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请教西班牙内战共和政府的失败原因
1、西班牙共和国政府力量消弱
第一,西班牙共和国政府内部分裂。
共和政府在马德里保卫战胜利后进行了改革,虽然有了明显的进展,但却是治标不治本的,没有适应时势的要求。许多措施没有得到人民的支持,反而出现了混乱状态,比如,大多数的社会民主党和无政府主义者反对“争取胜利的八项条件”,拉尔哥·卡瓦列罗的追随者们反对共产党人提出的民主土地改革。由此可见共和政府内部并不是团结的,甚至出现了离心现象。
第二,共和国政府控制区域缩小、军事力量锐减。
1938年初,国家的疆土已有百分之六十落在了法西斯分子手中。与此同时,面对共和政府不断恶化的局势,一些人们产生了投降的念头,虽然共和政府企图扭转这种局面,但自身的力量越来越小,已无力扭转大的趋势。到1939年2月9日,共和国只剩下约占全国领土四分之一、人口约一千万的中南部地区了。共和国的武装力量共约七十万人,而且军队装备也不良。在10月30日发生了埃布罗河战役,这次战役使共和政府和叛军都受到了重大削弱,但叛军可以从德意两国得到武器的补充,而共和政府得到苏联援助的物资却被卡在了加泰罗尼亚。
第三,国际纵队撤出。
1938年7月初,伦敦不干涉委员会通过了所谓“召回外国志愿军的计划”。共和国表示同意撤出一万名国际纵队队员,这个数目占当时在共和军中全部外国人的百分之八十,这一计划又削弱了共和政府的力量。应该说,国际纵队帮助共和政府取得了多次战役的胜利,但瓜达拉哈拉战役在成为国际纵队辉煌胜利的同时也成为了国际纵队辉煌的转折点。志愿加入国际纵队的人在早期达到一个高峰后日渐减少,组建国际纵队的最初六个月,总共招募了1、8万人,而后面的六个月里,到达训练营的国际纵队新兵只有6464名。最主要的是国际纵队伤亡率非常的高,使人们不敢再报名参加。尤其随着佛朗哥主力的回师,埃布罗河南岸很快变成了双方的绞肉机,短短两个月里,渡过埃布罗河的7000名国际志愿者的伤亡率达到了75%。于是西班牙共和国领导人涅格林在国际联盟宣布单方面撤出所有外国战斗部队。1938年10月,国际纵队开始陆续撤出西班牙。在整个战争期间,国际纵队志愿军的总数达三万五千人。其中法国派往共和制西班牙的志愿军约九千人,波兰――五千人,意大利――约三千五百人,美国――二千八百人,英国――二千人。参加国际纵队作战的还有一千加拿大人,一千二百匈牙利人,一千二百南斯拉夫人,三千德国人和二千奥地利人。国际纵队的撤出,使共和政府的战斗更加艰难,力量更加分散。
第四,苏联的撤退。
在内战初期,苏联积极支持共和政府,在财力方面,在1936年苏联政府就支援共和政府300多万美元,人力方面,苏联向西班牙派了大量的军事顾问、专家和志愿者,帮助共和政府制定作战计划和参加作战,据记载,1936年10月,在西班牙作战的苏联飞行员已经达到300人,专家也至少有387名,这些飞行员都表现非常英勇,歼击机飞行员切尔内赫击落德国一架战斗机。
苏联在内战之初积极支持共和政府,他是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使集体安全政策得以实现,英法可以加入到人民阵线一方,但英法竟然采取了“不干涉”政策,不予苏联在内战中共进退,这就使得苏联害怕英法与法西斯国家形成反苏联盟,所以苏联不得不另谋出路。为了避免英法与德意法西斯相互勾结,苏联放弃了一贯倡导的集体安全政策,开始推行个体安全政策。所以,在1938年以后苏联逐渐减少了对西班牙共和国的支持,并撤回军事顾问与志愿军。
在1938年――1939年这一年中,共和政府内部出现了分歧,控制的区域越来越小,与叛军的军事对比上也大不如从前,而国际纵队和苏联的撤退更加消弱了共和国政府的力量,这也预示着共和政府的失败。
2、德意干涉的加强及对佛朗哥叛军的支持
早在1936年11月,德国就建立了“康多尔”军团,此军团拥有强大的防空设施、机械化部队、坦克和装甲车。它的全体战斗人员超过六千人,而空军在刚建立时就已有八个轰炸机和驱逐机大队、一个水上飞机大队。
马德里保卫战佛朗哥叛军失败后,德国和意大利加强了对叛军的援助,在叛军占领的整个地区疯狂的动员和训练新的武装力量。在1937年初,叛乱分子已拥有一直相当强大的、装备精良的正规军队。1937年3月初,意大利的正规军占领了马拉加。德国军舰炮轰了共和制西班牙的沿海一带。3月8日,德意开始对马德里进行又一次进攻,在德国飞机、坦克和炮队的支援下,有五万意大利军被调到这里。4月26日,德国飞行员对盖尔尼卡进行了连续数小时的轰炸,使盖尔尼卡变成了一片废墟。
在共和政府国内外局势急剧恶化的情况下,佛朗哥的装备和有生力量在不断的增长,在加泰罗尼亚,只有三万七千支步枪的不足十二万名的共和军士兵,对抗者差不多三十万佛朗哥分子、意大利人、德国人和摩洛哥人的军队。每一架共和国飞机要对付十五至二十架法西斯飞机。
在德意的积极支持下,佛朗哥叛军于3月28日攻陷了马德里。德意对叛军的支持可以说对整个战争的进程起了重大影响,当叛军陷入困境的时候德意的支持无疑是雪中送炭,在1938年以后加大对叛军的支持,加速了战争结束的进程。
在整个战争中,意大利共派出官兵73000人左右,还提供给叛军700多架飞机、700多辆坦克以及火炮、机关枪等等。军援的总值约120―140亿里尔,等于意大利一年军事预算的两倍。(关于意大利和德国对佛朗哥的军事援助,各种统计数字相差很大。意大利出兵的数字多至15万,少至5万。对德国投入兵力的估计,多至5万,少至5000―6000人。)没有意大利和德国的支援,叛乱分子是绝对不可能获胜的。
3、英法美“不干涉”与中立政策对西班牙的影响
第一,截断了西班牙共和国政府的武器来源,消弱了抵抗力量
英法美在西班牙内战初期采取的“不干涉” 和中立政策,其实质就是“绥靖政策”推行的一种方式,其目标是以牺牲别国的利益安抚侵略者,保全自身利益,以换取和平和安全。但是这一政策的实行损害西班牙共和国的利益,尤其是“不干涉”委员会的成立,要求各参加国实行武器禁运政策,这样就截断了西班牙共和国得到武器的途径,苏联支援共和政府的武器不能到达作战前线,致使共和国士兵的装备在战争后期显得较为落后,武器也出现了短缺现象,作战比较困难。而佛朗哥叛军则可以从德意两国得到武器,内战后期,德意对叛军的支持力度加大,英法美等国则听之任之,任由德意的张狂行为。美国虽然没有加入“不干涉”委员会,但它也实行了“不干涉”政策,在战争中,叛军所需的石油75%以上是美国石油公司提供的。比如在1938年7月25日的埃布罗河战役,虽然叛军伤亡达8万多人,但是,在12月底进攻加泰罗尼亚时,叛军加上意、德侵略军,约有34万人,装备着飞机、坦克、大炮等重型武器,而共和国的军队只有12万人。在1939年1月,共和国军队在得不到不记得情况下,加泰罗尼亚全境陷落。所以英法美的“不干涉”政策变相的削弱了共和政府的力量。
第二,大涨了德意及西班牙叛军的士气
英法等国对德意法西斯国家采取了姑息纵容的绥靖政策,使德意更加肆无忌惮的公开支援佛朗哥叛军,由于英法美的默认,法西斯国家的气焰更加嚣张。这时欧洲的一些小国家开始坐立不安,他们害怕法西斯国家的侵略,于是开始寻找自己的出路,就比如芬兰、罗马尼亚、保加利亚、阿尔及利亚等国就投入了德意法西斯的怀抱,无形之中就壮大了法西斯阵营的力量。而由于英法美的“不干涉”政策,使它们与苏联之间更加不信任,进而不能够团结在一起,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严重的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
总之,英法美企图利用德国仇恨社会主义苏联的心理,让德国的侵略矛头指向苏联,但却恰恰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不干涉”政策成为了变相的“干涉”政策,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使西班牙共和政府在得不到援助的情况下节节败退,最终政权落入了佛朗哥手里。
卡洛斯战争的背景及爆发的原因是什么
卡洛斯战争是西班牙内战,即西班牙波旁王朝两系之间的王朝战争。第一次卡洛斯战争爆发于国王斐迪南二世死后的1833年10月4日。
当时,贵族和专制制度的拥护者在塔拉韦腊城举行暴动,反对玛利亚•克里斯廷娜。他们立查理四世之子大卡洛斯为国王。大卡洛斯采用查理五世的称号,充当西班牙国内竭力恢复中世纪封建制度反动势力的魁首。他依靠处在地方贵族和天主教僧侣势力之下的西班牙北部和东部地区的落后的农民,利用卡塔卢尼亚、巴斯科尼亚、纳瓦拉等地居民对自治的渴望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并向他们许诺恢复过去的自由和特权。
对国内资本主义发展感到有利的资产阶级和自由派贵族支持玛利亚•克利斯廷娜,并迫使她在1834~1843年发展革命的进程中,同意进行一些自由资产阶级的改良。
kr西班牙内战触发条件
社会矛盾。kr西班牙内战触发的主要原因是当时西班牙种种的社会矛盾,左右翼分子互相攻击,政府改革的失败,旧势力军人和宗教人士的不满,长期下来使得对立走向武装斗争,最后在右翼军人的策划下引发了内战。
西班牙内战的起因
1936~1939年西班牙法西斯军人发动的反对共和政府的军事叛乱。1936年2月16日,西班牙举行大选,人民阵线获胜,成立联合政府。议会选举M.阿萨尼亚·伊·迪亚斯为共和国总统。人民阵线联合政府成立后,进行一系列改革。1936年7月18日,西班牙军官F.佛朗哥发动武装叛乱。10月1日,叛军在布尔戈斯成立政府,开始了西班牙内战。 内战初期,西班牙人民在南部阻止了法西斯叛乱军队的进展。当A.希特勒、B.A.A.墨索里尼看到西班牙叛军受挫之后,德国派军5万人,意大利派军15万人协助叛军作战。国际进步力量支持西班牙联合政府,由来自54个国家的大约3.5万名志愿军组成国际纵队,与西班牙人民并肩作战。另有2万名外国人士在医疗队和辅助队服务。 英、法等国在“不干涉政策”的名义下,对西班牙政府进行封锁。1936年7月25日,法国政府撕毁协议,宣布对西班牙实行武器禁运。英国政府对西班牙共和国政府采取敌视态度,美国则一直向叛军提供石油。 在西班牙人民面对佛朗哥叛乱的困难形势下,苏联政府给西班牙人民以巨大支持,提供大量的武器和弹药。 1936年9月~1937年3月18日,佛朗哥先后向西班牙至共和国的首都马德里发动4次大规模的进攻。西班牙共产党参加了马德里保卫战的领导工作,广大劳动人民保卫了马德里。 1938年,英、法和德、意签订了《慕尼黑协议》,促使德、意法西斯更加肆无忌惮地支持佛朗哥对西班牙共和国的进攻。由于共和国部队的军力与佛朗哥力量的悬殊,加之共和国方面混入了叛徒,从内部策应佛朗哥对共和国的进攻 。1939年3月底,佛朗哥军队在德、意法西斯支持下占领了西班牙大部分土地。3月27日马德里失守,4月1日,共和国政府被推翻,开始了佛朗哥的独裁统治。佛朗哥建立军国主义独裁政权,统治西班牙直到1975年去世。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是什么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是:随着帝国主义国家间经济、政治和军事发展不平衡的加剧,军事实力发展较快的德、意、日三国要求重新划分世界势力范围,使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尖锐起来。
第二次世界大战发生时间为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俄罗斯法定结束日期为1945年9月3日),是以纳粹德国、日本帝国、意大利王国三个法西斯轴心国和匈牙利王国、罗马尼亚王国、保加利亚王国等仆从国为一方,以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为另一方进行的第二次全球规模的战争。
扩展资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正义的反法西斯战争,由德意志第三帝国、意大利王国、日本法西斯挑起的,它给整个人类造成了极大的灾难。作为对战争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德日两国能否对战争进行深刻的反省,是它能否为深受战争之苦的世界人民所宽恕,并从而成为政治大国的重要条件。当欧洲国家决心翻过60年前那一页黑暗历史时,历史问题却仍然深深困扰着亚洲国家。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日在对待历史这一问题上采取了截然不同的态度:德国建立了反省战争的系统机制,对战争进行了彻底的反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却百般抵赖,自战争结束以来竭力否认其对外战争的侵略性质,歪曲给被侵略国及其人民造成的惨重灾难的历史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