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秋思

为什么有很多关于《秋思》的诗?张籍的《秋思》有何独到之处该怎样理解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2-11-30 12:46:06 浏览54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为什么有很多关于《秋思》的诗

在一年的时光中,文人墨客最爱吟咏的季节的就是秋天。秋天来了,枫叶红了,青草酷萎凋零了,秋风吹来阵阵凉意,特别是冰冷惨淡的月光下,文人们或者思念或者感伤,让人感到无限的落寞。特别对远方亲人的思念,由于当时种种原因,只有把思念寄托在诗词中,来慰籍失落的心情!

《天净沙·秋思》

元 马致远

古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张籍的《秋思》有何独到之处该怎样理解

张籍的乐府诗多反映社会现实,与王建齐名,世称“张王“。

《秋思》全诗如下: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全诗无一生癖字,没有任何雕琢痕迹,就那么一个日常生活中的片段,却非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身在他乡的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深深怀念。

第一句说客居洛阳,又见秋风。平平淡淡,却蕴含深意。秋风是无形的,但它却包含着肃杀之气。一个“见”字,诗人看到了无形的秋风,看到了凄凉摇落的景象,怎不勾起异乡孤子的乡情呢?第二句转入写“思”。起句一个“欲“字很值得玩味。试想诗人铺纸捉笔之际的情景:心中千愁万绪,却不知从何说起,竟是迟迟不能下笔啊!第三.四句剪取家书就要发出时的细节:生怕匆忙之中漏写了什么内容,又急忙打开信封。一个“恐“字竟促使诗人不假思索地又开封,凸显出诗人对这封意万重的家书的重视,更彰显了诗人对亲人的深切思念。

正如王安石所评:“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全诗从“见秋风“到“意万重“,从“说不尽“到“又开封“,并不是对这一生活细节的简单描写,而是对这一生活细节的高度提炼和典型化。开了封什么都没说,可能添了什么?可能只是神经紧张而已,留给人们的是想象。

这首诗极本色,极平淡,像是生活中的一句话,却是像生活一样自然.一样美好的诗。

《天净沙,秋思》中“昏鸦”指的是什么情况

中国诗人对时间和季节的变化是非常敏感的,他们赋予了四季以特殊的含义。在中国天人合一哲学思想的影响下,中国人对时序的变化有着特别的敏感。通俗来说,就是春女思,秋士悲。春天是万物萌发的季节,女孩子们可能会从万紫千红的春天中,感受到生命的悸动,感受到爱情的催发。而到了秋天,文人主要是男士们,从秋天即将要走向万物萧瑟的冬天中,感到生命的有限,所以说他们悲秋。

自从楚辞的大师宋玉开始,悲秋的情绪一直笼罩在中国的古代诗文之中。从宋玉开始,到曹丕,到杜甫、欧阳修等,这些大文学家都写下了悲秋的诗文。而要说最好的,可以说是元曲的大家号称是马神仙的马致远,他的天净沙秋思一出,天下再也无人敢与他争锋,虽然马致远之后一些曲家,也模仿过的,但是从来就没有超越过。

我们先来看看马致远的这首曲子,然后再来解释一下,为什么马致远在意象的选择上,会用昏鸦,或者说用鸦,而不是用其他的鸟,比如说燕子之类的禽类。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这首曲子的名字是秋思,说的是面对秋天的愁绪。我们说过,秋士悲是中国诗歌的传统,马致远在面对秋天的时候,也是一样的情绪。但是我们知道,往往生活中我们有相通地情绪,但是作家却能用我们意想不到的语言,表达出来。这就是意象选择的关键之处。

我们来看马致远的这首曲子,他基本上是用一种上帝的视角,在客观地描述秋天的景物。但是我们知道,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人笔下的景色都是融入了作者感情的。举个例子,如果这个题目要是我们现代的作家来写,比如上世纪八十年代那些主旋律的作家,比如秦朔等,他就不会选择这样的意象,而是选择秋天,天高气爽、原野、丰收、人们的蓬勃的笑脸等。这就是意象选择的艺术,这些意象,首先是被作者的情感过滤之后的东西,是沾染了作者情感的东西,它们事实上已经不再是客观的,而是主观的了。

这首曲子用了几个意象,都是非常冷清的萧瑟的,连色彩也是冷色调的。比如夕阳西下,比如一头年老的瘦马,比如枯藤老树,比如归家的寒鸦等。

这些意象毫无违和感地堆积在一起,给我们营造了一段萧瑟冷清甚至是有些悲伤的天涯游子的形象。

接下来我们说一下昏鸦。其实昏鸦就是黄昏归家回到自己的巢穴的寒鸦。

中国的诗歌中,是非常喜欢用寒鸦来写诗的。比较有名的是王昌龄的:“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宋朝的宋秦观《满庭芳· 山抹微云》中的也有“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的名句。

在这里我们要分清楚寒鸦与乌鸦之间的区别。

事实上,寒鸦算得上是中国人的吉祥物。因为它是孝鸟,它懂得反哺,所以又叫慈乌,它比我们平时所说的乌鸦要小一些,判别是寒鸦还是乌鸦有两个办法,一个是看体型,不过这个有点不靠谱。二是看它的醉。寒鸦的醉是比较尖的,比较细,而乌鸦的嘴是比较大而粗的。

乌鸦在我们看来,是不祥之兆,但是寒鸦却是好鸟。是富贵之鸟。古人将乌之飞来,视为祥瑞。成语“爱屋及乌” 就是这个意思。

由此,我们知道,马致远笔下的昏鸦,大概率是寒鸦,而不是乌鸦。

“不知秋思落谁家”加上问号好不好,为什么

这是唐,王建的《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的诗!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一一

根据诗意作者是在中秋夜寄朋友的信!

描述夜的月,秋的霜及树上的栖鸦。

感叹中秋节的寂寞及秋季思愁!综观诗意,可不用加问号!

马致远除了《天净沙·秋思》外,还有哪些千古名作你喜欢哪一首

马致远(约1250——1321至1324),字千里,号东篱(一说字致远,晚号“东篱”)。 汉族,今河北省沧州市东光县人,因《天净沙·秋思》而被称为秋思之祖。元代著名戏曲作家、散曲家、杂剧家。所做杂剧现已确定的有15种,《汉宫秋》是其代表作;散曲120多首,有辑本《东篱乐府》。青年时期仕途坎坷,中年中进士,曾任浙江省官吏,后在大都(今北京)任工部主事。晚年因不满时政,隐居田园,以衔杯击缶自娱,死后葬于祖茔。

从其散曲作品中可知,他年轻时热衷功名,有“佐国心、拿云手”的政治抱负,但一直未能实现;经过“二十年漂泊生涯”后,他看透了人生的荣辱得失,遂退隐林泉,晚年过着“林间友”、“世外客”的闲适生活。马致远早年即参加了杂剧创作,是“贞元书会”的主要成员,与文士王伯成、李时中,艺人花李郎、红字李二都有交往,也是当时最著名的“元曲四大家”(四大家为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之一。马致远从事杂剧创作的时间很长,名气也很大,时有“曲状元”之誉。

故此,其最主要的创作成就体现在元杂剧创作之上,其作品现见于著录的有16种,今存《汉宫秋》、《荐福碑》、《岳阳楼》、《青衫泪》、《陈抟高卧》、《任风子》等6种,另有《黄粱梦》,系他与几位艺人合作创作而成。杂剧作品中以《汉宫秋》最著名、影响最大。

其所作散曲约有120多首,均收录于其本人散曲专辑《东篱乐府》中。小令《天净沙·秋思》脍炙人口,匠心独运,自然天成,丝毫不见雕琢痕迹,是元代散曲中最璀璨的一颗明珠。除此之外,其所创作之散曲大多都具有极其高超的文学、艺术价值,足可以称之谓千古名篇!现摘要列举几首如下,以供诸君品鉴参考:

《四块玉·马嵬坡》

睡海棠,春将晚,恨不得明皇掌中看。《霓裳》便是中原患。不因这玉环,引起那禄山?怎知蜀道难。

《四块玉·叹世三首》

带野花,携村酒,烦恼如何到心头。谁能跃马常食肉?二顷田,一具牛,饱后休。

佐国心,拿云手,命里无时莫刚求。随时过遣休生受。几叶绵,一片绸,暖后休。

带月行,披星走,孤馆寒食故乡秋。妻儿胖了咱消瘦。枕上忧,马上愁,死后休。

《拨不断》

布衣中,问英雄。王图霸业成何用!禾黍高低六代宫,楸梧远近千官冢。一场恶梦。

《拨不断》

菊花开,正归来。伴虎溪僧、鹤林友、龙山客;似杜工部、陶渊明、李太白;有洞庭柑、东阳酒、西湖蟹。哎,楚三闾休怪!

《落梅风》

心间事,说与他。动不动早言两罢。罢字儿碜可可你道是耍,我心里怕那不怕?

《落梅风》

云笼月,风弄铁,两般儿助人凄切。剔银灯欲将心事写,长吁气一声欲灭。

《金字经》

夜来西风里,九天鹏鹗飞。困煞中原一布衣。悲,故人知未知?登楼意,恨无上天梯!

《折桂令·叹世》

咸阳百二山河,两字功名,几阵干戈。项废东吴,刘兴西蜀,梦说南柯。韩信功兀的般证果,蒯通言那里是风魔?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醉了由他!

《清江引·野兴》

绿蓑衣紫罗袍谁为你,两件儿都无济。便作钓鱼人,也在风波里。则不如寻个稳便处闲坐地。

(图片来自于网络,有侵则删)

元马致远小令《天净沙.秋思》,写作时间该是晚秋,他在哪里写的呢

马致远(1250年-1321年),河北省沧州市东光县人,他虽有志于功名仕途,但由于元朝的民族高压政策,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他几乎一生都在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

《天净沙*秋思》就是他在漂泊途中的杰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 在天涯!

此词不是游子漂泊在外,绝对体会不出其漂浮无根之感。

纵使游子,如诗仙李白般能寄情山水,有酒无愁,出外由外之人,也是无法体会的。“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依词可知,词人正骑着瘦马,行走在荒凉古道上,迎着西风,迎着夕阳。

他走过小桥流水,来到桥边的庄户人家旁,想住下而又必须继续走下去。他望尽天涯路,不知何处是归宿。自己竟不如枯藤之有老树、昏鸦之有鸟巢……

此词语言不多,将自己置身于深秋,—片萧杀之中,看着夕阳西下,天之将暗,而自已还不知居于何处?再通过对比:自己与枯藤、昏鸦,小桥流水人家与断肠人在天涯,体现了词人的孤寂、无助与绝望。

这—种感情,正如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所写: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前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元戏曲家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是正韵还是平水韵

枯滕老树昏鸦,平平仄仄平平

小桥流水人家,仄平平仄平平

古道西风瘦马。仄仄平平仄仄

夕阳西下,平平平仄,

断肠人在天涯。仄平平仄平平

马致远的这首下令,五句单调二十八字,三平韵两叶韵,是依当时的正韵而成。

《平水韵》是宋末平水人刘渊依唐人用韵情况,把汉字划分成106个韵部,有些韵部包含一些不同韵母的字。

《词林正韵》为清嘉庆年间江苏吴县人戈载所撰。戈世其家学,尤擅倚声之业。所撰《词林正韵》为世所重,为清中叶以后词家奉为圭臬。《词林正韵》编写时已将其中一部分韵部一分为二。

天净沙秋思全诗的意思

意思是:

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

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难地前行。

夕阳渐渐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独的旅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

原文:

《天净沙·秋思》

【作者】马致远 【朝代】元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扩展资料:

《天净沙·秋思》是元曲作家马致远创作的一首小令。

此曲以多种景物并置,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让天涯游子骑一匹瘦马出现在一派凄凉的背景上,从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调,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

这支小令句法别致,前三句全由名词性词组构成,一共列出九种景物,言简而意丰。全曲仅五句二十八字,语言极为凝练却容量巨大,意蕴深远,结构精巧,顿挫有致,被后人誉为“秋思之祖”。

创作背景:

马致远年轻时热衷功名,但由于元统治者实行民族高压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

他几乎一生都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也因之而郁郁不得志,困窘潦倒。于是在独自漂泊的羁旅途中,他写下了这首《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被誉为“散曲之冠”,说说其好在哪里

中国古代文人喜‬好‬“悲秋”。 ——题记

据说是起源于战国‬辞赋‬家‬宋玉,其‬《楚辞•九辩》当中写道:“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这大概是‬最早悲秋的诗句了吧‬!

所以‬宋‬玉‬便是‬当之无愧‬的“‬悲‬秋‬之‬祖‬”了‬。

秋花惨淡秋草黄,诗词里的秋日,是悲还是喜?仔细想来,也是“悲”多于“喜”。

当然,在‬华夏‬民族这个‬诗‬的国度‬,也不是所有的诗人‬对于这个季节‬‬的‬感悟‬,都是这种悲观‬的情绪‬。

  1. 诗人‬刘禹锡的《秋词·二首》写道“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2. 杜牧‬的‬《山行‬》中‬写到‬“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3. 再就是‬伟大‬领袖‬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中‬“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曾经有人说:100个人的心里面会住着100个哈姆雷特;那么1000个中国人,会写出无数有关秋色的诗词,而这些诗词作品中,也许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感悟‬。

散曲之冠:《天净沙·秋思》

纵览中国古代诗文当中,若论‬描‬写秋天的‬佳作‬名篇‬,除了‬唐诗宋词,还应该‬加上‬马致远这首你我皆知的散曲——《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其‬作者是元代杂剧大家‬马致远,同时代‬他不仅与关汉卿、白朴、郑光祖合称为“元曲四大家”,还被誉为“姓名香贯满梨园”。他的‬生平‬我们‬就‬无需‬赘言‬,单‬表‬他‬的‬这‬首‬《天净沙‬·秋思‬》。

为什么谈及马致远,后人纷纷会联想到《天净沙・秋思》这一首简约‬的小令?

一言以蔽之:“简约不等于简单”。

有‬人数说‬这首‬小‬令‬的‬前‬三句,只不过是简单‬意象的排列“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这些自然‬景象‬片面‬地‬看上去,不过是一个简单的自然‬环境,但‬如果‬我们‬展开‬想象,将‬其‬组合起来,眼前‬是不是‬一幅‬深‬秋‬图‬?所以说“‬简约‬而‬不‬简单”‬。

他‬为‬我们‬创造出独特的意境之美:这9个‬自然‬界‬常年见‬的‬事物‬,无论单挑哪一个,都完全‬可以代表秋天。

然而,当这些意象集中排列起来的时候,展现在我们眼前的,就是一个让人觉得悲伤和压抑的秋天,这就是意境的力量。

结语

中国的‬诗词讲究的是“意境之美”。何为意境?不言之言,不道之理。

可以理解为‬一种能令人感受领悟,意味无穷却又难以用言语阐明的意蕴和境界,而‬这首散曲为我们做出了最好的诠释。

他所塑造的意境能够让每一个读者‬感同身受的,是我们可以用心去理解的。正因如此,他‬才被称为“秋思之祖”。

秋天是丰收的季节,同时‬也是万物凋零的时节,当凋零的秋天遇上日薄西山的黄昏,悲怆的感觉让人不禁油然而生。

元代散曲大家马致远这首《天净沙•秋思》“散曲之冠”,当之无愧!

兵法天下,附庸风雅《天净沙·二首》

其一:

凝霜几度梅开?

北国凛冽寒来,梧桐落叶无奈。

昼短夜怀,微醺梦境皑皑。

其二:

腊梅始香岁岁。

冬日暖阳静美,玉屑羁迟不归。

竹影兰蕙,明月天涯梦回。

我是兵法天下 【分享】是一种美德;【关注】是一种境界;【留言】赠人玫瑰 ,手有余香;【评论】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为何被称为秋思之祖

马致远的这首小令,极为后人推崇,一度被誉为秋思之祖。认为它宜列群英之上,称赞他有振鬣长鸣,万里皆喑之意,如千里马振动颈毛,一声长嘶,其他的马都自愧弗如,不敢鸣叫了。意为其它同类作品和它比起来,都相形见绌。原曲如下: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这首词为什么能被称为秋思之祖呢?

小令有景有情,情景交融,体现了绝妙的意境美。

前三句一词一景,把九种景物组织在一起,渲染了一派凄凉萧瑟的晚秋气氛。一颗古老的大树,挺立路旁,粗壮的枝干,屈曲苍然,暮霭四合之时,鸟儿鸣声上下,结伴归巢了。鸟儿尚能归家,而我仍在漂泊。一道泉水,潺潺而下,一座小桥,连接着一处人家。家,是天下最温馨的地方,可是我的家,还在千里之外。只能在西风中,骑着瘦马踽踽前行。小桥流水人家,是温暖的景物,这里反衬了游子的孤寂。一个“瘦”字,表现了旅途之遥,之苦,之劳累,难道仅仅是写马瘦吗?马尚如此,人何以堪?旅人的憔悴之状,跃然纸上。

夕阳已经隐没在地平线下,一天又过去了,想到关山杳杳,渺无归期,仍流浪在天涯,不禁肝肠寸断,有泪如倾。后两句,直抒胸臆,表达了游子在漫漫归程中的羁旅之苦,思乡之愁,念亲之痛。

此尺幅之间,有王维的“诗中有画”之妙。

《元明散曲》评注中说,马致远的小令清逸,更像他本家,南宋画家,马远的山水画。淡墨枯毫,寥寥数笔,而苍茫萧索,趣味无穷。而这首小令,景物鲜明,富有色彩,有黑色的老树,昏鸦,黄色的古道,碧绿的泉水,血红的夕阳,有动有静,动静相得益彰,我们脑海中闪现的,不就是一幅山水丹青吗?

结束语:难怪王国维如此评价,小令寥寥数语,深得唐人绝句妙境。其它元一代词家皆不能办此。看来,大家一直认同,写秋思的无能出其右者。只有白朴的《天净沙》,勉强能和它相提并论: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这首诗也勾勒出了一幅优美的画面,有高超的意境美,给人以丰富的美感。前两句描绘了淡雅的秋景,傍晚霞光满天,水面上断雁落下,平静中蕴含着凄凉,接下来,放眼望去,远处仍是青山绿水,走近一看,却是白色的霜草,火红的枫叶,和鲜明的菊花。细品味,没有上一首蕴藉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