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人工心脏”真的能完全代替人的心脏吗
- “细胞里的渗透压”是什么意思
- 解读儿童敏感期注意事项
- 2008-2014年的荷兰国家足球队是什么水平
- 高中生物:孟德尔分离比9:6:1能说明什么
- 失踪7年的马航MH370,是如何被发现的
- 细胞里的渗透压是什么意思 求专业店的解释
“人工心脏”真的能完全代替人的心脏吗
“2017年6月份,中央电视台的一则新闻引起了大家的强烈好奇。新闻的主角是一个25岁的美国黑人小伙儿,他每天过着与常人一样的生活,唯一特别的是,他总是背着一个灰色的背包,而且背包里还有两根管道与他的身体相连。原来这个看似正常的小伙子
可是心脏供体非常匮乏,至少要等一年以上,于是医生使用了一颗“人工心脏”替换他病变的心脏,背上的背包就是这颗“人工心脏”的电池。黑人小伙儿靠着这颗“人工心脏”生活了555天,最终等来了心脏移植,挽救了生命。
那么,到底什么是“人工心脏”?这一技术成熟吗?“人工心脏”真的能完全代替人的心脏吗?
起源
几乎所有的心脏疾病发展到最后都会表现为心力衰竭(心衰),其发病率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而显著上升。据统计,目前全球心衰患者已达2250万人,每年都有超过700万的患者因此而逝世。对于这一类患者,心脏移植是公认的治疗“金标准”,大部分病人在心脏移植术后可生存5-10年乃至更长。目前每年全球大约完成4500例心脏移植,我国每年完成300余例,华中 科技 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自2012年来成功完成120例心脏移植,挽救了很多患者的生命。
然而心脏供体的严重匮乏制约了心脏移植的作用,每年都有几百万患者因等不到合适的心脏供体而死亡。那么,有没有可能人造一颗心脏出来,挽救这些患者的生命呢?
“心脏既然能长出来,就一定能被造出来”,这是人工心脏先驱威廉·约翰·科尔夫(Willem Johan Kolff)所说的名言。事实上,“人工肾”,即我们现在所熟知的透析装置就是由科尔夫研发出来的,然后心脏的结构更为复杂,人工心脏的发展历程充满坎坷。
心室辅助装置
最开始的“人工心脏”指的实际上是“心室辅助装置”(Ventricular Assist Device, VAD)。我们的心脏分为四个腔室: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和右心室,其中心房负责全身血液回流,而心室负责泵血。其中主要负责向全身泵血的是左心室,绝大部分心衰患者也都是左心衰竭,因此人工心脏的研制目标一开始就定位为左心室辅助装置。
提到人类 历史 上的第一例人工心脏移植手术,就不得不提心脏外科 历史 上两位大师的一段著名恩怨。麦克·埃利斯·德贝奇(Michael Ellis Debakey)是世界著名外科医生,被称为“心血管外科之父”。丹顿·阿瑟·库利(Denton Arthur Cooley)则是完成美国第一例心脏移植的外科医生。1953年库利医生来到贝勒医学院心脏外科,师从当时的外科主任德贝奇医生,两人合作十余年,创造了很多心脏大血管外科的奇迹和世界纪录。德贝奇医生一直热衷于人造心脏,1969年他们和其他合作伙伴一起完成了第一例“人工心脏”即左室辅助装置的研发。德贝奇医生将世界第一例人工心脏移植的手术安排在1969年4月4日礼拜五,但由于同一天德贝奇医生要去其它地方做学术报告,手术日期又被改到了4月7日礼拜一。然后库利医生却在德贝奇医生不在的时候把手术日期又改回了4月4日,并完成了世界第一例人工心脏移植术。库利医生因此而名垂青史,但生气的德贝奇医生却因此而和库利医生分道扬镳。
此后的四十多年里,两位大师在心脏外科的各个领域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各自铸就了自己的辉煌,也一起推动了心脏外科的发展。2006年,即德贝奇医生去世前两年,两位大师终于握手言和,一笑泯恩仇,成为了医学史上的一段佳话。
第一例的人工心脏VAD移植手术非常成功,该装置运转了64个小时,患者成功存活并等来了合适的供体进行了心脏移植。这一代的心室辅助装置以充盈–排空模式模拟自然心脏产生波动性血流为特点,代表性的产品有HeartMateXVE和Novacor。据统计有超过7000例心衰患者接受了上述左心辅助装置支持,延续了生命。然而这一代产品结构复杂、体积庞大,患者生存率难以令人满意。
第二代的心室辅助装置以离心泵或轴流泵驱动血流,主要代表产品有HeartMateII、Jarvik-2000等。这一代的心室辅助装置体积小、耐久性长,且显著的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目前在临床应用广泛,已成为心脏移植前过度支持治疗的首选。
第三代为磁悬浮心室辅助装置,体积更小,性能更稳定,代表产品有Ivcor和HVAD,目前正在进行临床试验中。
全人工心脏
虽然上述的左心室辅助装置挽救了很多心衰患者的生命,然而它仍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工心脏,因为它只能部分代替我们心脏的功能。对一些更严重的心衰患者,迫切需要一种全心辅助装置,于是全人工心脏(Total Artificial Heart,TAH)应运而生。
第一个全人工心脏由威廉·约翰·科尔夫和他的助手威廉·德弗里(William C. DeVries)和罗伯特·考夫勒·加维克(Robert Koffler Jarvik)共同研制,命名为加维克7号(Jarvik-7)。经过反复的动物实验,1982年他们决定把该技术应用在人体上。第一例全人工心脏移植手术的病人本人也是一位医生,尽管他知道人工心脏技术仍然不成熟,他仍然选择了接受移植手术,为医学的发展做出贡献,最终他存活了112天。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人工心脏逐渐成熟。美国的Abiomed公司经过近30年的研发,最终推出了一款成熟的全人工心脏Abiocor,2001年获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批准,可永久植入人体,而不是作为心脏移植前的过度手段。该装置采用了经皮能量传输装置,可以通过皮肤传输能量,因此可以把整个装置植入人体而不需要额外的电线连接至体外。
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是辛卡迪亚(SynAcrdia)全人工心脏,这是迄今问世的十余种全人工心脏装置中最成功的一款,也是唯一一个经过美国、加拿大及欧洲认证的全人工心脏,本文开头提到的新闻里的男主角应用的就是该款产品。
未来的人工心脏体型会更小、便携,并可无线传输能量,利用互联网进行检测和控制,是终末期心衰患者过上和正常人一样的生活。
人工心脏在中国
我国人工心脏研发最早在80年代就已经开始,但是由于经济水平及 科技 实力的限制,一直没有太大进展。最近十几年来,部分医疗机构与欧洲合作,开展了一部分人工心脏移植的工作,但由于该技术并不完美,再加上我国的医疗制度的不完善及特殊的医疗环境,最终不了了之。笔者因为工作关系与德国柏林心脏中心的翁渝国教授有过交流,翁教授是欧洲开展人造心脏最多的华裔外科医生,一直关注国内人工心脏的发展,他呼吁不光要提高技术上的创新能力,更要给医生以尊严和宽松的医疗环境,如此才能进行医学上的重大 探索 。
譬如美国FDA针对这样的前沿医疗器械专门有“人道主义器械豁免(Humanitarian Device Exemption,HDE)条款,即对这种处于研发状态的器械,只要能证明对患者的使用是利大于弊,即可批准上市,避免了一般的冗长审批程序和监管,而且还可以享受减税和延长专利保护等优惠,鼓励医疗创新。如果医生没有完善的法律保护,不能获得患者和 社会 的充分理解和宽容,则医学创新无从谈起。
近几年,随着我国 科技 水平的进步及医疗环境的改善,已有多款国产人工心脏进入了动物实验阶段。
广义的人工心脏包括“心室辅助装置”和“全人工心脏”,技术上目前还不完美,但已经延续了很多终末期心脏病患者的生命,目前该技术主要作为心脏移植术前的替代辅助技术。随着生物工程技术和干细胞技术的发展,相信未来的人工心脏技术会越来越完善,最终完全替代人体心脏,给心衰患者带来重生的希望。”
“细胞里的渗透压”是什么意思
对于两侧水溶液浓度不同的半透膜,为了阻止水从低浓度一侧渗透到高浓度一侧而在高浓度一侧施加的最小额外压强称为渗透压。渗透压与溶液中不能通过半透膜的微粒数目和环境温度有关。
100多年前就有生物学家对渗透压作了系统的研究。生物的细胞膜具有奇妙的半透膜特性,中学的生物课就有这样的实验,将植物浸泡在纯水中会发生“浮肿”,浸泡在浓的盐溶液中则很快枯萎,而在介乎中间浓度的溶液则基本能保持原状。这个实验最早是荷兰植物学家德弗里在1884年做的,他当时已想到,最后一种情况是由于细胞膜内外的溶液具有大致相同的渗透压,他还发现由不同盐制备出的相等渗透压的溶液具有相同的冰点。
渗透压相等的两种溶液称为等渗溶液。渗透压不同的两种溶液,把渗透压相对高的溶液叫做高渗溶液,把渗透压相对低的溶液叫做低渗溶液。对同一类型的溶质来说,浓溶液的渗透压比较大,稀溶液的渗透压比较小。因此,在发生渗透作用时,水会从低渗溶液(即稀溶液)进入高渗溶液(即浓溶液),直至两溶液的渗透压达到衡为止。在医疗实践中,溶液的等渗、低渗或高渗是以血浆总渗透压为标准。即溶液的渗透压与血浆总渗透压相等的溶液为等渗溶液。溶液的渗透压低于血浆总渗透压的溶液为低渗溶液。溶液的渗透压高于血浆总渗透压的溶液为高渗溶液。
解读儿童敏感期注意事项
【导读】 什么是儿童敏感期?如何捕捉儿童敏感期?儿童敏感期是指儿童在连续相接短暂的时间里,会有某种强烈的自然行为。在这期间内,对某一种知识或技巧有着非常感觉。敏感期的出现使孩子对环境中的某个层面有强烈的兴趣,几乎掩盖了其它层面,并且在这期间的孩子会出现大量的、有意识性的活动。在敏感期内施教,事半功倍,迅速提高孩子心智的发展! 什么是敏感期
所谓敏感期,是指宝宝在成长过程中,受内在生命力的驱使,在某个时间段内,只对环境中的某一个事物特别专心,并拒绝接受其他事物;他还会不需要特定的理由而对某种行为产生强烈的兴趣,并不厌其烦地重复实践的过程。顺利通过一个敏感期后,宝宝的心智水平便从一个层面上升到另一个层面。
敏感期在儿童学习说话和走路时体现得最明显
“敏感期”一词最早由荷兰生物学家德弗里在研究动物生长的时候提出。后来,著名的意大利女教育家蒙台梭利在长期与儿童的相处中,发现儿童的成长中也有同样的现象,因而继续加以使用。
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在早期发展阶段有几个所谓“敏感期”或称“关键期”。在敏感期阶段,孩子的内心会有一股无法遏止的动力,驱使他对他所感兴趣的特定事物,产生尝试或学习的狂热,直到满足内在需求或敏感力减弱,这个时期儿童接受某种刺激的能力是异乎寻常的。敏感期在儿童学习说话和走路时体现得最明显。如果父母意识到这种敏感期的存在,他们就能适时地从各方面促进儿童的成长。
敏感期是宝宝获得某种能力的最佳阶段,抓住敏感期进行教育,孩子在顺利通过一个敏感期后,他们的心智水平便会从一个层面上升到另一个层面,反之,过了敏感期,儿童对特定事物的学习热情便不再出现。因此,家长们要多多了解孩子敏感期的相关知识。 ...
宝宝有哪些敏感期
宝宝出生后,要学习说话、吃饭、走路,这些本领大部分都是在敏感期学习完成的。在某些阶段,宝宝会重点学习某一些本领,父母们准确把握宝宝敏感期就能够帮助宝宝更好的完成敏感期的学习。
语言敏感期
范围:0至6岁。婴儿开始注视大人说话的嘴形,并发出牙牙学语声时,就开始了他的语言敏感期。学习语言对成人来说是件困难的工程,但幼儿能容易的学会母语,正因为幼儿具有自然所赋予的语言敏感力。因此,若孩子在两岁左右还迟迟不开口说话时,应带孩子至医院检查是否有先天障碍。
语言能力影响孩子的表达能力,因此,父母应经常和孩子说话、讲故事,或多用“反问”的方式,加强孩子的表达能力,为日后的人际关系奠定良好基础。
秩序敏感期
范围:2至4岁。孩子需要一个有秩序的环境来帮助他认识事物、熟悉环境。一旦他所熟悉的环境消失,就会令他无所适从。蒙特梭利在观察中,发现孩子会因无法适应环境而害怕、哭泣,甚至大发脾气。因而确定“对秩序的要求”是幼儿极为明显的一种敏感力。
幼儿的秩序敏感力常表现在对顺序性、生活习惯、所有物的要求上,蒙特梭利认为如果成人未能提供一个有序的环境,孩子便“没有一个基础以建立起对各种关系的知觉。”当孩子从环境里逐步建立起内在秩序时,智能也因而逐步建构。 ...
宝宝敏感期的重要性
6岁之前的孩子,几乎将他全部的热情和注意力全部集中在了自我建构中。当婴幼儿畅通无阻地度过一个敏感期时,他就走过了一个发展的台阶,这给孩子带来了愉悦和持续性的满足,这也是孩子了解、认识这个世界的过程。圆满地完成这个过程,儿童会充满活力和激情。
但是,如果破坏了这个过程,就会导致儿童的麻木、迟钝、懒惰、好动、混乱。
在爱和自由中长大的孩子,吸收性心智和敏感期肯定得到了全面、充分的发展,他不会停止成长,长大成人后,他也不会像父辈一样历经坎坷寻找自我,他将拥有巨大的潜力和创造力,有无人能撼动的尊严和自信,他能在这个世界上找到自己的位置并因此有幸福感。了解生命的成长过程,给孩子爱和自由,你就会拥有这样一个孩子。
敏感期是自然赋予幼儿的生命助力,如果敏感期的内在需求受到妨碍而无法发展,就会丧失学习的最佳时机,日后若想再学习此项事物,不仅要付出更大的心力和时间,成果亦不彰显。而如何运用这股动力,帮助孩子更完美地成长,正是父母的职责。
怎样帮宝宝度过敏感期
孩子的很多行为都让成年人感到费解,为什么孩子总爱大喊大叫?为什么要不停的摔东西?为什么要把东西搬来搬去?其实这些都是自然赋予孩子的生命力,是宝宝学习的一个过程。那么家长们应该怎么做才能帮宝宝好好度过敏感期呢?
应对语言的敏感期的方法
学习语言对成人来说是件困难的工程, 但幼儿能容易学会母语,因为幼儿具有自然所赋予的语言敏感力。
1、在宝宝1岁到1岁半左右可进一步学习“你”、“他”和你的”、“他的”“大家的”,“我们”“你们”“他们”等词,使宝宝的语言更加丰富。宝宝不会,只因缺乏大人示范,没有人教导所以还不会,平时同宝宝说话时注意多用代词,很快宝宝会理解并且学会用。
2、如果21-22个月宝宝还不会说多个字,在吃水果之前要让宝宝说出名称才让吃。多次用游戏去强化,就能使宝宝不但说出水果名称,还能说“吃香蕉”“吃苹果”,变成三个字的话。
3、31-33个月宝宝已能理解反义词,能口头对答。父母经常与宝宝玩对答,宝宝会越学积累越多,通过对答反义词,对词的.理解更深入,而且不会用错,如对高矮和长短,大小和多少不会混淆。
1岁~3岁的幼儿由向内的秩序感逐渐转向向外的秩序感
应对秩序敏感期的方法
1岁~3岁的幼儿由向内的秩序感逐渐转向向外的秩序感,有强烈的追求外在事物秩序化的欲望,对物品摆设的位置、动作发生的顺序、人物的呈现、物品的所有权等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如若遭到挑战就会感到不安、焦虑,甚至会表现出极端的激烈反应。由于幼儿在这一时期的难以变通甚至不可理喻,也可称之为执拗敏感期。
家长如何应对宝宝敏感期
敏感期不仅是幼儿学习的关键期,也是影响其心灵、人格发展的关键期。如果他们的内在需求得不到满足,或者家长教师没有提供必要的环境和条件,儿童的心里就会紊乱,容易乱发脾气,甚至变得乖戾。因此,成人应尊重自然赋予儿童的行为与动作,并提供必要的帮助。以免错失一生仅有一次的特别生命力。应对宝宝敏感期,家长们应做到以下几点。
家长应该保护孩子的敏感时期
1、尊重孩子为有能力的个体。孩子是天生具有学习能力,他们会循着自然的成长法则,不断使自己成长为“更有能力”的个体。
2、细心观察敏感期的出现。每个孩子的敏感期出现的时间并不相同,因此父母必须细心观察孩子的内在需求和个别特质。
3、布置丰富的学习环境。当观察到孩子的某项敏感期出现时,应尽力为孩子准备一个满足他成长需求的环境。
4、鼓励孩子自由探索、勇敢尝试。当孩子获得了尊重与信赖后,就会在环境中自由探索、尝试。
5、适时协助而不干预。当孩子热衷于有兴趣的事物时,大人应放手让孩子自已做,避免干预。不过,并非要丢下孩子完全不管,而是适时予以协助、指导。
2008-2014年的荷兰国家足球队是什么水平
没有98强
一个字,牛
运气差,就差一步就可以拿到冠军了。无冕之王。
无冕之王
高中生物:孟德尔分离比9:6:1能说明什么
说明出现了积加作用呗
所谓积加作用就是
两种显性基因同时存在时产生一种性状,单独存在时则能产生第二种相似的性状,当2对都是隐性基因时则表现出第三种性状。F2产生9:6:1的比例
给你举个例子吧
你会比较明白点
—————————————————例子———————————————————
南瓜果形遗传:用两种不同基因型的圆球形品种杂交,F1产生扁盘形,F2出现三种果形:9/16扁盘形,6/16圆球形,1/16长圆形。
P 圆球形AAbb×圆球形aaBB
↓
F1 扁盘形AaBb
↓自交
F2 9扁盘形(A_B_):6圆球形(3A_bb+3aaB_ ):1长圆形(aabb)
可知,两对基因都是隐性时,为长圆形,只有A或B存在时,为圆球形;A和B同时存在时,则形成扁盘形。
——————————————————例子————————————————
失踪7年的马航MH370,是如何被发现的
时隔7年之后,当年凭空失踪被称作幽灵航班的马航370终于被发现了吗?英国一位工程师表示,马航370客机在珀斯以西印度洋坠毁,失踪的马航飞机此刻正位于海平面4千米处,这个地方是充满水下峡谷和火山的海底高原。得出这个结论可不是凭空猜测的,而是经过了复杂的计算,通过了海洋学、漂移分析、还有很多卫星的数据。
马航MH370
2014年的3月8日,是无数家庭的噩梦。原定于北京时间6:30抵达北京的马航MH370,却在中途失去联系,同时失去雷达信号。它载着227名乘客,和12名机组人员飞上蓝天,消失在这个世界上,从此杳无音信……大家疯狂的搜寻,但都没有关于它的任何消息。2018年,马航代表在与失联乘客家属的见面会上甚至表示:马航370事件原调查团队将于11月30号解散。
这就意味着,它将成为一个未解之谜和无尽的等待。7年过去了,就在许多人开始慢慢忘记的时候,专家突然宣布他们发现了马航MH370。英国航空工程师理查德·戈弗雷在11月30日发布的一份报告中称:其使用一项革命性跟踪技术发现了马来西亚航空370客机。
这位英国工程师却通过新技术,成功找到了马航MH370具体的坠毁位置,表示飞机全员都已经遇难。更值得一提的就是,根据这个团队的报告显示,马航MH370的坠毁很有可能是遭遇了恐怖分子的袭击,结果导致飞行员被迫改变了航线,最终才出现了失联的状态,而坠毁的地点也是在印度洋的海底。
不仅如此,高德弗里对自己的报告结果十分有信心,甚至通过最新的技术对马航MH370进行了模拟飞行,结果和迹象方面在都较吻合,因此他们的这项研究报告瞬间引起了外界的轰动与重视。自从马航MH370出事到现在已经有七年之久,许多国家都没有放弃对真相的寻找,总而言之,希望这个谜团可以尽早解开。
以现在人类的科技水平,想要单纯的下潜到4000米的海底并不算太难,之前已经够有过潜水器下潜到万米的记录,然而要想下潜到4000米去打捞一架飞机的残骸,那基本上毫无可能。因为有研究意义的飞机残骸本身质量很重且不规则,要在水下4000米进行打捞,可能以现在的打捞水平还相差甚远。
细胞里的渗透压是什么意思 求专业店的解释
对于两侧水溶液浓度不同的半透膜,为了阻止水从低浓度一侧渗透到高浓度一侧而在高浓度一侧施加的最小额外压强称为渗透压。渗透压与溶液中不能通过半透膜的微粒数目和环境温度有关。
100多年前就有生物学家对渗透压作了系统的研究。生物的细胞膜具有奇妙的半透膜特性,中学的生物课就有这样的实验,将植物浸泡在纯水中会发生“浮肿”,浸泡在浓的盐溶液中则很快枯萎,而在介乎中间浓度的溶液则基本能保持原状。这个实验最早是荷兰植物学家德弗里在1884年做的,他当时已想到,最后一种情况是由于细胞膜内外的溶液具有大致相同的渗透压,他还发现由不同盐制备出的相等渗透压的溶液具有相同的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