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汉皇帝

历史上,山西出过哪些皇帝?中国历史上有几个山西籍的皇帝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2-11-30 09:19:20 浏览199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历史上,山西出过哪些皇帝

5000年看山西可不是随便说说。山西的地上文物古迹在全国独立风骚,山西完全可以大手一摆:“说起文物古迹,舍我之外,其他各省全是渣渣!”。为啥底气这么足?因为全国70%的地上文物在山西,元代以前古迹几乎都在山西。

这要说明什么呢?山西在华夏历史中的地位很重要,山西在华夏历史中一直站在C位从未离开。(咳咳......千万别说当代的山西啊,存在感实在有点.....)

且说先秦时期,尧舜禹、夏商周、春秋战国,山西都是华夏的核心区域。尧的发祥地在河东故地(山西运城、临汾);舜耕于历山,渔于雷泽、建都蒲坂(运城永济)。晋国的创始人是周武王的儿子唐叔虞。晋国是春秋第一代霸主;春秋战国的划分,就是以“三家分晋”为分界线。

山西的古称:“唐”“晋”“并州”,这三个词,在华夏历史分量多重?就不用多说了吧。

话说“皇帝”这称呼是秦始皇开始流行。那就聊聊山西出生或者山西起家的皇帝们。

【从“晋”说起】

历史上分了“晋王”的人很多,有好几个“晋王”都登基做了皇帝。西晋有司马炎;东晋有司马睿;隋朝有杨广;唐朝有李治;五代十国有李克用;宋朝有赵光义。

司马昭、司马炎、两晋时期晋王司马睿、隋朝晋王杨广、唐朝晋王李治、李克用,宋朝赵光义

【从“唐”说起】

唐国公李渊,带儿子李世民隋末在晋阳(太原)起兵,建立唐朝,有了让后人魂萦梦绕的“大唐盛世”。唐朝的“唐”就来源于山西的古称。

【从“并州”说起】

并州铁骑名声不显,但是往往能席卷天下。

两晋南北朝时期,“前赵”刘渊生于山西,起家于山西,马上争天下;刘和、刘聪、刘粲、刘曜,都是出生于新兴郡(今山西忻州)。“后赵”石勒、石虎则是生于上党武乡。

五代十国、梁唐晋汉周,“五代”中有三个就以并州统治核心:“后唐”李存勖;“后晋”石敬瑭、石重贵;“后汉”刘知远、刘承祐,这一帮子人都是出生晋阳(今太原)。

另外,中华历史中唯一一个受承认的女皇帝:武则天,来自并州文水。

到宋朝以后,山西就没再出皇帝了。据说是赵光义统一太原时,百姓抵抗的太厉害,同时他又顾忌山西王气太重,要毁了山西的龙脉。赵光义就对古晋阳城又是火烧,又是水淹,毁的干干净净。

【即使不出皇帝,山西照样牛逼。】

王气不在,霸气、文气、财气依然闪耀历史。

霸气十足:廉颇、李牧、关羽、吕布、徐晃、卫青、霍去病、杨家将、呼家将、薛家将。

文星闪耀:蔺相如、司马光、白居易、王昌龄、柳宗元、狄仁杰、关汉卿、郑光祖、王维、王勃、王之涣。

财气十足:晋商制霸历史500年足以说明一切。其实早在金朝和元朝,山西一直是华北经济文化中心,一直是华北最富裕省份。从金、元时期算起的话,远远不止500年晋商历史。

另外,古代四大美女,山西占了俩:貂蝉、杨贵妃。

中国历史上有几个山西籍的皇帝

从古至今山西10位帝王,你知道几位?

山西表里山河,帝王辈出。太原古称龙城,是因为太原是个风水宝地,出了好多帝王,君主,皇帝。这在全国各省是唯一,宋朝赵光义皇帝攻打太原时,久攻不下,破城后,对太原西山进行了风水破坏,阻止太原出现造反称帝的人。#山西#

一、尧,上古时期部落联盟首领(山西省临汾市)五帝之一。

二、晋文公,姬重耳(山西省临汾市)春秋时期晋国的第二十二任君主,第二位称霸的君主。

三、武则天(山西省文水县)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女皇帝、即位年龄最大(67岁)及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82岁),与汉朝的吕后并称为“吕武。”

四、后唐庄宗——李存勖xu(山西省太原市)后唐开国皇帝,晋王李克用之子。

五、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山西省大同市)汉名元宏,南北朝时期北魏第六位皇帝。

六、后汉高祖——刘知远(山西省太原市)后汉开国皇帝。

七、北汉世祖——刘崇(山西省太原市),五代十国时期北汉开国君主,后汉高祖刘知远之弟。

八、前赵高祖——刘渊(山西省忻州市)匈奴族,汉赵开国皇帝,匈奴首领冒顿单于后代。

九、后赵高祖——石勒(山西省晋中市)羯族,后赵开国皇帝。

后晋高祖——石敬瑭(山西省太原市),后晋开国皇帝。

十、阎锡山,山西忻州人,军阀混战时期山西土皇帝。执政山西38年

北汉皇帝列表及简介,北汉王朝历史简介怎么灭亡的

北汉(951年―979年),是五代十国时期的政权之一,共有4位皇帝,分别是世祖刘旻(895年—954年)、睿宗刘均(926年—968年)、少平皇帝刘继恩(935年—968年)、英武皇帝刘继元。

皇帝列表

姓名在位时间刘旻951年—954年刘均954年—968年刘继恩968年(约50天)刘继元968年—979年

山西太原做过帝都么

天王三京,北都其一!龙城太原是九朝古都!山西省会太原市自古以来被称为“龙城”不是没有道理的。

山西省会太原,自古被称为龙城、并州、晋阳,这里龙脉兴盛,延绵不断,古代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大唐王朝,就是从太原城崛起的。

但鲜为人知的是,古代历史上,建城史超过2500年的太原,曾是做过九个朝代的古都,我们一起来看看。

第一个:春秋战国时的赵国。

赵国以晋阳城为都,创建了赵国,和韩魏两家三分晋国地盘居其一。在赵国迁都邯郸城之前,晋阳城为都长达74年时间。

第二个:前秦。

十六国北朝时期晋阳城曾是前秦末都,后为北齐“别都”和东魏的“霸府”。

第三个:北齐。

高洋建议北齐后,将晋阳城定为“别都”,在这里大兴土木。

第四个: 唐朝。

唐代时,称太原城为“北京”,太原是大唐王朝的龙兴之地,太原为“陪都”和最重要的军事重镇。

第五个:武周。

武则天一登基,就把太原城定为“北都”,晋阳当时的繁华程度和规模,仅次于长安和洛阳,由西、东、中三座城池组成,城门多达24座。

第六个:后唐。

李克用在晋阳建立晋国达17年,与朱温的后梁对峙。后,李克用儿子李存勖在魏州称帝,建立后唐,以太原为“西京,后又称为“北京”。

第七个:后晋。

石敬瑭利用晋阳的险要地位,称帝建立后晋。

第八个:后汉。

后晋河东节度使刘知远在晋阳称帝,南下中原,建立后汉。

第九个:北汉。

后汉皇帝刘知远的弟弟刘崇以晋阳为都28年,建立北汉。

北宋时,宋太宗攻下北汉后,深知晋阳城的“可怕”,竟然将晋阳城付之一炬,又决汾、晋两水灌城,千古名城,就这样没了。后虽重建,但繁华却已不再,后续朝代没再将其作为都城。

如今,在积淀千年后,太原这座千古名城,早已浴火重生,开始了蓬勃发展。

赵匡胤是宋朝的开国皇帝,为何攻不下又小又穷的北汉

谢小蜜邀



攻不下北汉这件事不是老赵的黑点,相反,这事还有得一吹

北汉其它地方都好说,唯有素号“表里山河”的晋阳城坚地险、易守难攻。太平兴国四年宋太宗赵光义接受北汉刘继元投降后就【尽徙余民于新城,遣使督之,既出,即命纵火。】一把大火烧掉古晋阳,新建了一座太原城。太原城是晋阳城的简化版,相对晋阳来说,攻下太原要容易得多。

然而,即使北宋末年宋军的战略规划、战斗力、后勤补给都一塌糊涂,金军左副元帅粘罕亲率大军围攻张孝纯、王禀孤军困守的太原城,仍付出了巨大代价、耗时九个月才勉强拿下

一代明君柴荣也曾折戟晋阳城下





后周显德元年正月,后周太祖郭威驾崩,柴荣登基。北汉刘崇闻丧大喜,马上联络契丹人共同出兵,准备一举拿下后周。【北汉主闻太祖晏驾,甚喜,谋大举入寇,遣使请兵于契丹。】~《资治通鉴》后周纪二




补丁:

为什么北汉伐周要邀请契丹人呢?

北汉开山鼻祖孝和帝刘崇是后汉高祖刘知远的弟弟,是后汉隐帝刘承祐的叔叔

因为后汉隐帝刘承祐要处死领兵在外的郭威,郭威不肯伸着脖子让人砍头就造了后汉的反,刘承祐一生气就杀了郭威全家,很快郭威就打进汴梁,刘承祐在跑路途中被人杀了,郭威拥立了刘崇的儿子刘赟做了皇帝。

不久郭威就搞了首次“黄袍加身”做了皇帝,改封刘赟为湘阴公,并拒绝把刘赟还给他爸爸——坐镇晋阳的后汉刘崇

后周广顺元年正月的同一天,郭威和刘崇很默契地彻底一拍两散,并结下了不死不休的血海深仇。【戊寅,杀湘阴公于宋州。是日,刘崇即皇帝位于晋阳。】~《资治通鉴》后周纪一

北汉只有晋阳和并、汾、忻、代等十二州之地,面对后周强大的军事压力,刘崇只能选择认干爹以求自保:

【(刘崇)赍重币结契丹,自言与周有隙,愿如晋祖故事,约为父子。契丹主许之。】~《宋史》卷482

【北汉孝和帝……每上表于契丹主称男,契丹主赐之诏,谓之“儿皇帝”】~《资治通鉴》后周纪三




好不容易耗死了仇人郭威,仇人柴荣继位之初根基未牢,刘崇理所当然地把这视作一个绝佳的复仇机会,他还盛情邀请契丹爸爸跟他一起南下发财。人算不如天算,三月,后周在高平反败为胜,打得刘崇狼狈而逃。【北汉主衰老力惫,仗于马上,昼夜驰骤,殆不能支,仅得入晋阳。】跑回晋阳后刘崇赶紧派人向契丹爸爸求援,刚上岗一年的辽穆宗同意派兵支援【契丹主遣(王)得中还报,许发兵救晋阳。】~《资治通鉴》后周纪三

四月,后周军队在名将符彦卿率领下兵临晋阳城,北汉汾州、辽州守将投降。这场反击战的战果实际上已经超出了柴荣的预期,他本来只想把刘崇打怕,但是北汉军民箪食壶浆的降周热情极大地鼓舞了他的斗志,后周准备乘机将北汉一锅端。【初,帝遣符彦卿等北征,但欲耀兵于晋阳城下,未议攻取。既入北汉境,其民争以食物迎周师,泣诉刘氏赋役之重,愿供军须,助攻晋阳,北汉州县继有降者。帝闻之,始有兼并之意。】~《资治通鉴》后周纪二

五月,柴荣亲临晋阳城下。符彦卿打败了屯于忻、代之间的数千契丹援军,率军进驻忻州,契丹军退守忻口。契丹援军陆续赶到,符彦卿倍感压力,于是向柴荣请求增兵,柴荣派出李筠、张永德两位亲信大将率三千人增援符彦卿。双方在忻州城外摆开阵势对砍,后周先胜一阵,杀契丹兵二千,随后后周悍将史彦超轻敌阵亡,前锋部队损失殆尽。符彦卿退入忻州后自忖无法坚守,于是退往晋阳与围城的大部队汇合。【彦超恃勇轻进,去大军浸远,众寡不敌,为契丹所杀,筠仅以身免,周兵死伤甚众。彦卿退保忻州,寻引兵还晋阳。】~《资治通鉴》后周纪三

柴荣此刻面临的困境是:大军围城久攻不下,天热久雨疫病蔓延;契丹援军大至,周军即将腹背受敌。于是如何体面地班师就成了不可迴避的问题。【时大发兵夫,东自怀、孟,西及薄、陕,以攻晋阳,不克。会久雨,士卒疲病,及史彦超死,乃议引还。】

虽然后周负责殿后的大将药元福很给力,打败了北汉的追击部队,但毕竟是紧急班师,后周屯积的军需物资损失惨重,已经攻取的北汉地盘也尽数前功尽弃。【然军还匆遽,刍粮数十万在城下者,悉焚弃之。军中讹言相惊,或相剽掠,军须失亡不可胜计。所得北汉州县,周所置刺史等皆弃城走。】

~《资治通鉴》后周纪三







赵匡胤虽说有个“先南后北”的统一战争规划,但从小就是个标准熊孩子的老赵并没有完全拘泥于死计划,他一边瞄着南边的割据政权,一边抽空就给北汉上眼药

开宝元年八月,老赵命李继勋等征北汉,其实也是一种以削弱北汉实力的袭扰。没想到九月李继勋刚在铜温河小胜一仗,北汉供奉官侯霸荣就把北汉主刘继恩杀了,侯霸荣才笑了几声,宰相郭无为就派人爬窗户把侯霸荣杀了,立刘继元为帝



老赵得到消息后不禁喜出望外,他开始加班加点地为大举攻伐北汉作准备,并命宋军持续向北汉施加压力。开宝二年正月,各路宋军奉命集结【(开宝二年正月)壬寅,遣殿中侍御史洛阳李莹等十八人分往诸州,调发军储赴太原。丙午,又遣使四十九人发诸道兵,屯于潞、晋、磁等州。】~《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0

开宝二年二月,老赵给李继勋、党进、曹彬、何继筠、赵赞等将领分派了征伐北汉的任务,并特意【命彰德军节度使韩仲赟为北面都部署,彰义军节度使郭延义副之,以防契丹。】~《宋史》本纪二.太祖二

分派好任务后,老赵宣布自己就是“都督诸路军马大元帅”【戊午,诏亲征。】~《长编》.《宋史》

宋军各部进展十分顺利,三月初李继勋就打到了太原城下,三月、五月宋军分别败契丹援军于阳曲、定州北,各路北汉军纷纷望风而降……老赵乐观地认为攻灭北汉指日可待,他甚至都已经指定了未来的太原行政长官。【三月辛丑,以兵部员外郎、知制诰卢多逊知太原行府事。】~《长编》卷10

然而无论强攻、水淹,太原城依然坚不可破,这座城运气也好,好到有如神助。闰五月,经过长期浸泡,延夏门一带坍塌,大水灌入太原城内,宋军放箭阻止北汉人堵塞,决口越来越大,没想到【俄有积草自城中飘出,直抵水口而止,王师弩矢不能徹,北汉人因得施功,水口遂塞。】~《长编》卷10

三个月的强攻无效,水攻也失效,又到了天热久雨的季节,宋军中疫病流行,老赵焦头烂额的时候又传来契丹援军再次到来的消息。【时大军顿甘草地中,会暑雨,多破腹病,而契丹亦复遣兵来援。】~《长编》卷10

没办法,老赵只好听从李光赞和赵普的意见,收拾行囊打道回府。老赵没有认怂,他采纳了李光赞和薛化光的馊主意,从此一边派军队有事无事就到北汉境内溜达一圈拐带点人口到宋境,一边【屯兵上党,使夏取其麦,秋取其禾】打打北汉的秋风。







开宝九年老赵干掉了南方割据势力中所有的反对派,攻伐北汉被再次提上议事日程。【(开宝九年八月)丁未,遣侍卫马军都指挥使党进、宣徽北院使潘美伐北汉。丙辰,遣使率兵分五道入太原。】~《宋史》本纪三.太祖三

这一次宋军仍然进展得非常顺利,九月初七、十月初八党进两次败北汉军于太原城北,十月二十晚,老赵驾崩,北伐中止。








老赵虽然没有直接攻灭北汉,但是他长期在北汉境内“拐带人口”、“打秋风”的手段极大地削弱了北汉的战争潜力。

两年半以后

【太平兴国四年,平太原,得户三万五千二百二十,兵三万。】

太平兴国四年五月,宋太宗赵光义亲征北汉,刘继元降。清点原北汉户口和军队后的数据让人目瞠口呆,北汉十州四十县的总户数仅仅35220户,却不但要供养30000士兵和数目不明的朝廷各级官吏,还要每年厚礼打点契丹爸爸

李焘感叹道:

【“盖化光之策行,其耕民多南徙,所存无几,且兵数与民数略同,殆以一户奉一兵也。欲国不亡,得乎?”】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0




胖子不是一口吃成的,北汉也不是太宗一出手就灰飞烟灭的。没有郭威、柴荣、赵匡胤对北汉的持续性放血,就不可能轮到“不知兵”的赵光义来得意洋洋地骑在刘继元身上摩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