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真正去取经的真的是六耳猕猴吗
- 与孙悟空结拜的七大圣,最后归宿如何
- 谛听为何不当面拆穿六耳猕猴,而是让他去找如来佛祖
- 请问,六耳猕猴真是孙悟空的心魔吗
- 《西游记》中,六耳猕猴和孙悟空在找到地藏王菩萨的时候,谛听为什么听出来谁真谁假却不敢说
- 《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师父是菩提老祖,那么六耳猕猴的师父是谁呢
- 《西游记》中六耳猕猴是怎么产生的呢
- 猕猴桃都有哪些营养元素,又该如何食用呢
真正去取经的真的是六耳猕猴吗
这年头,有许多人喜欢歪理,就连《西游记》这样的四大名著,也出现了许多自以为是歪解学者,抛出一些好像挺有道理的“阴谋”观念来误导读者。
比如有个姓吴的所谓西游专家,就有很多标新立异的观点。连唐僧的母亲满堂娇,一个为儿子忍辱偷生近二十年的伟大母亲,也遭到最恶毒的污蔑。
关于这个六耳猕猴替换了真孙悟空的事,也就被那些阴谋论者大加渲染,说得好像就是真的一样。但认真读过西游原著的朋友,应该不会受到蛊惑。
到灵山取经成功的,只能是齐天大圣孙悟空!
混世四猴之说
孙悟空搬救兵,在毒敌山除掉蝎子精后,师徒继续上路。可不久,路遇一伙山贼,孙悟空行凶打杀了两个凡人,引出了真假美猴王的事件。
这时候,两个一模一样的孙悟空,根本没法分辨。
上至天界,下至幽冥地府,观音和唐僧都念了紧箍儿咒,可两人完全一样。最后在地藏王菩萨座下灵兽能分辨,但不敢说,最终到灵山找如来辨认。
如来以慧眼观之,似乎查明了假悟空的来历,说了一番话,认定假悟空是混世四猴中的六耳猕猴:
“我观假悟空乃六耳猕猴也。此猴若立一处,能知千里外之事,凡人说话,亦能知之,故此善聆音,能察理,知前后,万物皆明。与真悟空同象同音者,六耳猕猴也。”
如来的说法乍一听有些道理,可真是这么回事吗?
如来说的混世四猴:灵明石猴、赤尻马猴、通臂猿猴和六耳猕猴。如来称这四种为神猴,都不得了,各有不同的天生大神通。
有了这个说法,孙悟空便被许多人认为是第一种灵明石猴。如来是这样形容灵明石猴的:灵明石猴,通变化,识天时,知地利,移星换斗。这似乎和孙悟空的属性神通也差不多啊!
但还有两种如来所谓的灵猴,赤尻马猴和通臂猿猴,如来说他们也是神猴,具有莫大神通:
第二是赤尻马猴,晓阴阳,会人事,善出入,避死延生。第三是通臂猿猴,拿日月,缩千山,辨休咎,乾坤摩弄。
按说,这两种神猴应该也相当厉害呀,但其实这两种猴子,正是孙悟空在花果山时的手下。可是他们连最弱的混世魔王也打不过,如何当得起混世四猴?原文述:
猴王将那四个老猴封为健将;将两个赤尻马猴唤做马、流二元帅;两个通背猿猴唤做崩、芭二将军。
由此看出,这个混世四猴的说法,实为掩人耳目之语,又是撒了一个弥天大谎,只是如来身为佛祖,说起来仿佛头头是道,没人敢怀疑而已。
二心竞斗
孙悟空可是悟性绝高,如何不明白如来此瞒天之语?
真假猴王根本都是孙悟空。否则在念动紧箍咒时,不可能完全一般表现。两个人武器、招数、神通,都完全一样,哪里存在这样的事儿?
这紧箍咒,可是如来亲手打造的法宝,如来是一教之主,这六耳的假箍儿,若能演得这样逼真,怕是他比如来还要厉害了!
其实原因就只有一个,两个孙悟空,都是真的,一个为恶一个为善。
二猴打上灵山时,如来还说了一句话:
“汝等俱是一心,且看二心竞斗而来也。”
其实这才是如来的真话。孙悟空以前为妖,自然有恶念。他这个恶念并非是天生的,而是他刚刚学艺归来时,打死花果山那个“混世魔王”时,出了问题,此魔王的恶念钻进了孙悟空的身体,孙悟空后面才成了妖猴。
西游记第二章标题:悟彻菩提真妙理,断魔归本合元神。
这标题后一句何解?其实就是说,孙悟空虽打杀了混世魔王,自己却元神与魔王合在一起,有了魔念。所以孙悟空亦正亦魔,人格是两面性分裂的。
取经路上的孙行者,一直都有正魔二心。
取经路上,孙悟空行起凶来绝不手软。在车迟国,就杀了三个凡人,两个本来心地善良的道士(三大仙的弟子)、一个行刑的刽子手,都给他一棒打杀。还把宝象国公主的两个儿子,让八戒从空中扔下摔死,可见他是很凶残的。
这时候,就因为身体内有魔性在作怪。
在毒敌山时,孙悟空被倒马毒扎了,因此魔念分离,化出来另一个孙悟空。后来打杀山贼,被驱赶后,魔念分身赶来,竟然对唐僧动了棒子。
六耳猕猴,其实正是孙悟空的魔念,被如来拿下后。孙悟空当着如来的面,竟一棒把他打死了。这正是孙悟空灭了自己的恶啊!
如来虽然口上说惋惜,却对孙悟空很欣赏,并且随即说出了这番话:
“你休乱想,切莫放刁。我教观音送你去,不怕他不收。好生保护他去,那时功成归极乐,汝亦坐莲台。”
孙悟空是个狠人,对于敢灭自己魔念的人,如来也是佩服的,如来这时就向孙悟空承诺了,取经成功后,会和唐僧一样,会让他成佛。
如果孙悟空不是这般决绝,在如来面前打死这个恶念悟空,最后他或许也只能和八戒等人一样,最多封个菩萨就顶天了。
人人心中,都有善恶二念,一念成魔一念成佛。这也告诉我们,当魔念滋生时,一定要坚决灭杀,否则就可能走上歧途!
与孙悟空结拜的七大圣,最后归宿如何
孙悟空为什么能成佛——七大圣之决裂
重新翻了一下《西游记》的关键章节,心头有些沉重。
笔者一直以来都只是认为,孙悟空从五行山中跳出来那一刻,已经背叛了自己,背叛了曾经那个敢反上南天门的齐天大圣。
现在看起来,恐怕也不是这么简单的事情。
不知诸位读者还记得否,当年孙悟空大闹天宫之时,曾与几个魔王结为兄弟:
“你看那猴王得胜归山,那七十二洞妖王与那六弟兄,俱来贺喜。在洞天福地,饮乐无比。他却对六弟兄说:“小弟既称齐天大圣,你们亦可以大圣称之。”内有牛魔王忽然高叫道:“贤弟言之有理,我即称做个平天大圣。”蛟魔王道:“我称做复海大圣。”鹏魔王道:“我称混天大圣。”狮驼王道:“我称移山大圣。”猕猴王道:“我称通风大圣。”犭禺狨王道:“我称驱神大圣。”此时七大圣自作自为,自称自号,耍乐一日,各散讫。”
之后整本书几乎再没有了这几个魔王的消息。所以大家会认为这不过是小孩过家家似的拜把子兄弟?
这些魔头(牛魔王除外)真的就此安分守己了?
笔者把整部《西游记》拉通想了一遍,发现了一些蛛丝马迹。
牛魔王的故事诸位已经耳熟能详,不必细说。
只看牛魔王的生活状态就知道他过得是多么不如意:与女儿国里私卖圣水的低劣妖怪结交,称兄道弟;家里夫妻不睦,在外面随便找了个狐狸精当小三;自己的亲儿子红孩儿被观音收走,作为一代妖王,连屁都不放一个——甚至都不敢主动去找孙悟空的麻烦,即便是孙悟空欺上门头,首先也不是想起争端,巴不得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从这些细节,我只看到一个被岁月磨平了性格的中年男人,已经不复有当年的壮志豪情,只想每日到乱世山碧波潭去找个老龙王喝酒。
即便这样,孙悟空似乎并不叨念昔日结拜之情,一棍子打破了牛魔王的宁静生活,导致牛魔王不得不奋起应战。
然而这一奋起,正中了整个天庭的下怀。
好在牛魔王也已看破世情,甘于平淡,之后潜心修行,也证了正果。
说说蛟魔王。
蛟魔王此后再没有出现在《西游记》全书中,然而种种疑点都指向了一个神秘角色:九头虫。
书中是这样介绍九头虫的:
“毛羽铺锦,团身结絮。方圆有丈二规模,长短似鼋鼍样致。两只脚尖利如钩,九个头攒环一处。展开翅极善飞扬,纵大鹏无他力气;发起声远振天涯,比仙鹤还能高唳。眼多闪灼幌金光,气傲不同凡鸟类。”
可以看出来,九头虫并非是蛟魔王本身,但九头虫的身份太过奇怪。
他强悍得可以跟孙悟空和二郎神杨戬同时对捍,仅稍处下风。
被咬掉一头后,径逃北海,从此杳然无信。
甚至有人考证,日本的八岐大蛇,就是被咬掉一个头的九头虫。
当然,我们要找的蛟魔王在哪里呢?
笔者认为,应该是乱世山碧波潭的老龙王,他已经从蛟修炼成龙身,并在此扎根下来。
所以这也就能解释,为何牛魔王与孙悟空激战正酣,他差一个小妖过来,就可以让老牛停下武器,先去赴宴。
如果不是过命的交情,还有什么比报仇更重要的酒局呢?
笔者当然只是猜测,然而“乱世山碧波潭”出现了这么牛逼的怪物,又与牛魔王如此交好,还在本书重要章节中前后出现过两次,实在不令人不生疑惑。
或许蛟魔王化为龙后,潜心修行,将一身本领传给女婿九头虫,也未可知。
否则,这家伙实在太令人生疑了。
接下来先说狮驼王和鹏魔王吧。
不知道读者是否记得,在《西游记》中有一个狮驼国,还有一个狮驼岭。
然而却不见了狮驼王。
狮驼岭上只有一个青毛狮子,是文殊菩萨的坐骑,虽然实力也算强悍,但实在很难算上可以让孙悟空心服口服的大妖怪。
而且一同来的黄牙白象是普贤菩萨的坐骑,所以这俩货只能算是出公差,借山为王。
跟之前的金角银角大仙出于差不多的目的。
所以,笔者只能从这个地名猜测,有点类似于“故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的情形。
狮驼王当年战败,一定是选取了此处作为根基,然而此时仅空有狮驼岭的名号,却再无狮驼王本身了,此处容后细表。
而狮驼国从何而来呢?
“小钻风道:“我大大王与二大王久住在狮驼岭狮驼洞。三大王不在这里住,他原住处离此西下有四百里远近。那厢有座城,唤做狮驼国。他五百年前吃了这城国王及文武官僚,满城大小男女也尽被他吃了干净,因此上夺了他的江山,如今尽是些妖怪。不知那一年打听得东土唐朝差一个僧人去西天取经,说那唐僧乃十世修行的好人,有人吃他一块肉,就延寿长生不老。只因怕他一个徒弟孙行者十分利害,自家一个难为,径来此处与我这两个大王结为兄弟,合意同心,打伙儿捉那个唐僧也。””
此处的大鹏怪会不会就是鹏魔王?
网上有很多人辟谣,说大鹏怪是如来的舅舅,孔雀明王的弟弟,不可能是鹏魔王。
然而笔者却注意到了这一句:“他五百年前吃了这城国王及文武官僚,满城大小男女也尽被他吃了干净……”
是什么惹得五百年前的大鹏怪如此暴虐,对一个凡间城市采取了屠城的手段?
我想,大约只是因为他们镇压了他的兄弟,美猴王。
这也可以解释,为何大鹏怪作为如来的舅舅这么厉害,还会怕“孙行者十分厉害”,于是才和青狮白象结为兄弟,打伙儿捉唐僧。
至于大鹏和如来的亲戚关系,如来是这样解释的:
“如来道:“这是老魔、二怪之主。但那三怪,说将起来,也是与我有些亲处。”行者道:“亲是父党?母党?”如来道:“自那混沌分时,天开于子,地辟于丑,人生于寅,天地再交合,万物尽皆生。万物有走兽飞禽,走兽以麒麟为之长,飞禽以凤凰为之长。那凤凰又得交合之气,育生孔雀、大鹏。孔雀出世之时最恶,能吃人,四十五里路把人一口吸之。我在雪山顶上,修成丈六金身,早被他也把我吸下肚去。我欲从他便门而出,恐污真身;是我剖开他脊背,跨上灵山。欲伤他命,当被诸佛劝解,伤孔雀如伤我母,故此留他在灵山会上,封他做佛母孔雀大明王菩萨。大鹏与他是一母所生,故此有些亲处。”行者闻言笑道:“如来,若这般比论,你还是妖精的外甥哩。””
所以,就算是如来的舅舅,也不过是个干舅舅而已,本质是还是个魔头。
至于狮驼王本身,全书中气质最为相近的,也有一个妖怪。
也就是太乙救苦天尊的坐骑九灵元圣,一只九头狮子。
但这头狮子法力太强,远超孙悟空,虽然狮驼王地位长于美猴王,但这等实力悬殊,也不合理。
退一万步讲,即便是狮驼王就是九头狮子,最终的结局也是当了神仙的坐骑。
笔者更愿意相信,狮驼王只是留下了地名和传说。
这样解读下来,也就可以理解猕猴王的归宿了。
不错,《真假美猴王》这一章已经交代得很清楚,六耳猕猴最终被孙悟空一棍子打死。
网上有很多解读,都认为这是如来设的一个局,用假猴王替代了真猴王,以便控制取经队伍。
然而根据笔者的脑补,猕猴王就是六耳猕猴。
一个妖王,看着自己结拜的兄弟,在取经路上被人当奴才一样的使唤,不开心了就任意驱逐。
假猴王出现的时机很值得玩味,恰好处于孙悟空第三次被唐僧驱逐的当口。
孙悟空第一次被驱逐时,他心里想的是,正好我回去做我的猴王,何等自在,后来东海龙王多了一句嘴,孙悟空自己回心转意了,回到了唐僧的身边,还戴上了紧箍咒。
孙悟空第二次被驱逐时,他是因为打死了白骨精,此时他心中是有不甘的,但又多少有些愤怒,所以后来八戒和沙僧过来求他回心转意的时候,他也只是拿腔拿调的假意傲娇,实则内心已经回转。
孙悟空第三次被驱逐的时候,他压根儿就没有回花果山,而是直接找观音来说理。
正面的来解读这种情绪,就是孙悟空越来越融入了这个取经团队,所以产生了极强的感情;但如果从比较丧的角度来看呢,猴头越来越被驯化了。
作为一代妖王,猕猴王此时再不能坐视自己的兄弟患上了这个“斯德哥尔摩综合症”,于是他出手了,一出手就是离间计。
他希望自己的七弟美猴王依然是当年的那个妖怪,有活力,敢闯祸,自由自在喝酒耍子的妖怪。
而不是眼前这个被套上链子的畜生。
当然,后来的结局大家都知道了,孙悟空并未认出来,或者说并未与猕猴王进行相认,甚至闹到了如来处,并当着如来的面打死了猕猴王,拉开了七圣正式交恶的序幕。(小说中,真假美猴王堪堪早于一调芭蕉扇,因此算是拉开了七圣交恶的序幕。)
真是黑暗的一天!
犭禺狨王(为方便打字,后作“禺狨王”,禺与犭禺本来同义,均指大猩猩)是全书中最神秘的妖怪。倘若不查证古书,甚至都不知道这是个什么玩意儿。
在《山海经》中是这样描述的:
南山之首曰鹊山,其首曰招摇之山,临于西海之上。有兽焉,其状如禺而白耳,伏行人走,其名曰狌狌,食之善走。
而猩猩在百度百科里面的解释是:
猩猩也叫人猿,灵长目人科的一属,与猴子最大不同的地方就是没有尾巴,能用手或脚拿东西。
所以大体可以确定,禺狨王是猩猩或者猿猴成的精怪。
全书中除了六耳猕猴,几乎无猴类的大精怪,而猕猴和猿猴相去还远得很。
但在最近翻查到小雷音寺的环节,看到孙悟空将诸般主意都想尽,实在寻不到救兵的时候,功曹给他推荐了一个并不算著名的神仙:国师王菩萨。
“功曹笑道:“大圣宽怀,小神想起一处精兵,请来断然可降。适才大圣至武当,是南赡部洲之地。这枝兵也在南赡部洲盱眙山宾城,即今泗洲是也。那里有个大圣国师王菩萨,神通广大。他手下有一个徒弟,唤名小张太子,还有四大神将,昔年曾降伏水母娘娘。你今若去请他,他来施恩相助,准可捉怪救师也。””
此前的二十八星宿和武当真武大帝的龟蛇二将军都奈何不了的妖怪,这个完全没听说过的小张太子在上述“知名神仙”的面前,实在算不得一处精兵。
最终结论也说明,小张太子也是过来当炮灰的。
倒是孙悟空去借兵的时候,听到国师王菩萨有这么一段说辞:
“国师王道:“你今日之事,诚我佛教之兴隆,理当亲去,奈时值初夏,正淮水泛涨之时,新收了水猿大圣,那厮遇水即兴,恐我去后,他乘空生顽,无神可治。今着小徒领四将和你去助力,炼魔收伏罢。””
这里出现了“水猿大圣”,终于与猿猴有关,再一查这货的底细可乖乖不得了:
“水猿大圣是淮河水怪,一般认为是上古巨怪无支祁 。上古神话里它本来就没死,只是被大禹封印,不过是被锁在水底而已,有不少后世记载它现身。他的形状像猿猴,塌鼻子,凸额头,白头青身,火眼金睛。他的头颈长达百尺,力气超过九头大象,常在淮水兴风作浪,危害百姓。大神禹治淮水时,无支祁作怪,风雷齐作,木石俱鸣。禹很恼怒,召集群神,并且亲自下达命令给神兽夔龙,擒获了无支祁。无支祁虽被抓,但还是击搏跳腾,谁也管束不住。于是禹用大铁索锁住了他的颈脖,拿金铃穿在他的鼻子上,把他镇压在淮阴龟山脚下,从此淮水才平静地流入东海。”
这么强悍的绝世大妖怪,才配得上“七大圣”的名头。
不过可惜,这货也被国师王菩萨给收复了。
基本理清了“七大圣”的脉络,可以看出,《西游记》除了另行安插了一些小妖怪来敲敲边鼓,里面有一条暗线,可以称之为“七大圣之决裂”。
全文几乎都没有去描述这中间惊心动魄的兄弟情份的决裂,仿佛一路就是打打怪,闹腾闹腾。
因为孙悟空从戴上紧箍咒这一刻起,就已经不容许再有兄弟情分这种念头,因此他只能一路背叛,背叛自己,也背叛兄弟。
在如来的大殿前,不给猕猴王任何机会一棍棒杀,分明已经给如来递交了投名状,此后的孙悟空,已经成为了七大圣的叛徒。
孙悟空最后终于成佛,取了个名份叫做“斗战胜佛”,是啊,逢战必胜,不论情分。
也就是个打手而已了。
将《西游记》解读成这样,也是够丧的,虽非我本意,但种种线索表明,《西游记》怕不是那么喜闻乐见的读物了。
谛听为何不当面拆穿六耳猕猴,而是让他去找如来佛祖
众人拾柴火焰高,我是东北总叨叨。地铁不当面拆穿六耳猕猴而是让他去找如来佛祖主要有以下原因:
1、孙悟空当年大闹地府的场景,谛听依然记忆犹新。如今六耳猕猴和当年的齐天大圣一起找上门来,哪个也得罪不起,所以不如假装糊涂,免得给自己裹进是非当中。
2、当年是如来佛祖降伏了上大闹天宫,下大闹地府的齐天大圣,谛听觉得还是让他们直接找如来去,即便如来分辨不出谁是假的,也有收服他们的本事。这样一来就把地府的干系撇清了,只听热闹就是了。
3、谛听出来辨别猴子本身就是受别人指派,至于听不听得出来,没有人怪罪。如果说出了谁是假的齐天大圣,谛听怕惹怒了六耳猕猴,万一给自己一顿打,自己要吃不了兜着走。所以经过权衡他没有讲出实情。
请问,六耳猕猴真是孙悟空的心魔吗
六耳猕猴始终是《西游记》一道难解之谜,也是吴承恩写得十分矛盾、很多地方讲不通、难理解的一个角色。因而,真假美猴王这段故事出现了很多种解读,甚至对孙悟空是否完成了取经大业都产生了怀疑。
其中的一个解读,说的就是题目的观点,六耳猕猴是孙悟空的“二心”,也就是孙猴子的心魔。意思是孙悟空取经路上立场不坚定,生出了六耳猕猴这样一个心魔,如来佛祖及时除掉了这个心魔,斩断了孙悟空的“二心”,一心一意地保护唐僧完成了佛法东渐。
这样的解读很有道理,但是否正确,则需要从文本中加以细读和辨识。这个六耳猕猴到底是一只什么样的猴,在《西游记》中又有怎样的寓意呢?
首先,我赞同“二心”说
六耳猕猴原本是不能以假乱真的,这其中有两个道具,这个猴子无论如何都无法复制。第一件是孙悟空头上的金紧禁,也就是唐僧一念紧箍咒就会头疼的那件佛门法器。
书中也确实写到了观音菩萨、唐僧以紧箍咒分辨真假美猴王,暗中念咒语,两只猴都齐唤头疼,都不是装的。也就是说,假悟空头上也有一个货真价实的金箍儿。但是,当年观音去长安寻找取经人时,如来佛祖只给了菩萨五件宝贝,其中只有三个箍儿。紧箍是如来佛祖特制的,六耳猕猴从哪里得了这件宝贝呢?
第二件就更难得了,那就是如意金箍棒。这根棒是大禹治水时,留下的一根天河定底的神珍铁。这块神铁其实也着了佛法,金箍棒也被如来上了箍儿。六耳猕猴竟然也有一模一样的金箍棒,难道说,大禹治水时,留下了两块神铁?孙悟空打死六耳猕猴,这根金箍棒又去哪儿了呢?
原著中,这就是矛盾,无法讲得通,也难以理解得通。唯一的解释,就是一种虚幻,六耳猕猴就是孙悟空“二心”幻化出来的心魔。
然而,孙悟空的这个心魔却并不一定是他自己,而是如来佛祖。孙猴子原本就是如来佛祖的心魔,在“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幻化的心猿。心猿就是“心愿”,如来佛祖一心一意要达成佛法东渐的心愿。但是,取经途中,如来佛祖遇到了他意料之外的事情,便不自觉地化出六耳猕猴这样一个心魔。
金箍儿、金箍棒都是佛祖施了佛法的佛门法器,六耳猕猴纵然能够“善聆音,能察理,知前后,万物皆明”,但也只是“知道”而已,他无法复制佛祖的法器。因而,六耳猕猴就是佛祖幻化出来的心魔。孙悟空一棒将他打死,这个猴类便绝种了。悟空“打死”的只是佛祖的心魔,孙猴子依然保着唐僧完成了佛祖的佛法东渐,而不是以六耳猕猴替代了孙悟空。
因为六耳猕猴是佛祖自心所幻化,金箍儿、金箍棒就都不是问题了。六耳猕猴被孙悟空打死在西天灵鹫仙山雷音宝刹内,就在佛祖身边,佛祖乘势收回两件宝贝简直太轻松了。故此,无论何方神圣,他们都不知道六耳猕猴的来历,这个秘密只有佛祖一人知道,就在他的心中。
佛祖一心一意要完成佛法东渐,孙悟空在取经路上并无二心,那么,佛祖为何要节外生枝,枝生二心呢?仅仅是要凑满取经路上的九九八十一难吗?
如意金箍棒
孙悟空到底是哪种混世猴子
如来佛祖制服六耳猕猴的手段十分简单,就是点破了他的身世。观音菩萨经手过金箍儿,知道两个猴子的头上都戴着真家伙,因而也不能辨认真假悟空,佛祖便娓娓道来:“有四猴混世,不入十类之种”。佛祖所说的这四种混世猴就是灵明石猴、赤尻马猴、通臂猿猴、六耳猕猴。
显然,孙悟空也是四大混世猴之一,那么,孙猴子到底是哪种猴呢?
关于孙悟空的原型,有很多种传说,其中之一是胡适之先生说的印度神猴曼哈努。我觉得,胡适先生说得很有道理,孙悟空本来就是佛祖的心魔,当然是个外来的“胡僧(猢狲)”了。但是,曼哈努又是哪个混世猴呢?
有观点说,孙悟空的原型是赤尻马猴,也就是大禹治水时降服的淮涡水神无支祁。从孙悟空大闹龙宫得到金箍棒的故事,以及“晓阴阳,会人事,善出入,避死延生”的特征看,这种解读很有道理,赤尻马猴应当是孙悟空的原型之一。
又有人认为,灵明石猴才是孙悟空的原型。孙悟空诞生于石卵,“通变化,识天时,知地利,移星换斗”,孙猴子七十二般变化,风月雷电、山神土地都惧怕他,南斗北极、二十八宿都听他调遣,确实非常符合如来佛祖所说的灵明石猴。
上述这两种混世猴都与孙悟空的原型很接近,但是,孙悟空的本事绝对不仅限于灵明石猴和赤尻马猴,他同样具备通臂猿猴“拿日月,缩千山,辨休咎,乾坤摩弄”的本领,也有六耳猕猴“善聆音,能察理,知前后,万物皆明”的能耐。
因此,孙悟空是万能的混世猴,囊括了四大混世猴的所有特征。如此,六耳猕猴与孙猴子有共同的特征,然后才能模仿,或者幻化,假如品类完全相异,又如何瞒得过观世音等佛道众神?
佛祖佛法无边,打造了集四大混世猴于一身的孙悟空,又幻化出了六耳猕猴——实际上,六耳猕猴也是一个全能混世猴。问题是,如来佛祖为何要干这样一件事呢?
如来佛祖心魔永世难除
佛祖的心魔即心猿,实现佛法东渐才能满足其“心愿”,去除其心魔。佛祖幻化出了一个全能的混世猴,放出心魔闹遍四海千山,九幽十类,打遍天宫无人敢敌(不是无人能敌)。佛祖征服了东方教众,招降了九重凌霄,终于打通了佛法东渐之路。
尽管“周天之内”天地神人鬼、蠃鳞毛羽昆多有不服者,但都被佛祖逐一识破逐个降服。但是,当取经人一路走来都在佛祖掌控之中时,却忽然出现了另外一个“胡僧”。此胡僧道法完全有别于“周天之物”、“周天之种类”,这个物类不在佛道五行之中,而是来自“福陵山”的异教。
《西游记》成书时间大约是万历二十年左右,万历十年(1582年)时,来自弗菻的“胡僧”进入“东土”,开始传教。弗菻,是大唐对古罗马的称呼,犹如汉代称古印度(天竺)为“身毒”一般,弗菻胡僧也是一种毒,《西游记》中叫做“马毒”。大约,吴承恩时,已经知道罗马了。这个“胡僧”,就是罗马教廷派到东方来的传教士利玛窦。
佛祖曾经在讲经大会上推了一把琵琶精,却被她以马钳毒蜇伤了左手中拇指。拇指、中指相合,是佛的手印,叫做莲花印。佛的手印寓意很多,其中就有说法印。佛印被毒伤,那就意味着外来传道者对佛法的攻击和影响,然而,佛祖却无法制服琵琶蝎子精。
蝎子精十分厉害,集四大混世猴于一身的孙猴子竟然也被她的马毒蜇伤。观世音知道蝎子精的厉害,说佛祖“不合”推了她一把。然而,观世音“只能普阅周天之事,不能遍识周天之物,亦不能广会周天之种类”,他怎么知道这个蝎子精在佛祖眼里就是个不能教化,与佛门分庭抗礼的异类呢?
蝎子精被昂日星官降服,此后,六耳猕猴就出现了。六耳猕猴是如来佛祖幻化出来的异类,正如一位施主婆婆说“有几起取经的,这却不又是一起”。六耳猕猴化出唐僧、猪八戒、沙悟净,也是要去取经的,也是企图“佛法”东渐的。
新罗僧人慧超也曾经西天取经,但他却走得更远,《往五天竺记》中提到了“弗临(弗菻)”,也就是《大唐西域记》中的“拂懔”,《西游记》中的“福陵山”。但凡有“真经”之处,都被叫做“天竺”,天竺就是“身毒”。慧超于开元年间途径东土大唐,故而,蝎子精也是来自身毒的马钳毒。
弗菻胡僧利玛窦进入中国后,自称来自天竺,当地官员便误以为他来自佛祖故乡。如此,佛祖岂能不推他一把,佛祖怎能不生出魔心,臆想另一个孙悟空保了这个“佛祖”?西天取经,西天教法东渐,西天可不止一个“佛祖”。
吴承恩所处的时代,正是西方文化进入中国,大明思想启蒙方兴未艾之时。各类不为所知的宗教以及文化的进入,确实会引起心中的恐慌。《西游记》中的如来佛祖,就以六耳猕猴这个孙悟空暗示了佛法即将受到冲击而心魔大动。因此,无论是佛祖,还是取经人,他们都是佛道兼具的身份,根植于东土的佛道联手抵抗外来“心魔”。
真假美猴王
故而,六耳猕猴还是被孙悟空打死了——但六耳猕猴并未如吴承恩所说的那样,永远绝种,包括此前的波斯明教(牟尼教),以及利玛窦带来的天主教,同样要与佛道分庭抗礼——佛祖的心魔永世难除,六耳猕猴仍然与孙悟空同在。
《西游记》中,六耳猕猴和孙悟空在找到地藏王菩萨的时候,谛听为什么听出来谁真谁假却不敢说
《西游记》中,六耳猕猴化身为假悟空,上天下海各路神仙皆不能辨别,二人打打闹闹到了阴间地府,十殿阎罗也不能分辨。幽冥教主地藏王菩萨遂让谛听出来辨别,谛听虽能分辨真假,却不愿当众揭穿,这是为何?
根据谛听所言,六耳猕猴的神通和孙悟空不相上下,怕当众被揭穿后,大闹地府而无人能敌。确实,当初孙悟空因阳寿已尽被黑白无常勾到阴曹,结果把十殿阎罗闹得天翻地覆,损失惨重,这教训历历在目,谛听不得不考虑揭穿假悟空后却无法制服的后果。
但其实,谛听真正惧怕的不是假悟空,而是假悟空身后的背景。因为既然真假悟空本事相当,再加上一个身为五老之一的地藏王菩萨,收伏六耳猕猴是妥妥的事,不存在敌不过的事情发生,显然那只是谛听的一个借口。谛听看不透的是这个六耳猕猴的来历是什么?这六耳猕猴如此神通广大,那他的师父又是谁?如果自己擅作主张揭穿假悟空的身份,以后会不会惹祸上身?这些都是谛听所需考虑的。
谛听很聪明,他也早已知道这两只猴子上过天下过海,结果龙王辨不出,观音菩萨说不知道,连天庭也摇摇头说无能为力,那他只是小小的一头坐骑,何必强出头?他大概猜得出来这只是西天如来设下的一个局,所以直接指了一条明路:佛法无边!
《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师父是菩提老祖,那么六耳猕猴的师父是谁呢
六耳猕猴的师父也是须菩提祖师。
真假美猴王这一回中,六耳猕猴假扮孙悟空,打了唐僧,抢了通关文牒,自己组建取经团,准备去跟如来取经。悟空在观音和沙僧的见证下,前去打假,跟六耳猕猴打的不可开交,两猴使一样的棒子,用一样的武功,有一样的变化,几乎神同步,搞得唐僧观音天庭都认不出他们谁真谁假,只有地府的谛听和如来能分辨。如来能分辨不说了,佛法无边嘛。谛听为啥也能分辨,就是听出来的。
两猴闹到如来这里,如来揭穿了假猴王的身份,原来假猴王是四大神猴的一种,叫做六耳猕猴。如来道:“第一是灵明石猴,通变化,识天时,知地利,移星换斗。第二是赤尻马猴,晓阴阳,会人事,善出入,避死延生。第三是通臂猿猴,拿日月,缩千山,辨休咎,乾坤摩弄。第四是六耳猕猴,善聆音,能察理,知前后,万物皆明。此猴若立一处,能知千里外之事;凡人说话,亦能知之;故此善聆音,能察理,知前后,万物皆明。与真悟空同象同音者,六耳猕猴也。”悟空是灵明石猴,会变化,会移星换斗。假猴王是六耳猕猴,善聆听,能知千里之外。
那么问题来了,六耳猕猴的师父是谁,他怎么会有跟悟空一样的武功。有人说因为六耳猕猴会听,所以悟空干啥他一下就能听到,而且瞬间反应,作出和悟空一样的动作和表情,其实这都是看书不仔细。我们知道,一个人从接受新鲜事物到作出判断再到准确回应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只有你绝对熟悉这个事物你才能反应过来。如果你之前一窍不通,忽然反应,计算机也得时间对不。六耳猕猴是善于聆听,没说善于应变啊。就如计算机能输入程序,但是处理程序能力弱,也有的吧。要知道六耳猕猴在应变的过程中那么多大拿在哪儿盯着呢,都不是省油的灯,他一个反应不快就会被看出来。只有一个原因可以解释,悟空的武功他练过,每天练,得心应手,特别熟悉。
悟空的武功是跟菩提老祖学的,六耳猕猴的武功也是。那么六耳猕猴是菩提老祖的徒弟吗,这个还得看书中怎么写。悟空的武艺是菩提开小灶教的。悟空去后院学艺的时候菩提开始不教。悟空道:“此间更无六耳,止只弟子一人,望师父大舍慈悲,传与我长生之道罢,永不忘恩!”祖师道:“你今有缘,我亦喜说。你近前来,仔细听之。”悟空叩头谢了,洗耳用心,跪于榻下。
悟空说,此间更无六耳。就是说六耳猕猴此时不在西牛贺洲的菩提老祖这里,他还在花果山潜伏。可是六耳猕猴有个超能力,那就是善聆听,能知千里之外。因此菩提老祖跟孙悟空说的话六耳猕猴都知道,而且一一记了下来。或曰,既然如此,为何六耳猕猴不学别人的武功偏要学悟空学的武功,因为他的目标就是悟空。就如天下技术那么多你非要学厨师一样,因为好找媳妇儿。
所以六耳猕猴的师父就是菩提祖师。他的武艺都是偷学的。但是悟空和六耳猕猴这两个徒弟菩提祖师都不承认。悟空被逐出师门他不承认,六耳猕猴偷学武艺他更不承认。但是这两猴子一个大闹天宫,一个破坏取经,都是专门用来针对天庭和如来的。因此菩提祖师绝对是个幕后大boss,他就想搞掉玉帝和如来一统江湖。最后导致玉帝和如来不得不联手对付他。
那么六耳猕猴偷学武艺他知道吗,肯定知道。就如现在的窃听技术,你可以反窃听啊,弄个干扰器他不就听不到了吗。菩提祖师是有这个能力的。但是他故意让六耳猕猴偷学武艺,想做什么不是一目了然的事情吗。如果大佬们没有这个手艺,那如来的本事都让六耳猕猴学去了可咋整。事实上六耳猕猴对如来的本事一无所知。就是如来在讲经的时候把周边的信息全部屏蔽干扰了,形成一个封闭空间,六耳猕猴根本听不到如来在说啥。
感谢点赞。
《西游记》中六耳猕猴是怎么产生的呢
孙悟空和六耳猕猴
六耳猕猴是谁?
为什么突然出现?
又为什么突然消失?
一身武艺缘何得不到如来的重视,反而因为一次犯错就被一棒打杀?
可怜!可惜!
可怜的是被孙行者一棒下去,一身武艺一世功名化为乌有,从此绝种;可惜的是选错道路,未曾跟着灵山那位,一失足成千古恨。
可是,仔细想想,六耳猕猴犯的错,孙悟空也犯过(大闹天宫),还不止一次。甚至,孙悟空曾经犯的错,比六耳猕猴严重得多。
只不过,六耳猕猴没有孙悟空这么幸运,可以最终赢来赎罪的机会。
可是,六耳猕猴真的跟孙悟空没有关系吗?
如来佛祖说六耳猕猴“善聆音,能察理,知前后,万物皆明。”
既然“知前后,万物皆明”,那它为什么还要去送死?
六耳猕猴
这,还要从唐僧师徒的那些矛盾说起。
按说,孙悟空也真是个不长记性的。自从第一次因为白骨精事件被师傅“恨逐”之后,好不容易通过拯救师傅于“虎牢”之中而再次获准回归。谁料没过几年,旧病再犯,不听师傅劝阻,打死了一伙强盗,终于再次被逐。
想当初他志得意满,“四海千山皆拱伏 九幽十类尽除名”,获封“齐天大圣”的时候,可曾想过今日之窘迫?
却说孙大圣恼恼闷闷,起在空中,欲待回花果山水帘洞,恐本洞小妖见笑,笑我出乎尔反乎尔,不是个大丈夫之器;欲待要投奔天宫,又恐天宫内不容久住;欲待要投海岛,却又羞见那三岛诸仙;欲待要奔龙宫,又不伏气求告龙王。真个是无依无倚,苦自忖量道:“罢!罢!罢!我还去见我师父,还是正果。”
真个是上天入地,无处容身。
及至遇到了观音菩萨,忍不住泪如泉涌,放声大哭。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
于是,孙悟空就只能在菩萨那里呆着,既像等待远方丈夫的妻子,又像因过被逐的大臣,等待着唐僧的回心转意。
这个时候,六耳猕猴出现了。
孙悟空
六耳猕猴出现得正是时候,为何这么说?
因为师徒之间有了嫌隙。
师徒之间的嫌隙从什么时候开始呢?
这件事,还得从白骨精说起。
太上老君“一气化三清”,白骨精则一气化三人,分别变作女孩、老妇人、老公公,千方百计也要吃到唐僧肉。虽然没有吃到唐僧的肉,却着着实实撩动了唐僧和八戒的心。
唐僧眼睁睁看着和他一样的血肉之躯在他面前倒下,那猴头居然还说他们是妖怪,实在是太过凶残!
不但凶残,而且凶顽!
屡次三番劝解,以紧箍咒相恐吓也不管用,导致自己的领导能力受到了严重挑战。
作为一个凡人,尽管自己身份尊贵,但是他唐僧并不具备降妖伏魔的本事,很多方面自己无法分辨真伪,这就不得不依赖于大师兄孙悟空的“火眼金睛”。
他所拥有的,就只有自己的肉体凡胎。
倘若孙悟空背着自己变着花样哄骗自己,那他就只好孙悟空说啥就是啥,听凭孙悟空发落了。
想到这里,唐僧不禁打了个寒战。
这样的话,我不就是个傀儡了么?
在唐僧看来,你孙悟空出身本来就不好,不过是佛祖手下的“在押人员”,天生凶残,又有一些小聪明,做出这样的事情不是没有可能。
唐僧道:“这个猴子胡说!就有这许多妖怪!你是个无心向善之辈,有意作恶之人,你去罢!”
宁可赶你走,也不要让佛祖认为我唐僧助纣为虐。
再加上猪八戒的别有用心,撺掇唐僧说孙悟空杀了无辜之人,让唐僧越发坚信自己的论断没有错:孙悟空,一定是错杀了好人。
长老才有三分儿信了,怎禁猪八戒气不忿,在旁漏八分儿唆嘴道:“师父,说起这个女子,他是此间农妇,因为送饭下田,路遇我等,却怎么栽他是个妖怪?哥哥的棍重,走将来试手打他一下,不期就打杀了;怕你念甚么紧箍儿咒,故意的使个障眼法儿,变做这等样东西,演幌你眼,使不念咒哩。”
猪八戒在他面前撺掇了三次,让他越发信了自己的推断。
嗯,这个猢狲,为了掩饰自己打杀好人的罪过,就这样给我做障眼法。
唐僧发怒道:“这泼猴越发无礼!看起来,只你是人,那悟能、悟净就不是人?”
难道只有你孙悟空能认得妖怪,八戒和沙僧就不认得?
这真是: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说实话,你信谁,源于谁的看法与你想象。
人呐,其实最终还是更愿意相信自己。
但是人都是有劣根性的。倘若没有孙悟空那样的“火眼金睛”,你越坚信自己(再执迷不悟的话),就越容易将贤愚错置,黑白颠倒。
因为观众都是全知视角,所以才会痛骂唐僧是非不分,黑白颠倒。
可是,你想一想,假如你带一个团队,一个人屡次不听指挥还说自己本事强,另一个人顺着你的话说,处处彰显自己的老实,你愿意相信谁?
这下,明白了吧?
一个美少女,一个老婆婆,一个老公公,哪个看着都比孙悟空良善。
只是,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上一次如是,这一次,仍旧是。
师徒三人
嫌隙就像衣缝,一旦拉开,就会越扯越大,最终撕裂。
孙悟空本事越大,唐僧的疑心病就越严重。
如此,六耳猕猴才得以乘虚而入,让本就不信任孙悟空的唐僧师徒在孙悟空不在的时候又给孙悟空记下了一个“大过”——打杀师傅。
几乎是不约而同,八戒和沙僧就认定:
“不消讲!不消讲!这还是孙行者赶走的余党,来此打杀师父,抢了行李去了!”而被救起来的唐长老,也毫不犹豫地说:
“徒弟,你们刚去,那悟空更来缠我。是我坚执不收,他遂将我打了一棒,青毡包袱都抢去了。”当然,没有包袱不行,八戒第一时间自告奋勇要去索回包袱。
可是被唐僧回绝了,理由很简单:
“你去不得。那猢狲原与你不和,你又说话粗鲁,或一言两句之间,有些差池,他就要打你。着悟净去罢。”唐僧心疼八戒的“老实”,所以让沙僧去冒这个险。
沙僧奉命到了花果山,果然看到一个孙行者,不仅如此,对方还告诉他,我这里什么都有了,根本不差一个唐僧,我自己去西天取经就是。
沙僧
六耳猕猴做的,未尝不是孙悟空心里想却没有做的。
当然唐僧沙僧等人不管,他们认定那个“假悟空”就是“真悟空”。
其实仔细想想,纵然孙悟空真有六耳猕猴的想法,那错就都在孙悟空吗?
当然不是。
作者早已在回目中作了提示:神狂诛草寇 道昧放心猿。
悟空打杀草寇固然有几分不对,但唐僧优柔寡断,耳根子软,听信谗言,全然不顾师徒情谊,两次狠心驱逐孙悟空,做得更错。
此举之过,过在“道昧”。
“昧”在何处?放纵自己的疑心病持续发酵,从而做出了“放心猿”这样的事情。
六耳猕猴的本事是什么?
“善聆音,能察理,知前后,万物皆明。”
也就是说,六耳猕猴善于察言观色,知道师徒矛盾的前因后果,也知道适时出现,才能造成师徒之间的“认假为真”。
六耳猕猴只在合适的时候出现。
你唐僧放了“心猿”,自然就会出来“六耳猕猴”。
当然,某种程度上,是猪八戒的怂恿成就了“六耳猕猴”。
猪八戒
后来,当孙悟空和六耳猕猴一起打上地府的时候,谛听虽然听出了谁真谁假,却依旧不敢说出。原因也很简单——“当面说出,恐妖精恶发,搔扰宝殿,致令阴府不安。”
这充分说明,当你不是足够强大的时候,说真话是需要代价的。
不仅如此,观音也不能辨。至于原因是否与谛听一样,就不好说了。
直到如来佛祖出手并且道破:“汝等俱是一心,且看二心竞斗而来也。”
这“二心”,就只是孙悟空对唐僧的“二心”么?
当然不是。
《西游记》诗曰:“人有二心生祸灾,天涯海角致疑猜。”
西行漫漫,归根结底,二心归一,收回自己的“心猿”(孙悟空),你才能取得成功。
悟空是谁?
悟空就是唐僧的“心猿”。
六耳猕猴,也是。
欲知更多《西游记》详情,欢迎关注头条号:半瓣花上阅乾坤
猕猴桃都有哪些营养元素,又该如何食用呢
猕猴桃是大家经常吃的一种水果,价格也不算便宜,但猕猴桃都有哪些营养呢?估计很多人是不知道的。
猕猴桃可以降低胆固醇,治疗糖尿病,猕猴桃中含有非常丰富的维生素c,还可以起到养发美容,改善视力,提高免疫力等作用。
但需注意的是猕猴桃不宜多吃,猕猴桃性寒,脾胃虚弱,大片腹泻都不宜食用,猕猴桃不宜与牛奶一起食用,由于维生素含量高,易于牛奶中的蛋白质疑结成块,不但消化不好,还会出现腹泻等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