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康熙住在故宫哪个殿
康熙住在故宫乾清宫。
1、乾清宫是内廷后三宫之一。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明清两代曾因数次被焚毁而重建,现有建筑为清嘉庆三年(1798年)所建。
2、乾清宫为黄琉璃瓦重檐庑殿顶,座落在单层汉白玉石台基之上,连廊面阔9间,进深5间,建筑面积1400平方米,自台面至正脊高20余米 ,檐角置脊9个。
3、殿前宽敞的月台上,左右分别有铜龟、铜鹤,日晷、嘉量,前设鎏金香炉4座,正中出丹陛,接高台甬路与乾清门相连。
4、乾清宫建筑规模为内廷之首,明代共有14位皇帝曾在此居住。明代乾清宫也曾作为皇帝守丧之处。清顺治、康熙也在此居住。
外国公使觐见清朝皇帝,为何都在乾清宫前闻一遍臭气
外国公使觐见皇帝换过很多地方,最初在紫光阁,后来换在承光殿,但是因为都位于皇宫外面,所以公使们都觉得不够郑重,后来改在了文华殿,最后还是光绪皇帝决定,在乾清宫接见外国公使。
外国公使这下满意了,于是整理好着装来到乾清宫,但是让他们万万没想到的是,当他们在宫外的上书房里休息的时候,一股子臭味儿扑面而来。
堂堂的紫禁城三大殿怎么会臭气熏天呢?
原来,这股子臭气来自上书房外的十几口大缸,而大缸里面,全是太监们做的大酱。
原来,满清的皇宫非常喜欢做糕点,但是伺候的充其量就那么几百号主子,剩下的糕点怎么办呢?
都赏赐给了太监。
但是这些糕点还是太多了,扔掉了又可惜,于是太监们把这些糕点做成了大酱。
大家都知道,做酱需要发酵的,这个过程就会出现浓烈的酱味儿,对北方人来说,倒没什么,但是老外没闻过这种东西,所以就觉得臭气冲天。
太监们做的大酱可不是自己吃的,是每次取各王公勋贵家里公干的时候,会带上一些这种大酱,这些大臣肯定不会白白吃公公的大酱,会给很多银两,这成了太监们的一个挣外快的东西。
不过这也难为了这帮大鼻子外国人,哪知道作为中国的军政中心的紫禁城,竟然有这样难闻的味道呢?
关注明离子,看更多历史故事。
清朝皇帝一般在什么殿就寝
自从明朝永乐帝迁都北京之后,明朝皇帝一般都是居住在乾清宫的,但由清朝雍正元年开始,在乾清宫右侧的养心殿,就成为了清朝皇帝的寝宫和处理政事的宫殿。
雍正为什么要搬到养心殿,而不是按照前例,居住在乾清宫呢?我们从雍正搬家的目的,以及相比较乾清宫来说,养心殿的好处。
雍正搬家
雍正是在继位当晚就宣布居住到养心殿的,据他自己的说法是:朕持服二十七日后,本应居住乾清宫。朕思乾清宫乃皇考六十余年所御,朕即居住,心实不忍。朕意欲居于月华门外养心殿,着将殿内略为葺理,务令素朴,朕居养心殿内,守孝二十七个月,以尽朕心。
意思就是:因为乾清宫是父亲康熙住了六十年的地方,雍正住在里面,难免会睹物思人或者说有人走茶凉之感,所以继位当晚就搬到离乾清宫不远的养心殿居住,即处理事务又尽一下孝心。
这是雍正自己的说法,胤禩他们的说法是:因为雍正毒杀了康熙,怕康熙冤魂作祟,所以才不敢住在乾清宫,要搬到养心殿。当然这种说法是比较离谱的,雍正弑父一案,在今天也多被证实是无稽之谈。
养心殿的好处
不过雍正在养心殿住了两年多后,竟然就爱上了养心殿,而不再搬回乾清宫居住了。而且不止雍正,在他之后的所有清帝,都以养心殿为寝宫,“正宫”乾清宫也只是作为接见外宾和处理一些事务的地方。为什么会这样?
首先养心殿的位置适当,虽然不符合“天子居中治天下”的理念,但雍正是个务实的皇帝,他并不在乎乾清宫的身份,而是在乎养心殿的实用。养心殿左边是乾清宫,前面是御膳房,养心殿后面不到十米远就是可以睡觉的寝室,过了御膳房再走一会就是军机处。方便雍正走去乾清宫开大会,晚上加班吃夜宵、累了睡觉,和随时召见军机大臣商议政务。
而且比起乾清宫来,养心殿的规格要小得多,我们知道皇帝睡觉的地方要小,除了气场、风水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安全。地方小可藏身的地方就少,养心殿规格小,守卫紧凑,也就更加安全了。
也就是因为比起乾清宫来说,养心殿更加方便(乾清宫因为是内三宫之首,皇帝召见大臣的时间不能过长,康熙有时还得自己走去乾清宫门外的南书房和大臣议事,而养心殿是外宫,所以可随时召见大臣,很方便),所以雍正在养心殿住上瘾了,并把乾嘉道咸同光宣七个子孙也一起带了过来。
从雍正之后的皇帝,都居住在养心殿,很少回去乾清宫了。
本文作者/狐史首丘:主写三国,次写明清,其余百度,然后乱编,喜欢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