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邓亚萍出什么大事了

邓亚萍出什么大事了(邓亚萍的故事2020精选)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2-11-26 01:52:20 浏览267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邓亚萍的故事2020精选

邓亚萍,1973年2月6日生于河南省郑州市,祖籍湖南省邵阳市新宁县 ,原中国女子 乒乓球 队运动员,奥运冠军,乒乓球大满贯得主。下面我给大家介绍关于邓亚萍的 故事 ,方便大家学习。

       邓亚萍的故事1

如果一个运动员能够为国家争得荣誉,那么一定是能够让所有家人和和国人都感到自豪的,但是不仅是在运动事业上做出属于自己的那一份贡献,还能够在其他方面造福其他人,这样的做法就不仅是让人敬佩了,更是让人从心底里服气,邓亚萍就是这样一个女子,不仅是在乒乓事业上贡献自己的光热,还在妇女 儿童 方面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邓亚萍从小就是在一个良好的乒乓球环境下被熏陶的,因为自己的父亲就是当时一个十分优秀的乒乓球选手,所以也是把小小的她进行着这一个方面的培养,但是虽然也是同样喜欢这一个项目,邓亚萍却一直都是处于劣势,最主要的原因也是因为个子矮小,更是被当时的省队认为不符合招生的标准。

如果是换做其他人可能就十分的灰心,但是邓亚萍的父亲却用另外一种方式对其进行着鼓励,于是那时候还不知道自己未来的命运如何的她,开始更加刻苦的训练,为的只是能够让别人能够看到她的能力。九岁的邓亚萍就已经在全国的分赛区中拿到了属于自己的冠军,而后来就进入到了郑州市的体校开始了一边读书一边打球的经历。

这对于一个十来岁的孩子来说其实是一个很大的考验,但是乖巧懂事的邓亚萍一直都在努力地坚持着,并且还能够把每一项都做的很好。后来的战绩大家都知道了,那就是各大赛事上她都能够打败各种选手,然后成为当时的一个神话,甚至在当时的世乒赛上获得的冠军更是打破了当时的一个记录,因为她的出现,就是这个历史上最年轻岁数最小的冠军。

曾经的邓亚萍简直是引领了一个十分辉煌的时代,因为那时候的她只要是参加比赛一定会收获一个金牌,所以这个别人口中的神话,更是连续八年成就了自己的辉煌。但是没有放弃对于自己的一个更高的追求,邓亚萍还在学业上十分的用功,更是成为各大高校中一个十分渴求知识的学子。

虽然十分热爱这项事业,可是还是要腾出地方给更多的年轻人去施展,于是选择了退役的她暂时收起了自己的神话,开始了人生的另外一个故事。自从退役之后一直都没有闲着,邓亚萍从一个奥委会的职务再到共青团的市委书记,再到后来的报社的副秘书长,再到后来的大学教授等。

最后到如今的妇联常务委员,一直都是在仕途上奔波的她并没有因为自己已经有了足够的名气和过去,就坦然的享受生活,而是用自己的能力去创造更多。虽然自己的事业看上去有点高调,但是生活中却是一个很低调的她就连自己的婚姻大事都是十分的神秘,不把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混淆,是一个稳重而聪明的传奇女性。

 邓亚萍的故事2

众所周知,邓亚萍从小就酷爱打乒乓球,她梦想着有朝一日能够在世界赛场上大显身手。却因为身材矮小,手腿粗短而被拒于国家队的大门之外。但她并没有气馁,而是把失败转化为动力,苦练球技,持之以恒的努力终于催开了梦想的花蕾——她如愿以偿站上了世界冠军的领奖台。在她的运动生涯中,她总共夺得了18枚世界冠军奖牌。邓亚萍的出色成就,不仅为她自己带来了巨大的荣耀,也改变了世界乒乒坛只在高个子中选拔运动员的传统观念。

邓亚萍是乒乓球历史上最伟大的女子选手,她5岁起就随父亲学打球,1988年进入国家队,先后获得14次世界冠军头衔;在乒坛世界排名连续8年保持第一,是排名世界第一时间最长的女运动员,成为唯一蝉联奥运会乒乓球金牌的运动员,并获得4枚奥运会金牌,其中包括单打和与乔红组合的双打。

童年的邓亚萍,因为受当时体育教练父亲的影响,立志做一名优秀的运动员。但是她个子矮,手脚粗短,根本不符合体校的要求,体校的大门没能向她敞开。于是,年幼的邓亚萍跟父亲学起了乒乓球,父亲规定她每天在练完体能课后,必须还要做100个发球接球的动作。邓亚萍虽然只有七八岁,但为了能使自己的球技更加熟练,基本功更加扎实,便在自己的腿上绑上了沙袋,而且把木牌换成了铁牌。

  对一个孩子来说,这是多么难能可贵!这不但要使身体备受煎熬,心里方面也要承受巨大的压力。小小的她,每闪、展、腾、挪一

步,都能够用举步维艰来形容!

腿肿了!手掌磨破了!——这是家常便饭!但他从不叫苦,不喊累!负责训练的父亲,有时心疼得掉眼泪!付出总有回报,由于邓亚萍的执着,10岁的她便在全国少年乒乓球比赛中获得团体和单打两项冠军。好听的字

进入国家队后,邓亚萍都是超额完成自己的训练任务,队里规定上午练到11时,她就给自己延长到11时45分,下午训练到6时,她就练到6时45分或7时45分,封闭训练规定练到晚上9时,她练到11点多。邓亚萍为了训练经常误了时刻,她就自己泡面吃。

在队里练习全台单面攻时,邓亚萍依旧往腿上绑沙袋,而且应对两位男陪练的左突右奔,一打就是2小时!在进行多球训练时,教练将球连珠炮打来,邓亚萍每次都是瞪大眼睛,一丝不苟的接球,一接就是1000多个。

每一节训练课下来,汗水都湿透了邓亚萍的衣服、鞋袜,有时甚至连地板也会浸湿一片,不得不换衣服、鞋袜,甚至换球台再练。长时刻从事大户外量、高强度的训练,从颈到脚,邓亚萍身体很多部位都是伤病。为对付腰肌劳损,她不得不系上宽宽的护腰,膝关节脂肪垫肿、踝关节几乎长满了骨刺,平时只好忍着,实在痛的利害了就打一针封闭,脚底磨出了血泡,就挑破它再裹上一层纱布之后练。就算是伤口感染,挤出脓血也要之后练。

邓亚萍的出色成就,改变了世界乒坛只在高个子中选拔户外员的传统观念

 邓亚萍的故事3

邓亚萍是乒乓球历史上最伟大的女子选手,她5岁起就随父亲学打球,1988年进入国家队,先后获得14次世界冠军头衔;在乒坛世界排名连续8年保持第一,是排名世界第一时间最长的女运动员,成为唯一蝉联奥运会乒乓球金牌的运动员,并获得4枚奥运会金牌,其中包括单打和与乔红组合的双打。

童年的邓亚萍,因为受当时体育教练父亲的影响,立志做一名优秀的运动员。但是她个子矮,手脚粗短,根本不符合体校的要求,体校的大门没能向她敞开。于是,年幼的邓亚萍跟父亲学起了乒乓球,父亲规定她每天在练完体能课后,必须还要做100个发球接球的动作。邓亚萍虽然只有七八岁,但为了能使自己的球技更加熟练,基本功更加扎实,便在自己的腿上绑上了沙袋,而且把木牌换成了铁牌。

对一个孩子来说,这是多么难能可贵!这不但要使身体备受煎熬,心里方面也要承受巨大的压力。小小的她,每闪、展、腾、挪一步,都可以用举步维艰来形容!

腿肿了!手掌磨破了!——这是家常便饭!但他从不叫苦,不喊累!负责训练的父亲,有时心疼得掉眼泪!付出总有回报,由于邓亚萍的执着,10岁的她便在全国少年乒乓球比赛中获得团体和单打两项冠军。

进入国家队后,邓亚萍都是超额完成自己的训练任务,队里规定上午练到11时,她就给自己延长到11时45分,下午训练到6时,她就练到6时45分或7时45分,封闭训练规定练到晚上9时,她练到11点多。邓亚萍为了训练经常误了时间,她就自己泡面吃。

在队里练习全台单面攻时,邓亚萍依旧往腿上绑沙袋,而且面对两位男陪练的左突右奔,一打就是2小时!在进行多球训练时,教练将球连珠炮打来,邓亚萍每次都是瞪大眼睛,一丝不苟的接球,一接就是1000多个。

每一节训练课下来,汗水都湿透了邓亚萍的衣服、鞋袜,有时甚至连地板也会浸湿一片,不得不换衣服、鞋袜,甚至换球台再练。长时间从事大运动量、高强度的训练,从颈到脚,邓亚萍身体很多部位都是伤病。为对付腰肌劳损,她不得不系上宽宽的护腰,膝关节脂肪垫肿、踝关节几乎长满了骨刺,平时只好忍着,实在痛的利害了就打一针封闭,脚底磨出了血泡,就挑破它再裹上一层纱布接着练。就算是伤口感染,挤出脓血也要接着练。

邓亚萍的出色成就,改变了世界乒坛只在高个子中选拔运动员的传统观念。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也为邓亚萍的球风和球艺所倾倒,亲自为她颁奖,并邀请她到洛桑国家奥委会总部做客…

 邓亚萍的故事4

24岁的邓亚萍刚到清华大学外语系报到时,指导老师让她一次写完26个英文字母。当时在别人眼中看来最简单但是的事,邓亚萍却费尽心思后才把它们写出来。

于是邓亚萍把自己的睡眠时刻压缩到最低限度,经常学习到很晚才肯休息,早上5点起床,几乎苛刻地学习14个小时。有时,一边走路一边看书,就连吃饭的时刻都用上了。更重要的是在打球时候一向持续的1。5的好视力也退到0。6。

邓亚萍不断要求自己,做作业也要和完成训练课一样,绝对是今日事今日毕,毫不含糊。邓亚萍这种刻苦学习的精神,让辅导老师和学友都深表叹服。

1998年2月,邓亚萍前往英国剑桥大学读书,邓亚萍在剑桥大学的语言学校开始 学习英语 ,短短3个月的时刻,邓亚萍坚持每一天8点多从自己的住所赶往学校上课。下午3点半下课后,她还到学院的学习中心去学ix,听磁带,练自己的口语,直到晚上8点学习中心关门后才赶回住所。

回到住所,邓亚萍也从不浪费时刻,她坚持和房东用英语交流,坚持按时完成作业和预习功课。

在她最后获得硕士学位后,邓亚萍又动身前往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长时刻固定姿势写稿诱发了邓亚萍的颈椎病,头不能移动,一动就疼的钻心。但是,疼痛并没有把邓亚萍征服,她咬紧牙关,以一种固定的姿势坚持查阅资料和写作。

邓亚萍的故事5

有一个年轻人,从很小的时候起,他就有一个梦想,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一名出色的 赛车 手.他在军队服役的时候,曾开过卡车,这对他熟练驾驶技术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作用.

退役之后,他选择到一家农场里开车.在工作之余,他仍一直坚持参加一支业余赛车队的技能训练.只要有机会遇到车赛,他都会想尽一切办法参加.因为得不到好的名次,所以他在赛车上的收入几乎为零,这也使得他欠下一笔数目不小的债务.

那一年,他参加了威斯康星州的赛车比赛.当赛程进行到一半多的时候,他的赛车位列第三,他有很大的希望在这次比赛中获得好的名次.

突然,他前面那两辆赛车发生了相撞事故,他迅速地转动赛车的方向盘,试图避开他们.但终究因为车速太快未能成功.结果,他撞到车道旁的墙壁上,赛车在燃烧中停了下来.

当他被救出来时,手已经被烧焦,鼻子也不见了,体表烧伤面积达40%.医生给他做了7个小时的手术之后,才使他从死神的手中挣脱出来.

经历这次事故,尽管他的性命保住了,可他的手萎缩得像鸡爪一样.医生告诉他说:“以后,你再也不能开车了.”

然而,他并没有因此而灰心绝望.为了实现那个久远的梦想,他决心再一次为成功付出代价.他接受了一系列植皮手术,为了恢复手指的灵活性,每天他都不停地练习用残余部分去抓木条,有时疼得浑身大汗淋漓,而他仍然坚持着.

他始终坚信自己的能力.在做完最后一次手术之后,他回到了农场,换用开推土机的办法使自己的手掌重新磨出老茧,并继续练习赛车.

仅仅是在9个月之后,他又重返了赛场!他首先参加了一场公益性的赛车比赛,但没有获胜,因为他的车在中途意外地熄了火.不过,在随后的一次全程200英里的汽车比赛中,他取得了第二名的成绩.

又过了2个月,仍是在上次发生事故的那个赛场上,他满怀信心地驾车驶入赛场.经过一番激烈的角逐,他最终赢得了250英里比赛的冠军.

他,就是美国颇具传奇色彩的伟大赛车手——吉米·哈里波斯.

当吉米第一次以冠军的姿态面对热情而疯狂的观众时,他流下了激动的眼泪.一些记者纷纷将他围住,并向他提出一个相同的问题:“你在遭受了那次沉重的打击之后,是什么力量使你重新振作起来的呢?”

此时,吉米手中拿着一张此次比赛的招贴图片,上面是一辆赛车迎着朝阳飞驰.他没有回答,只是微笑着用黑色的水笔在图片的背面写上一句凝重的话:把失败写在背面,我相信自己一定能成功!”


邓亚萍的故事2020精选相关 文章 :

★ 有关2020艰苦奋斗学习心得5篇集锦

★ 2020放飞梦想演讲稿优秀集锦

★ 邓亚萍的成长励志故事观后感

★ 开学第一课2020观后感心得体会精选5篇

★ 2020年春季开学第一课观后感5篇大全

★ 2020奔跑吧中考优秀作文800字精选5篇

★ 2020关于天津高考中国面孔的满分作文精选【5篇】

★ 2020年开学第一课观后感5篇最新精选范文

★ 2020六月再见七月你好朋友圈唯美句子精选100句

★ 2020年预备党员转正思想汇报5篇精选

邓亚萍有哪些故事

  邓亚萍的励志故事
  邓亚萍是乒乓球历史上最伟大的女子选手,她5岁起就随父亲学打球,1988年进入国家队,先后获得14次世界冠军头衔;在乒坛世界排名连续8年保持第一,是排名世界第一时间最长的女运动员,成为唯一蝉联奥运会乒乓球金牌的运动员,并获得4枚奥运会金牌,其中包括单打和与乔红组合的双打。
  童年的邓亚萍,因为受当时体育教练父亲的影响,立志做一名优秀的运动员。但是她个子矮,手脚粗短,根本不符合体校的要求,体校的大门没能向她敞开。于是,年幼的邓亚萍跟父亲学起了乒乓球,父亲规定她每天在练完体能课后,必须还要做100个发球接球的动作。邓亚萍虽然只有七八岁,但为了能使自己的球技更加熟练,基本功更加扎实,便在自己的腿上绑上了沙袋,而且把木牌换成了铁牌。对一个孩子来说,这是多么难能可贵!这不但要使身体备受煎熬,心里方面也要承受巨大的压力。小小的她,每闪、展、腾、挪一步,都可以用举步维艰来形容!腿肿了!手掌磨破了!这是家常便饭!但他从不叫苦,不喊累!负责训练的父亲,有时心疼得掉眼泪!付出总有回报,由于邓亚萍的执着,10岁的她便在全国少年乒乓球比赛中获得团体和单打两项冠军。进入国家队后,邓亚萍都是超额完成自己的训练任务,队里规定上午练到11时,她就给自己延长到11时45分,下午训练到6时,她就练到6时45分或7时45分,封闭训练规定练到晚上9时,她练到11点多。邓亚萍为了训练经常误了时间,她就自己泡面吃。在队里练习全台单面攻时,邓亚萍依旧往腿上绑沙袋,而且面对两位男陪练的左突右奔,一打就是2小时!在进行多球训练时,教练将球连珠炮打来,邓亚萍每次都是瞪大眼睛,一丝不苟的接球,一接就是1000多个。每一节训练课下来,汗水都湿透了邓亚萍的衣服、鞋袜,有时甚至连地板也会浸湿一片,不得不换衣服、鞋袜,甚至换球台再练。长时间从事大运动量、高强度的训练,从颈到脚,邓亚萍身体很多部位都是伤病。为对付腰肌劳损,她不得不系上宽宽的护腰,膝关节脂肪垫肿、踝关节几乎长满了骨刺,平时只好忍着,实在痛的利害了就打一针封闭,脚底磨出了血泡,就挑破它再裹上一层纱布接着练。就算是伤口感染,挤出脓血也要接着练。
  邓亚萍的出色成就,改变了世界乒坛只在高个子中选拔运动员的传统观念。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也为邓亚萍的球风和球艺所倾倒,亲自为她颁奖,并邀请她到洛桑国家奥委会总部做客
  邓亚萍在剑桥大学读书的励志故事
  每天凌晨5点起床攻读
  1998年2月26日邓亚萍怀着复杂的心情,飞向剑桥。对她来说,这自然是非常难得的机会,但却又是一个艰难的起步。
  “第二天就是开学上课的日子,全班一共9个同学,教室不大,9张课桌椅向着黑板,摆成半圆形。老师先让大家做自我介绍。接下来给每人发了两张讲义就开始讲课,课堂上没什么纪律,讲解方式也很随意,老师一边讲课,同学们一边七嘴八舌地抢着回答问题。我在云山雾罩中上完了课。四五个星期过去了,每天十五、六个小时的付出,但收效并不大,英语水平的提高也不显著。作为一个插班生要赶上其他同学困难太大。加上没有教材,每次上课才能拿到老师发的讲义,这种教学方法也很难让我适应。“
  “生活的环境也不尽如人意。到英国留学的留学生,多数都是住在学校所安排的英国人家里,我也不例外。本想住在英国人家里,一来可以更多地了解英国的风俗民情,二来可以有更多的英语会话机会。但是我所居住的这个女房东家,距学校太远,而且房费伙食费很高,每月除了要交200多英镑房租,还要交100多英镑饭费,两项合起来每月的支出约合人民币将近5000元。对于自费到英国上学的我来说,惜金和惜时同样重要。“
  “记得当我头一次穿着防雨运动衣,骑着自行车到学校时,许多同学见了都大为不解:怎么世界冠军还骑自行车来上学?是啊,世界冠军也是凡人,我的所有,是我用汗水换来的,它来之不易,我必须十分珍惜它。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困扰着我,我急切盼望能改变这种状况。“
  “刚到英国不久,我想往家寄点钱,然而到邮局拿了单子,却不知如何填写,邮局的人在单子上指指点点,我却一脸茫然,我站在邮局前,两眼发呆,我能怎么办?问谁去?问了,自己还是听不懂,最后,只好悻悻而归。“
  “开学前,为了让我熟悉一下环境,房东开车送我去学校转了一圈。第二天人家不送了,我虽然买了辆自行车,却找不到上学的路了,七拐八拐,赶到学校已经上课了。一向守时的我成了迟到生。我急得迸出几个单词解释,然而解释不明白,那滋味,那窘迫,现在都忘不了!“
  邓亚萍就读的纽汉姆学院是隶属剑桥大学的一所小学院,类似于国内的语言进修学院。这里的学生主要以外国留学生为主,而邓亚萍是唯一来自中国内地的留学生。
  “刚到剑桥的那段时间,我虽然比较刻苦,效果却不明显。我知道,这是因为自己的语言基础还相当薄弱,要想在剑桥这个精英云集的学府里站得住、学得好,更需要全力以赴地去拼搏。做学问与体育训练一样,没有任何捷径可寻,更不会有天上掉馅饼的美事儿,一切靠自己去拼去搏吧。“为了赶功课,邓亚萍起早贪黑,每天只睡几小时。
  “开始的一两个月之内,根本听不懂老师在上面讲什么,我把老师所有写在黑板上的东西照抄一遍。回到家里以后,自己再翻字典,再看。每天的生活比较单调,上课时间是四个半小时。下了课还有很多作业,吃饭对我来说好像都很费事,中午休息的时间只有一个小时,我一般都不回宿舍,就是吃上午带去的三明治,然后看一会儿书。晚上经常吃的东西就是自己做的方便面条加青菜、西红柿和鸡蛋。几乎每天都要学习到12点才能睡觉。“
  虽然基础比其他同学差,她总是不甘心,想超过别人。这种好胜的心理后来才慢慢开始转变:“毕竟基础不同,从运动员到学生是一个非常大的转折,学习上升也要有个过程。“
  回到清华,邓亚萍的毕业论文题目是《国球的历史及发展》。从开题报告、到第一次提交论文、以至论文的最终修订,邓亚萍不仅每一项都达到标准,而且步步提前,赶在时间表前完成。
  “我终于戴上了学士帽,在毕业典礼上,我用流利的英语向老师致词。“
  邓亚萍在诺丁汉大学读书的励志故事
  一看她学习的劲头就知道她是世界冠军
  2001年9月,邓亚萍从清华走进英国诺丁汉大学攻读硕士。“原本更喜欢剑桥,那里风景可人,令我心醉。可我还是投奔了诺丁汉大学,因为诺丁汉大学有全英国最棒的外语系。“
  “导师对我不太了解,似乎有些不放心,担心一个运动员能否完成学业。我恳切地对导师说:我可能比您的其他学生基础要差,请你多费心了,别人能听懂的课程,我可能要两次甚至多次,别人需要一年,我可能需要一年半甚至两年。但不管费多少力、多长时间,我都要把学业拿下来!我是那种很要强,性子也很犟的人,因此做任何一件事情,都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好。“
  “在英国,修硕士有两种办法。一种是类似于应试教育。就是上一门课考一门,直到通过所有课程;另外一种是跟导师做课题研究,研究结束后做论文,如果论文通过就可以毕业,我采取的是第二种办法。比语言更难的是这里的学习方式,和国内真是大不一样。我有自己的导师,但并不经常见面。往往是他给我提供一个阅读书目清单,我自己到图书馆或大学找书,然后阅读。有了问题才和他预约见面、答疑。开始时,我很不习惯这种方式。而且我修的方向是“中国当代研究”,一个似乎和体育无关的冷门专业,即便图书馆里也不一定有相关材料。这样,我就必须在不同的图书馆和大学里去找。不过,现在看来,这也是我在国外学习的重要收获之一。新的学习方式让我学会了在纷繁复杂的情况下找到实现目标的办法。“
  “打球的时候,视力两眼都是1.5,上学以后下降得很快,现在有一只眼已经0.6了。学习和打球相比完全是两码事,睡眠不足,上课总是犯困,眼睛睁不开,越坐越困,恨不得用根棍儿把眼皮撑起来。可对面坐着的是老师,你又不可能睡觉,更不可能溜号。刚开始时这种感觉特别明显,后来慢慢适应了这种生活,知道该怎样安排好作息,找到一些规律。“
  “我的研究课题是《从小脚女人到奥运冠军》,例子用的就是中国女子乒乓球队。为了研究这个课题,我阅读了一些对中国女运动员的研究材料,大部分是外国人写的。这些外国人并没有真正了解中国女运动员的生活和成长经历,因此他们的研究并不到位。我希望能够从我开始,有人真正关注中国妇女和中国女运动员的研究。我也希望通过在国外学习,在工作中便可以尽量避免由于东西方文化差异而引起的误会,以便更好地介绍中国,让世界了解中国。而在国际体育界,能让人理解你的见解,接纳你的主张并非易事。“
  学习上的她拿出打球时的劲头。按说老师安排的课程已经呈饱和状,每周天天有课,周末的作业也不轻松,做罢作业还要准备下一周的课,周而复始。可她还是觉得“吸收“得不够。
  也难怪,她心里真的是着急。邓亚萍刚撂下球拍儿,就成了国际奥委会运动员委员会一位年轻的委员,她恨不得赴会时能立马讲得一口流利的英语。于是,这位乒乓球世界冠军心底悄悄萌生着愿望早一点进入高级班,明年向Master(硕士学位)进军。
  在诺丁汉大学上课的过程中,邓亚萍总是抓住一切机会抢着发言。老师用开玩笑说从她学习的劲头可以看得出她是一个世界冠军。“下了课,我必须匆匆赶到另一个老师那里去做个别辅导,这是学校针对每个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不同而特别安排的单独辅导时间。每次出去开会之前,我的老师都会帮助我准备发言材料,纠正我的语音语调和演讲的方式方法。另外学校还专门为我开了一门课,教我如何用英语进行采访。在学校我过着典型的大学生三点一线式生活,和校园里那些普通的女孩子没有什么区别。“
  “这个硕士学位我非拿不可,而且一定要在国外的大学里拿到。“那样的话,在中国的奥运会冠军当中,她可能又拿了一项第一。作为诺丁汉大学的一名学生,邓亚萍每天的时间表比较紧。“除了上语言系的课,还要上英语系的课。下了课还有很多作业,中午休息的时间只有一个小时。“
  邓亚萍在国际奥委会的励志故事
  “过语言关对我来说还有着另外的意义。当时我是国际奥委会运动员委员会委员,同时还负责国际乒联的一个项目,如果你没有办法跟别人交流,那么一切都是零。同时还有一个公众形象,就是说我毕竟代表着中国,同时代表着中国运动员,所以精神风貌是很重要的。“
  一年后,邓亚萍面对严格的考官,用英语宣读了3万5千字的论文--《从小脚女人到奥运冠军》。以翔实生动的材料和清晰有力的论点论述了中国妇女及中国妇女体育的巨大发展和变化。临场考官的一致结论是:无条件一次通过!2002年12月22日,她如愿获得硕士学位。萨马兰奇先生称赞她“拥有了打开世界大门的钥匙“。
  至此,从1997年进入清华大学起,邓亚萍已在校园度过了近六个春秋,并将自己当年的小学“学历“变为研究生学历。邓亚萍坦言,从运动员到学生,尤其是一个留学生,她付出的努力并不亚于打球。“从对英语一窍不通到熟练地用英语与教授交流,从人生地不熟到朋友遍英国,从开始时的迷茫到后来的迎接挑战,每一步都走得很辛苦。但海外生活为我打开了一扇门,让我真正了解了世界。“
  其间,她还作为北京申奥成员,赴莫斯科为北京赢得2008年奥运会举办权作了贡献。
  2001年7月13日,邓亚萍用流利的英语向国际奥委会委员呼吁:请给中国运动员一个机会,让我们做一次奥运会的东道主!
  知识,没有止境。2002年,她如同一个长跑运动员,又站在新的起跑线上,开始新的拼搏--满怀信心地攻读剑桥经济学博士学位,研究方向是“2008奥运会对当代中国的影响“,邓亚萍的“中国研究“又得以继续下去了。
  2003年2月24日,正在剑桥攻读博士的邓亚萍又回来了,在北京奥组委,新的忙碌又开始了。“我在剑桥的导师彼德.纽伦是一位世界著名经济学家,已经研究中国经济30余年,他深知2008年奥运会对拉动中国经济的重要性,会有极高的经济研究价值,他认为我回国,不仅能为祖国服务,也能为论文收集第一手珍贵材料,因此,他特批我回国边工作,边学习。未来的工作很艰苦,但这是非常好的机会。“
  2004年的春节假期,她为了赶写剑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放弃了与亲人的团聚,买来一堆速冻饺子,每天的水饺餐伴她度过了假日。
  “有人可能觉得我这是自讨苦吃,甚至有人说你的荣誉多得一大把,不攻读什么学位,后半生照样可以过得不错,即使读学位也不必那么辛苦,甚至不妨找个“枪手”代笔写论文。但我读书上大学可不是为了“镀金”,我上学只是要圆自己的读书之梦。我从自己与外国朋友交往中深切感受到知识缺乏、交流不畅。尽管基础差,我不想投机取巧走捷径,更不要说我就读的清华、剑桥等国际知名大学治学严谨,容不得弄虚作假!“
  饺子可以速冻,人才却难以速成。邓亚萍学业上的成功与打乒乓球的辉煌,其实并非得益于她具备多大的天赋。恰恰相反,无论学业还是打球,她都是在先天条件不大有利的情况下,靠坚忍不拔的毅力,靠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在人生道路上不断夺取新的金牌。
  “我现在依然是国际奥委会运动员委员会、体育与环境委员会和改革委员会三个委员。特别是运动员委员会,委员都是很有名的奥运会冠军,都有自己代表的权益,很长一段时间我是唯一的亚洲委员,因此我不仅代表中国,而且还是亚洲的代表,有责任为亚洲和第三世界国家运动员争取权益。“在邓亚萍的努力下,运动员委员会已经向国际奥委会执委会提出在推举奥委会委员时必须有一名(共8人)亚洲委员的建议。
  而她在剑桥的博士学业也已经到了第二年,谈到学业,邓亚萍说:“难啊,真是太难了,感觉压力很大。一天到晚就是绷着,所以感觉特别辛苦。但我要感谢当学生的这段经历,因为它让我看到了另外一个世界,找到了自己新的价值。如果亚运会、世乒赛和奥运会的冠军是我乒乓球生涯的三大满贯,那么在清华获得学士学位、诺丁汉大学硕士毕业和取得剑桥博士,就是我要完成的另一项大满贯。“
  拼搏、拼搏、再拼搏!无论是做运动员还是做学生,邓亚萍对自己的要求都几近苛刻:“必须做好,我没有理由做不好!“这就是一份自信!

初代女大魔王邓亚萍,她如今的现状怎样

中国是体育强国,乒乓球作为我国的国球,不仅在世界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且值得所有中国人引以为傲。作为体坛的公众人物,运动员的国籍问题也是大家热议的话题。奥运冠军,乒乓球大满贯得主邓亚萍一直以来都是大家关注的焦点人物。邓亚萍却也因为国籍问题饱受网友诟病。

乒乓女皇邓亚萍在长达运动生涯中,一共夺得了18个世界冠军,她还创造了乒坛排名连续稳居世界第一的记录,是乒乓球史上排名“世界第一”时间的女运动员,为国家获得了不计其数的荣誉。除此之外,她在学术上有着很高的造诣,同时拥有清华大学,诺丁汉大学,剑桥大学三所名校的文凭,这在世界上也是屈指可数的。

邓亚萍出生于河南郑州的一个体育世家,从小便十分热爱乒乓球这项运动,每次打球都会全神贯注非常认真。但她身高只有1米55,胳膊短腿短,她也因此被国乒省队拒之门外。在父亲的开导下,邓亚萍更加发愤图强,立志成为一名伟大的乒乓球运动员。

邓亚萍在全国业余赛中获得了乒乓球女子单打冠军。之后又多次在赛场上崭露头角,终于在时被破格选入国家队。第40届世乒赛上,首次参加世乒赛的邓亚萍得以大展拳脚,一举夺得女双冠军,成为国乒史上最年轻的世界冠军之一。邓亚萍那种不服输的劲头,既发扬了中国运动员的风貌,也完美地诠释了奥林匹克的运动精神。

邓亚萍再次更新了自己的社交媒体,她出差顺路回到母校诺丁汉大学,探望老朋友再和校长聊聊天。早在邓亚萍就获得了英国诺丁汉大学中国当代研究专业硕士学位,现在已经成为剑桥大学的博士。邓亚萍还是商界的女强人,她和俞敏洪联手共同打造出国内第一家体育产业创新创业平台。邓亚萍与前国乒主力球员林志刚喜结连理,两人都十分低调,到现在都恩爱有加。她的儿子林翰铭如今已经了,并且天赋异禀,还成功入选北京乒乓球队。但最近邓亚萍与儿子是否是中国国籍的问题遭到了质疑,无奈之下邓亚萍晒出护照并回应道:无论什么国籍骨子里都是中国人!虽然林翰铭出生于法国巴黎,但是生下来就是拿到了中国的护照。

邓亚萍不仅颜值变高,而且皮肤保养的白皙水嫩。现在她已是身居高位,身兼中国政法大学兼职教授,邓亚萍体育产业投资基金CEO,第一任黄帝文化推广大使等,横跨政商两界,并且事业有成。也祝福邓亚萍家庭圆满,事业蒸蒸日上。

邓亚萍的励志故事 邓亚萍的励志故事全文

1、24岁的邓亚萍带着4枚奥运金牌退役,此后她用了整整11年时间分别在清华大学、英国诺丁汉大学和剑桥大学学习,先后获英语专业学士学位、中国当代研究专业硕士学位和经济学博士学位。

2、同时,在求学期间,在前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的鼓励和帮助下,邓亚萍在悉尼奥运会后正式进入了国际奥委会运动员委员会,那是她“仕途”的真正起点,后来她又两度成为北京申奥大使、在国际奥委会道德委员会以及运动和环境委员会两个委员会任职、担任北京奥组委官员。

3、对于一个运动员来讲,退役后的选择有很多种,有从商的,有从政的,有进演艺圈的……然而,邓亚萍选择退役的原因主要有两个,第一个原因是打乒乓球打了19年,相当长的时间,已经获得了18个世界冠军、实现了大满贯;第二个原因是为了在退役后适应社会,很想去读书。

4、从退役选择读书来看,邓亚萍的选择还是性格决定的,“竞技体育的残酷告诉了我,人生没有捷径,只有靠自己去拼”,她没有选择容易的事情来做,而是选择了对自己来讲最有挑战性的事情来做,实践证明,她的选择是对的,她是一个笑到最后的人。

5、人常讲的两句话“性格决定命运”,“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在她身上都得到了很好的验证。

现代名人故事(2)

  现代名人故事:邓亚萍的励志故事
  邓亚萍是 乒乓球 历史上最伟大的女子选手,她5岁起就随父亲学打球,1988年进入国家队,先后获得14次世界冠军头衔;在乒坛世界排名连续8年保持第一,是排名世界第一时间最长的女运动员,成为唯一蝉联奥运会乒乓球金牌的运动员,并获得4枚奥运会金牌,其中包括单打和与乔红组合的双打。

  童年的邓亚萍,因为受当时体育教练父亲的影响,立志做一名优秀的运动员。但是她个子矮,手脚粗短,根本不符合体校的要求,体校的大门没能向她敞开。于是,年幼的邓亚萍跟父亲学起了乒乓球,父亲规定她每天在练完体能课后,必须还要做100个发球接球的动作。邓亚萍虽然只有七八岁,但为了能使自己的球技更加熟练,基本功更加扎实,便在自己的腿上绑上了沙袋,而且把木牌换成了铁牌。

  对一个孩子来说,这是多么难能可贵!这不但要使身体备受煎熬,心里方面也要承受巨大的压力。小小的她,每闪、展、腾、挪一步,都可以用举步维艰来形容!

  腿肿了!手掌磨破了!——这是家常便饭!但他从不叫苦,不喊累!负责训练的父亲,有时心疼得掉眼泪!付出总有回报,由于邓亚萍的执着,10岁的她便在全国少年乒乓球比赛中获得团体和单打两项冠军。

  进入国家队后,邓亚萍都是超额完成自己的训练任务,队里规定上午练到11时,她就给自己延长到11时45分,下午训练到6时,她就练到6时45分或7时45分,封闭训练规定练到晚上9时,她练到11点多。邓亚萍为了训练经常误了时间,她就自己泡面吃。

  在队里练习全台单面攻时,邓亚萍依旧往腿上绑沙袋,而且面对两位男陪练的左突右奔,一打就是2小时!在进行多球训练时,教练将球连珠炮打来,邓亚萍每次都是瞪大眼睛,一丝不苟的接球,一接就是1000多个。

  每一节训练课下来,汗水都湿透了邓亚萍的衣服、鞋袜,有时甚至连地板也会浸湿一片,不得不换衣服、鞋袜,甚至换球台再练。长时间从事大运动量、高强度的训练,从颈到脚,邓亚萍身体很多部位都是伤病。为对付腰肌劳损,她不得不系上宽宽的护腰,膝关节脂肪垫肿、踝关节几乎长满了骨刺,平时只好忍着,实在痛的利害了就打一针封闭,脚底磨出了血泡,就挑破它再裹上一层纱布接着练。就算是伤口感染,挤出脓血也要接着练。

  邓亚萍的出色成就,改变了世界乒坛只在高个子中选拔运动员的传统观念。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也为邓亚萍的球风和球艺所倾倒,亲自为她颁奖,并邀请她到洛桑国家奥委会总部做客……
  现代名人故事:周杰伦的成长故事
  1979年1月18日,周杰伦出生在台北市一个普通的家庭。回忆起他的小时候,妈妈用了一句“感谢老天把他赐给我”,充分体现出她对这个宝贝儿子的爱。“胖嘟嘟笑起来带着小酒窝,可爱的模样真的很讨人喜欢。从小杰伦听到音乐就会兴奋地随着节奏摇晃,不只爱看孙越、陶大伟的表演,也常戴着墨镜模仿高凌风 唱歌 ,坐在电视机前也会跟着 广告 唱唱跳跳。三岁对录音有兴趣,就常常拿着录音机录自己的声音,或唱歌,或编故事,自编、自导、自演又自唱一番。”

  而他的爸爸对儿子小时候的评价是,“他从小就爱耍帅”。爸爸回忆说:“杰伦还小的时候,我们一家三口经常一起到海边踏浪,其他小朋友乖乖站着拍照时,他一定会跑到镜头的最前面去抢镜头。爱表现的他,家庭聚会时的表演,常常逗得我们惊喜连连。杰伦从小就爱耍帅,不只裤子要穿宽版裤,头发要留中分头,连车都一定要骑重型摩托车。高中就读淡江高中音乐班,每天从台北到淡江,光车程就要花两个多小时,所以就想买台摩托车′小绵羊‵让他代步。结果,杰伦一开口就要重型的FZR,只因为骑重型的看起来才帅气。

  在棍子下长大

  14岁时周杰伦父母离婚了。在单亲家庭里长大的他,从小是妈妈和外婆带大的,因此外婆和妈妈就成了他生命中最敬爱的两位女人。3岁开始练习弹琴时,妈妈就看出他在音乐上的天分,因此对他的要求很严格,于是,童年的周杰伦被剥夺了玩的权利,所有的日子都是在钢琴边度过的。可每次练琴的时候,一听到窗外同伴的嬉闹声,他就总是弹得心不在焉。于是,他母亲就拿着一根棍子,站在他后面,一直盯着他练完琴。杰伦说:“如果说自己的音乐底子打得深厚,还得感谢那根棍子呢。”他同样碰到了个很严厉的钢琴老师。只要一弹错、不专心,就马上打手背,小杰伦因此双手布满淤青,这让他一度心生反抗,不想再学琴了。但是等他冷静下来,却又忍不住想弹琴,自己想了几天后,小杰伦不但乖乖地继续练琴,而且以后无论老师多么严格,再也没有动过离开音乐的念头。小时候周杰伦很调皮,被痛打是常有的事。他曾偷学过妈妈的签名,好偷签联络簿或成绩太低的考卷,有时还会故意用口水把考卷分数弄得模糊一点,再跟妈妈说是被雨淋到。而在学校,考试成绩没到标准就会被打手心。还有一次被老师捏耳朵,直到上初中才稍好一点,所以小时候被打都已经习惯了。

  杰伦是家中独子,个性内向害羞。小的时候他曾经想过能有一个弟妹可以陪伴,但他又觉得爸妈养他已经很累了,如果再多生一个,生活负担会很重。独生子的生活比较无聊一点,但也因为是独生子,对人生的想法也会比较不同,很多事情只能自己解决没人能帮忙,这让他变得比较独立。杰伦坦言,若有弟妹的话,他会变得比较会替别人想,童年不会无聊,每天可以跟弟妹一起玩,所以还是羡慕别的家庭有兄弟姐妹的。父母离婚后,让他更加孤僻,不爱讲话,因此玩伴并不多。大都是跟邻居还有同学一起玩,不能说我自闭,但的确自己的间比较大。要他回忆小时候记忆最深刻的事,他居然说是外婆家里养的大狗狗,因为小杰伦常常和狗狗玩,有时还想像自己是大将军,把狗狗当马骑。他说如果有了兄弟姐妹的话,他的人生想法也会跟现在不同。

  高中的风云人物成了服务生

  周杰伦考上台北淡水高中的音乐科后,因为弹得一手好琴,又很会打 篮球 ,一下子成了学校里的风云人物,更是许多女同学心中的白马王子,这时候的杰伦才开始有谈得来的好朋友,而且在同学的鼓励下尝试自己创作歌曲,不少同学还抢着 收藏 。可当他的同学正紧张地准备考大学的时候,他却仍然沉溺在音乐 爱好 之中。在一般人眼中,他的前途一片渺茫。因为在那时,一个普通家庭出身的孩子,他最好的选择是学习数学、自然科学和计算机,以便日后找份好工作谋生,而音乐则是有钱人的奢侈品。显然,他们认为周杰伦奢侈不起。果然,1996年6月,高中 毕业 后的周杰伦一时找不到工作,便只好应聘到一家餐馆当了名服务生。他每天的工作就是把厨师做好的菜送到餐厅,再由女服务员传到客人面前。这份工作看似简单,可真正做起来却并不容易。因为客人多了,就容易把菜传错。而一旦出了错,服务生不仅要受顾客的气,而且老板还要扣发薪水。年轻时的周杰伦,说来有点自闭、笨笨的。高中英文老师以为周杰伦有学习障碍:“他脸上表情很木讷,我以为他笨笨的。这小子无法专心上数学、科学课,就连英文作业也荒废。但周妈妈叶惠美却注意到这个安静又害羞的小孩,从小就对西洋流行乐或古典音乐特别敏感。他在学会走路前,就对音乐很敏锐。”她回想。周妈妈在他四岁的时候,就送他进钢琴班学琴,而且他弹得不错,像个钢琴狂。高中钢琴老师说,周杰伦十几岁时,就可以即兴表演。出了琴房,周杰伦是个再普通不过的青少年,当其他同学都在附近打篮球时,他却一再重复地看功夫电影和打游戏。其他人都忙着准备大学联考,他却是逃课、加倍练琴,人生漫无目标。

  音乐救了他,给他带来幸运。有一位学妹帮他报名“超级新人王”这个台湾的偶像征选节目。该节目制作人后来和讶异不已的周杰伦联络上,要他参赛表演。但周杰伦不敢独唱。最后,他帮一位想当歌手的朋友钢琴伴奏。表演得很差。当时节目主持人吴宗宪一直都在寻找新人。他看了一眼那个紧张的钢琴伴奏小子和歌声像乌鸦叫的歌手,心想,算了吧!吴宗宪说:“我一点都不觉得好听,那个歌手唱得真烂。”不过,他看了看乐谱:我从裁判的肩膀后头,看了一眼乐谱,结果惊为天人。非常地复杂、做得很棒。录完影后,吴宗宪走到后台找周杰伦,他当时头戴 棒球 帽,几乎盖住整个眼部。吴宗宪回想:我对他的第一印象,就是他很安静、很害羞。我以为他自闭。吴宗宪签下他,专职写歌,一年半后,吴宗宪决定把阿尔发唱片的经营权交到他的朋友、同时也是歌手的杨峻荣手上,周杰伦才从幕后走向幕前,成为偶像歌手。3个月内,周杰伦完成了自己的第一张专辑。

  机会终于来了。1997年,周杰伦参加了《超猛新人王》。表现并不算好的杰伦意外得到了吴宗宪的垂青,他和杰伦深谈之后,决定聘请杰伦到自己的唱片公司担任音乐制作助理的职务。

  制作助理的工作做了一年多,这个工作什么杂事都得做,有时还得帮大家买饭盒,而且薪水又很少,不过杰伦做得很快乐。逐渐的,他从小扎扎实实打下的音乐根基让他的表现越来越亮眼,老板吴宗宪看在眼里,决定给这个很有才华的小伙子一个机会,让他拥有自己的舞台,当个创作歌手。1999年12月的一天,吴宗宪将周杰伦叫到办公室,十分郑重地说:“阿伦,给你10天的时间,如果你能写出50首歌,而我可以从中挑出10首,那么我就帮你出唱片。”周杰伦兴奋不已,跑到街上买回一大箱方便面。他想,就是拼了命,也要做最后的挣扎。因为他知道,老板给他的机会也许就这一次了。那段时间,他几乎是一首接一首地创作,而每当他疲惫的时候,就在房间的某个角落里打个盹儿,醒来之后继续下一首歌曲的创作。就这样,仅仅10天时间,周杰伦真的拿出了50首歌曲,而且每一首写得漂漂亮亮,谱得工工整整。经过大半年时间的精心制作,周杰伦的第一张专辑——《JAY》制作出来了。一发行便一鸣惊人,不但唱片大卖,而且还一连夺得两届台湾流行音乐金曲奖的最佳流行演唱专辑、最佳制作人、作曲人等大奖。

  从2000年,他的第一张专辑上市被抢购一空开始,到现在他的专辑销量无人能及。仿佛一夜之间,华语流行歌坛几乎被周杰伦一个人的声音统治了。从一名餐厅服务员成长为家喻户晓的当红小天王,周杰伦在接受美国《时代》杂志专访时说:“明星梦并不是遥不可及的,其实,任何人都可以做,只要你肯努力。我之所以能有今天,就是我不服输的结果。”周杰伦希望自己将来能成为一个时代性的音乐人,而非昙花一现。的确,一个人不想做退却的懦夫,就应该像蜗牛一样,一步一步地往上爬。
现代名人故事_现代名人励志故事相关 文章 :

1. 中国现代名人故事

2. 现代名人励志故事大全

3. 现代名人励志故事

4. 现代名人励志小故事

5. 中国现代名人励志故事

邓亚萍退役从商“败光”20亿后,又再次创业,如今现状如何

邓亚萍是一个非常优秀的乒乓球运动员,她训练的时候特别努力,个人能力不断提升,最终多次参与国际比赛,为国家赢得了十几个世界冠军,连续8年都稳坐世界第一的宝座,后来邓亚萍退役,做了一件令人非议的事情,她败光了20多亿资金,却没有做出太大的成果。那么,当年败光20亿的邓亚萍如今怎么样了?用一个视频来告诉你邓亚萍的现状。邓亚萍不仅是个运动员,而且还是一个学识渊博的博士,她曾经在世界名校读书,认识很多国际精英,她离开体育事业后,怀着一腔热血,立志要干出一番大事。

2011年,她负责了即刻搜索项目,想要在互联网上取得惊人成就。邓亚萍没有想到的是,互联网并没有自己想象中那么简单,她的项目始终都没有做起来,陆续亏掉了大量的钱财,这个消息被媒体曝光后,引来了不少人的争议。

有人认为,邓小平只是一个运动员,根本没有能力经商,让她负责互联网项目,完全是用错了人。不过也有人认为,邓亚萍只是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她也不是故意浪费资金的。我们应该理解邓亚萍的苦衷,不要对她太过苛责。

后来邓亚萍放弃了互联网领域的工作,开始跟商业大佬合作,准备打造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综合产业。因为本身就是一个运动员出身,她在这个领域可以说是如鱼得水,其事业干得越来越好,很快就打出了一定的名气,跟她合作的商业大佬也越来越多。

如今邓亚萍不仅功成名就,而且还升级当了母亲,她希望用更好的条件去培养孩子,给孩子一个幸福而又平安的人生。这也是大部分母亲的期望,几乎所有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够过得幸福,希望邓亚萍这个曾经为国家奋斗多年的运动员,能够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同时也希望她的体育综合事业,能有更大的进步,为国家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在国际比赛中,帮助国家赢得更多的荣誉。

邓亚萍连续4次被评为全国最佳运动员,你知道有关邓亚萍的故事吗

邓亚萍出生在我国中原地区的大都市郑州,邓亚萍的父亲邓大松20岁前曾是河南省乒乓球队选手。亚萍5岁时,便跟父亲到郑州西郊的文化宫打球。开始,亚萍拿的是横拍,后来看她个子长得慢,胳膊短,从第二年起便让她改打直拍。

那时,亚萍每天只练一二项内容一攻对推,父亲推,亚萍用正手攻,或者二人对攻。在两年多时间里,亚萍全是练的正手攻。这种“畸形”训练法,在所有的乒乓球教科书中是找不到的。邓大松认为,作为一名运动员,突出特长是第一位的,而技术全面则是第二位的,反之,一开始就让运动员注重技术全面发展,尽管什么都会,但一样也不精,以后再想培养其特长,就很难。实践结果如何呢?可以用邓亚萍的话来作答:“现在很多人羡慕我正手攻球凶,得分率高,我要感谢父亲当初对我采用了那样一种不同常规的训练手段。”

两年后,邓亚萍开始补练反手及其他技术,注意技术的全面发展。尽管如此,由于她是学攻出身,惯于打攻,故在每次比赛时,她总是攻字当头,以攻为主,一攻到底,正手攻,侧身攻;高球攻,低球也攻;长球攻,短球也照攻不误。久而久之,她的快攻特长便形成了,无处不攻,既快又狠。

1987年秋,邓亚萍凭着自己的才干和实力,入选国家青年乒乓球队。在教练姚国治的指导下,邓亚萍开始了反手弱侧训练。很快,她便解决了从左侧还击弧圈球的办法一以拨还击, 这下,邓亚萍如虎添翼,左右开弓,正手攻既快又狠,反手拨又怪又刁,使中国传统的近台快攻与长胶快拨浑然一体,她的独特打法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3年后,邓亚萍的这种奇特打法在第11届亚运会和第4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中发挥了威力,她三登世界冠军宝座。

观看邓亚萍打球,有一种叱咤风云、出神入化的感受。她不仅正手进攻技术纯熟,命中率极高,让人有一种放心的感觉 ;而且击球动作幅度大,坚决果断,洒脱大方,凶猛顽强,一往无前。她那连珠炮似的凶狠凌厉的扣杀令对手难以喘息,多变的发球令对手难以捉摸,突如其来的一拨像电闪雷鸣,球的落点变幻莫测。比赛越是到紧张时刻,她越是手不软,咄咄逼人。特别在比分落后的关键时刻,她沉着冷静,照攻不误。

当然,创新打法是邓亚萍成功的一个重要方面,更重要的是她长期以来的刻苦训练。她是国家乒乓球队中练得最刻苦的人,这是全队公认的事实。至于什么叫苦,邓亚萍有自己的理解:“什么叫苦?只有自己不愿干的事情被人家逼着去干,才叫苦。我一天到晚苦思、苦想、苦练,没有苦的感觉。我一举起球拍,人就觉得兴奋,没有什么比打球、琢磨球更让我感到有兴趣的事了。”

关于邓亚萍的事迹

姓名:邓亚萍 (DENG YAPING) (乒乓球 中国)
生日:1973年2月6日
身高:1.50米
生地:中国,河南,郑州
祖籍:湖南邵阳新宁县
国籍: 中国
项目: 乒乓球运动生涯中,冠军头衔132个,曾经获得过18个世界冠军(仅次于王楠24个),连续2届4次奥运会冠军
最好成绩:
第25、26届奥运会女子乒乓球单打和双打的双料冠军
1983年 在全国比赛中夺得团体冠军
1988年 在全国乒乓球锦标赛上,夺得女子双打冠军和单打亚军
1989世乒赛女双冠军;
1990年世界杯团体赛冠军;
1991世乒赛女单冠军,女团、女双亚军,世界杯团体赛冠军;
1992年世界杯双打赛冠军;
1992年第25届奥运会女单、女双冠军;
1993世乒赛女双亚军、女团冠军;
1995世乒赛女单、女双、女团冠军,混双亚军,世界杯团体赛冠军;
1996年第26届奥运会女单、女双冠军,国际乒联总决赛女单、女双冠军,世界杯女单冠军;
1997世乒赛女单、女双、女团冠军,混双亚军。
所获荣誉:
1987年获运动健将称号
1988年获国际级运动健将称号
1990年获国家体委颁发的体育运动荣誉奖章
1990年被评为全国十佳运动员
1990年被全国妇联授予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同年共青团中央授予她“全国新长征突击手”称号
详细介绍 身高仅1.50米的邓亚萍手脚粗短,似乎不是打乒乓球的材料,5岁时就开始学打乒乓球,因为个子太矮被河南省队排除在外,只好进入郑州市队。 但她凭着苦练,以罕见的速度,无所畏惧的胆色和顽强拼搏的精神,10岁时,在全国少年乒乓球比赛中获得团体和单打两项冠军,后加盟河南省队,1988年被选入国家队。 13岁就夺得全国冠军,15岁时获亚洲冠军,16岁时在世界锦标赛上成为女子团体和女子双打的双料冠军。1992年,19岁的邓亚萍在巴塞罗那奥运会上又勇夺女子单打冠军,并与乔红合作获女子双打冠军。1993年在瑞典举行的第四十二届世乒赛上与队员合作又夺得团体、双打两块金牌,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乒坛皇后。
邓亚萍的出色成就,改变了世界乒乒坛只在高个子中选拔运动员的传统观念。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也为邓亚萍的球风和球艺所倾倒,亲自为她颁奖,并邀请她到洛桑国家奥委会总部做客……
邓亚萍是乒乓球历史上最伟大的女子选手,她5岁起就随父亲学打球,1988年进入国家队,先后获得14次世界冠军头衔;在乒坛世界排名连续8年保持第一,是排名世界第一时间最长的女运动员,成为唯一蝉联奥运会乒乓球金牌的运动员,并获得4枚奥运会金牌,其中包括单打和与乔红组合的双打。
1997年后,她先后到清华大学、英国剑桥大学和诺丁汉大学进修学习,并获得英语专业学士学位和中国当代研究专业的硕士学位;2002年邓亚萍在国际奥委会道德委员会以及运动和环境委员会两个委员会担任职务;2003年,邓亚萍成为北京奥组委市场开发部的一名工作人员。
如今,邓亚萍已经和相恋多年的男友,前国家队男乒骁将,广东队的林志刚登记结婚,并把新家安在了北京崇文区的龙潭湖附近。从少年相恋到风风雨雨,再到牵手白头,如今的邓亚萍,可谓爱情事业双丰收。
当前情况\
1997年后,邓亚萍先后到清华大学、英国剑桥大学和诺丁汉大学进修学习,并获得英语专业学士学位和中国当代研究专业的硕士学位。
2002年,邓亚萍在国际奥委会道德委员会以及运动和环境委员会两个委员会担任职务。
2003年,邓亚萍开始在北京奥组委市场开发部工作。
目前,邓亚萍担任北京奥组委奥运村部副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