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其顿人

马其顿人是什么时候被完全视作希腊人的?马其顿的希腊人第一次出现在历史上是什么时候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2-11-17 19:12:58 浏览58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马其顿人是什么时候被完全视作希腊人的

希腊化时期。
古希腊人的族群认同主要依血统和文化,然而在希腊化时期文化上认同更为重要,我们可以从许多东方希腊化城市观察到,一些东方城市原本并不是希腊移民建立的,但接收希腊化文明后,他们会被视为希腊人,并且参与希腊人的祭典,如西顿和泰尔。而马其顿人在前四世纪以前都不被视为希腊人,原因之一是文化上他们不像南方希腊人一样生活在城市里,他们大多数人生活在乡村的部落中,半放牧的经济型态也与希腊人不同,整体上就是欠缺文明。
随著腓力和亚帝的城市化和希腊化以后,马其顿人在文化上渐渐与希腊人相同,越来越多希腊人开始认同马其顿人是希腊人,亚帝以后连平民的马其顿人也可以参与奥林匹克运动会,这在亚帝以前仅有王族能参与。前二世纪希腊历史学家波利比乌斯在他的著作中对马其顿存有偏见,但他仍把马其顿人视为希腊人之一,而斯特拉波虽然在他的著作一些篇章中没把马其顿人纳入希腊人范围,然而这可能是他写作时引用其他早期希腊作品的影响,因为我们可以看到在其他篇章中斯特拉波又把马其顿人归入希腊人中。

马其顿的希腊人第一次出现在历史上是什么时候

“历史上马其顿希腊人第一次出现是什么时候? “

马其顿的希腊人在历史上第一次出现是在公元前7世纪中期的古希腊时期。根据希罗多德的说法,马其顿人和多里安人是指同一民族,希腊人:

听到这些话,克罗伊斯比其他所有人都更高兴,因为他认为,统治米底亚人的是骡子,而不是人,因此他自己和他的后嗣将永远不会停止他们的统治。在这之后,他思考了一下,他应该尊重希腊人中最有权势的人,并和他们交朋友。经过调查,他发现拉斯狄蒙人和雅典人是最杰出的,他们是多里安人和其他伊奥尼亚人中的佼佼者。因为这两个民族是古代最杰出的民族,第二个是佩拉斯吉安族,第一个是希腊族。一个从来没有从自己的地方向任何方向迁移过,而另一个则非常喜欢流浪。

因为丢卡利翁统治时期,这个(希腊的)种族住在皮奥蒂斯,在海伦的儿子多罗斯统治时期,住在奥萨和奥林波斯山下面的土地上,这片土地叫做希斯蒂奥提斯;当它被卡德摩斯的儿子赶出Histiaiotis时,它就住在Pindos,被称为马克多尼亚;后来又从那里传到了德赖奥皮斯,最后又从德赖奥皮斯传到了伯罗奔尼撒,开始被称为多里安。(《希罗多德的历史》,希罗多德著,1.56.2,3)

青铜时代结束后,又有一批移民进入希腊半岛。这些民族,现代学者称之为“西希腊人”,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多里安人,他们来自希腊半岛西北部崎岖的平多斯山脉。但是,几乎没有可耕地的平多斯地区无法支持不断增长的人口,而南部的土地也无法再接收来自北方的移民。

重要的西希腊元素留在了宾多。这些人被希罗多德称为“马克德农民族“他们逐渐向东北移动穿过平多斯山脉进入后来被称为“上马其顿“的地区。大约700年的时候,我们发现‘马其顿’部落占据了Pindos的东部斜坡。”(哈里·埃德·戴尔,《纪念查尔斯·埃德森的古马其顿研究》,第27页)

“首先,赫西奥德让马其顿成为玛格尼斯的兄弟;我们从铭文中了解到,玛格尼特斯人说的是希腊语的埃尔利方言,我们有一种倾向,认为马其顿人说的是埃尔利方言。其次,赫西奥德使马其顿和马格尼斯成为海伦的三个儿子——多罗斯、克苏萨斯和埃奥拉斯——的表亲,他们是三种希腊语方言的创始人,即多里克语、爱奥尼亚语和埃奥拉斯语。赫西奥德是不会记录这种关系的,除非他相信,在公元7世纪,马其顿人是说希腊语的民族。”(哈蒙德,《马其顿国家:起源、制度和历史》,克拉伦登出版社,牛津,1989年,第12页)

马其顿人和特庇人是一个人吗

摘要您好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1-10-17

马其顿人和特庇人是一个人吗

您好

是的

谢谢

不客气的

麻烦您给个赞

评论收起

马其顿人的介绍

1.具有马其顿国籍的人。2.马其顿的主体民族。马其顿族属欧罗巴人种巴尔干类型,约有134万人属欧罗巴人种巴尔干类型,约有134万人(1981),主要分布在马其顿,占全国人口的64.18%%,主要居住在马其顿共和国(128万人)。另有部分散居在希腊、阿尔巴尼亚等国。使用马其顿语,是南斯拉夫的官方语言之一,属印欧语系斯拉夫语族。文字采用斯拉夫字母。信教者多为东正教徒,部分为伊斯兰教徒。

马其顿的历史

古代马其顿人是多利亚人的一支,其早期居住地位于今天的希腊北部,马其顿共和国中南部和保加利亚的西南部。这个地区的南部濒临爱琴海,地势平坦,称为下马其顿;北部地势抬高,称为上马其顿。马其顿人自进入文明时代便一直采用君主专制制度,国王是全国土地的主人,战争中最高的统帅,在对外关系上代表着国家。他同时又是祭司、法官和司库。他们始终没有成为城邦国家的公民,因此,他们对于城邦国家的生活方式一直是门外汉这点和南方的希腊邻居不同,由于这个因素和经济文化落后的原因,他们被希腊人称为蛮族。不过虽然如此,马其顿却可以参加只允许希腊人参加的古奥林匹克运动会,这说明马其顿的希腊血统还是被认可的。大凡涉及古代马其顿的书籍都将古代马其顿纳入古希腊历史范畴,正如马克思所说:“伯利克里时代是希腊的内部极盛时代,亚历山大时代是希腊的外部极盛时期”。古代马其顿在很长时间里一直默默无闻,在希波战争时,马其顿帮助希腊,国王亚历山大一世(公元前495一公元前450年在位)称自己的祖先也是希腊人。马其顿的宫廷也一直在使用着雅典人说的阿提卡方言。到公元前4世纪中叶,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执政(公元前359——公元前336年在位),这个国家开始登上历史舞台。腓力二世是一位极富才干的国王,他年轻时曾在底比斯作人质,住在终结斯巴达陆军不败神话的名将伊帕密南达的家中,谙熟政务和军务,并勤奋学习希腊文化。即位以后,他立即进行巩固王权、富国强兵的改革;加强王权,限制贵族议会的权力;经济上实行货币交换方式以利于贸易;军事上,设立由国王直接指挥的常备军,并在底比斯军队阵形的基础上,创立了以长矛盾牌为主兵器、攻防兼备的马其顿方阵。内部整顿完毕,腓力二世初试锋芒,首先征服了边邻伊利里亚、色雷斯,使马其顿有了稳固的后方。公元前349年,腓力二世率大军挥师南下,进攻加尔西迪斯半岛上的奥林托斯,问鼎希腊的雄心已昭然若揭。雅典虽然派军驰援,但腓力二世还是攻占了奥林托斯,与雅典签订了菲洛克拉底和约,所占领土得到承认。公元前340年,雅典、麦加拉、科林斯、加斯等城邦组成了反马其顿同盟。公元前338年,马其顿大军与希腊同盟军会战于中希腊,即著名的喀罗尼亚战役,结果希腊同盟失败。马其顿大军主力南下伯罗奔尼撒,使斯巴达完全孤立,基本实现了对希腊的征服。公元前337年,腓力二世在科林斯召开全希腊会议(仅斯巴达缺席),会议约定成立马其顿——希腊的永久性同盟,盟主当然是马其顿。会议决定维持现存法律及秩序,并决定东征波斯。喀罗尼亚战役决定性的惨败、科林斯会议专制性的条款,熄灭了希腊一向高举着的自由火炬。科林斯会议标志着希腊城邦时代的结束。据说,已届98岁高龄、原本是亲马其顿派的领袖——伊索克拉底,在逐渐意识到腓力二世奴役希腊的实质之后,绝食而亡。他的自杀与他的老对手、反马其顿派领袖——德摩斯提尼为捍卫希腊自由而进行的战斗殊途同归,临终前达到了共识,构成了城邦时代的希腊的悲剧的最后一幕。腓力二世在征服希腊之后原本有针对波斯的进一步的扩张计划,公元前336年春,至少有1万人的先头部队,受腓力派遣,渡过了赫勒斯滂海峡,大军将在秋天随腓力出发。一场震动欧亚非大陆的战争帷幕就要拉开。但腓力竟突然在当年夏季女儿的婚礼上遇刺身亡,可谓壮志未酬,马其顿的王位由其子,也就是伟大的亚历山大大帝(公元前356~323)继承。
马其顿王腓力二世在位的时候征服了整个希腊,其子亚历山大后来整合了希腊的力量开始东征,建立了史上有名的亚历山大帝国。腓力二世最终征服希腊的时间是公元前338年,前337年成立“希腊联盟”,即“科林斯联盟”。亚历山大死后,帝国崩溃,大体分裂为三部分,其中欧洲部分即希腊本土地区,曾几易其主,最终为安提柯王朝所统治,公元前二世纪中叶为罗马所灭。  亚历山大帝国版图包括今天的希腊、马其顿、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塞浦路斯、土耳其、黎巴嫩、叙利亚、以色列、巴勒斯坦、埃及、约旦、伊拉克、科威特、伊朗、巴基斯坦、阿富汗全境或大部,印度小部分  “让我们把战争带给亚洲,把财富带回希腊”。这是希腊最著名的雄辩家的雄心,只可惜当时的希腊已失去了当年的气势,处于日暮西山的时候了。但事隔几年,马其顿的国王亚历山大率领浩浩荡荡的大军踏上了征服亚洲的征途。  马其顿是希腊北部一个贫瘠落后,默默无闻的城邦,到腓力二世时,这个城邦走向强盛。公元前338年,腓力二世击败反对他的希腊联邦,真正确立起他在全希腊的霸主地位。公元前336年,腓力二世被波斯派来的刺客杀死在他女儿的婚礼上。亚历山大,腓力二世的儿子,当年年仅20岁就继位了。  亚历山大从小兴趣广泛又聪明勇敢,12岁时曾驯服过别的骑手不能驾驭的烈马。13岁到16岁,他的父亲为他聘请了当时希腊“最博学的人”亚里斯多德作家庭教师,他向老师学习了哲学、医学、科学等各方面的知识。他最喜欢的书是《伊利亚特》,他一心想向阿喀琉斯学习,创下辉煌的伟绩。腓力二世被害后,希腊被征服的城邦认为这是摆脱马其顿帝国控制与奴役的天赐良机,他们纷纷起义暴动,但年轻的亚历山大在短短的两年里就平息了骚动。为了维持庞大的军队以镇压希腊各城邦的反马其顿运动,为了实现自己征服世界的野心,亚历山大把目光放向了领土辽阔、资料丰富、财富滚滚的波斯。  公元前334年的春天,亚历山大率领35000人的大军和160艘战舰,开始了远征东方的行动。行前,他把自己的所有地产收入、奴隶和畜群分赠给人。一位大将迷惑地问道:“请问陛下,您把财产分光,给自己留下什么?”  “希望”。亚历山大说:“我把希望留给自己,它将给我无穷的财富!”  将士们被亚历山大的雄心所激励,他们决心随他到东方去掠夺更多的财富。  亚历山大率领部队首先占领了小亚细亚,消灭了那里少量的波斯军队;然后他又挥师北上,向叙利亚进军在伊苏城,他打败波斯王大流世三世,并俘获他的母亲、妻子和两个女儿。看着大流士豪华的宫殿,亚历山大赞不绝口:“这样才象个国王!”  接着,亚历山大向南进军叙利亚和腓尼基,又派手下大将攻占了大马士革,从大流士的军械库里获得大量战利品。他亲自率领部队南下,经过7个月的艰苦战斗,攻下了推罗城,把推罗城的3万居民卖为奴隶。  亚历山大围攻推罗城时,大流士三世曾派使者求见亚历山大,愿意出巨款赎回他的母亲、妻子和女儿。还要割让半个波斯帝国给亚历山大。亚历山大的一员大将帕曼纽心满意足地说:“如果我是亚历山大,我就接受这个条件。”亚历山大则毫不动心,他说:“我不是帕曼纽,我是亚历山大。”公元前332年,亚历山大切断波斯陆军与海上舰队的联系后,长驱直入埃及,自称是太阳神“阿蒙之子”。他亲自勘查设计,在尼罗河三角洲西部,建立亚历山大城,他要它永存人世,做为他伟大战绩的纪念碑。埃及的法老为亚历山大加上了“法老”的称号。在庆功的宴会上,亚历山大分外兴奋,他说:“英雄的伟大就在于不断开拓疆土,不断增加权力,尽情享受美味佳肴和少女美色。”  公元前331年,亚历山大率军穿过美索不达米亚北部,在高加米拉平原和波斯进行生死决战。大流士三世败退,被自己的部下杀死。亚历山大在巴比伦、苏萨、波斯波利斯和埃克巴坦各波斯王宫,掠夺了金银财富达15万塔兰特。公元前330年,亚历山大彻底击败了大流士的继位人,征服了整个波斯帝国。  公元前327年,亚历山大率领军队离开中亚,南下侵入印度,在印度河谷建立了两座亚历山大城,迅速占领了西北印度的广大地区。他想进一步征服印度的心脏地带,向恒河流域进发。但此时亚历山大的士兵已厌倦了长期的紧张战争,再加上印度的炎热、暴雨和疾病,他们拒绝前进,要求回家。他们纷纷举行集会,发生哗变,印度的土著居民也群起反击。亚历山大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公元前325年,将大部队撤出印度。  亚历山大的部队分两路撤回。一路在海军将领涅阿霍斯的率领下取海道由伊朗海湾入波斯湾;一路由亚历山大亲自率领,从陆路经卡曼尼亚沙漠而归。公元前324年初,两路大军会师在巴比伦境内的奥皮斯城。由于长途跋涉,亚历山大的部队损伤极大。将近10年的亚历山大远征,终于结束了。亚历山大将巴比伦作为首都。他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帝国。它的版图西起希腊、马斯顿,东到印度河流域,南临尼罗河第一瀑布,北至药杀水。  在远征以前,亚历山大认为希腊民族是世界独一无二的民族,只有这个民族才真正具有开化的文明,而其他非希腊民族都是野蛮的民族。随着东征,亚历山大逐渐认识到波斯人和希腊人一样具有杰出的智慧和才能,他们也应该受到尊敬。因而亚历山大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改变,他认为各民族应该是公平平、等和睦相处。他因此产生了一个伟大的计划,想让波斯人、希腊人与马其顿人结为友好的同伴。为了促进马其顿人和波斯人、东方人的融合,亚历山大和大夏贵族罗克珊娜结婚,并鼓励马其顿人和东方女子结婚。在苏萨城,亚历山大举行了一次盛大奢华的结婚典礼,他亲自和波斯国王大流士三世的女儿斯塔提拉结婚。同一天举行婚礼的马其顿将士有1万对之多。在婚礼上,亚历山大宣布:马其顿人和东方女子结婚,可以享受免税权利,他还给新婚夫妇馈赠了许多礼物。  在巴比伦,亚历山大还整编一只庞大的军队,将3万波斯青年编入马其顿部队。并准备继续进行远征。他计划侵入阿拉伯与波斯帝国北面的土地,还想再次入侵印度征服罗马,迦太基和地中海西岸地区。但不幸的是公元前323年6月,亚历山大突然患恶性疟疾,从发病到生命结束仅10天时间。他匆匆离开了世界。  由于死亡的突然降临,亚历山大未明确他的接班人,导致争夺王权的激烈斗争。在斗争中,他的母亲、妻子与儿女都被反对党杀死。将领们纷纷拥兵自立为王,横跨欧亚非三洲的马其顿王国从此分裂为若干个希腊化的国家。亚历山大庞大的帝国只存在了短短的13年。  亚历山大的东征,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开拓了人们的眼界。东方的城市出现了优美的希腊式雕塑和建筑,东方的天文学和数学知识也传入希腊、西方,丰富了西方的知识宝库。亚历山大的东征,还开辟了东西方贸易的通路。他在东方建立的几十座城市,都逐渐发展成为商业中心。如埃及的亚历山大港至今仍是埃及著名的大海港。  亚历山大帝国和塞琉西王国的统治(公元前330年至公元前247年):亚历山大三世在波斯积极推行“希腊化”的殖民统治。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三世死后,他所建的帝国分裂,其部将塞琉古(马其顿人)夺得帝国东部广大地区,并于公元前312年称王,以叙利亚为中心建立塞琉西王国,中国古称条枝。塞琉西王国全盛时,疆域包括小亚细亚、叙利亚、两河流域、波斯和中亚的部分地区。
公元前336年,腓力二世遇刺身亡,被征服的希腊城邦纷纷起义。其子亚历山大即位,迅速平定了内乱。公元前334年春,亚历山大开始了远征波斯之行。他率领部队首先占领了小亚细亚,然后又挥师北上,向叙利亚的伊苏进军。此后,亚历山大的军队南下,攻占腓尼基,然后占领了埃及。公元前331年,亚历山大占领了波斯首都巴比伦和苏撒城,波斯国王大流士三世被杀。公元前329年,亚历山大进军中亚,侵入帕提亚等地。公元前327年,亚历山大军队又侵入印度河流域,此后又想征服恒河流域,但兵力衰竭,被迫于公元前324年撤军。历时十年的东征之行宣告结束。 亚历山大东侵后,建立起一个空前庞大的马其顿帝国。其领土横跨欧亚非三大洲,西起希腊,东到印度河流域,南到埃及,北抵中亚。为了统治幅员辽阔的帝国,亚历山大继承了波斯的统治方式,保留了波斯帝国的行政制度。但是这个庞大的帝国是由一些生活方式不同、语言不同的民族和部落组成的,其内部很少联系,瓦解不可避免。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病死,帝国随即分裂。亚历山大部下的马其顿将领各据一方,互相混战,帝国衰微。公元前307年,马其顿帝国分裂为马其顿王国、塞琉古王国和托勒密王朝统治下的埃及王国。
亚历山大猝死之后,昙花一现的亚历山大帝国迅速瓦解,希腊成了军队将领之间角逐争雄的战场。与此同时,希腊各邦反马其顿的战火复燃,一些新的反马其顿同盟先后建立,东侵时期一度缓和的城邦危机重又猛烈爆发,广泛而深刻的社会改革运动相继发生。这一切,使希腊各邦长期陷于内争外患之中,终于衰落下去,以至最后为罗马所征服。
安提柯王朝的建立 亚历山大死后,马其顿和希腊的统治权掌握在东侵时期留守马其顿的将领安提帕特手中。安提帕特死后,他的儿子卡山德取得马其顿的统治权。后来,亚历山大的部将之间发生内争,马其顿的政权被德米特里所取得。德米特里把他的儿子安提柯·贡那特留在马其顿,自己率军出征小亚细亚,被俘身死。公元前285年住在多瑙河流域的克勒特人侵入中希腊,直抵宗教圣地达尔斐。中希腊各邦以埃陀利亚人为主,在“希腊救亡”的口号下击退了克勒特人。公元前277年安提柯·贡那特利用希腊各邦的胜利,在赫勒斯滂海峡附近给了克勒特人最后一击。次年,他被宣布为马其顿国王,建立起安提柯王朝(公元前276年至公元前168年)。这个王朝占有7.5万平方公里领土,人口约300万至400万,统治百余年,直到罗马征服马其顿为止。
从亚历山大逝世到安提柯王朝建立的数十年间,由于内外战争、移民以及对外贸易的发展,马其顿的经济起了很大变化。首先是大土地所有制得到发展,国王拥有大片土地、矿山和森林。贵族所有的国王赐田和世袭地产遍布各地。与此同时,城市港口也日益兴盛,除原有城市培拉、埃凯之外,又出现了新的商业城市卡山德里亚和帖撒罗尼加。后者是马其顿输出粮食、木材,进口海外产品,沟通爱琴海与亚得里亚海的商业联系中心。在政治制度方面,安提柯王朝是王国与共和城邦的混合体。它把马其顿本土与许多希腊城邦置于自己的统治之下,但未形成统一的帝国。安提柯王朝对内加强镇压反马其顿运动,巩固其希腊的霸权,对外则与埃及、叙利亚争夺对爱琴海的控制权。它先后征服了优卑亚和麦加拉,迫使南希腊的一些城市归附,同时派军驻于重要的希腊城邦。但是,希腊城邦的反马其顿斗争并没有因此停息。
希腊各邦的反马其顿运动 亚历山大的死亡,给希腊反马其顿运动的复兴以有利条件。雅典乘机招募雇佣军,于公元前323年至公元前322年,在埃陀利亚的支持下将马其顿军队围困于狄萨利亚的拉米亚堡。雅典在初战取胜的鼓舞下号召希腊各邦进行反马其顿的解放战争。但雅典毕竟已趋衰弱,希腊各邦又难以团结对敌,所以暂时的胜利,如同回光返照而不能持久,拉米亚之役终以雅典失败结束。此后,安提帕特统率的马其顿军队在克然农谷大败希腊盟军,从此雅典一蹶不振。自公元前322年起,雅典的亲马其顿派在马其顿操纵下,建立起寡头政治,保有公民权的人数不过9000。雅典反马其顿战争的失败,是城邦危机的必然结果。由于城邦经济基础的瓦解,城邦公民人数锐减、地位沦落,昔日希波战争中借以战胜强敌的那种坚强有力、挺身奋战的公民兵和高昂激越的城邦爱国主义精神也随之丧失殆尽了。同时,雅典内部既然由于亲马其顿派和反马其顿派的尖锐对立而不能团结对敌,当然也就不能成为联合其他各邦一致对付马其顿的坚强核心。于是雅典在反马其顿运动中的领导地位,便为社会矛盾不甚尖锐的后起城邦所取代。
公元前4世纪末至公元前3世纪初,埃陀利亚和阿卡亚同盟相继兴起于希腊的西部和南希腊的西北部。埃陀利亚位于中希腊西部的山区,这里氏族制度的残余较浓厚,居民组成农村公社,城市刚刚发展。公元前4世纪末3世纪初,埃陀利亚通过参加拉米亚战役,抗击克勒特人和保卫达尔斐的战争,提高了自己在希腊城邦中的地位。又通过与各大商业中心如克里特岛等地的联系,促进了自己的经济发展。以埃陀利亚为中心的同盟早在公元前314年即已组成,到公元前3世纪中期这一同盟得到进一步扩展,包括彼阿提亚、佛西斯和伯罗奔尼撒半岛的依利斯、美塞尼亚以及爱琴海上若干岛屿,同盟首府设在埃陀利亚的特尔蒙。同盟的最高权力机关是全盟大会,每年开会一次,所有入盟各邦的公民皆可参加。全盟大会选出常设机关同盟会议和统率盟军的司令官。同盟会议每年召开数次,由入盟各邦派代表参加。入盟各邦相互关系平等,而且保持自己的政治制度和自治权,外交权则由司令官掌握。各邦须提供一定数量的兵员,缴纳盟金。公元前3世纪,当埃陀利亚全盛时,曾把马其顿势力排斥于希腊西部和狄萨利亚之外。与埃陀利亚同盟并立的阿卡亚同盟成立于公元前280年,包括阿卡亚、阿卡地亚、美塞尼亚等地区和一些城市,同盟首府是伊楷翁。同盟的组织机构与埃陀利亚同盟相似。公元前3世纪后期阿拉图任司令官时,驱逐了马其顿在科林斯的驻军,使科林斯、西库昂、麦加拉等工商业较发达的城市加入同盟,于是同盟臻于全盛。阿拉图自公元前245年至公元前213年任同盟司令官三十余年,独揽了同盟的领导权,实行贵族的保守政策,反对社会改革,其内外政策的宗旨在于保护上层奴隶主和商业贵族的利益。因此,阿卡亚同盟虽然也标榜反对马其顿,但每当人民运动兴起时,它便不惜勾结马其顿转而扑灭人民运动。这种情形特别明显地表现在镇压斯巴达的改革运动上。
斯巴达的社会改革 战争的破坏和政治上的动乱进一步加剧了希腊各邦经济衰落和贫富分化的过程,公民负债累累,破产失地,阶级斗争日益激烈,这种情形可从斯巴达的社会改革中窥见一斑。斯巴达的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和以土地公有为基础的经济制度,本来是闭塞保守、发展缓慢的,但终不能避免城邦危机。伯罗奔尼撒战争后,在斯巴达土地开始买卖,土地兼并盛行,财产分化日益剧烈。斯巴达的居民,公元前3世纪时减至700家,其中占有土地者不超过100家。一方面是公民沦落殆尽;另一方面,少数贵族豪富却是地广财丰,仗势专权。原来斯巴达公民素有的那种质朴奉公的精神为贪婪奢侈的腐化风气所代替。这就不仅使斯巴达国力沦丧,内不能强化统治,外不能争霸希腊,而且使统治阶级面临随时可能爆发的贫民起义的威胁,这种情形促使上层统治阶级的一部分人发起自上而下的改革运动。
首倡改革的是国王阿基斯(公元前245年至公元前241年),他提出了取消债务,平分土地和恢复古老习尚等一系列改革措施,并制定了平分土地的具体方案:把斯巴达本土的土地划分出4500块份地,分给无地的斯巴达人,又从边远地带划分出15,000块份地,分给皮里阿西人,使他们成为公民以扩充公民人数,从而达到增强统治基础和国家实力的目的。阿基斯以和平方式宣传改革,以期说服贵族加以采纳,并且用主动献出自己和亲友的土地和财产的示范行动来推动改革,但收效甚微。贫民是支持改革的,但由于缺乏组织而无能为力,贵族中只有少数因负债等原因而处境不佳的赞同取消债务,但是几乎所有的贵族都激烈反对平分土地。结果是,取消债务的措施得以实行,而平分土地的方案则毫无进展。贵族还利用阿基斯出征和贫民因得不到土地而不满的机会,对这次改革大肆进行破坏。在改革初期被罢免而逃亡在外的另一个国王李奥尼达乘机返国,借助雇佣兵的力量夺取政权,并密谋杀害了刚出征归来的阿基斯。于是,阿基斯改革终归失败。
阿基斯死后,国王克里昂米尼(公元前235年至公元前221年)继续其改革事业。他汲取阿基斯失败的教训,决心以暴力手段推行改革。他首先通过对阿卡亚同盟进行战争以掌握军队,然后率雇佣军突然返回斯巴达发动政变,杀死监察官,取消监察官制度,驱逐80个反对派贵族并没收其土地财产。然后宣布废除债务,平分土地并吸收部分皮里阿西人为公民,使公民人数增加了4000人。在增强了军力的基础上,克里昂米尼对外实行扩张政策,多次击败阿卡亚同盟军队,占领和掠夺了阿卡亚同盟的许多城市,使改革的影响迅速扩及其他城邦,而要求平分土地、取消债务的运动也日益扩展起来。这就不仅危及阿卡亚同盟在伯罗奔尼撒的霸权,而且威胁各邦上层奴隶主阶级的利益。于是,阿卡亚同盟司令官阿拉图竟然不惜牺牲希腊的政治独立,向马其顿国王安提柯·多宋(公元前229年至公元前221年)求援。安提柯随即出兵占领科林斯。克里昂米尼为了对付强敌,把改革又推进一步;以每人交纳5明那赎金为条件,解放了6000名希洛人,将其中2000人征入军队。克里昂米尼率军与马其顿军队英勇奋战,但终因众寡悬殊,在公元前221年的塞拉西亚战役中遭到惨败,克里昂米尼逃亡埃及,后遭杀害。马其顿在斯巴达重建寡头政权,把被没收的土地归还贵族,改革运动又遭失败。
但是,14年后社会改革运动又以更激进、更猛烈的形式爆发了。内比斯(公元前207年至公元前192年)在贫民群众的拥戴下,建立了僭主政治。内比斯驱逐了贵族地主,平分了他们的财产,解放希洛人,把土地分给皮里阿西人,招回受到贵族迫害而流亡在外的斯巴达公民。内比斯的统治达15年之久,他的政策得到邻近城邦贫民的支持,终于把斯巴达、亚哥斯的沿海城市和克里特的一些城市并入斯巴达。因此,内比斯政权遭到全希腊的奴隶主阶级的疯狂敌视和坚决反对,终于在阿卡亚同盟和侵入希腊的罗马军队的联合镇压下归于失败。内比斯本人于公元前192年遭到阴谋杀害,斯巴达被并入阿卡亚同盟。
历经数十年一浪高过一浪的斯巴达社会改革运动所以遭到失败,其主要原因是:一、城邦制度因严重的财产分化而陷于危机,城邦力量随之衰落,这是一种必然趋势。斯巴达上层统治集团中的改革派企图恢复城邦在初建或兴盛时期实行的旧制,维护公民团结,巩固城邦秩序,借以增强军力,对外称霸。这种主观意图违反了城邦危机的客观趋势,是不可能实现的。二、当时的国际环境不利于改革的推行。改革派首先是与马其顿,而后又与罗马相对抗,强弱悬殊,难以取胜。
这些改革的失败标志着城邦危机的加深,而城邦危机的加深便为奴隶制关系和奴隶制国家更大规律的扩展开辟了道路。到公元前2世纪中期,整个希腊便被罗马征服,并入罗马国家的版图。

埃及人的法老托勒密为什么却是一个马其顿人出身

在公元前5450年左右时,古埃及文化的雏形就已经出现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埃及逐渐形成了国家,并且出现了不同的阶级。而位于阶级顶层的则为国王,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法老“。

法老通常都是由埃及人担任,但是在公元前305年时,一名马其顿人却成为了埃及人的国王。那么是什么原因,让身为马其顿人的托勒密能够成功坐上“法老“的宝座,并且一直统治着埃及全境呢?

埃及化后的托勒密的形象

亚历山大征服埃及,将其划入亚历山大帝国

提起这段历史,就不得不提亚历山大大帝。公元前336年,马其顿王国国王腓力二世因遭遇刺杀事件而亡命,其子亚历山大被拥立为马其顿新的国王。在接管了对马其顿的控制权后,亚历山大随即率军踏上了新的征程。

公元前334年,亚历山大向波斯宣战。在几乎失去后勤补给的情况之下,亚历山大还是击败了强敌波斯人,并迫使波斯国王主动割地求和。不过波斯国王所提出的条件远远不能满足亚历山大的野心,他想要的是整个波斯帝国。

不久之后,亚历山大率军来到了埃及境内。有趣的是,亚历山大是在未折损一兵一卒的情况下就确立了对埃及的统治,并且还成为了埃及人的国王,即法老。

法老坐像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原因在于:在马其顿人到来之前,埃及一直处于波斯人的统治之下。波斯人极其不尊重埃及文化,不仅肆意破坏埃及神庙,还抢走了许多珍贵的文物,这便激化了波斯人与埃及人之间的矛盾。

当亚历山大到来之后,埃及人便认为亚历山大是来“解放“埃及的。因此,埃及人不仅没有拿起刀剑与马其顿人作战,反而还欢迎压力山大的到来,并且将他送到了法老的位子之上。从这一刻开始,埃及被正式划入亚历山大帝国之内。

亚历山大戎装像

亚历山大辞世,亚历山大帝国快速分裂

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突然病逝,只留下了一支强有力的军队和幅员辽阔的领土。在亚历山大刚刚离世之时,其帐下的将军就凭借自己手中的军权要求瓜分整个帝国,整个亚历山大帝国陷入严重的内乱之中。

亚历山大帝国疆域图

叛军为了确保自己能够分得一定的土地,不惜将亚历山大的亲属尽数杀死,随后又开始相互攻伐。亚历山大做梦也不会想到,自己准备用来扩大帝国领土面积的武装力量,最后竟成为了割裂帝国的帮凶。对此,利物浦大学古代历史和古典考古学荣誉教授Frank W. Walbank(弗兰克沃尔班克)在《Alexander the Great》(亚历山大大帝)一文中曾经提到:

The empire could hardly survive Alexander’s death as a unit。Both kings were murdered,Arrhidaeus in 317 and Alexander in 310/309。The provinces became independent kingdoms,and the generals,following Antigonus’s lead in 306, took the title of king。

译文:亚历山大死后,其开创的帝国很难再幸存下来。两位被拥立的国王后来都被谋杀了,即公元317年的阿瑞希达乌斯和公元310/309年的亚历山大。各省纷纷独立并成为新的王国,将军们在公元306年追随安提戈努斯的领导,获得了国王的头衔。

亚历山大帝国之所以会快速走向分裂,其主要原因在于国家机器尚且还未运转起来。在亚历山大去世之前,他还在军中带兵并准备发动对阿拉伯半岛的攻势。也就是说,亚历山大还并没有精力去调整帝国内部的权力结构和设置制约权力的安全机制。

可以说亚历山大帝国的根基是不稳固的,这种所谓的“根基“是架设在压力山大的个人声望之上。当亚历山大死后,帝国的根基便随着他本人生命的终结而终结,帝国顿时四分五裂也是正常现象。

影视剧中,亚历山大正在检阅马其顿军队

军官托勒密割据埃及自立,建立托勒密王朝

在混乱发生后,同为亚历山大帐下武将的托勒密也有心割据自立。为了顺利获得对埃及的控制权,他主动提出要求各军官平分亚历山大留下来的土地。对此,亚历山大大学古代史名誉教授Robert Werner(罗伯特·沃纳)在《Ptolemy I Soter》(托勒密一世)一文中曾经提到:

Convinced from the outset that the generals could not maintain the unity of Alexander’s empire,he proposed during the council at Babylon,which followed Alexander’s death,that the satrapies(the provinces of the huge empire)be divided among the generals。He became satrap of Egypt···

译文:他从一开始就深信将军们不能维持亚历山大帝国的统一,于是在亚历山大死后的巴比伦会议上,他提议将总督(这个庞大帝国的各省)分给将军们。他成为埃及的统治者···

托勒密王朝首都亚历山大港地理位置图

公元前305年,托勒密公开宣布脱离亚历山大帝国独立,将首都定在以亚历山大之名命名的亚历山大港。因其子也名为托勒密,因此这名开创了新王朝的开国君主也被称之为托勒密一世。

和其他军官不一样的地方在于,托勒密一世没有吞并整个亚历山大帝国的野心。在他看来,只要能够巩固自己及家族对埃及地区的统治就足够了。在赢得了埃及人的支持后,托勒密一世以埃及为中心,呈放射状逐步吞并埃及的周边地区。

在托勒密一世的精心治理下,埃及人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当曾经的同僚率军前来挑战托勒密一世时,埃及人选择和他们的法老站在一起共同击退了敌人。直到罗马人崛起之后,托勒密王朝在埃及的统治才宣告终结。

在埃及加冕为法老的托勒密一世

不难发现,其实埃及人并不是非常在乎法老是否为埃及人,而是重视法老是否能够为埃及人带来稳定的生活环境。波斯人的残暴,让埃及人主动投进了亚历山大的怀抱;而托勒密的仁政,更是让埃及人心甘情愿的承认了他的法老地位。

同亚历山大一样,托勒密并没有强行使埃及希腊化,而是尽可能给予了埃及人在文化领域上的自由。随着时间的推移,埃及人逐渐接受了希腊文化,并且主动展开了希腊化进程。这种温和的文化政策,更是让托勒密政权饱受好评。

直至今日,埃及史学界依然承认托勒密王朝的历代国王为埃及法老。同时,托勒密王朝也是古埃及历史上最后一个王朝。在罗马崛起并取得了对埃及的控制权之后,古埃及的历史也随之终结了。

亚历山大大帝和亚历山大一世是一个人吗如果不是的话为什么我感觉看着称呼上很相似

你给的图片不是一个人。

亚历山大大帝别号是亚历山大三世,在他同时期有一个亚历山大一世是他的表哥,是隔壁国家的国王(叫做摩罗希亚)

你给的图片里的亚历山大一世这个名字,他祖母叶卡捷琳娜二世起的,当然后面的一世二世之类其实是后人加的,真正的名字部分就叫亚历山大。他爸爸保罗一世其实不受祖母待见,祖母希望的是亚历山大能直接跳过父亲继承皇位,并且希冀她死后不至于沙俄人亡政息,所以给孙子起了这个名字。

马其顿人的简介

马其顿族以马其顿语为母语。总人口在200万多万。其中三分之二生活在马其顿共和国,但在其他国家也有分布,其中以塞尔维亚、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希腊、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德国、瑞士、意大利较多。现代的马其顿人,实际上是公元6世纪、7世纪定居于巴尔干半岛的斯拉夫人的一支,与上古的马其顿王国无关。马其顿人在征服当地原始部落并同化后,曾先后被拜占庭、保加利亚、土耳其统治,后被塞尔维亚统治。在南斯拉夫联邦时期,铁托将此地区从塞尔维亚划出成立马其顿共和国,才有了马其顿人这一现代名称。

马其顿人是希腊人吗

上古马其顿王国时期的古马其顿人是伊利里亚人、色雷斯人、希腊人的共同后裔,而现代马其顿人是斯拉夫民族。马其顿人在征服当地原始部落并同化后,曾先后被拜占庭、保加利亚、土耳其统治,后被塞尔维亚统治。在南斯拉夫联邦时期,铁托将此地区从塞尔维亚划出成立马其顿共和国,才有了马其顿人这一现代名称。

马其顿的国土面积是多少

马其顿国土面积: 25333平方公里 。马其顿共和国(Република Македонија)是位于欧洲东南部巴尔干半岛的一个地区。马其顿地区包括从前南斯拉夫独立出来的马其顿共和国、希腊北部的马其顿地区,以及保加利亚的西南角。马其顿共和国自立国以来,一般简称为“马其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