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李小冉前香港男友是谁
- 有哪些让你感觉惊艳的名字
- 有没有姓孙的很厉害的人物
- 《亮剑》里的386旅到底有多少兵力为什么战斗力非常强悍
- 菏泽曹县有哪些名人
- 历史上有哪些同一天去世的名人
- 抗战时期,八路军第115师整编7个教导旅,为何称“教导旅”
李小冉前香港男友是谁
孙东海,也叫孙文龙(殷桃现任男友),大家可以看得出,他的名字很有意思,东海龙王,是不是这意思?孙东海是,原名孙文龙,其父叫孙东宁,爷爷叫孙继先,是老红军,开国中将,早先中学语文课本中有十七勇士勇夺大渡桥一文,那十七个勇士的领头人就是孙继先。孙继先是中将,是年授的衔。 孙东海是否是孙继先的孙子未得到确凿证实。还需要您辩证地看。孙东海是否是砍伤鄢颇的幕后总策划人也未得到证实,您也需要辩证地看。
有哪些让你感觉惊艳的名字
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梅兰芳,常香玉,万里,钱学森,袁隆平,钟南山,雷锋,敬一丹,肖劲光,佟铁鑫。
有没有姓孙的很厉害的人物
名人没有历害不历害之分,只有著名不著名。孙姓名人很多,我以前也介绍过国父孙中山、开国中将孙毅和孙继先,欢迎关注。今天再介绍几位1988年以后授衔的孙姓解放军高级将领,他们是:
△孙忠同,山东文登人,解放军上将。曾任解放军报社总、社长,解放军总政治部副主任、军委纪委书记、中央纪委副书记。
△孙大发,安徽金寨人,解放军上将。曾任南京军区政治部主任、军区副政治委员兼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解放军总后勤部政治委员。
△孙思敬,山东青岛人,解放军上将。曾任解放军军事科学院政治委员、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政治委员。
△孙建国,河北吴桥人,解放军上将。1952年2月生,1968年9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历任海军参谋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总参谋长助理、总参谋部副总参谋长、国家国防动员委员会秘书长、中央军委联合参谋部副参谋长。
△孙志强,山东乳山人,解放军中将。1976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8年9月参加工作。历任放军总后勤部财务部部长、总后勤部副部长。2001年7月晋升为中将军衔。
△孙俊哲,1944年6月出生,曾任南京军区空军副政委、政委、空军政治部主任,1999年晋升空军中将军衔。
还有孙姓将军,欢迎大家补充。
《亮剑》里的386旅到底有多少兵力为什么战斗力非常强悍
八路军129师386旅前身是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第31军,下辖由原红31军第91师改编的第771团和红31军第93师改编的第772团。1937年8月改编完成时全旅总人数约5000人。随着抗日战争的推进,386旅的编制规模也一步步增加,从原来的2个团,发展后来的4个团,总兵力7000多人。
386旅的实力强悍,和386旅的旅级主官和下辖团级主官是分不开的。
386旅的旅级主官在1955年授衔时,可谓将星闪耀:
陈赓大将,1955年陈赓被授予大将军衔,陈赓是386旅首任旅长。
李聚奎上将,1955年因其不在军队任职而未被授衔,1958年时被补授上将军衔,李聚奎是386旅首任参谋长。
王新亭上将,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他是抗战期间386旅首任政训处主任,高度近视,人称王瞎子。
陈再道上将,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他是386旅的第一任副旅长。
许世友上将,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他以和尚的身份投身革命,曾任386旅副旅长。他也是大名鼎鼎的和尚将军。
周希汉中将,1955年周希汉被授予中将军衔,他开始任386旅作战股股长,抗战后期任386旅参谋长,因为长得比较瘦,人称周瘦子。
386旅的两个主力团-771团和772团的主官在1955年授衔时,出了多位将军,从上将到少将都有:
徐深吉中将,1955年徐深吉被授予中将军衔,徐深吉曾任386旅771团团长。
吴富善中将, 1955年吴富善被授予中将军衔,吴富善曾任386旅771团政训处主任。
韩东山少将,1955年韩东山被授予少将军衔,韩东山曾任386旅771团副团长。
黄新友少将,1955年黄新友被授予少将军衔,黄新友曾任386旅771团参谋长。
谢富治上将,1955年谢富治被授予上将军衔,谢富治曾任386旅772团政训处主任。
王近山中将,1955年王近山被授予中将军衔,王近山曾任386旅772团副团长,抗战后期曾任386旅旅长。
孙继先中将,1955年孙继先被授予中将军衔,孙继先曾任386旅772团参谋长。
张祖谅中将,1955年张祖谅被授予中将军衔,张祖谅曾任386旅772团代理政委,后期任386旅政治部主任、386旅政治委员。
刘忠中将,1955年刘忠被授予中将军衔,刘忠曾任386旅772团副团长,后期曾任386旅副政委、386旅旅长。
廖冠贤少将,1955年廖冠贤被授予少将军衔,曾任386旅772团政治委员。
菏泽曹县有哪些名人
介绍几位曹县走出的开国将军,他们是曹县的骄傲和自豪。
孙继先(1911—1990),山东省曹县人刘庄人,1932年入党,开国中将。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曾任红22军64师连长,江西模范师2团、3团3营营长,红一军团第1师1团(先遣团)1营营长,陕甘支队1大队连长,红一军团第1师1团参谋长,红31军93师参谋长等职。
参加过苏区第三、四次反“围剿”作战和长征,长征中参加过四渡赤水、突破乌江、巧渡金沙江等战斗;参加过直罗镇战役和东征作战。
抗战时期,曾任八路军129师386旅772团参谋长,129师挺进队队长,津浦支队支队长,山东纵队第2支队支队长,第2旅旅长,教导第1旅旅长,鲁中军区3分区司令员等职。
参加过常生口、黄底崖等战斗,多次粉碎日伪军的“合围”、“扫荡”。
解放战争时期,曾任山东省野战军(山东军区)第四师师长,任华东野战军第八纵队副司令员,第三纵队代司令员,第三野战军22军军长等职。
参加过莱芜、泰安、沙土集、洛阳、开封、淮海、渡江等战役战斗。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七兵团兼浙江军区参谋长,南京军事学院高级系主任,军事学院战役系副主任,志愿军20兵团副司令员,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副院长,济南军区副司令员等职。
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1990年4月13日在济南逝世。
孙端夫(1912—1974),原名孙正谊,山东省曹县孙老家村(今属河南商丘市梁园区刘口乡孙场村)人,1937年入党,开国少将。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31年考入北平大学法学院,1935年参加“一·二九”运动,1936年1月,北平学生南下宣传抗战,他是领队之一。
抗战时期,曾任山东救国军第3军第1大队大队长,第8支队军政委员会委员兼交际处处长,蓬莱县县长,山东胶东军区北海军分区司令员兼蓬莱县县长,东海军分区司令员兼东海区专员,烟台市长等职。
解放战争时期,曾任胶东军区警备第3旅旅长,华东野战军第9纵队第27师师长,81师师长等职。
参加过鲁中、孟良、南麻、临朐、济南、淮海、渡江和解放上海等战役战斗。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志愿军步兵第81师师长兼政委,志愿军第27军副军长,27军代军长、军长,空军高射炮兵指挥部副司令,北京军区任空军副司令员等职。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74年6月8日逝世。
韦统泰(1917—2013),山东省曹县人,1939年入党,开国少将。
抗战时期,曾任晋察冀军区班长、排长,晋察冀军区第1军分区25团司令部侦察参谋,第1军分区司令部侦察参谋,侦察股股长,第25团参谋长等职。
参加过涞灵、牛岗、水口、蔚广、东邰等战役战斗。
解放战争时期,曾任冀察热辽军区特务1团副团长兼参谋长,第27旅72团副团长兼参谋长,东北野战军第8纵队24师72团团长,第四野战军45军135师405团团长等职。
参加过绥东、锦州、营口、承德、辽沈、平津、湘赣、衡宝等战役战斗。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135师参谋长、副师长,志愿军54军135师副师长、师长、1954年任54军130师师长,54军副军长,54军军长,昆明军区副司令员,国防科委副主任兼七机部军管会主任等职。
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2013年6月27日在北京逝世。
历史上有哪些同一天去世的名人
杨勇上将和徐立清中将是1983年1月6日同一天去逝的,杨勇上将终年70岁,徐立清中将
73岁。
杨勇上将是湖南浏阳县人,在中国人民解放军中赫赫有名,是著名的“三杨(杨勇、杨成武、杨得志“之一,红军时期曾任红军大队长,营长、团政治处主任、师政治处处长、团政委、师政委等职。抗日战争中任八路军第115师343旅686团副团长、团长兼政治委员、旅长、冀鲁豫军区副司令员,先后参加了长征、娄山关、平型关战役。解放战争中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纵队司令员、第二野战军第5兵团司令员。新中国成立后,历任贵州军区司令员和省人民政府主席、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0兵团司令员,北京军区、新疆军区司令员,解放军到总参谋长、军委委员、副秘书长等职。
徐立清中将是安徽省金寨县人,他是一位老红军,历经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洗礼,是我军优秀的政治工作者。新中国成立后,他历任徐立清历任第一野战军1兵团政委、人民解放军总干部管理部副部长、总政治部副主任、济南军区政委、成都军区第一政治委员、中共中央军委人民武装委员会副主任等职。1955年授衔时,以他的资历、任职、贡献等方面衡量,他是可以授上将的。他时任总政干部管理部副部长,他高风亮节,主动给彭德怀元帅、毛主席写信,要求降衔,后来被授予中将。毛主席曾称赞主动让衔的将军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授衔时。
抗战时期,八路军第115师整编7个教导旅,为何称“教导旅”
1938年3月,第115师师长林彪意外中枪重伤,部队由代师长陈光、政委罗荣桓率领,继续在吕梁山区对日作战,不久接到了支援山东抗日战场的任务。说明一下,在115师主力东进之前,我党领导的山东抗日武装主要是“山东纵队”,也就是山东人民起义部队发展起来的抗日武装,虽然当时已经壮大到近25000人,但毕竟不是正规军的底子,战斗力较弱。
(林彪)
所以从1938年7月起,延安抽调八路军第115师和第129师各一部,开始挺进山东,与山东纵队并肩作战,最初东进的是第115师第五支队和第129师的津浦支队(基本以团为基干编成)。期间第115师的其他部队,也分批开赴山东战场,及至罗荣桓、陈光率领师部和686团也到达山东的1939年3月,第115师主力已经在齐鲁大地完成了战略展开。
到了1940年7月间,八路军第115师的师部、所属第343旅全部及344旅大部,分别活跃在鲁西、鲁南、湖西、冀鲁边、冀鲁豫边、鲁东南等地区打击日寇;山东纵队则活动于鲁中、鲁东南、清河、胶东、苏皖边地区,而第129师的一部则活动于鲁西北地区。至此,三大系统的部队基本有了自己的作战区域,其中尤以第115师主力发展得最为迅猛。
毕竟是老红军的底子,又是整建制开来山东,而且山东人口稠密,所以分兵发动群众建立若干抗日根据地之后,一个连没多久便可以壮大为一个营甚至一个团。至1940年的秋天,115师所属部队已经从不到20000人(初建是15500人,但是在挺进山西后有一定发展),猛增到近70000人,部队番号既有原来的番号旅、团,也有新建的支队、大队,确实有些杂乱了。
如此混乱的编制和番号,不利于115师师部的指挥,所以整军和整编势在必行,于是1940年的秋冬,罗荣恒政委主持了整军工作。按照当时的实有兵力,以2000余人为一个团计算,足足可以编出来30多个团,那么一个师部指挥30多个团,显然是不切实际的,如果继续采用支队等临时编制,又显得不那么正规,于是决定新建若干“教导旅”。
第115师最初编组了六个教导旅,后来又增加了一个,每个旅下辖三个团,而没有编入各旅的其他作战团由师部直辖,这七个教导旅分别是:
教导第1旅由原苏鲁豫支队编成,旅长为彭明治。
教导第2旅由原苏鲁支队、鲁南支队及115师独立支队整编而成,旅长为曾国华。
教导第3旅由原运河支队及115师独立支队一部合编而成,旅长为杨勇。
教导第4旅由原343旅黄河支队编成,旅长为邓克明。
教导第5旅由原东进支队编成,旅长梁兴初。
教导第6旅由原冀鲁边津南支队、鲁北支队等编成,旅长为邢仁甫(后叛变)。
教导第7旅由原新编第3旅及新编第2旅各一部编成,成立于1941年,旅长为韩先楚。
(梁兴初)
115师为什么不跟第129师一样,自拟和排序“新编旅”的番号,而要统一改称为“教导旅”呢?这是由当时山东复杂的政治局面决定的,山东跟河北、山西的情况不太一样,前两个省份存在的都是晋绥军、西北军等杂牌,而山东已经是重庆方面新建的“鲁苏战区”之辖境,除了东北军和地方武装外,还有中央军的部队和比较完善的政工系统。
我们知道,八路军1937年进行改编时,国民政府只给了三师六旅十二团的番号,尽管八路军在抗战期间不断发展壮大,但是重庆当局是不可能再给增加番号的,但是军队的实际情况又要求必须扩大编制和增加番号,这是个矛盾。
另外,出于统战工作的需要,新建一些团级战斗队并授予自拟番号,轻易不会引起重庆方面的察觉,而如果新建师、旅级等战役单位的番号,肯定是有些麻烦的。
(罗荣桓)
所以整个八年全面抗日战争中,八路军一直保留着三个师的番号,没有新增。至于旅级番号,在比较敏感的山东地区,也巧妙地使用了“教导旅”的名义,什么是教导旅呢?其实跟八路军最初组建的两个教导团(第120师教导团、第129师教导团)性质类似,那就是在编制不够的情况下,以司令部直属训练单位的名义,编组出来的没有正规番号的建制。
部队里面教导队、教导营、教导团的建制,通常是为了轮训基层干部、培训士兵骨干(类似于士官)、训练新兵而专设,有点随营学校的意思,比如粟裕将军投军不久,就被选送到叶挺第24师教导队培训,毕业之后就可以回部队当班长。这样的建制单位基本隶属于各级司令部的“直属队”,一般也不会有作战任务。
(彭明治)
那么使用“教导旅”的番号,也是出于同样的目的,至少从字面上理解,都是培训和训练性质的非作战部队,一旦对方在这个问题上揪住不放,也好有个说法,主要还是为了掩人耳目,因为到1939年以后,老蒋对八路军扩建武装非常敏感。而罗帅的军政水平兼备那是有目共睹的,采用“教导旅”的番号可谓是用心良苦,尽量不给在重庆的“八办”找麻烦。
所以它的准确表述,是国民革命军第18集团军第115师直属“教导某旅”,于学忠(鲁苏战区司令长官)等人就算发现了,也没什么太好的办法。而对于八路军部队来说,头顶什么番号根本不重要,教导旅、独立团一样打鬼子。但是在1941年之前,在国共合作没有完全破裂的情况下,合理地运用一些斗争技巧,还是必需的,这一点用三个字解释最直白:你懂得。
(聂荣臻去了晋察冀)
同一时期,山东纵队也进行了整军工作,所有部队整编为四个旅、四个支队和两个直属特务团,兵力已有54000余人。这是山东民众抗日起义后的自建武装,不似八路军(第18集团军)那样被条条框框所限制,所以这四个旅的番号很直接,就是山纵第1旅到第4旅,不需要国民政府给什么正式的番号。
不过第115师各教导旅的番号存在时间并不长,1940年晚些时候才组建,到了1941年初就爆发了“皖南事变”,既然重庆当局率先撕破了脸皮,八路军各部队也就不需要有那么多顾忌了,广大指战员不再佩戴“青天白日徽”,大抵发生在这一时期。因此1941年8月,根据斗争形势的需要,延安命令第115师和山东纵队合署办公,正式组建“山东军区”(对外仍保留115师番号)。
正式成立山东军区后,第115师和山东纵队原属的各旅、各支队番号一律撤销,并开始实施“主力部队地方化”,也就是首先编组出军政素质和战斗力较强的13个主力团,归属山东军区直接指挥,而其他部队则改制为二级军区、军分区所属武装,七个教导旅的旅部机关,基本都与二级军区合并,分别组建了鲁中、鲁南、滨海、胶东、清河、冀鲁边等军区司令部。
因此大概算起来,第115师各“教导旅”的番号,只存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属于特殊历史时期的特殊建制。