公开赛的总奖金高达1900万澳元(折合620万美金)。其中男单冠军的奖金为120万澳元(折合36万美元)。这是它在四大公开赛中占有一席之地的原因之一。
年 份 男单冠军 女单冠军 男双冠军 女双冠军 混双冠军
2008 未知 莎拉波娃 邦达连科姐妹
2007 费德勒 小威廉姆斯 布莱恩兄弟 布莱克/胡贝尔 米尔尼/阿萨兰卡
2006 费德勒 毛瑞斯莫 郑洁/晏紫
2005 萨芬 小威廉姆斯

2004 费德勒 海宁
2003 阿加西 小威廉姆斯
2002 约翰森 卡普里亚蒂
2001 阿加西 卡普里亚蒂
2000 阿加西 达文波特
1999 卡费尼科科夫 辛吉斯
1998 科达 辛吉斯
1997 桑普拉斯 辛吉斯
1996 贝克尔 塞莱斯
1995 阿加西 皮尔斯
1994 桑普拉斯 格拉夫
1993 考瑞尔 塞莱斯
1992 考瑞尔 塞莱斯
1991 贝克尔 塞莱斯
1990 兰德尔 格拉夫
1989 兰德尔 格拉夫
1988 沃兰德 格拉夫
1987 艾德博格 曼迪尔科娃
1986 无赛事 无赛事
1985 艾德博格 纳芙娜蒂诺娃
1984 沃兰德 沃兰德
1983 沃兰德 纳芙娜蒂诺娃
1982 克瑞克 沃兰德
1981 克瑞克 纳芙娜蒂诺娃
1980 体奇尔 曼迪尔科娃
1979 范莱斯 乔丹
1978 范莱斯 内尔
1977 特尼 瑞德
1976 艾摩德森 高朗格
1975 纽科博 高朗格
1974 考纳斯 高朗格
1973 纽科博 玛格里特-史密斯-考特
1972 罗斯维尔 维德
1971 罗斯维尔 玛格里特-史密斯-考特
1970 阿瑟 玛格里特-史密斯-考特
1969 勒弗 玛格里特-史密斯-考特
1968 布莱 比利-简-金
1967 艾默森 莉奇
1966 艾摩森 玛格里特-史密斯
1965 艾默森 玛格里特-史密斯-考特
1964 艾默森 玛格里特-史密斯-考特
1963 艾默森 玛格里特-史密斯-考特
1962 雷弗 玛格里特-史密斯-考特
1961 艾摩森 玛格里特-史密斯-考特
1960 雷弗 玛格里特-史密斯-考特
1959 欧姆德 卡特尔
1958 科博 莫特孟尔
1957 科博 弗里
1956 郝德 卡特尔
1955 罗斯维尔 本罗斯
1954 罗斯 朗格
1953 罗斯维尔 考诺尔
1952 米可乔治 朗格
2008 让我们一起关注!!!

请大家客观地评价下费德勒今年澳网的比赛

  转篇文章吧...“上帝在人间其实是个孩子”...摘自牛吧...写的很有感觉...
  09年的澳网刚刚落幕,墨尔本的罗德拉沃尔球场一小时之前的喧嚣仿佛已经是很遥远的事情了。但是我知道,对于全世界的奶粉来说,此刻是最难熬的,虽然很难,但是今夜必须要将这份难过独自消化,明天将是崭新的一天。
  比赛的结果大家都已知道,作为奶粉,这份失落的重量我能够体会,很多人难以一个人来承受,于是费德勒吧的议论与宣泄铺天盖地。
  对于我来说,这场五盘大战和去年温网决赛比起来并不能算的上是史诗级的较量,因为两人的状态都不在最佳,奶牛的发球和纳豆的非受迫性失误都说明了这一点。但是相比于去年澳网半决赛奶牛失利后我的手足无措,法网决赛边看球边聊球以消除心中的紧张,以及温网那场史诗般的决赛让我提心吊胆一整夜最后带给我的那份释然,今天我却很平静的接受了奶牛的又一次失利,我有失望但是并不难过,唯一让我无法释怀的是奶牛赛后那夺眶而出的泪水。
  屏幕上这个无助哭泣的男人就是在过去几年里带给我无限快乐和骄傲的网球天王,他那无与伦比的球技,他那谦谦君子般的为人,以及他那宠辱不惊的优雅气质,让我欣赏更让我折服和敬佩。
  费德勒在过去几年中所取得成就和他对于同时代球员的巨大优势让全世界的球迷有幸经历了这样一种欣赏竞技体育的模式:不用将注意力花费在比赛的结果上,而是在纯粹欣赏比赛过程的同时,感受自己偶像刷新一个又一个记录所带来的快感,同时又庆幸自己所处时代的伟大。
  但是在奶牛用自己的辉煌成就将自己在世人面前的打造成一个神的同时,很多人却忽略了这一点:其实奶牛是一个心理并不像人们想象那样坚强的人。02年上海大师杯,那时网坛是休伊特的天下,半决赛时奶牛在决胜盘最后几近崩溃,离场时的泪水让我记住了他。06年的澳网决赛,面对塞浦路斯新星巴格达蒂斯的冲击,奶牛在比赛一开始便被压制,并且先丢一盘,最后还是依靠自身实力上的优势取得了冠军,我永远都不会忘记他在颁奖时所说的第一句话:“我很高兴,但是我想让你们知道这个冠军对于我的意义有多么的重大。”说话时他将奖杯无意识地攥得更紧了。因为对于刚刚当上球王的他来说,他还在慢慢积累自信,属于球王的自信,05年半决赛输给如日中天的萨芬,06年的决赛一上来对手的强大冲击是他在决赛中第一次遇到的,此战过后,费氏王朝正式打开序幕。可以说他那球王的地位是他用高人一筹的实力换来的,和他同时代的球员没有能力在比赛中冲破技术层面和费德勒的心理进行直接交锋,于是球王的内心被人们忽略了,网坛的上帝其实并没有人们所想的那样接近于神。
  于是每每想到纳豆的出现,便让人不禁感叹造物主的弄人,这个球风和费德勒相克,意志比钢铁还要坚强的西班牙小伙子比费德勒年轻,但是却不在费德勒衰老的时候出现,而是在奶牛刚刚爬上职业生涯的顶峰,状态虽过巅峰但仍能轻取同时代及大部分后生球员的时候横空出世。在他的面前,奶牛技术上的所有瑕疵都被放大和利用,费纳对战,技术特点上的迥然相异使得心理对于比赛的主导率大大增加,他对于费德勒的胜利与其说是技术上的不如说是心理上的。
  对于费德勒的喜爱不应该让奶粉失去对纳达尔那钢铁般的意志及战神般强大神经的尊重,在比赛中他让人丝毫看不到一点心理上的波动,就如同机器人一般,他对于比赛的专注和永不放弃的精神值得所有人学习。
  明天,对于费德勒的质疑以及对纳氏王朝的歌功颂德一定又是铺天盖地,对此我不想争论,对于我来说,对于奶牛的喜爱早已超越胜负之外了,如果到现在还有人怀疑奶牛的伟大的话,那无疑是对网球历史的一种亵渎;如果现在还有些人带着球迷的面具,对纳豆的胜利耿耿于怀或者接机煽风点火挑拨两人及其拥趸的关系的话,那么当你们看到他们互相尊重惺惺相惜的样子,应该感到惭愧而无地自容。
  费德勒在这场比赛中确实暴露出很多问题,大家都可以看到,在此我不想就技术发表议论,作为职业球员我想奶牛比我们更知道问题吃在哪里,我只想对广大的奶粉说:
  奶牛在过去几年里其实就是网坛的上帝,他是我们的信仰,但是当我看到他今天在颁奖时那孩子般的哭泣,我明白了,其实我们的上帝是个孩子,他有对胜利纯粹的执着,在遇到困难时同样需要别人的安慰和鼓励;他渴望得到世界的肯定,即使已经足够伟大仍然因为失利会丢失信心;他懂得捍卫自己的荣誉,当失去它们时也会像失去自己的宝贝那样无助的哭泣……上帝的存在离不开人们的信仰,信仰之所以为信仰就在于它不随外部世界的变迁而转移,也不因眼前的挫折而被抛弃,更不会因为它在世俗中的式微而改变。
  对于奶牛的再次回归,我深信不疑;但是今天,作为奶粉的你请不要哭泣,今后的路注定坎坷,甚至失败多于胜利,失望大于欣喜,属于我们的时代注定会过去,即便如此也请将你把最最美好的情感与祝福无私的传递给我们的奶牛,因为人间的上帝其实只是一个孩子。

休伊特和切拉在澳网上发生了什么事

休伊特VS切拉没口水有恩怨 澳网场内同样精彩
切拉:“他都当爸爸了,不能还总那样ComeOn、ComeOn地吧。”
休伊特:“去年的一切都过去了,他只是我在赛场上要面对的一个对手。”
今日,男单第二轮,切拉VS休伊特。虽然双方的话比较客气,但仔细琢磨,这场比赛想必会有问题发生。
在休伊特长长的仇家名单中,阿根廷人切拉的名字无疑占据很重要的地位。去年澳网第三轮,来到中心球场的澳洲球迷,都觉得买门票的钱花得超值:休伊特和切拉在将凶狠的底线球或是网前截击击向对方的同时,还顺便捎带了有意无意的谩骂、充满攻击性的眼神,甚至有点猥琐的手势。而就在比赛的间隙,高潮来了,切拉竟朝休伊特吐了一口“弧线很美”的口水。赛后,切拉也被ITF罚了2000美元,但阿根廷人坚持是野兔首先在语言和动作上挑衅。
不是冤家不聚首。这次,“口水”战的两个主角又一次面对面。赛前,切拉尽量避免火药味的升级,“这场比赛会很特殊,但我只会认真比赛而已,其他什么都不会有。”不过,休伊特在比赛中一定有很大的怒火。ESPN专栏作家卢克·简森分析道:“首轮比赛,休伊特的表现如同过山车,他一定非常想赢得澳网,所以他会在状态不好时更显得神经质。”——首轮对阵维克,休伊特就没能管好情绪,他曾朝着支持捷克人的球迷破口大骂。
而尽管切拉不是那种非常引人瞩目的选手。他没有大力发球,或者强力的正手,但是他是那种能够在不同的场地做不同事情的球员,更为关键的是,阿根廷选手从来不怕休伊特赖以生存的跑动。
休伊特VS切拉,不管最后结果如何,他俩之间的恩怨,依然会在墨尔本的风中飘荡着。

澳网男单如何计分

1.一局
(1)每胜1球得1分,先胜4分者胜1局。
(2)双方各得3分时为“平分”,平分后,净胜两分为胜1局。
2.一盘
(1)一方先胜6局为胜1盘。
(2)双方各胜5局时,一方净胜两局为胜1盘
3.决胜局计分制
在每盘的局数为6平时,有以下两种计分制。
(1)长盘制:一方净胜两局为胜1盘。
(2)短盘制(抢七):决胜盘除外,除非赛前另有规定,一般应按以下办法执行。
A.先得7分者为胜该局及该盘(若分数为6平时,一方须净两分)。
B.首先发球员发第1分球,对方发第2、3分球,然后轮流发两分球,直到比赛 结束。
C.第1分球在右区发,第2分球在左区发,第3分球在右区发。
D.每6分球和决胜局结束都要交换场地。
4.短盘制的计分
(1)第1个球(0:0),发球员A发1分球,1分球之后换发球。
(2)第2、3个球(报1:0或0:1,不报15:0或0:15),由B发球,B连发两分球后换发球,先从左区发球。
(3)第4、5个球(报3:0或1:2,2:1,不报40:0或15:30, 30:15),由A发球,A连发两球后换发球后换发球,先从左区发球。
(4)第6、7个球(报3:3或2:4,4:2或1:5,5:1或6:0,0: 6) ,由B发1分球之后交换场地,若比赛未结束,B继续发第7个球。
(5)比分打到5:5,6:6,7:7,8:8……时,需连胜两分才能决定谁为胜方。但在记分表上则统一写为7:6。
(6)决胜局打完之后,以方队员交换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