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普鲁士统一德国是统一了哪些小王国
巴伐利亚王国(Königreich Bayern)
萨克森王国(Königreich Sachsen)
汉诺威王国(Königreich Hannover)
符腾堡王国(Königreich Württemberg)
巴登大公国(Großherzogtum Baden)
黑森大公国(Großherzogtum Hessen)
梅克伦堡-施特雷利茨大公国(Großherzogtum Mecklenburg Strelitz)
梅克伦堡-什未林大公国(Großherzogtum Mecklenburg Schwerin)
萨克森-魏玛-艾森纳赫大公国(Großherzogtum Sachsen Weimar Eisenach)
安哈尔特-贝恩堡公国(Herzogtum Anhalt Bernburg)
安哈尔特-德绍公国(Herzogtum Anhalt Dessau)
安哈尔特-克滕公国(Herzogtum Anhalt Köthen)
奥尔登堡公国(Herzogtum Oldenburg)
不伦瑞克公国(Herzogtum Braunschweig)
荷尔斯泰因公国(Herzogtum Holstein)
林堡公国(Herzogtum Limburg)
拿骚公国(Herzogtum Nassau)
萨克森-阿尔滕堡公国(Herzogtum Sachsen Altenburg)
萨克森-科堡-哥达公国(Herzogtum Sachsen Coburg Gotha)
萨克森-迈宁根公国(Herzogtum Sachsen Meiningen)
萨克森-希尔德堡豪森公国(Herzogtum Sachsen Hildburghausen)
不来梅(Bremen)
汉堡(Hamburg)
吕贝克(Lübeck)
美因河畔法兰克福(Frankfurg am Main)
来源:维基百科。
普奥战争的结果
普鲁士在1867年成立北德意志邦联,向统一德国的目标迈进。普鲁士没有要求奥地利割地赔款,令它日后可以与奥国结盟——奥地利所惧怕的势力,反而是意大利人和斯拉夫人的民族统一主义。
战后,普鲁士主宰德意志事务。在普法战争时,普鲁士激起德意志民族主义,令南部的德意志邦国与它一起抗战。最后,普鲁士打败法国,普王威廉一世登基为德国皇帝。德意志帝国成立和统一运动的胜利,令新德国成为欧陆最强的大国。 除了战争赔款之外,亦发生了以下的领土变更:
奥地利——将威尼提亚省割让给意大利,永远不得干预德意志一切事务,失去对原德意志邦联内成员国家的影响力。奥地利的战败是对哈布斯堡王朝统治的一个危机;战后一年帝国就需要与匈牙利协议改为二元君主国奥匈帝国。
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成为普鲁士的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省。
汉诺威王国——被普鲁士合并,成为普鲁士的汉诺威省。
黑森-达姆施塔特——割让北部的部分领土予普鲁士。剩余地区北部的一半领土(上黑森)加入北德意志邦联。
拿骚、黑森-卡塞尔、法兰克福自由市——被普鲁士合并。与黑森-达姆施塔特所割让的领土一起合并为黑森-拿骚省。
萨克森王国、萨克森-迈宁根、罗伊斯-格赖茨、绍姆堡-利珀——没有被合并,但随后一年加入北德意志邦联。 战争象征著德意志邦联的结束。在战争中维持中立的国家于布拉格条约签订后各有不同遭遇:
列支敦士登--成为了一个独立国家,声称成为永久中立国,但仍与奥地利有紧密的政治关系。在两次的世界大战中其中立性都受到尊重。
林堡及卢森堡--1867年签订的伦敦条约声明两国将成为荷兰王国的一部分。林堡后来成为荷兰的林堡省。卢森堡在其三个邻国(比利时、法国和普鲁士)之间保持了其独立和中立地位,但又重新参加了德意志关税同盟,直至1919年同盟瓦解为止。
罗伊斯-施莱茨、萨克森-魏玛-艾森纳赫、施瓦茨鲁-多尔施塔特——加入北德意志邦联。
中世纪德意志有那些小邦国
波希米亚王国(1198年-1918年),首都布拉格
普鲁士王国(1701年-1918年),首都:柏林
巴伐利亚王国(1805年-1918年),首都:慕尼黑
符滕堡王国(1806年-1918年),首都:斯图加特
萨克森王国(1806年-1918年),首都:德累斯顿
威斯特法伦王国(1807年-1813年),首都:卡塞尔
汉诺威王国(1814年-1866年),首都:汉诺威
奥地利大公国(1402年-1918年),首都维也纳(1359年,奥地利试图提升为大公国,1402年,奥地利开始使用大公国称号,1453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承认奥地利的大公国称号)
巴登大公国(1806年-1918年),首都:卡尔斯鲁厄
黑森大公国(1806年-1918年),首都:达穆斯塔特
萨克森-魏玛-艾森纳赫大公国(1809年-1920年),首都:魏玛
梅克伦堡-施特雷利茨大公国(1815-1918),首都:新施特雷利茨
梅克伦堡-什未林大公国(1815年-1918年),首都:什未林
奥尔登堡大公国(1829-1918),首都:奥尔登堡(奥尔登堡)
卢森堡大公国,首都:卢森堡
克恩滕公国(976年-1919年),首都:克拉根福(Wörthersee)
林堡公国(1065年-1288年),首都:林堡
施蒂利亚公国(1180年-1918年),首都格拉茨
波美拉尼亚公国(1121年-1648年),首都:斯德丁
奥地利公国(1156年-1359年),首都:维也纳
拿骚公国(1125年-1866年),首都:魏尔堡(1125年-1816年)、威斯巴登(1816年-1866年)
不伦瑞克-吕讷堡公国(1235年-1918年),首都:不伦瑞克
卢森堡公国(1353年-1790年),首都:卢森堡
荷尔斯泰因公国(1474年-1867年),首都:格吕克斯塔特
符滕堡公国(1495年-1806年),首都:斯图加特
普鲁士公国(1525年-1618年),首都:哥尼斯堡
萨克森-魏玛公国(1572年-1809年),首都:魏玛
萨克森-艾森纳赫公国(1596年-1638年、1640年-1644年、1662年-1809年),首都艾森纳赫
萨克森-科堡公国(1596年-1633年、1680年-1735年),首都:科堡
安哈尔特-贝恩堡公国(1603年-1863年),首都:贝恩堡(萨勒)
安哈尔特-德绍公国(1603年-1863年),首都:德绍
安哈尔特-克滕公国(1603年-1847年),首都:克滕(安哈尔特)
萨克森-哥达公国(1640年-1680年),首都:哥达
萨克森-迈宁根公国(1680年-1918年),首都:迈宁根
萨克森-希尔德堡豪森公国(1680年-1825年),首都希尔德堡豪森
梅克伦堡-施特雷利茨公国(1701年-1815年),首都新施特雷利茨
梅克伦堡-什未林公国(1701年-1815年),首都施特雷利茨
奥尔登堡公国(1774-1829),首都:奥尔登堡(奥尔登堡)
萨克森-科堡-哥达公国(1805年-1918年),首都:科堡
萨克森-阿尔滕堡公国(1826年-1918年),首都:阿尔堡
林堡公国(1839年-1867年),首都:林堡
萨尔茨堡公国(1849年-1918年),首都:萨尔茨堡
勃兰登堡侯国(1157年-1806年),首都:哈弗尔河畔勃兰登堡(1157年-1417年)、柏林(1417年-1806年)
摩拉维亚侯国,首都:布尔诺
卢森堡伯国(963年-1353年),首都:卢森堡
奥尔登堡伯国(1108年-1774年),首都:奥尔登堡(奥尔登堡)
蒂罗尔伯国(1140年-1919年),首都:因斯布鲁克
符滕堡伯国(1143年-1495年),首都:斯图加特
列支敦士登亲王国,首都:瓦杜兹
bdy猜想是谁解开
黎曼。
波恩哈德·黎曼(1826.9.17-1866.7.20),毕业于哥廷根大学,德国数学家、物理学家,对数学分析和微分几何做出了重要贡献,其中一些为广义相对论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在1858年发表的关于素数分布的论文中,研究了黎曼ζ函数,给出了ζ函数的积分表示与它满足的函数方程,他提出著名的黎曼猜想至今仍未解决。
黎曼的工作直接影响了19世纪后半期的数学发展,许多杰出的数学家重新论证黎曼断言过的定理,在黎曼思想的影响下数学许多分支取得了辉煌成就。
黎曼首先提出用复变函数论特别是用ζ函数研究数论的新思想和新方法,开创了解析数论的新时期,并对单复变函数论的发展有深刻的影响 。他是世界数学史上最具独创精神的数学家之一。
1826年,他出生于汉诺威王国(今德国)的小镇布列斯伦茨(Breselenz)。他的父亲弗雷德里希·波恩哈德·黎曼是当地的路德会牧师。他在六个孩子中排行第二。
1840年,黎曼搬到汉诺威和祖母生活并进入中学学习。
1842年祖母去世后,他搬到吕内堡(Lüneburg)的约翰纽姆(Johanneum)。
1846年,按照父亲的意愿,黎曼进入哥廷根大学学习哲学和神学。在此期间他去听了一些数学讲座,包括高斯关于最小二乘法的讲座。在得到父亲的允许后,他改学数学。
1847年春,黎曼转到柏林大学,投入雅戈比、狄利克雷和Steiner门下。两年后他回到哥廷根。
1854年他初次登台作了题为“论作为几何基础的假设”的演讲,开创了黎曼几何,并为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提供了数学基础。
他在1857年升为哥廷根大学的编外教授,并在1859年狄利克雷去世后成为正教授。
为什么普奥战争后俾斯麦要废掉汉诺威国王
1866年的普奥战争,新兴国家普鲁士仅用了短短七个星期就击败了强大的奥地利帝国及其众多盟友,成为德意志诸邦国唯一的领袖。而为了快速结束战争,减小德意志统一的阻力,普鲁士对于萨克森、巴伐利亚、巴登、符腾堡等对手都没有追究,就是奥地利都得到了体面的和平,汉诺威王国成为唯一一个被普鲁士消灭吞并的王国,这是为什么呢?
要了解普鲁士消灭汉诺威王国的原因还要先讲讲欧洲当时的形势。拿破仑建立的法兰西帝国覆灭后,欧洲各国通过1814年9月18日到1815年6月9日之间的维也纳会议建立了欧洲新秩序,会议的重点就是防止如拿破仑般主宰欧洲的势力再次出现,而大德意志地区的统一就是严防死守的重点。在沙俄、英国、法国、奥地利、普鲁士等强国的博弈下,德意志地区分成了三十九个邦国组成了一个松散的德意志邦联,而为了防止奥地利彻底掌控德意志邦联,普鲁士被扶持起来和奥地利打擂台。也就是说德国的统一进程必定打破“维也纳会议”的规则,会受到欧洲其他强国的阻挠。
在德意志统一的过程中,铁血宰相俾斯麦是一个关键人物,他对于欧洲的局势有着清醒的认识,普鲁士要想统一德国必须消除英国、沙俄等国的干扰,这就要求战争的时间必须要短,不给其他国家干涉的时间和借口,所以普丹战争、普奥战争、普法战争基本上都是短时间内决出胜负。而要想实现短时间结束战斗就要减小德意志其他邦国的抵抗意志,因此在将要建立的德意志帝国中,各邦国都保留了很大的权力,拥有独立的外交及军事人员。
1871年德意志帝国建立后,由27个领地构成,其中普鲁士王国占帝国6成的领土并拥有最多人口、最强大的军队和经济实力,也就是说普鲁士王国可以轻易压服内部任意一个成员国的实力是德意志帝国稳定的基石,但是一旦其他成员国联手就会给普鲁士造成大麻烦,而汉诺威王国要是存在于德意志帝国内部就有造成麻烦的能力,这也是德国统一过程中将奥地利排斥在外的原因。
首先欧洲也是讲究名正言顺的,传承越古老、地位越尊贵的贵族在当时的欧洲越有号召力。自1692年开始,汉诺威的统治家族就是神圣罗马帝国最尊贵的九位选帝侯之一。什么叫“选帝侯”?也就是说“德意志皇帝”必须由这九家选举产生,奥地利和普鲁士当年也只是选帝侯之一罢了,不看国家实力,单比历史传承威望,汉诺威不比普鲁士差出太多,在新成立的德意志帝国中汉诺威要是有了一席之地很容易就会在议会中拉起一帮人和普鲁士作对,因此汉诺威留不得。咱们研究就可以发现德意志帝国中保留下来的巴伐利亚、萨克森、符腾堡、巴登等国的统治者基本上都是拿破仑扶植起来的,名不正言不顺,他们在拿破仑失败后能保留下来是政治博弈的结果,缺乏号召力。
其次汉诺威王国有一个大后台,英国。1714年英国安妮女王驾崩,斯图亚特王室嫡系血脉绝嗣,根据英国议会于1701年通过的“嗣位法”规定,汉诺威选帝侯乔治一世·路易继承英国王位,这就是乔治一世,英国进入汉诺威王朝统治时期,汉诺威和大不列颠以及爱尔兰拥有了同一个国王。虽然1837年的时候英国王位由维多利亚女王继承,而德意志地区禁止女性继承王位使得汉诺威王位由别人担任,但是两国还是一家人。最重要的是1814年10月的维也纳会议上,欧洲各国同意给予英国国王在德意志事务上的发言权,这就使得英国插手德意志名正言顺,而普鲁士是绝对不会允许德意志帝国存在第二个声音的。
汉诺威王国的灭亡可以说是普鲁士主导德国统一过程中的必然结果,拥有能够威胁到普鲁士领导地位的威望,却缺乏相应的实力,自然难逃被吞并的命运。 1866年普奥战争期间,普鲁士军队第一时间占领汉诺威王国,冒着和英国王室成为世仇的风险将汉诺威变成了普鲁士的一个行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