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萧红呼兰河传的简介
萧红的《呼兰河传》共七章,写的是20世纪20年代北方一座普普通通的小城呼兰,以及普普通通的人的普普通通的生活。《呼兰河传》不是为某一个人作传,而是为作者生于斯、长于斯的小城作传。
《呼兰河传》是中国作家萧红创作的长篇小说。该作品于1940年9月1日见载于香港《星岛日报》,1940年12月12日,萧红于香港完成《呼兰河传》书稿创作,12月27日全稿连载完。该作品以萧红自己童年生活为线索,把孤独的童话故事串起来,形象地反映出呼兰这座小城当年的社会风貌、人情百态,从而无情地揭露和鞭挞中国几千年的封建陋习在社会形成的毒瘤,以及这毒瘤溃烂漫浸所造成的瘟疫般的灾难。
萧红写作《呼兰河传》的时间是20世纪30年代末期,而《呼兰河传》故事发生的时间应该是20世纪10年代中期前后,那时,日军还未侵略中国。 《呼兰河传》单本的创作,于1938年开始于武汉,1940年完成于香港。1941年底,萧红病危之际要求骆宾基送她北上:萧红要回到家乡去。萧红曾计划写《呼兰河传》的第二部。
《呼兰河传》全文主要写什么
《呼兰河传》是萧红写的一部回忆儿时生活的乡村生活的一幅真实的记事散文。作者用充满爱的笔调赋予各种事物以生命,语言活泼、拟人化,其中的好多章节被编入小学课本,供学生们学习其写作方法。
如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的《火烧云》这篇课文就节选自萧红的《呼兰河传》,其中的描写活灵活现,让人产生无限遐想:“…五秒钟之内,天空里有一匹马,马头向南,马尾向西,那马是跪着的,像是在等着有人骑到它的背上,它才站起来的。再过一秒钟,没有什么变化。再过两三秒钟,那匹马加大了,马腿也伸开了,马脖子也长了,但是一条马尾巴却不见了…”这就是原文的描写。
还有小学五年级下册的《祖父的园子》,把里面的黄瓜、大倭瓜、花朵、玉米等植物都写活了:“…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自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诿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无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开有人管…”这样的文笔,小学生自然得好好学习学习。
除了文字活泼、幽默外,还写了旧时代农村或者是那时候大部分人活着的麻木与守旧,他们村里有一个大泥坑子,每逢下了雨就变成了一个大水泡子,在路中央挡道,给过路的人造成了不少麻烦,还淹死了不少小动物,他们甚至想把泥坑子旁边的院墙拆了,就是没有人提议把大泥坑子填平,就好像失去了大泥坑子生活就太平淡似的:“…虽然马没有死,一哄起来就说马死了。若不这样说,觉得那大泥坑也太没有什么威严了…”
还有乡村里那些迷信的走火入魔的那些人们,硬是把一个健康可爱的“团圆媳妇”给活活整死了,那些愚昧无知的人啊,真是让人心痛。
生活在这里的妇女大多都是早早嫁人的结果,怪不得萧红要和这样的家庭决裂,出走寻找自己的一片天地,才有了后来惊世骇俗的才女萧红,才有了我们看到的这些好文章!
《呼兰河传》第一章主要人物你最喜欢哪个,为什么
呼兰传的作者是萧红。第一章主要讲了呼兰河的地理位置,以及冬天呼兰河的景象,讲了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
第一章主要描述呼兰河的四季的景象,尤其是严冬,同时还描述了一段段呼兰河人们的生活片段。作者笔下的小城呼兰河,它并不繁华。在这里到处可见由于人们无知,腐败而引发的一场又一场灾难。一个又一个画面,一个又一个悲剧的出现。让我不知道如何去评判哪个更值得我同情,哪个更值得我痛恨。
让人感到情绪欢快起来的是祖父出场之后。从作者一个四五岁的孩子眼光来看,这个世界一切都陌生而新奇。年幼的’我’整日随祖父在后院尽情玩耍,除草抓蝴蝶,吃烤鸭,缸帽遮雨……描写的妙趣横生。这一幕充满童趣的描述,使我不禁想起我的童年。
我虽然没有经历那个惊心动魄的年代的洗礼。但我小时候听祖父讲述着他当年的经历深深影响着我成长。我想不管我们童年是什么,这都是无法逃避的。不管我们的回忆,有多么灰暗与不幸,但是家乡那块土地是干净的,是纯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