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班牙内战概况

西班牙内战概况(西班牙内战的性质)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2-10-28 18:29:47 浏览72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西班牙内战的性质

西班牙内战(1936年7月18日——1939年4月1日),是在西班牙第二共和国发生的一场内战,由共和国总统曼努埃尔·阿扎尼亚的共和政府军与人民阵线左翼联盟对抗以弗朗西斯科·佛朗哥为中心的西班牙国民军和长枪党等右翼集团;反法西斯的人民阵线和共和政府有苏联和墨西哥的援助,而佛朗哥的国民军则有纳粹德国、意大利王国和葡萄牙的支持,因为西班牙意识形态的冲突和轴心集团与共产势力的代理战争,使西班牙内战被认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发生的前奏。

西班牙内战的历史背景和影响

  背景
  西班牙内战是本世纪30年代西班牙人民为抗击国内外反动势力、捍卫革命成果、捍卫民族独立而进行的民族革命战争。
  西班牙在16世纪时,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殖民帝国。19世纪拉丁美洲人民的民族独立革命战争风起云涌,沉重地打击了西班牙的殖民统治,使它失去了绝大部分的美洲殖民地。
  1898年重新瓜分殖民领地的第一次帝国主义战争——美西战争又以西班牙的惨败而告终。从此西班牙在经济、政治和军事上都远远落后于其他列强。1929年爆发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沉重地打击了落后的西班牙,引起通货膨胀,工农业生产陷于紊乱,人民群众非常不满,国内各种矛盾迅速激化。1931年4月,西班牙爆发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君主制,建立了共和国。可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未真正解决西班牙社会的根本问题,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仍异常尖锐,共和国的社会基础很薄弱。1935年欧洲政局风云变幻,战争的威胁逐渐逼近。面对法西斯日益猖獗的状况,共产国际提出了建立人民阵线,团结无产阶级以及其他一切进步力量,以抗击法西斯势力的号召。西班牙共产党经过努力使西班牙各左派政党联合组成了人民阵线,并在1935年2月举行的议会选举中获胜,组成了新的共和政府。新政府在人民支持下实施了一系列进步的社会改革。这些初步的社会改革引起国内外反动势力的极端仇视,迅速激化了原有的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几乎所有反共和的右翼党派和反动军官都在积极寻求希特勒和墨索里尼的帮助和支持,阴谋策划叛乱,以颠覆共和政府。
  影响
  西班牙共和国的失败是一系列不利的内外因素所造成的。最重要的外部因素是德、意的武装干涉以及英、法的所谓“不干涉”政策。内部诸因素中,西班牙共产党始终没有掌握人民阵线的领导权问题则是最主要的,这是一个重要的教训。这场战争牵制了德、意法西斯对其他国家的侵略行动,为各国人民反法西斯斗争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它的意义远远超出西班牙本身,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民主力量反对法西斯侵略势力的一个重大事件,是30年代国际反法西斯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西班牙内战的结果如何

马德里陷落,共和国被倾覆,佛朗哥建立独裁统治。内战中有100多万人死亡,成千上万的群众逃往法国。西班牙内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欧洲最大的流血战争之一,给西班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西班牙内战的战争过程

1936年8月,叛军在德、意干涉军支援下从葡萄牙边境向马德里方向发动进攻,先后攻占巴达霍斯、卡塞雷斯、塔拉韦拉、托莱多等城镇,将南、北两块控制区联成一片。9月,叛军和干涉军在北部攻占伊伦和圣塞瓦斯蒂安,切断共和国北部与法国的联系。
1936年9月28日,叛军占领马德里西南托莱多地区,随后成四路从西面、西南面和南面进逼马德里。1936年11月6日,叛军进抵马德里城郊,共和国政府迁往巴伦西亚,并组建兵力达30万人的正规军。西班牙人民在国际纵队配合下,展开马德里保卫战。共和军和民兵在马德里以西构筑三道防线英勇抗击敌军。新组建的共和军和共产国际组织的国际纵队两个旅则赶赴前线,在J.米亚哈将军指挥下加强防御。同日,叛军2万人在德、意干涉军的坦克和飞机支援下,从西南方向发起猛攻,其左翼经“田园之家”公园实施主要突击,强渡曼萨纳雷斯河,一周内占领大学城3/4的地区。共和军兵力增加到7个旅(含1个坦克群),给敌以迎头痛击。25日,叛军停止进攻。为缩小包围圈,叛军于1936年12月13日出动1.7万人在马德里西北接近地实施突击,经1个月激战切断马德里通往埃尔埃斯科里亚尔的公路。西班牙共产党站在保卫共和国的最前列,马德里90%的共产党员走上前线,许多国际纵队战士在战斗中英勇献身。
1937年2月6日,叛军在意大利干涉军支援下,在马德里东南的哈拉马河谷发起进攻,企图切断马德里至巴伦西亚公路,完成对马德里的合围。18~27日,共和军实施反击,粉碎叛军从东南方向合围首都的企图。3月8日,意大利干涉军从东北方向对瓜达拉哈拉实施突击,企图配合叛军夺取马德里。共和军调整部署,投入3个师的兵力顽强防御,至22日终于粉碎意大利干涉军的进攻。
其间,叛军于2月6~27日在马德里东南远接近地发动哈拉马河战役,企图切断马德里通往东南地区的交通线;共和军英勇反击,粉碎叛军的企图。为牵制共和军的兵力,叛军在南部科尔多瓦、格拉纳达、直布罗陀一线实施进攻,占领蒙托罗、马拉加后转入防御。 1937年12月5日,共和军为粉碎叛军再次进攻马德里的企图,在东部战线对叛军主要根据地特鲁埃尔发起进攻,一度解放该城,但共和军未能按计划发展进攻,在孤立无援情况下苦战两个月,终因寡不敌众而遭受惨重损失,于1938年2月15日放弃特鲁埃尔。特鲁埃尔战役使共和军伤亡2.5万人,损失飞机超过100架。叛军和干涉军乘机将作战重点转向东部战线。3月,佛朗哥在埃布罗河河谷投入5个军的兵力以及几乎全部飞机、坦克,在德、意干涉军配合下向阿拉贡发起进攻,而共和军在东部战线仅有11个师。9日,法西斯军队突破共和军防线,至4月15日先后占领莱里达、特仑普和比纳罗斯等地,将共和军控制区分割成两部分,切断加泰罗尼亚与中部和东南部地区的联系。接着,叛军和干涉军分兵出击,南攻巴伦西亚,北进巴塞罗那。为扭转战局,减轻巴伦西亚受到的压力,共和军于7~11月在埃布罗河地区投入7个师10多万兵力发动内战以来规模最大的进攻战役,即埃布罗河战役。经3个多月鏖战歼敌8万余人,击落击伤敌机200余架,但由于人力物力得不到及时补充而被迫转入防御,未达预期战役目的。这次战役具有决定性的性质,共和军损失6万有生力量,致使战局空前恶化。在此期间的9月21日,共和国应国联要求,解散国际纵队,试图换取英法对德意的压力,使其撤回干涉军,未果。少数国际纵队成员留下继续作战,政府后来使其成为公民。
12月23日,叛军和干涉军出动20多个师共40万人的兵力发动彻底决定战争胜负的加泰罗尼亚战役。由于加泰罗尼亚无政府主义者的纪律松懈和领导无方,形势明显有利于叛军和干涉军。无政府主义者没有遵守军事上起码的规矩,纯粹按无政府主义方式行事,结果打不好仗。因此,共和军在战役后期只得边打边撤。1939年1月26日,加泰罗尼亚首府巴塞罗那失陷。2月8日,共和军控制的最后一个据点菲格拉斯失陷,25万共和军越过法国边境后被解除武装。次日,叛军和干涉军进抵法西边境,切断西班牙第二共和国与其他国家的陆上联系。2月11日,加泰罗尼亚全境被占领。 纳粹德国
早在内战爆发前,德国高层和国民军领袖已有多次接触;内战爆发后,佛朗哥派出特使赴德请求军援1936年7月25日与德国航空部长戈林会晤、7月26日见到希特勒,希特勒当天才刚观赏完《女武神》歌剧,了解国民军的来意后当晚便做出介入内战的决定。下达三个军事行动的命令,进行魔火作战(Operation Feuerzauber),将11架德国Ju-52运输机和6架He-51战斗机、85名德军武装党卫军士兵搭上乌萨拉莫(Usaramo)号客轮,运往德军于西班牙驻扎的摩洛哥,这批航空兵力在转运摩洛哥的西班牙外籍兵团返回本土参战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9月下旬,希特勒再次发布奥托行动(Operation Otto),动员更多士兵和战争物资援助佛朗哥。希特勒给佛朗哥的有24辆一号坦克、少量高射炮和一些无线电设备,德军指挥官亚历山大·冯·什勒(Alexander von Scheele)也将JU-52改装成轰炸机。1936年10月时,西班牙约有600到800名德军士兵。除了空军外,德国海军也派出战舰德意志号、舍尔上将号、科隆号和U-33、U-34潜艇进入战区。
希特勒最大和最后一次的国民军支援行动是派出兀鹰军团,自1936年11月开始,他派出了额外的500人部队,并提供西班牙国民军92架新型飞机,其中包括在整场内战中性能最佳的Bf 109战斗机。希特勒使兀鹰军团参战直到1939年4月战争结束。在高峰时期,德国部队约有12,000人,多达19,000名德国人参与了西班牙内战。
意大利王国
1936年7月22日内战爆发后,国民军领袖前往罗马对意大利外交部长加莱阿佐·齐亚诺(Galeazzo Ciano)传达佛朗哥的军援请求,至24日墨索里尼正式决定介入,派出12架SM81轰炸机协助佛朗哥运输非洲军团至本土。之后在希特勒的鼓励下,墨索里尼派出部份正规军参与西班牙内战,部分原因是因为他不想在国际影响力上低于希特勒。尽管墨索里尼派出比希特勒多的地面部队,但所提供的战略资源较其来的少。在战争开始的1936年9月,墨索里尼只有提供国民军68架飞机和几百支小型武器,而意大利皇家海军(Regia Marina Italiana)在地中海发挥了重大作用,封锁了共和国的海军。意大利之后向国民军提供重机枪、火炮、飞机、轻型战车和空军军团(Aviazione Legionaria)与志愿军团(Corpo Truppe Volontarie,CTV)两支作战部队。在西班牙的意大利军约5万人,并透过轮换与整补,西班牙内战有超过75,000名意大利士兵为国民军战斗。
其他
葡萄牙在内战爆发时虽没有正式宣战,但约有8000名的志愿军进入西班牙与国民军一同作战、提供少量军需物资、更重要的是提供德意两国转入西班牙本土的港口,另外也有将逃往葡萄牙的共和派人士押到国民军军部处理。爱尔兰约有700名志愿军;罗马尼亚王国也有以伊万·莫塔为首的志愿军加入该阵营,而莫塔本人也在1937年1月13日阵亡。 苏联
在国联对其他各国实施武器禁运的同时,苏联是共和政府主要的援助者,秘密提供共和军约806架飞机、362辆坦克和1555门大炮。虽然当时斯大林签署过西班牙内战的不干涉协议,但在1936年10月宣布“若德意两国不停止军援国民军派,苏联将不受不干涉协议的约束”,之后秘密介入其中。由于斯大林不希望任何人能从武器形式追踪到苏联的介入,他们对共和军所提供的武器多是从博物馆、世界其他国家生产或是被苏军缴获的武器,不过苏联仍提供了如T-26轻型坦克、BT-5快速坦克、I-15、I-16战斗机等当时世界一流水平的装备给西班牙。苏联也派出少数军事顾问到西班牙,以及组织国际纵队参战。内战期间,苏联军队总额不超过 700人,但苏联的志愿军也经常开着的苏制坦克和飞机与共和党并肩作战。对于苏联的军备,共和政府则以西班牙银行的国家黄金来支付,总价值超过5亿美金,占了共和国全国黄金量的三分之二(见莫斯科黄金条目)。1938年,苏联自西班牙撤回军事顾问与志愿军。
墨西哥
不同于美国和拉丁美洲国家,墨西哥公开表示支持共和政府,拒绝遵从法国和英国的不干涉的提议,但相较于国民军自德意两国的援助,墨西哥提供共和政府的军备数量甚少。墨西哥提供2,000,000美元的援助和一些战争物质,包括20000支步枪,28万颗子弹,8门大炮和少数美国制造的飞机,如贝兰卡CH-300和一些曾在墨西哥空军服役的军机。然而,墨西哥最重要的帮助,是在外交部庇护许多来自西班牙的政治难民,其中有许多共和派知识分子和孤儿家庭。
国际纵队
在内战爆发后,苏联共产国际组织全球50多个国家的志愿者,编为国际纵队(亦称“国际旅”),前往西班牙与共和军共同对抗国民军。成员组成为来自各地(主要是来自英法美,也有来自德意等极权主义国家)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和反法西斯份子,其中有不少如阿尔贝·加缪、聂鲁达、海明威、乔治·奥威尔、毕加索等知名人物,还有当时中国抗日战争爆发时前往西班牙的中国人。在受过基本的军事训练后便送往前线作战,西班牙内战期间总计约有32,000人参与国际纵队。在战争期间,国际纵队成员因其高昂斗志成为共和军倚重的主力之一。

西班牙内战爆发的历史背景背景是什么呢最后结果怎样呢

16世纪西班牙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殖民帝国。19世纪,拉丁美洲人民的民族独立革命战争激增,给西班牙的殖民统治带来沉重打击,使其失去了大部分美洲殖民地。美西战争是1898年第一场重新分配殖民地的帝国主义战争,以惨败西班牙告终。自那以后,西班牙在经济、政治和军事方面远远落后于其他大国。1929年爆发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对落后的西班牙造成沉重打击,导致通货膨胀,工农业生产混乱,人民非常不满,国内各种矛盾迅速激化。

20世纪初,西班牙是一个经济落后、政治落后的半封建农业国家。西班牙的政治制度仍然支持封建专制的形式。大多数政府官员和军事将领都是天主教高僧或贵族地主。农村地区盛行半封建庄园制。大地主掌管着国内绝大多数土地和资源,下层人民生活贫困。米格尔·普里莫·德里维拉在国王阿方索十三世的同意下,于1923年9月13日发动政变,并建立了为期七年的独裁政权,以镇压国内混乱。然而,1931年,西班牙爆发了一场革命,德里维拉政权被推翻,阿方索十三世被流放,尼塞托·阿尔卡拉·萨莫拉建立了西班牙第二共和国。

西班牙内战是20世纪30年代西班牙人民为抵抗国内外反动势力、捍卫革命成果、捍卫民族独立而进行的民族革命战争。西班牙内战极大地损害了该国的国力和军事实力。尽管德国和意大利出兵支持佛朗哥,但左翼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不合理的内部政策。弗朗哥上台后,遭受严重实力损失的西班牙没有参加随后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也没有回报德国和意大利的支持。

为什么会发生西班牙内战西班牙内战爆发的历史背景是什么呢

西班牙内战,这是西班牙第二共和国的一场内战,共和国总统曼努埃尔·阿扎尼亚的共和政府军和左翼人民阵线联盟与西班牙国民军和以弗朗西斯科·佛朗哥为中心的长枪党等右翼团体作战;反法西斯人民阵线和共和国政府得到了苏联、墨西哥和美国的援助,而佛朗哥的国民军得到了纳粹德国、意大利王国和葡萄牙的支持。由于西班牙意识形态的冲突以及轴心国集团与共产主义势力之间的代理战争,西班牙内战被认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前奏。

1929年爆发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也给西班牙带来沉重打击,全国工农业生产和金融体系陷入混乱。失业工人、破产农民和青年学生纷纷起义,一些资产阶级分子和军队中的民主人士也参与其中。为了缓解人民的强烈不满,维护君主制,西班牙统治集团不得不让德里维拉在1930年1月辞职,以平息人民的愤怒。

虽然当时的西班牙共和国政府是民主选举产生的左翼人民政权,但它也是一系列政治妥协的结果。这导致政府未能完全站在工人一边,成为左翼和右翼都不愿服从的对象第二共和国的社会基础非常薄弱。在选举后的几个月里,左右派系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升级,西班牙的政治两极分化进一步加剧,直到发生武装冲突。在此期间,西班牙左翼无政府主义者组织了一次罢工。同时,左翼政党也存在分歧,导致温和派和激进分子主张在条件成熟时建立社会主义政权。渐渐地,局势变得失控,街头罢工被枪战取代,无地农民夺取土地,宗教人员被杀,教堂被烧毁等等。西班牙的左翼和右翼都有武装力量,因此他们相互攻击。极右翼长枪党迅速崛起,西班牙贵族相继加入,考虑发动军事政变。

1936年7月17日,在北非的摩洛哥的西班牙军队发生了军事叛变。西非叛军从摩洛哥出发进攻伊比利亚半岛,叛变很快蔓延到西班牙。1936年7月18日,西班牙内战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