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张娜是中国著名的女排运动员,你知道有关张娜的故事吗
- 请问关于中国女排刻苦训练的故事~~~~!!!
- 中国女排吃苦耐劳小故事
- 为了能取得好成绩,中国女排姑娘在背后付出了多少努力
- 郎平总结中国女排2020,在集训中她们经历了什么苦难
- 中国女排八连胜的背后有哪些不为人知的辛酸
张娜是中国著名的女排运动员,你知道有关张娜的故事吗
张娜出生在天津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里,爸爸是司机,妈妈是工人。父母对体育非常喜爱,电视里只要有体育节目,无论是足球、排球还是篮球,一家三口总是坐在电视机前观看比赛。张娜刚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身材已长得比许多同龄男孩子还要高。父母把她送到塘沽业余体校排球队,她一接触排球就被这个白色的大球深深地吸引住了。
开始练排球时,张娜打的是副攻位置,然而随着年龄增长,身高的问题渐渐困扰起张娜。她15岁时身高1.75米,是体校排球队里最高的副攻手,19岁的她身高只有1.81米,又成了队里最矮的副攻手。虽然她的快攻技术不错,但教练认为她在副攻这个位置上已经很难再提高了,为此张娜一直很苦恼。
就在这时,国际排联正好推出了新规则,设立了“自由防守人”这个新位置。张娜后排技术不错,作风又很泼辣,一传到位率高,防守球感好,教练认为不妨让她练练“自由人”。从副攻手到自由人,训练的内容和比赛时的着重点都有了很大的转变,经过勤学苦练,张娜在短短一年后,就在全国联赛中被评为“最佳一传手”。
2001年初,张娜被选入国家队,并且成为国家队名单中惟一的自由人。初入国家队,这位年仅21岁的小将难免会觉得紧张,在每一天的训练前 ,她都告诫自己“把球打好,把球打好……”她下决心要成为最好的自由人,也必须成为最好的自由人。但正是因为这种急于求成的心态,使她很难发挥自己的水平。
2001年下半年,张娜从国家队回到天津队,她有些心灰意冷。她不仅失去了昔日的霸气和勇气,甚至连排球也不想打了。天津队的教练常良才找她谈心说:“论技术你是国内最好的自由人。你有当第一的条件,但如果有一点挫折就受不了,还谈什么第一?”张娜也明白,真正要自己放弃排球,她也做不到。
张娜带着沉重的心情,投入了更加艰苦的训练之中。这期间,常事良才教练总是不断鼓励她。张娜印象最深的是在一次训练结束后,常教练对一位新队员说:“你平时要多观察张娜的垫球动作,她是全国最优秀的自由人,身边的榜样还不好好学。”张娜觉得自己那天打得并不好,但她很感动,因为她知道这是常教练有意鼓励她。
集训不久,张娜随队参加了九运会。比赛结束后,根据比赛中的技术统计,张娜的一传技术仍然是全国第一。张娜已经从低谷中走出来了。2003年张娜再次入选国家女排队,并随队出征,在世界杯赛场上大放异彩。自此以后,张娜得了一个美称“不死鸟”,这是因为她在赛场上,总是使对方打不垮,扣不死。
请问关于中国女排刻苦训练的故事~~~~!!!
中国女排是一支具有光荣历史的队伍。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曾获得辉煌的“五连冠”,即:1981年和1985年世界杯冠军;1982年和1986年世界锦标赛冠军;1984年奥运会冠军。
九十年代,中国女排分别在1990年和1998年世界锦标赛、1991年世界杯、1996年奥运会上4次获得亚军。中国女排以技术全面、快速多变、攻防平衡的特点立足于世界强队之列。
2001年,中国女排由新的教练班子和以年轻队员为主组成一支新队伍。重组后的中国女排的精神面貌令人耳目一新,在2001年世界大冠军杯上获得冠军。国际媒体称这是中国女排时隔15年后再次获得世界冠军。朝气蓬勃的中国女排决心继承和发扬“老女排”刻苦训练和顽强拼搏的优秀传统,争取实现在2004年奥运会获得奖牌的目标。
2002年世界女排锦标赛第四名;第十四届亚运会获得冠军;2003年世界女排大奖赛冠军;2003年亚洲锦标赛冠军。2004年奥运会冠军
中国女排吃苦耐劳小故事
中国女排是一支具有光荣历史的队伍。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曾获得辉煌的“五连冠”,即:1981年和1985年世界杯冠军;1982年和1986年世界锦标赛冠军;1984年奥运会冠军。
九十年代,中国女排分别在1990年和1998年世界锦标赛、1991年世界杯、1996年奥运会上4次获得亚军。中国女排以技术全面、快速多变、攻防平衡的特点立足于世界强队之列。
2001年,中国女排由新的教练班子和以年轻队员为主组成一支新队伍。重组后的中国女排的精神面貌令人耳目一新,在2001年世界大冠军杯上获得冠军。国际媒体称这是中国女排时隔15年后再次获得世界冠军。朝气蓬勃的中国女排决心继承和发扬“老女排”刻苦训练和顽强拼搏的优秀传统,争取实现在2004年奥运会获得奖牌的目标。
2002年世界女排锦标赛第四名;第十四届亚运会获得冠军;2003年世界女排大奖赛冠军;2003年亚洲锦标赛冠军。2004年奥运会冠军,2016年奥运会冠军
为了能取得好成绩,中国女排姑娘在背后付出了多少努力
郎平重返女排后,先后带领中国女排登顶世界杯、奥运会、欧冠,重塑了老女排的辉煌。当魏和他的妻子站在最高的讲台上时,风景是无限的。但在这背后,魏的努力却鲜为人知。所有的球迷都想知道,魏秋月是怎么刻苦练习到今天的巅峰的?在无限风光的背后,魏的努力却鲜为人知。
竞技体育很残酷。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女排姑娘为了取得真正的成功,几乎一刻也不能懈怠。为了努力练习,他们不仅要忍受常人感受不到的身体疼痛,还要忍受常人感受不到的心理压力。每天的训练只是无聊的踢踢,他们还要重复上千次。下面,边肖简单介绍一下女排姑娘们不为人知的艰辛。首先是团体训练项目。女排是一项团队运动,因此,在训练过程中,女生往往要集体作战。队员们按照主教练的要求分成两队,轮流互斗。一般情况下,主教练不会半途而废,球员之间轮换是自由的。这样的训练往往一练就是几个小时。
直到筋疲力尽,郎平才会让他们休息一下,把过程中需要纠正的问题抛出来,然后让队员们重新上场调整。任何一方在重新对抗中失利,都必须受到惩罚,惩罚的形式多种多样,包括快速折返、传球,甚至卧推等。试想一下,在体力耗尽的情况下,你还必须咬牙坚持下去。没有顽强的意志有可能做到吗?其次是个人水平。由于人无完人,绝大多数球员都有自己好的一面,但也有相对弱势的一面。为了提高球员的综合竞争力,主教练经常要求他们“开个小火炉”。
进攻弱的球员往往要连续起跳扣球几百次。防守弱的要连续传几个小时的球,传球不准的更差。他们要把球准确传到指定区域,成功率达到一定水平后才能获得宝贵的休息时间。另外,晚上没有训练任务的时候,所有队员都要总结、反思、写出自己的经验,以便在以后的训练中改善自己的薄弱环节。为了训练,为了比赛,为了给国家争光,很多女排姑娘很多年都没能回家和父母团聚,比如惠若琪,惠若琪。他们无悔地把青春献给了国家和人民。真心希望我们的粉丝能给他们更多的包容和鼓励,在他们表现不好的时候,少一些批评和质疑的声音。感谢中国女排姑娘们!
郎平总结中国女排2020,在集训中她们经历了什么苦难
在2020年的排球训练中,郎平作为女排的总教练,对队员的要求严格外,更是合理为队员制定相应的训练计划,而在这几个月的时间中,他们经历了很多困难。
首先是训练的时间,从1月30日开始,在国内疫情开始笼罩下,集训开始,所有进队训练的队员都是全封闭式的训练,不能去多外面的地方,这更是为了备战2020的东京奥运会,而3月24日听到东京奥运会正式宣布延期后,更让郎平和队里的成员紧张了起来,奥运会的延误让本该上场的奥运健儿被迫停止脚步,之前的训练几乎全都白费。
而怎么去坚持这后面的训练更是所有人关心和面临的严重考验,延误的消息每个队员都已经知道,怎么让他们有动力和推力继续保持训练,怎么去调节自己的情绪,不给队员带去负能量,作为队员坚持是困难的,对于队医和教练来说,怎么在这个时期内提升队员的技术和作战能力都是需要考虑的。
更多时间在一个固定的场所呆上半年甚至一年,这是很多人做不到的,每天进行高强度的训练,不能因为奥运会的延期而放弃训练的进度,反而在这段时间内还要更加努力的训练,来保持队里的实力和整体作战水平。
队员的身体素质和心理情绪,后勤团队的保障,训练的计划和强度,怎么去给运动员的家属做思想准备,以及保持团结一致的念头,都是女排在2020年会遇到的困难,也都是郎平需要面临的。
在完全没有比赛的日子,队员们一起面对枯燥的训练生活,也会做到相互鼓励和尽全力练好每一天,帮助球队获得了很多的经验,也是考验队员耐心和定力的最好机会,疫情导致的奥运会延期不是困难,而是一个巨大的挑。
中国女排八连胜的背后有哪些不为人知的辛酸
中国女排背后的辛酸,首先关于训练的集中性及强度,大家肯定都清楚。但是这次主要的辛酸是指的舆论,外界可能都无法体会到她们整个女排或者单个队员是怎么扛过这些舆论的压力而坚持好好的将比赛比完的。
对于外界的那些舆论及关注,郎平也曾正式回应过,她首先强调这是中国女排的幸运,其次表示自己和姑娘们比赛期间实在没时间关注这些,因为她们所有的精力都放在赛前备战和赛后总结上。当大家看到这些时,相信大家更能体会中国女排战绩辉煌绝不是单纯靠天赋或者炒作而来的。不论是朱婷这样的超巨还是杨涵玉这样的新人,他们都是兢兢业业,从来不玩绣花拳。靠的不是用嘴巴来怼你们,而是因为平时训练保质保量,赛场上专心执行教练战术,这些都是实打实的基础,而不是靠着与大家争辩。
现在由于网络的原因,很多时候一点小小的事情就会慢慢发酵成大问题。很多非娱乐界的人往往会受不了网上的舆论,而在网上怼回去,但是你们看看女排姑娘们,她们却是以日常训练以及她们求上进的精神头而告诉大家,我们女排是可以的。
大家都知道木桶原理,团队的力量取决的那块最短的木板。尽管女排绝大部分姑娘都没有朱婷那样的水准和天赋,但她们依然能成为暴击各路对手的冠军团队一员,为了不让自己拖团队后腿,牟足了劲是自己达到最基本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