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为什么古代有些爵位要加上“开国”二字
不一定都加了。以《全唐文》中记载为例:◇ 详定刑名诏 门下:朕闻大德曰生,肖天地而为贵;大宝曰但,体宸极以居贞。所以经纬三才,弥纶万物,顺人心以敷化,因天讨而立刑。《易》称明罚,哀矜之志愈远;《书》云肆眚,简惠之道斯崇。故能象服画冠,化隆上叶;道德齐礼,刑清中代。暨乎大道既隐,淳风已衰,元首司契,徇骄奢以临下;股肱赞道,用深刻为奉公。罪名积於简书,滋章被於率土,姬训夏法。峻网备於三千;秦革周科,深文加於九族。汉祖约法,後嗣不胜其弊,晋武蠲刑,末流竟致其酷。遂使茫茫区,圄犴所以实繁;蠢蠢黔黎,手足为之无措。自斯以降,禁网愈密,叹深袁准之书,事切刘宏之奏。太宗文皇帝至道难名,元功不测,拨乱反正,恤狱慎刑。杜浇弊之馀源,削繁苛之峻法,道臻刑措,二十馀年。耻格之义斯隆,恻隐之怀犹切。玉几遗训,重令刊改,瞻奉隆规,兴言感咽。 朕以虚寡,夙嗣宝图,寅畏上元,忧勤庶类。乘奔履薄,惧一物之未安;旰食宵衣,虑万方之多罪。虽解网之德,有惭列圣;而好生之惠,无愧伊心。於是仰遵先旨,旁求故实。诏太尉扬州都督监修国史上柱国赵国公无忌、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英国公、尚书左仆射监修国史上柱国燕国公志宁、尚书右仆射监修国史上护军北平县开国公行成、光禄大夫侍中监修国史上护军县开国公高季辅、银青光禄大夫行黄门侍郎平昌县开国公宇文节、中书侍郎柳、右丞段宝元、太常少卿令狐德、吏部侍郎高敬言、刑部侍郎刘燕客、给事中赵文恪、中书舍人李友益、少府丞张行实、大理丞元绍、太府丞王文端、刑部郎中贾敏行等,爰逮朝贤,详定法律。酌前王之令典,考列辟之旧章,适其轻重之宜,采其宽猛之要,使夫画一之制,简而易从;约法之文,(一作章)疏而不漏,再移期月,方乃撰(一作始勒)成,宜班下普天,垂之来叶,庶设而不犯,均被皇恩(一作均彼上皇)。凡在群司,(一作臣)逮於列岳,其务在审慎,称朕意焉。
这篇诏书中提及的国公有6个,其中未加开国的有三:赵国公长孙无忌,英国公李勣,燕国公于志宁;加了开国字号的有三个:北平县开国公张行成、蓚县开国公高季辅、平昌县开国公宇文节。
命张说等与两省侍臣讲读制 先王务本,君子知教;化人成俗,理国齐家;必由於学矣。朕往在储宫,旁求儒雅,则张说、褚无量等为朕侍读。《诗》不云乎:“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斯之谓也。咸能发挥启迪,执经尊道,以微言匡菲德者,朕甚休之。自虔奉圣训,祗膺大宝,冀天下学士,靡然向风,实获我心。登於近侍,复欲勉听虚伫,论思献纳。孔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是吾忧也。”岂食而不知其旨,耕而不知其耨,将何以因於义,求於善,补朕之阙,诲人罔倦哉?宜令银青光禄大夫守中书令上柱国燕国公张说、银青光禄大夫右常侍崇文馆学士兼国子祭酒上柱国舒国公褚元量等,公务之暇,於中书与两省侍臣讲读,其有昌言至诚,可体要经远者,仍令银青光禄大夫行黄门侍郎昭文馆学士上柱国中山郡开国公李乂、银青光禄大夫行中书侍郎兼知制诰上柱国成安县开国男苏颋与左右起居随事编录,三两(阙)进朕将亲览,庶施乎海内,始自京师,凤沼擅鸿都之游,中书有稷下之事,应须纸笔铺设等,令中书检校供拟。这里面就涉及到公爵的体系,唐代公爵分三种:国公、郡公、县公,贞观年间后两种加开国。(《武德令》唯有公、侯、伯、子、男,贞观十一年加开国之称也。)国公之下爵位都加开国,为虚封,一般不可世袭。其实能世袭的也有一些:比如颍川县公韩瑗,就是袭爵其父韩仲良。(。父仲良,武德初为大理少卿,受诏与郎楚之等掌定律令。贞观中,位至刑部尚书、秦州都督府长史、颍川县公)粗略检索了一下《新唐书》,郡公初期基本上都是宗室子弟(皇兄弟、皇子,皆封國為親王;皇太子子,為郡王;親王之子,承嫡者為嗣王,諸子為 郡公,以恩進者封郡王;襲郡王、嗣王者,封國公。)还有一些是追封功臣的祖、父辈,后期不知道搞成什么鬼样子了。比如:邢君牙,瀛州樂壽人。少從幽薊、平盧軍,以戰功歷果毅、折衝郎將。安祿山反,從侯希逸涉海入青州。田神功為兗鄆節度使,使君牙將兵屯好畤防盛秋。吐蕃犯京師,代宗出陝,以扈從功,累封河間郡公。鉉字台碩,擢進士第,從李石荊南為賓佐,入拜司勳員外郎、翰林學士,遷中書舍人、學士承旨。武宗好蹴鞠、角抵,鉉切諫,帝褒納之。會昌三年,拜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鉉入朝凡三歲至宰相,而石猶在江陵。澤潞平,兼戶部尚書。與李德裕不叶,罷為陝虢觀察使。宣宗初,擢河中節度使,以御史大夫召,用會昌故官輔政,進尚書左僕射,兼門下侍郎,封博陵郡公按照《旧唐书·职官志》的记载:国公为从一品,开国郡公为正二品,开国县公为从二品柱国、上柱国,在历朝历代都是何种品级、什么职权,有何依据
柱国——官名。战国时楚、赵置,位令尹、相国下,甚尊。隋代为正二品散官。唐以后沿用作勋官称号,至清始废。唐代为十一转勋官,比从二品;宋代与金代皆为十二等(阶)勋官之第二等(阶),从二品;元代为十阶勋官第二阶,从一品,只用于封赠。明代为十二阶武勋第二阶,从一品。
慕容后燕置柱国大将军。北魏初设柱国大将军,位在太尉之上,后罢;北魏末复置,位在丞相上,用以安置权臣。西魏丞相宇文泰为柱国大将军,省称柱国;西魏共任命八人,称八柱国,为西魏之最高官职,其中六柱国各掌一军。北周时柱国除授渐多,成为没有具体职掌的勋官,正九命。
上柱国——官名。战国时楚国置,为最高武官,位极尊,仅次于令尹,掌军政政令,主征战。北周武帝置上柱国大将军,为高级勋官,正九命。隋代置为从一品散实官。唐以后沿用作勋官称号,至清始废。唐高祖置为十二转勋官,比正二品。五代后唐明宗下诏,今后凡加勋,先自武骑尉经十二转方授之为上柱国。宋代为第一阶勋官,秩正二品。金亦置,与宋制同。元代为第一阶勋官,正一品,只用于封赠。明代为最高一级文、武勋官,文、武正一品大臣可加授,如徐达、常遇春等;其后生前加授者唯明世宗时首辅夏言一人,明神宗时首辅张居正逝后得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