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拜纳姆效应 巴纳姆效应

巴霖效应和巴纳姆效应有什么区别?巴纳姆效应是什么意思 巴纳姆效应是谁发现的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2-10-19 08:00:00 浏览70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巴霖效应和巴纳姆效应有什么区别


我觉得就是两个不同的人提出的相同规律....

巴纳姆效应是什么意思 巴纳姆效应是谁发现的

1、巴纳姆效应(Barnum effect)是指人很容易相信一个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并认为它特别适合自己并准确地揭示了自己的人格特点,即使内容空洞。

2、巴纳姆效应又称福勒效应、星相效应,是1948年由心理学家伯特伦·福勒通过试验证明的一种心理学现象,人们常常认为一种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十分准确地揭示了自己的特点,当人们用一些普通、含糊不清、广泛的形容词来描述一个人的时候,人们往往很容易就接受这些描述,并认为描述中所说的就是自己。

巴纳姆效应

在现实生活中,有一种普遍的心理现象,如果要让每一个人都感觉那些对自己个性描述的文字是准确的,就要讲述那些带有普遍性的行为特征,这样的描述对任何人都适用。这是看手相、算命的骗子经常采用的伎俩。正如巴纳姆所说:“在我的节目里有每个人都觉得喜欢的成分,因此每一分钟都会有人上当”。不管算命的人怎么说,你听着似乎都觉得有点儿道理。巴纳姆效应的含义是,人们很容易被一些来自外界的信息所干扰、暗示,进而出现自我知觉上的偏差,那些一般性的、笼统的关于人格的描述被认为是最准确的、最适合自己的。可见,人们总是习惯于用他人的眼光来审视自己,而往往忽视了最真实的自我性格本质。
为了避免落入巴纳姆效应的陷阱,我们必须深入地认识自己,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为自我知觉,也是一个人了解自己的过程。而这个过程最容易受到外界信息的干扰与暗示,进而才会出现自我知觉上的偏差。这正是心理学上所揭示的“巴纳姆效应”的作用。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可能每时每刻都在深刻地反省自己,更不可能总是以局外人的身份来看待和评价自己。因此,要做到正确认识自己的确有点难度。但只要你愿意,相信世上是没有什么难事的。
首先,你需要直面自己。有一个很有趣的心理学问题:一个落水女子从昏迷中醒来,却发现自己一丝不挂,那么你觉得她的第一反应会是什么呢?心理学答案是:先大叫一声,接着便捂住自己的眼睛。这个测试的结果实际上揭示的是人在缺陷面前很难面对自己的一种心理现象。因此,敢于面对真实的自己很重要。

其次,不要片面地以人为镜。以人为镜,是在别人的身上发现缺陷或优点,然后与自己进行对比,审视自己身上是否也具有这类特征。但这是很不客观的方式,因为在这个过程中很容易以为别人身上有的,自己也有;而别人身上没有的,自己也没有。因此,没有人可以做你的镜子,你的镜子其实就是你自己。

再次,善于积累信息,提高自我审查力。一个善于在生活中积累信息的人,往往具有不同于常人的思维,很少有人能做到。据说,一位成功人士在很小的时候替人割过草,那个时候他就显示出了自己不同于常人的超强信息收集能力。事情是这样的,他想知道自己的割草工作究竟做得怎样,于是他打电话给这家的女主人:“您好,请问您需要割草么?”女主人说:“不需要了,我已经有了一个割草工了。”然后他接着说:“但是我可以帮您拔掉花丛中的杂草。”女主人说:“我的割草工已经帮我做了。”但他还是接着说:“我会帮您把花丛周围码得整整齐齐的。”女主人带有一丝歉意地说:“我的割草工同样也帮我做了,所以我不需要再请割草工了。”于是,他挂断了电话,而一旁的哥哥很疑惑地看着他:“你不是就在她家工作吗?”他微笑着回答说:“我就是想确认一下自己的工作成果。”这个小故事其实就是在告诉我们,要想更多地了解自己,必须养成收集信息的习惯。

最后,关注重大事件。一些十分重要的事件是帮助你认识自己的关键。其中,你所收获的经验和教训促使你成长,帮助你更好地了解自己,包括自己的能力、潜力、不足以及优势等。因此,正确认识你自己,不是别人嘴里的那个你,而是真实的自己。只有能够正确认识自己的人,才有机会走向人生的巅峰,只有了解自己,才知道自己未来的道路在哪儿。

巴纳姆效应的事例

巴纳姆效应
??? 人们常常认为一种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十分准确地揭示了自己的特点,心理学上将这种倾向称为“巴纳姆效应”。
爱因斯坦小时候是个十分贪玩的孩子,他的母亲常常为此忧心忡忡。母亲的再三告诫对他来说如同耳边风。直到16岁那年的秋天,一天上午,父亲将正要去河边钓鱼的爱因斯坦拦住,并给他讲了一个故事,正是这个故事改变了爱因斯坦的一生。
父亲说:“昨天我和咱们的邻居杰克大叔去清扫南边的一个大烟囱,那烟囱只有踩着里面的钢筋踏梯才能上去。你杰克大叔在前面,我在后面。我们抓着扶手一阶一阶的终于爬上去了,下来时,你杰克大叔依旧走在前面,我还是跟在后面。后来,钻出烟囱,我们发现了一件奇怪的事情:,你杰克大叔的后背、脸上全被烟囱里的烟灰蹭黑了,而我身上竟连一点烟灰也没有。”
爱因斯坦的父亲继续微笑着说:“我看见你杰克大叔的模样,心想我一定和他一样,脸脏得像个小丑,于是我就到附近的小河里去洗了又洗。而你杰克大叔呢,他看我钻出烟囱时干干净净的,就以为他也和我一样干干净净的,只草草地洗了洗手就上街了。结果,街上的人都笑破了肚子,还以为你杰克大叔是个疯子呢。”
爱因斯坦听罢,忍不住和父亲一起大笑起来。父亲笑完后,郑重地对他说:“其实别人谁也不能做你的镜子,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镜子。拿别人做镜子,白痴或许会把自己照成天才的。”
在2000年前,古希腊人就把“认识你自己”作为铭文刻在阿波罗神庙的门柱上。然而时至今日,人们不能不遗憾地说,“认识自己”的目标距离我们仍然还很遥远。探索其原因,我们不能不提到心理学上的“巴纳姆效应”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既不可能每时每刻去反省自己,也不可能总把自己放在局外人的地位来观察自己,于是只能借助外界信息来认识自己。正因如此,每个人在认识自我时很容易受外界信息的暗示,迷失在环境当中,受到周围信息的暗示,并把他人的言行作为自己行动的参照。“巴纳姆效应”指的就是这样一种心理倾向,即人很容易受到来自外界信息的暗示,从而出现自我知觉的偏差,认为一种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十分准确地揭示了自己的特点。
这个效应是以一位广受欢迎的著名魔术师肖曼·巴纳姆来命名的,他曾经在评价自己的表演时说:他的节目之所以受欢迎,是因为节目中包含了每个人都喜欢的成分,所以每一分钟都有人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