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是不是习惯了舒适的环境一个人真的会变
人们都在追求舒适的环境,生态优美,社会优越,生活优厚等舒适环境中生活,使人心旷神逸,开心快乐!舒适环境中生活,会使人变为两种状态。
一种状态是舒适环境促使人更加努力上进。这样的人知晓舒适环境来之不易,需要在维护舒适环境的基础上使之更上一层楼。因此,这样的人更加努力奋斗创造更适合的条件维护好公益与私享舒适环境。
另一种状态是舒适环境使人乐不思蜀只在于掏空享受。这样的人见利眼开,环境舒适了,人却贪于安逸享受,不思进取,坐吃山空,不予维护,为优掺劣。作为老年人处于舒适环境,只要不为优掺劣,安于享受尚可理解。作为正是盛年期应做盛事之年富力强之人,处于这种状态,就不可思义。期望年富力强之人,在舒适环境中应持努力奋斗而使舒适环境更加舒适的状态。
为什么人体舒适环境温度是20~26度
谢邀!
人体正常体温37°~37.3°,气候环境温度人体最适合20~26°,为什么呢?
首先需要指出的是,题主提问中的几个温度参数并不准确,
问题描述也不完全切题,而是将标题的内容大大扩展,涉及的主要是人体对环境低温的耐受性问题。
因此,问题需要拆开分别介绍。
关于人体“温度”的几个参数
我们通常说人体正常体温是37℃,指的是人体的核心体温,即躯干深部和脑深部组织的温度。
其他外周浅部组织温度称外周温度;而皮肤表面的温度称皮肤温度。
通常说人是恒温动物,指的是核心温度维持在以37℃为中心的一个狭窄的范围内波动。
皮肤温度根据是否暴露和部位存在巨大差异,一般在适温环境(下面介绍)下,躯干皮肤温度在32℃左右,四肢远端即手脚温度要低得多,一般在28℃上下。
下图所示,不管人处在高或低的环境温度下,外周和皮肤温度尽管有显著差异,核心温度却维持在37℃上下。
强调皮肤温度是因为人体与环境热交换就是通过皮肤进行的。
生理状态下人可以耐受,也是体温调节中枢可以调节的生理温度极限是35℃和42℃,超出这个范围就可能造成不可逆的病理损害。
人体的适宜环境温度
人体最适宜的环境温度也不是题主说的20~26°,而是24~28℃。
指的是,人在全裸,处在无风,空气相对湿度50%环境,静息状态下可以仅依靠皮肤血管的收缩舒张调节散热速率就足以维持核心体温稳定的空气温度,这个环境也称适温环境。
如果是在水中,这个温度是33~35℃。
可见,人体对环境温度的要求是很苛刻的,这也是一年下来,不是感觉冷了就是感觉热了,似乎只有冬夏没有春秋季节的原因。
人体对环境温度的要求为什么这么苛刻?
37℃是生理活动最为适宜的温度。
人体一刻不停的生理活动和肌肉运动在不停的消耗能量,所消耗的能量除了少部分转化成对外的机械功,其他最终全部转化成热量,主要通过皮肤与环境之间通过辐射、对流、传导,以及必要时的出汗等四大途径散失到空气中。
也就是说,人体本身是一个自产热体,需要不断散失热量,这就要求环境温度不能太高,具体来说,必须低于皮肤的平均温度,即32℃。
低多少呢?
在完全休息的状态下,这取决于基础代谢率的高低所产生的需要散失的热量的多少。
经过实验验证和核算,科学家得出的环境空气温度的上限是28℃。
意味着,在这个温度下,只要进行体力活动,仅依赖皮肤就不足以充分散热,就会出汗。
一旦环境温度超过皮肤平均温度的32℃,四大散热途径中辐射、对流、传导全部失效,只有通过出汗来的散热。
这也是为什么32℃以上气温下即使一动不动一样会出汗的原因。
如果在水中,这个温度上限就是35℃。
这是因为,水的导热性高于空气20倍,散热效率高3~5倍。
相应的,这个温度的下限,即仅依赖皮肤血管收缩减少皮肤血流量减少散热可以维持核心温度稳定的空气温度是24℃,水温是33℃。
零下十几度的环境下,如果不采取保暖措施,人可以坚持多久?
首先,“坚持”可以有两重含义,一个是维持核心体温处在生理温度,即35℃以上;另一个就是死亡。
在这方面,有一些非人道的实验和特殊环境下的观察可供参考,主要是纳粹集中营对“犯人”虐待实验和二战时期苏军冻死的观察。
在这些“观察”中,当核心体温降至35℃以下就会造成不可逆的损伤,因而低于35℃被称为体温过低;当核心体温降至35℃以下,人就开始出现意识混乱乃是昏迷;当核心体温降至30℃以下时就可以致命。
死亡主要是由于寒冷刺激、电解质紊乱诱发的心跳骤停。
这些数据主要是在水中和冰雪中获得的,具体来说:
如果一个长期受虐待,营养不良的人,全裸浸泡在4~9℃冷水中,50~100分钟内核心体温就可以下降到30℃以下,就可以致死。
在营养良好的人,数据主要来自沉船事故中,在相同温度的海水中,健康人死亡时间需要2小时左右。
但是,其他的观察得出稍有不同的结论:人在16~17°C的水温中生存时间大约5个小时,7~8°C水温中死亡将在1 h内发生。而在0~4摄氏度的水温下15至30分钟内就可致死。
人处在寒冷空气中可以耐受的时间缺乏实际观察的数据,只有根据数学模型推演的结果,主要是:
一个健康人,全裸暴露在干燥的空气中,在每小时1千米风速,-30°C气温下可生存1.8小时,-20°C下2.5小时,-10°C下4.1小时,0°C下9.0小时,10°C下24小时。
如果穿两层单衣,风速5千下,-50°C下生存4.0小时,-40°C下5.6小时,-30°C下8.6小时,-20°C下15.4小时,-10℃下24小时。
题主所说的“没有足够的保暖设备”大概是指没有诸如暖气、取暖炉,以及隔热性能良好的冬衣吧?
那就取上述最后一种条件,即穿两层单衣,风速5千米,“零下十几度”,大概能存活15到20个小时。
昆明和成都哪个城市环境更好,更舒适
成都是一个宜居城市,这一点已经毫无疑义。在中国的西部,能够比成都更好的城市真的没有!即使放眼全中国,比成都更好的城市,也很难找到!成都的特点是:冬天不冷,夏天不热,这一点,应该说是得天独厚。成都原来有一个让人难以忍受的缺陷,那就是雾霾严重,雾霾最严重的时候,整个成都市笼罩在雾霾之中,建筑物近在咫尺,却隐藏在白茫茫一片之中。整个四川,大半部分,都在雾霾的统治之下。
今年以来,雾霾消失了,蓝天白云又重新占领了成都的领空。成都已经近乎完美!
云南的昆明,有名的春城,我没去过,令人神往。但妻子和女儿去之后,在她们的描绘下,知道了一个大概。首先环境不太好,其次城市规模小。她们想在春城购一套小居室,一家人春节去过暖冬。考察之后,打消了念头。昆明的销售姑娘们,对成都很是向往和羡慕。周边的省份,在成都买房的很多。
昆明和成都,应该不属于同一个档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