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什么意思简单点!!
因材施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个体差异出发,有目的地进行不同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达到最佳发展。
有教无类一指不分贵贱贤愚,对各类人都可以进行教育。二可指人,原本是“有类”的,比如有的智,有的愚;有的孝顺,有的不孝,但通过教育,却可以消除这些差别。
1、因材施教
出处:春秋末期孔子弟子《论语·先进篇》
原文: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译文:
有一次孔子讲完了课,回到了书房。学生公西华给孔子拿了一杯水。这时,子路跑了进来,大声问老师:“先生,如果听到一个正确的想法,可以立刻去做么?”孔子看着子路,慢条斯理地说:“总要问下父亲和兄弟,怎么能听到就去做呢?”
子路刚出来,另一个学生冉有就悄悄地跑到孔子跟前,恭敬地问:“先生,如果听到了正确的想法,可以立刻去做么?”孔子立即回答:“是的,应该马上实施。”
冉有离开后,公西华奇怪地问:“先生,一样的问题回答怎么相反呢?”孔子笑着说:“冉有性格谦虚,做事犹豫不决,所以鼓励冉有果断行事。但子路逞强好胜,办事不周全,所以就劝子路遇事多听取别人意见,三思而行。”
2、有教无类
出处:春秋末期孔子弟子《论语·卫灵公》
原文:子曰:“有教无类。”
译文:孔子说:“人人都可以接受教育,不分族类。”
扩展资料:
“因材施教”中的道理:
1、教师要留意观察分析学生学习的特点。
2、对待学习成绩差的学生,要做具体分析,区别对待。
3、教师要根据对学生学习风格的了解,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提供风格相配的教学方式。
4、教师不仅仅自己要分析把握学生的学习风格,而且要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学习风格特点,促使学生把学习风格转化为学习策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论语_卫灵公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有教无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什么意思
因材施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
因材施教:[ yīn cái shī jiào ]
详细解释
1. 【解释】:因:根据;材:资质;施:施加;教:教育。
2. 【出自】:《论语·为政》“子游问孝”、“子夏问孝”朱熹集注引宋程颐曰:“子游能养而或失于敬,子夏能直义而或少温润之色,各因其材之高下与其所失而告之,故不同也。”
3. 【示例】:教师应当注意学生各方面的差异,以便~。
4. 【近义词】:对症下药
5. 【反义词】:一视同仁
扩展资料:
造句
1、每个小孩都有不同的特质,如何因材施教是所有父母们的共同问题。
2、我觉得由于所带学生的年龄层不同,所以在教学当中一定要注意因材施教。
3、文章从教学管理制度、人才培养方式、校园文化氛围三个方面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思路与措施。
4、老师们应该因材施教,否则可能会扼杀许多学生的个别发展。
5、孔子是历史上最早实行因材施教理念的教育家。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因材施教
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意思
有教无类:只要有学习意愿的人都应该教育他,不应该分开类别。
因材施教:根据这个人的性格及特性给予相应的符合他的教育方法及知识。
出处:有教无类出自《论语 卫灵公》;因材施教出自《论语·先进篇》
原文选段:
子曰:“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子曰:“有教无类。”
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释义:
孔子说:“事奉君主,要认真办事而把领取傣禄的事放在后面。”
孔子说:“人人都可以接受教育,不分族类。”
孔子说:“主张不同,不互相商议。”
扩展资料
在《论语 先进篇》中,他要自己的学生不要退缩,也不要过头冒进,要进退适中。所以,对于同一个问题,孔子针对子路与冉求的不同情况作了不同回答。同时也生动地反映了孔子教育方法的一个特点,即因材施教。
《论语·卫灵公》本篇包括42章,本篇内容涉及到孔子的“君子小人”观的若干方面、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政治思想,以及孔子在其他方面的言行。
人物思想成就:
孔子在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人的天赋素质相近,个性差异主要是因为后天教育与社会环境影响(“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因而人人都可能受教育,人人都应该受教育。
他提倡“有教无类”,创办私学,广招学生,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对学校教育的垄断,把受教育的范围扩大到平民,顺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趋势。
他主张“学而优则仕”,学习了还有余力,就去做官。他的教育目的是要培养从政的君子,而君子必须具有较高的道德品质修养,所以孔子强调学校教育必须将道德教育放在首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